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应用APACHEⅡ评分对我院SICU1991年5月-1995年9月间连续的普外危重病182例严重度进行评估。用死亡率预测方程(MPM)判定预后,结果显示平均APACHEⅡ评分18.22±5.6分,预测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呈正相关(31.3%vs34.6%,γ=0.98),预测略低于实际(P〉0.05)。27例肝功能障碍者平均积分为20.8±4.6分,预测病死率显著低于实际(37.5%vs70.4%,  相似文献   

2.
APACHE Ⅱ评分及MPM对普外危重病监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瑞金医院外科ICU1991年5月~1995年9月收治的连续监护的182例普外危重病人进行评估。用死亡率预测方程(MPM)判定预后,结果显示119例生存者的平均指数(156±42)显著低于63例死亡者(237±42)(P<001)。入院时APACHEⅡ评分<15分的病人均存活,>29分的均死亡,15~28分的72例,通过连续评分,于第5天或第25天死亡组和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出现显著性差异,有助于预后判断。结果提示APACHEⅡ评分可作为评价外科ICU救治水平的标尺。  相似文献   

3.
APACHEⅡ评分系统在基层医院ICU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1996年9月~1997年10月我院麻醉科ICU收治的术后重危患者用APACHEⅡ评分系统进行分析,探讨基层医院ICU应用APACHEⅡ评分系统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均为术后收入麻醉科ICU的重危患者,入院时间超过24小时。采集患者进入ICU后第一个24小时的急性生理学极端数据评分、年龄评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三项评分之和为APACHEⅡ评分。计算死亡危险度,公式为:In[R/(1-R)]=-3.517+(APACHEⅡ评分×0146)+0613(仅用于急症病人)+病种风险系数,…  相似文献   

4.
外科危重患者的预后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准确评估外科危重患者的预后,作者对外科386例危重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疾病的危重程度评价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均值为15.6±5.8(0~38);死亡患者(107例,占27.7%)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患者(279例,占72.3%)的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18.7±4.3vs。9.7±3.9,P<0.01)。随着APACHEⅡ评分增高,死亡率从1.9%逐渐升高至100%,两者之间垦显著相关(r=0.75,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随着危险度和APACHEⅡ评分的增加,特异度从89.2%增至99.3%,而敏感度却从59.8%下降至18.7%。作者认为人PACHEⅡ评分系统是评估外科危重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比较APACHEⅢ和SAPSⅡ评分系统对ICU术后成人危重患者 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择ICU术后成人患者100例,收集入ICU后首日与APACHEⅢ和SAPSⅡ评分有关的资料,分别依据Knaus法和LeGaⅡ法计算两种评分,同时计算死亡组、存活组以及单病种评分,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术后首日APACHEⅢ和SAPSⅡ评分均与院内病死率呈正相关,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死亡组两种分均明显高于存  相似文献   

6.
胃肠外科重症APACHEⅡ评分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前瞻性研究对1992年12月至1995年9月期间胃肠外科入院需要进入SICU监护和治疗的244例病人进行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关平分。APACHEⅡ评分统一在入SICU第一个24小时进行,所有闰例随访至出院工死亡,记录每例轩归,并与APACHEⅡ总分作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PACHEⅡ评分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在急性死性胰腺炎(ANP)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987年8月~1997年5月间我院外科收治的74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较依入院后24小时内的情况进行,所有病列均随访至出院或死亡,并记录每例转归,结果:对APACHEⅡ评分结果以12例为界,分为高分,低分两组,高分线20例,并发器官衰竭15例,病死率50%,低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重度创伤病人在ICU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病人入ICU时创伤指数评分(TIS)均≥18分,根据病情和监测参数进行合理的呼吸支持和抗休克等综合治疗。结果 34例病人转出ICU,治愈率75.5%;11例死亡,病死率24.5%。13例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7例死亡(53.8%)。直接收入组病死率(17.1%)与转入组(50.0%)差异明显(P〈0.05),误吸组MOD  相似文献   

9.
心脏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各20例,术中采用TTD连续监测CO;心脏手术病人术前行彩色超声(ECHO)测定主动脉直径(AOD)并与TTD测定的AOD进行相关分析。结果:TTD与ECHO的AOD高度相关(r=0.93,n=20);心脏手术病人CO在术毕明显增加,SVR降低,CVP和HR无显著变化;LC病人CO在气腹后1、5min明显降低,SVR在气腹后增加,MAP在气腹后5、10min升高,  相似文献   

10.
肾功能和原发性高血压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48例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进行了肾功能、骨矿物测量及血Ca、P、ALP、Scr、及尿Ccr、Ca、P的检测,同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EH组尿Ca排泄量、血PTH高于正常人(P<0.05);EH组血Ca、P、ALP、Scr、尿Ccr、P排泄量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EH组BMC、BMC/BW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并且BMC、BMC/BW值与尿Ca排泄量、血PTH呈负相关(r=-0.213,P<0.05);EH组OP的发生率为20.9%,其中男性20.6%,女性为21.3%,男、女之间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活性同种带瓣主动脉补片重建法乐四联症右室流出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评价活性同种主动脉(CVAH)补片重建法乐四联症(TOF)右室流出道(RVOT)的临床效果。以保留无冠瓣及二尖瓣大瓣的CVAH重建RVOT40例。关胸前测定各心腔压力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结论:关胸前测压,CVAH组与对照组右室收缩压/左室收缩压(RVSP/LVSP)分别为0.49±0.09和0.62±0.13(t=4.80,P<0.001);RVSP分别为6.30±1.36kPa和7.88±2.34kPa(t=30.77,P<0.001);右室—肺动脉压力阶差(RV—PAPG)分别为0.97±0.79kPa和3.29±1.97kPa(t=6.69,P<0.001);中心静脉压(CVP)分别为1.32±0.24kPa和2.06±0.51kPa(t=8.21,P<0.001)。CVAH组血流动学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CVAH组手术死亡1例(2.5%),余39例全部随访28.3±18.1(6~66)个月,无远期死亡,心功能恢复优良。多普勒超声显示术后肺动脉反流轻微,CVAH无失功及钙化。结论:带瓣CVAH是理想的RVOT重建材料,血流动力学效果优良,可以最大限度加宽RVOT和减轻肺动脉反流。  相似文献   

12.
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89,自引:1,他引:88  
Qin R  Zou S  Wu Z  Qiu F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3):149-151
目的探讨胆源性胰腺炎(GP)的手术时机。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53例GP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手术组(入院48小时内)及延期手术组(入院48小时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20%和3.50%(P<0.05);死亡率分别为8.30%和0(P<0.05)。APACHE-Ⅱ记分≤8的轻型GP死亡率与手术时机无关,但早期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1.10%)及胆总管探查率(91.70%)明显高于延期手术组(P<0.05)。APACHE-Ⅱ记分>8的重型GP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与手术时机有关,即早期手术组明显高于延期手术组。结论轻型GP应待急性发作缓解后延期手术;重型GP应采用延期与个体化相结合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3.
如何对ICU重危病人的病情作出较正确的评估 ,近 2 0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其中急诊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Ⅱ )是目前国际上广泛用于危重病人病情分类评定及预测预后的一种评分方法 ,有关研究本科曾作报道[1] ,APACHEⅢ是在APACHEⅡ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 ] ,其应用价值尚未充分肯定[3 ,4 ] ,本研究拟对外科ICU(SICU) 1996年 9月~2 0 0 0年 6月收治的病人应用APACHEⅢ评分系统进行分析 ,并探讨该评分系统的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2 5 9例病人 ,男 177例 ,女 82例 ,年龄 16…  相似文献   

14.
对33例急性脑外伤病脑脊液(CSF)中ACTH,皮质醇的含量进行放免测定,结果发现,脑外伤后48小时,6~10天CSF中ACTH,皮质醇含量呈持续升高状态,与对照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伤后2~3周ACTH值仍在较高水平,皮质醇含量稍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GCS<8分者CSF中ACTH含量高于GCS>8分者(P<0.05);CSF压力>1961.4Pa者  相似文献   

15.
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内毒素血症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9例梗阻性黄疸(梗黄)患者(实验组)和81例无黄疸胆系疾病患者(对照组)围手术期外周血的内毒素(ET)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①术前ET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②术后10~12天夹闭T/Y管后ET阳性率明显低于术前和夹管前(P<0.001);③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CST)的患者ET阳性率明显高于无ACST的患者(P<0.001)。作者认为,本组梗黄患者中出现的肾功能障碍、胃肠道出血以及2例患者的死亡,可能部分与内毒素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16.
罗哌卡因对吗啡术后硬膜外PCA药效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拟通过对罗哌卡因(Ropiva-caine,Rop)0.1%、0.2%Rop术后吗啡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药效学的影响进行研究,为Rop术后PCEA提供客观依据。资料与方法分组与方法选择硬膜外阻滞下经腹子宫全切术的病人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三组,R_Ⅰ组(n=20:镇痛药为0.1%Rop+0.01%吗啡(Mor),采用英国Graseby-9300PCA泵,以LCP模式给药,其设置为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0.5ml·h~(-1))+PCA剂量(1ml/次),锁定时间10…  相似文献   

17.
非规则性肝切除及癌栓取除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非规则性肝切除及癌栓取除术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价值。方法 1987年1月至1996年12月采用非规则性肝切除及癌栓取除术治疗HCC合并PVTT的病人62例。其中,40例在术后联合肝动脉化疗(HAC)和门静脉化疗(PVC)。59例随访3年以上。结果 6例在术后3个月内死于肝、肾功能衰竭,56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2、3年的复发率和生存率。在手术后应用HAC和PVC组分别为46.2%、59.0%、79.5%和69.2%、51.3%、30.8%。在未化疗组分别为80.0%、90.0%、100%和30.0%、10.0%、5.0%。结论 非规则性肝切除和癌栓取除术是HCC合并PVTT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联合HAC和PVC可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曲马多对异氟醚的MAC和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41例患者应用曲马多后对异氟醚MAC的影响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静滴曲马多2mg/kg,在31~55岁组和≥56岁组患者的异氟酸MAC值分别为1.07%和0.96%,静滴曲马多4mg/kg,在这两个年龄组异氟醚MAC值分别为0.98%和0.90%。和基础值相比,静滴由马多4mg/kg后患者心率和血压分别增加 23. 5%(P<0. 001)和 7. 7%(P<0. 001), 10分钟后 Ⅱ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均显著高于Ⅰ组(P<0.02和0.002)。结果表明,曲马多可强化吸入麻醉药,大剂量时还有明显的循环效应。  相似文献   

19.
内皮素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期间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0例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病人的内皮素(ET)测定结果。提示:(1)10例CPB病人术前ET含量为173.3±64.4pg/ml,明显高于术中与术后(P<0.01)。(2)心脏复苏后不久,ET值达到了最低点46.2±38,0pg/ml,与心脏阻断后及回ICU病房后的ET含量比较(P<0.05)。(3)术后ET含量开始回升,但仍低于术前水平。故作者认为CPB过程没有必要应用ET拮抗剂。  相似文献   

20.
不同配伍芬太尼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目的: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技术,对不同配伍芬太尼术后镇痛效应进行了研究。方法:100例(ASAⅠ~Ⅱ级)手术病例随机分成三组,F组(n=20):用0.0004%芬太尼+0.15%丁哌卡因;BF组(n=40):用F组药液+0.0009%丁丙诺啡;MF组(n=40):用F组药液+0.005%吗啡;采用双盲法对比观察。结果:术后24小时三组病人VAS评级F组最高(P<0.05),PCEA总按数/实进数(D/D)比值在0~2范围内的病例数,MF组≈BF组>F组(P<0.05),提示MF、BF组镇痛效果较好。三组病人PCEA期间呼吸、循环无明显变化,恶心、呕吐等并发症较低(2.5%~5.0%),后两组有10%~15%病人嗜睡。结论:选择芬太尼和丁哌卡因行PCEA时,复合小剂量吗啡(0.005%)或丁丙诺啡(0.0009%)其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