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长平  胡良平  高辉 《中国骨伤》2008,21(8):644-646
统计学思想贯穿于科研工作的各个环节,具有科学完善的统计学思想可使科研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中国骨伤》杂志2006年与2007年第7期所刊载的临床研究(共14篇)、基础研究(共6篇)、经验交流(共18篇)等相关文章为基础,就如何在生物医学科研工作中正确运用统计学,从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和统计描述3个方面加以论述,旨在帮助广大科研人员提高统计学应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胃癌第7版TNM分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癌第7版与第6版TNM分期之间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第6版及第7版TNM分期标准分别进行分期,并分析各期5年生存率.结果:两版TNM分期在同一期之间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版Ⅰ期、Ⅱ期、Ⅲ期、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64.2%、49.9%、17.8%、0.0%,4个分期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A期、ⅢB期、ⅢC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32.2%、28.2%、5.0%,3个亚期5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第7版TNM分期更加细化,并对患者预后做出科学的评估.对不同分期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010年第7版肾癌新分期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1981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的695例肾癌患者的存档资料,分别按照国际抗癌联盟及美国癌症联合会2002年第6版和2010年第7版肾癌分期系统进行临床病理分期,观察不同分期患者的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按照新分期系统,第6版分期系统中T2期171例中120例归入T2a期,51例归入T2b期,13例因肿瘤侵犯肾上腺而归入T4期,3例并发肾静脉瘤栓者归入T3a期.按第6版分期系统,T3a期中单纯肾周脂肪阳性患者的预后与单纯肾上腺阳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单纯肾上腺阳性患者预后与T4期肾癌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新分期系统中,T2b与T3a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1),将T3a期以7 cm为分界点分类后,T3a期(肿瘤最大直径≤7 cm)与T2a期的预后相近(P=0.342),T3a期(肿瘤最大直径>7 cm)预后与T2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 第7版肾癌分期系统显示了更好的分期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中国骨伤》杂志2006年第4期、2007年第4期刊载文章中的统计学应用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进行辨析,希望能从生物医学统计学应用的角度,对改进科研工作、提高论文质量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国分期与TNM分期对判断手术切除肝癌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1月至2000年12月对2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手术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27例患者随访3年以上。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Longrang比较生存曲线。结果全组术后1、3、5、7、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5%、30%、25%、20%及18%。新分期Ⅰa、Ⅰb、Ⅱa、Ⅱb及Ⅲ期术后1、3、5、7、10年无瘤生存期各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与TNM分期有一定相关性。TNM分期Ⅰ、Ⅱ、Ⅲ及Ⅳ期术后1、3、5、7、10年无瘤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然Ⅲ、Ⅳ期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中国分期由于兼顾肿瘤与宿主肝功能两方面因素,分期更加精确,在反映切除肝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H(cyclin H)、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7(CDK-7)在人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皮肤血管瘤组织中增牛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cyclin H和CDK-7蛋白的表达.并结合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表达cyclin H和CDK-7蛋白的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cyclin H和CDK-7表达的平均吸光度A值和平均阳性面积.结果 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cyclin H和CDK-7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退化期与正常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cyclin H和CDK-7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K7和cyclin H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促使内皮细胞大量增生,使血管瘤不断生长,提示CDK7和cyclin H在血管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郭晋  胡良平  高辉 《中国骨伤》2008,21(7):560-562
本文对《中国骨伤》杂志2006年与2007年第6期所载论著、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文章进行仔细阅读,对文章中所选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针对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个方面存在的统计学失误进行辨析并提出修改建议,旨在提高骨科科研中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水平,促进骨科科研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胡良平  毛玮  王琪  陶丽新 《中国骨伤》2009,22(3):238-240
我刊从2008年第2期至2009年第l期采用连载的形式刊登了“《中国骨伤》杂志论文中存在的统计学错误辨析”的系列文章,其目的就是强调统计学方法在科研工作中的正确应用是决定科研结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避免和减少统计学方法在科研论文中出现的错误?正确的科研设计是首要和关键的一环,为此,今年继续邀请了胡良平教授结合骨伤科科研的实际,以本刊论文为实例,对科研设计的概念与要点,如何正确把握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四原则和设计类型等进行讲解。希望对读者和作者在科研设计和工作中能正确应用统计学方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UICC第7版TNM分期标准中病理N3(pN3)期胃癌患者的预后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实施胃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的310例pN3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3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103(平均35.7)月,术后5年生存率为14.6%。其中pN3a期201例,pN3b期109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16.8%和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pT分期、pN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及手术方式与患者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手术方式及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而pN分期并不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658)。按浸润深度对患者进行分层分析显示,对于210例pT4a期患者,pN3a和pN3b亚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6.1%和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对于88例pT4b期患者,pN3a和pN,b亚组5年生存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8.6%比3.1%,P=0.137)。结论pM期胃癌患者预后较差,肿瘤浸润深度和不同手术方式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淋巴结转移率对判断pM期胃癌预后有重要意义。第7版TNM分期中pN3分期能较好反映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0.
联合脾切除治疗胃上部癌No.10淋巴结转移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D2根治术联合脾切除对进展期胃上部癌No.10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980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216例进展期胃上部癌N0.10淋巴结转移患者施行D2根治术,其中联合脾切除术者(切脾组)73例,未联合脾切除术者(保脾组)14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No.10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216例进展期胃上部癌No.10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切脾组和保脾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0.0%和1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No.10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数目均明显高于保脾组(P〈0.05)。是否联合脾切除、肿瘤浸润深度和胃切除方式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T3期患者切脾组与保脾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8.7%和1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胃切除患者切脾组与保脾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3.4%和2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和保脾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7%和17.5%,病死率则分别为4.1%和3.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脾切除有利于进展期胃上部癌No.10淋巴结清扫。对于T3期胃上部癌No.10淋巴结转移患者,施行全胃联合脾切除能够提高疗效,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经病理检查确诊PCa组织标本87例.患者平均年龄66(59~78)岁,术前或穿刺前血清总PSA(t-PSA)平均45.7(2.4~138.2)ng/ml.Gleason评分≤6分37例,7分18例,≥8分32例.临床分期:I期(T1a N0 M0)+Ⅱ期(T1b N0M0,T1cN0M0,T2N0M0)20例,Ⅲ期(T3N0M0)20例.Ⅳ期(T4N0M0,TxN1M0,TxN0M1)47例,其中TxN0M1 45例.根据核素骨扫描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检查结果分为:PCa无骨转移42例,PCa伴骨转移45例.以30例BPH组织标本为对照,患者平均年龄68(57~88)岁.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BMP-7在PCa组织和BPH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学分析2组及PCa组内表达差异,PCa组织中BMP-7与血清t-PSA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BPH组织中BMP-7表达吸光度A值为70.55±5.41,PCa组织中为70.47±6.18,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无骨转移组BMP-7表达吸光度A值为65.94±1.76,伴有骨转移组为74.80±5.76,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eason评分≤6分者吸光度A值为65.96±1.56,7分者为65.83±2.75,≥8分者为78.06±1.39.≤6分和7分者分别与≥8分相比,BMP-7表达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编组中Ⅰ期+Ⅱ期BMP-7表达A值为65.86±1.72,Ⅲ期为65.87±1.85,Ⅳ期为74.49±5.83,Ⅰ期+Ⅱ期和Ⅲ期分别与Ⅳ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织中BMP-7表达A值与血清t-PSA值呈正相关关系(r=0.77,P<0.05).结论 病理Gleason高评分、临床分期、已发生骨转移的PCa组织中高表达BMP-7,BMP-7表达水平与血清t-PSA具有正相关性,提示BMP-7可能是促进PCa细胞发生骨转移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中国骨伤》杂志2006年第2期与2007年第2期所载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类文章进行了仔细阅读,针对论文中统计学方法的应用情况做了细致的考察,就实验设计、统计表达与描述和统计分析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辨析,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够为读者在提高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气道异物并发症与其留存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入耳鼻喉科因气道异物进行手术的患儿60例,按异物存留时间分为3组:甲组(异物存留于气道的时间〈24h)患儿25例;乙组(异物存留于气道的时间在24h~7d之间)患儿20例;丙组(异物留存于气道的时间时间〉7d)患儿15例。记录并比较三组患儿的术前合并肺炎情况、苏醒期喉痉挛,术中及苏醒期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儿的术前肺炎发生率、苏醒期喉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气道异物留存于气道的时间越长,肺部并发症、苏醒期喉痉挛的发生率就越高,故应尽早明确诊断及实施手术。另外,术中和苏醒期都要警惕低氧血症的发生,这些均对患儿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葛毅  胡良平 《中国骨伤》2008,21(11):873-877
本文对《中国骨伤》杂志2006年第10期与2007年第10期所载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类文章进行了仔细阅读,针对论文中统计学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就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辨析,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为读者在提高科研工作科学性和严谨性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术后不同镇痛方式的对比研究,探讨简单、规范、有效的围手术期镇痛方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共248人,随机分为阻滞组(124人)及静脉组(124人)。阻滞组在术前进行股神经穿刺并留置导管,术后48 h内持续镇痛、后期(至术后7天)负荷剂量镇痛;静脉组留置静脉自控镇痛泵至术后48 h,后期采取肌肉注射药物镇痛。观察指标包括:术后6、12、24、48 h以及3~7 d的膝关节疼痛程度(静息、活动);术后3~7 d患侧膝关节活动度;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12、24、48 h,阻滞组的疼痛程度平均小于静脉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的静息痛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阻滞组的活动痛疼痛程度平均小于静脉组,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阻滞组术后3~7 d膝关节的活动度明显大于静脉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静脉组出现副反应的比率明显大于阻滞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围手术期多模式联合镇痛已经成为共识;股神经阻滞镇痛在围手术期临床效果明显,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利于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联合脏器切除术结合术后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2001年6月-2006年11月施行联合脏器切除结合术后TPN的6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实验组,同期149例其他胃癌患者为对照组,将2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实验组联合肝切除8例,脾切除12例,横结肠切除7例,胆囊切除8例,副肾上腺切除2例,脾胰体尾切除1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7例,小肠部分切除4例,单侧卵巢切除2例,手术死亡率为0.实验组术后转铁蛋白、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自然杀伤细胞(NK)、淋巴因子杀伤细胞(LAK)、T细胞亚群下降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 d,实验组各项指标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3和5年,实验组生存率分别为59.6%、25.9%和15.8%.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联合切除受累脏器,术后应用TPN可作为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合理方法,有助于提高进展期胃癌切除的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Ⅰ期低位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Ⅰ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Ⅰ期(T1-2N0M0)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局部切除术组(45例)和根治术组(48例).局部切除术组均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术后T1期(24例)行辅助放疗,T2期(21例)行辅助放、化疗.根治术组(T1期18例,T2期30例)均行根治术(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42例,低位前切除术6例),术后未行放、化疗.所有患者均随访5年以上.对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局部切除术组和根治术组5年生存率T1期均为100%(24/24,18/18),T2期分别为86%(18/21)和93%(28/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局部切除术组和根治术组5年复发率T1期分别为4%(1/24)和0(0/18),T2期分别为19%(4/21)和7%(2/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局部切除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5),根治术组为15%(7/48),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结论 对于Ⅰ期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联合术后放、化疗可获得与根治术相近的5年生存率,是一种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第7版与第6版胃癌TNM分期方案.方法 对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并可随访的76例胃癌术后病例分别用第7版和第6版胃癌分期方法重新进行TNM分期,对两种分期结果分别进行成组卡方检验、配对卡方检验和Kappa检验,并比较二者对预后判断的效果.结果 第7版胃癌分期法与第6版比较,在T分期、N分期和TNM组合分期的结果一致性中等,Kappa值<0.75;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版分期的生存曲线在Ⅲ、Ⅳ期生存曲线有多处交叉,而第7版各期生存曲线没有交叉.结论 第7版AJCC胃癌分期法优于第6版.  相似文献   

19.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CME手术治疗的54例结肠癌患者(CME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同一手术治疗组施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的38例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CME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为(22.2±8.0)枚,明显多于对照组f(18.6±4.7)枚,P〈0.05];其中Ⅰ期和Ⅱ期病例两组间淋巴结清扫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病例CME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增多[(23.8+7.6)枚比(16.7+3.6)枚,P〈0.01];但两组Ⅲ期患者阳性淋巴结数和阳性淋巴结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排粪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CME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中位数100ml比115ml,P〈0.05)。结论CME手术可以整块、彻底地切除癌灶和系膜组织,从而达到清扫淋巴结的最大化。尽管CME切除范围大,但并不会增加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手术切除后转移的防治方法。方法124例胃癌随机分组行围术期联合化疗,并对3年疗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62例实施围术期联合化疗,3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分别为79.03%、11.29%、16.13%;对照组分别为60.65%、26.23%、31.3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发症和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术期联合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