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二烯丙三硫(DATS)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对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uPA)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 实时定量PCR法(real time PCR)检测乳腺癌细胞株uPA系统中uPA、uPA受体(uPAR)和uPA抑制物(PAI-1)的表达;使用不同浓度DATS处理乳腺癌细胞,MTS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增殖能力;Matrigel体外浸润实验检测DATS(20~60μmol/L) 对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和划痕试验评价60μmol/L DATS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60μmol/L DATS作用后,乳腺癌细胞中uPA、uPAR和PAI-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PAI-1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20~80μmol/L DATS对高侵袭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60μmol/L DATS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浸润和迁移能力,并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显著上调PAI-1的表达,但对uPA和uPAR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 DATS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并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显著上调PAI-1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三阴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亚型,其特征为不表达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TNBC具有易侵袭和转移、预后不良、对常规化疗或靶向治疗效果不佳的临床特点。研究表明,环状RNA(circRNA)在TNBC组织表达异常,并与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circRNA可通过调控转录和剪接、作为微小RNA海绵、与蛋白质结合以及作为翻译模板,参与TNBC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和耐药过程。因此,circRNA在TNBC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和预后监测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circRNA的形成和作用机制,并总结了circRNA在TNBC中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已成为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而三阴性乳腺癌(TNBC)因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比预后较差。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是存在于肿瘤周围的一群异质性淋巴细胞,大量研究认为,TILs是宿主免疫系统对肿瘤抗原存在免疫反应的标志。目前已有文献报道TILs对于乳腺癌预后的预测作用,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TNBC上,本文总结了TILs在TNBC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SOX4基因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探讨二烯丙三硫 (DATS)对SOX4表达阳性前列腺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及对SOX4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 9000二步法检测141例前列腺癌患者SOX4的表达,观察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联。采用不同浓度(0、20、40、60μmol/L)DATS处理前列腺癌Vcap细胞株,细胞增殖活性MTS法测定Vcap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体外侵袭实验检测40μmol/L DATS对Vcap细胞侵袭能力的作用;实时定量PCR (Real time PCR)检测40μmol/L DATS作用后,Vcap细胞中SOX4 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SOX4蛋白在21%(28/135)的前列腺癌患者中过表达,与Gleason评分、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SOX4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体外实验显示,20~60μmol/L DATS对前列腺癌细胞株Vcap的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40μmol/L DATS明显抑制Vcap细胞的侵袭能力,并在mRNA水平上下调SOX4的表达。结论 SOX4的过表达提示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不良。DATS抑制前列腺癌Vcap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并在mRNA水平上显著下调SOX4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人类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redox effector factor1,APE-1/REF-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APE-1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23例乳腺癌中APE-1蛋白的表达,其中108例为三阴性乳腺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并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APE-1在乳腺癌组织较癌旁组织有更高的表达,且在非三阴性乳腺癌中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态、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型受体的表达显著相关(P<0.0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APE-1表达与肿瘤大小(P=0.006)呈正相关,且APE-1低表达组有较好的生存率(P=0.007)。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APE-1低表达组有较好的预后(P=0.042)。结论 APE-1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子,可能成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p53与TAZ的表达和意义,并探讨其与TNBC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病理确诊的浸润性乳腺癌60例[TNBC组3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组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p53和TAZ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TNBC病人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等的关系。结果TAZ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non-TNBC组(P < 0.01);年龄≤45岁、肿瘤>2 cm的p53的阳性表达率较高(P < 0.05),肿瘤>2 cm、组织学分级Ⅰ~Ⅱ TAZ的阳性表达率较高(P < 0.01和P < 0.05);在TNBC中,p53与TAZ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81,P < 0.05)。结论TAZ可能与TNB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丁旭贝  ;郑秋月 《医学综述》2014,(22):4087-4089
化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耐药性的产生是影响乳腺癌患者化疗疗效及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耐药性的产生中,多药耐药(MDR)的产生较为复杂,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MDR是指肿瘤细胞对某一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之后,对其他化学结构和机制不同的化疗药物也产生耐药性。而MDR的产生是一个多阶段发展、多因素参与的复杂事件。该文就近年来有关乳腺癌MDR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D97 及其配体CD55 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 例TNBC 组织及50 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D97 和CD55 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TNBC 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D97 在TNBC 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 <0.05),其表达与 TNBC 的Ki-67 表达、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脉管癌栓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CD55 在TNBC 组织 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 <0.05),其表达与TNBC 的KI-67 表达、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脉管 癌栓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CD97 与CD55 在TNBC 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 <0.05)。结论 CD97、 CD55 可能参与TNBC 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在TNBC 进展中发挥作用,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三阴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癌亚型,侵袭性强、预后差,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TNBC的临床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特征及治疗进展。临床病理学包括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物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包括TNBC与Basal-like乳腺癌、乳腺癌1号基因(breast cancer 1,BRCA1)、p53等基因间的关系。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新辅助化学治疗、高剂量化学治疗及靶向治疗。深入研究TNBC的特征可为其治疗提供更多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二烯丙基二硫(DADS)诱导胃癌BGC823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DADS处理组和DADS未处理组.进行体外细胞培养,通过MTr法检测DADS对胃癌BGC823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通过免疫组化检测smac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MTT实验显示DADS作用于BGC823细胞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增高,流式细胞术显示DADS明显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处理组较未处理组snlae表达明显增加,而surviv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DADS可体外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使该细胞阻滞于G2/M期,其机制可能与上调smac及下调surviv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袁媛  ;张耀龙 《西部医学》2014,(5):606-607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挑选135例三阴性乳腺癌作为实验组,5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和5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VEGF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N-TNBC及癌旁组织(P<0.05).VEGF在TNBC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而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及临床分期有关.结论 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断,并为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医学癌症数据库(TCGA)和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差异表达微小RNA(miRNAs)并预测其靶基因,探讨其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寻找TNBC预后相关靶点。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343项关于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相关的miRNAs表达数据,筛选乳腺癌与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s;GEO数据库验证miRNAs在TNBC细胞系的26种细胞株中的表达以及TNBC患者经过化疗前后血清中miRNAs的变化;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候选miRNAs的靶基因功能。结果: TCGA数据库,在乳腺癌组织中的miR-21-5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邻癌旁组织(logFC=5.557,P<0.01);GEO数据库筛选,miR-21-5p在TNBC细胞系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26种TNBC细胞株中超过20种细胞株相对表达水平>70 000,TNBC患者经联合化疗后miR-21-5p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logFC=-5.07,P<0.01);GO分析,miR-21-5p主要在DNA复制、转录以及血管重构等方面发挥调控作用;KEGG富集分析,miR-21-5p主要通过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通路影响TNBC的发生发展。结论: miR-21-5p在TNBC组织中表达上调,在TNBC进展中发挥正调控作用,可能成为鉴定TNBC相关预后程度的关键生物学标志物。DUSP8等可能作为miR-21-5p的靶基因参与调控TNB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CK5/6和PTEN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和22例正常乳腺组织CK5/6和PTEN的表达,分析两者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CK5/6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阳性率为52.9%(36/68),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9.1%(2/22)(P<0.05)。PTEN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阳性率为55.9%(38/68),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90.9%(20/22)(P<0.05)。CK5/6和PTEN表达在肿瘤直径<5 cm和≥5 cm间,淋巴结转移数目<5个和≥5个间及是否远处转移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阴性乳腺癌CK5/6阳性组及PTEN阴性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短于CK5/6阴性组及PTEN阳性组(P<0.05)。 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CK5/6表达和PTEN表达缺失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及远处转移有关,CK5/6表达和PTEN表达缺失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Lung cancer is a malignant tumor characterized by a rapid proliferation rate, less survivability, high mortality, and metastatic potential. This review focuses on updated research about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s an adjuvant therapy to lung cancer treatment and the mechanisms of TCM effect on lung cancer in vitro and in vivo. We summarized the recent 5 years of different research progress on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antitumor mechanisms of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As a potent adjuvant therapy, TCM could enhance conventional treatments (chem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EGFRs]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 effects as well as provide synergistic effects, enhance chemotherapy drugs chemosensitivity, reverse drug resistance,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and toxicity, relieve patients’ pain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QOL). After treating with TCM, lung cancer cells will induce apoptosis and/or autophagy, suppress metastasis, impact immune reaction,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EGFR-TKIs. Therefore, TCM is a promisingly potent adjuvant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and its multiple mechanisms are worthy of an in-depth stud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3.0TMR影像特征,为其术前诊断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接受3.0TMR检查并明确诊断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31例(TNBC组)及其他分型乳腺癌患者177例(非TNBC组),比较两组MR影像特征的差异。结果 TNBC组相比于非TNBC组,肿块较多呈圆/椭圆形、边缘光滑,增强扫描强化类型较多为环形强化,肿瘤T2WI信号较多呈高信号,ADC值较高,瘤周血管增多,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肿块边缘光滑(OR=3.165)、肿块环形强化(OR=3.714)、T2W I呈高信号(OR=1. 3 6 8)、 A D C值(OR=1.667)、瘤周血管增多(OR=3.846)可作为判断TNBC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TNBC的MR表现具有其特征性,肿块边缘光滑、环形强化及肿瘤T2WI高信号、较高ADC值、瘤周血管增多可作为诊断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6.
 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1)蛋白属于乙醛脱氢酶家族中的一员,其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和转移密切相关,且在乳腺癌干细胞表面高表达。本文就近年来有关ALDH1蛋白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包括ALDH1蛋白与乳腺癌干细胞、乳腺癌基因亚型、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乳腺癌耐药、预后和转移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改良琼脂扩散盒法测定冬凌草甲素、高三尖杉酯碱及三种已知抗癌药物环磷酰胺、5-氟脲嘧啶和顺铂对人癌克隆原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初步显示高三尖杉酯碱对肺癌和乳腺癌、冬凌草甲素对肝癌可能有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法进行抗癌药物活性测定较为稳定可靠,对需经代谢活化的药物也能作出合适的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CC族趋化因子受体4 (cc chemokine receptor 4,CCR4)和CCR7的表达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TNBC、HER 2过表达型乳腺癌、TNBC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肿瘤(3组,各38例)和管腔型乳腺癌组织(40例)中CCR4和CCR7的表达。结果 在TNBC组织中,CCR4和CCR7的表达率分别为47.4%(18/38)和50%(19/38),与非TN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04)。CCR4表达与TNBC肿瘤直径(P=0.023)、腋窝淋巴结转移(P=0.006)、肿瘤分期(P=0.016)和远处转移(P=0.028)相关。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CCR4表达与TNBC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相关(P=0.018)。CCR7表达和TNBC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38),而与TNBC患者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OS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是TNBC患者DF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25),而CCR4是TNBC患者O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22)。结论 TNBC中CCR4和CCR7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CCR4可作为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肿瘤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长,其中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目前,临床上常规抗癌药物由于存在靶向性较低、毒副作用明显、容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正在失去其一些治疗用途。而抗肿瘤多肽类药物拥有分子量小、靶向性强、特异性高、毒性弱、易于合成等特点,使其成为了治疗肿瘤的新方法。抗肿瘤多肽主要包括天然多肽、人工修饰多肽及人工合成多肽,其作用机制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肿瘤细胞凋亡,免疫调节等。该文从多肽通过阻断蛋白质相互作用发挥抗肿瘤作用这一机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0.
同源盒基因转录反义RNA (HOTAIR)是第一个被发现具有反式转录调控作用的长链非编码RNA。作为反义RNA,HOTAIR本身并不编码蛋白质,而是以反式转录调控因子作用于不同染色体上的HOX基因簇,从而在基因组调控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HOTAIR与人类多种肿瘤(如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喉癌等)的发生、发展及转移预后密切相关,高表达HOTAIR能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促进肿瘤复发转移,而下调HOTAIR表达则降低肿瘤细胞的转移侵袭能力。近年来研究逐渐证实,HOTAIR在乳腺癌组织、细胞系及其外周血中存在异常表达,并且这种表达失调有助于阐明乳腺癌的发生机制及耐药机制。临床研究则进一步表明,检测HOTAIR的表达水平不仅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有助于促进临床上对乳腺癌的病情评估、预后判断、疗效评价和肿瘤复发转移的动态监测。此外,HOTAIR表达可能与乳腺癌不同激素受体类型的生物学行为相关。在乳腺癌治疗方面的探索研究则显示,通过设计HOTAIR促癌通路上的相应抗肿瘤药物或将能够为某些难治性乳腺癌的治疗带来曙光,比如他莫昔芬耐药乳腺癌。本文将对近几年上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