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硫杂蒽类抗精神病药于1963年起应用于精神科临床,在国内主要用泰尔登,但因其抗精神病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使用频率不高。属于该类的氯噻吨(clopenthixol,化学名2—chlo-ro—9—{3—[4—β—hydroxyethyl)—1—piper-azinyl]—propylidene}thioxanthene)与三氟噻吨(flupenthixol,化学名2—trifluoromethyl—9—{3—4—(β—hydroxyethl)—1—piperazinyl]—  相似文献   

2.
氟奋乃静癸酸酯(Fluphenazine decanoate)是4—{3—〔2—(三氟甲基)—10—吩噻嗪基)—丙基}—1—(口派)嗪乙醇的癸酸酯;其制剂是溶于麻油供肌注的针剂,每毫升含量25毫克。氟奋乃静是吩噻嗪类的一种强效安定剂,可作为止吐药、麻醉前(或后)给药、抗精神病药。与其它吩噻嗪类相比,氟奋乃静的抗精神病作用很强,但镇  相似文献   

3.
神经松弛剂具有抗精神病作用,可产生锥外系副作用,包括治疗早期出现的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帕金森氏综合征,这些症状经减药和使用抗胆碱药而缓解;迟发性运动障碍(TD)出现于治疗后期,特征性表现是口—面—咀嚼运动障碍,抗胆碱药不能使这种障碍消失反而会加重。减药时也往往加重,可能是一种不可逆的障碍。撤药性运动障碍是在服神经松弛剂治疗一段时间后突然停药时出现,临床表现常与TD相同,但几天或数周内可自行缓解,应用抗胆碱药效果不大。撤药性的运动障碍可以是TD发展的早期阶段,但仍是可逆的。异成塞平(Amoxapine)属三环二苯氧氮(艹卓)类,是神经松弛剂克塞平的去甲基代谢物,有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的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78例育龄期女性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478例患者中,332例患者使用单药治疗,其中133例(40.06%)使用拉莫三嗪,62例(18.67%)使用卡马西平,60例(18.07%)使用丙戊酸钠。96例(20.08%)两药联用,其中36例(32.73%)使用拉莫三嗪+丙戊酸钠。24例(5.02%)使用≥3种药物治疗。26例(5.44%)使用其他药物治疗。结论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主要采用单药治疗,以拉莫三嗪为主。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中,以两药联用多见,以拉莫三嗪+丙戊酸钠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2006年我国10个省市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联合用药的现状,并初步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各省分为5个经济发展等级,以一定的抽样比例,选择10个省市的41所精神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5898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于2006年5月22-28日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抗精神病药治疗现况调查.结果 (1)4306例(73.0%)患者单独使用1种抗精神病药,其中74例(1.2%)单独使用长效抗精神病药,1237例(21.0%)患者单独使用第1代抗精神病药,2995例(50.8%)患者单独使用第2代抗精神病药,1541例(26.1%)患者联合使用≥2种抗精神病药.联合用药患者中,291例(4.9%)联用长效抗精神病药与非长效抗精神病药,1250例(21.2%)联用≥2种非长效抗精神病药,其中159例(2.7%)联用≥2种第1代非长效抗精神病药,741例(12.6%)联用第1代与第2代抗精神病药,350例(5.9%)联用≥2种第2代抗精神病药.(2)联合用药组震颤、静坐不能、嗜睡、便秘、流涎、口干、体位性低血压、体质量改变、肝功能变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比例显著高于单一用药组(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门诊或住院治疗、所在地区、年龄、病程(总病程和本次病程)、就诊次数、阴性症状、情感症状、思维奔逸、言语活动增多、攻击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可能为使用联合用药方式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当前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以单一用药为主,联合用药方式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更高,应当掌握联合用药的适应证;联合用药方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癫癎的有效治疗,是与多年不间断的使用抗癫癎药密切联系的。但是,抗癫癎药物易引起机体过敏和严重的变态反应。在文献中各种抗癫癎药物引起的并发症也有不少详细记载,但大多是成年患者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儿童患者联合应用各种抗癫癎药物的并发症,以及弄清造成并发症的各种原因。作者观察了254例7—16岁的癫癎儿童,症状表现有大发作、失动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小发作、肌阵挛性发作和皮质性发作(杰克逊氏癫癎)。采用了苯巴比妥、苯妥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59例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质、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I水平的变化。其中月见草油组(32例)接受月见草油及常规药(低分子右旋糖酐、脑复康、维生素E);对照组(27例)仅应用上述常规药。治疗1月后月见草油组HDL—C、HDL_2—C、ApoA—I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TG、LDL—C水平及LDL—C/HDL—C、T—C/HDL—C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T—C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8.
抗癫痫新药—氨己烯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己烯酸(Vigabatrin,VGB)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抗癫痫新药。它通过不可逆地与γ—氨基丁酸转氨酶结合抑制γ—氨基丁酸的分解,导致脑内γ—氨基丁酸浓度增加而发挥其抗癫痫效应。临床试验表明对各种部分性发作、婴儿痉孪和Lennox—Gastaut综合征均有疗效,对失神性及肌阵挛性发作无效。文章还总结了其药代动力学特性、毒副反应及与其它抗癫痫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者用双盲交义法研究安慰剂和苯噻啶(Pizo-tifen)、Divascan(1—isopropylnoradreno—Chrome—5—monosemicarbazone 1—异丙去甲肾上腺色素—5—卡巴(口宗))予防偏头痛的作用和付作用,共试用30例。病例分三组,轮流使用三种药物,每种药试用期8周,用最后6周的资料看效果。苯噻啶每日3毫克,Divascan每日15毫克。用作最后估价资料的病例,用安慰剂和Divascan者计28例,苯噻啶27  相似文献   

10.
目前已公认酚噻嗪类安定剂在当前医疗实践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地似。在这类药物中氟奋乃静(Fluphenazme,Prolixin)是毫克对毫克效价最高者之一。12年来至少给1000万病人开过此药,发表过的科学论文超过1000篇。全世界医生广泛使用此药,用做抗呕吐,术后给药或镇定精神,故现已肯定此药在处理内、外、产、神经与精神各科疾患均有价值。在精神科方面的应用从12年经验总的来看,此药曾应用于各种情感性精神异常,到后来才确定使用的成功与否,依赖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临床症状、疾病的性质与病程。表现为紧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多药联合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3—2015-03我院收治的AION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mNGF实施多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视力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提高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NGF多药联合方式治疗AION,能够有效促进视力恢复,减少视野缺损,相比常规药物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更为理想的应用效果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患者发生硬脑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9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126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颅脑创伤类型、去骨瓣减压、使用脱水药、脱水药使用的时间和硬脑膜严密修补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颅脑创伤后发生硬脑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结果 49例患者(4.4%)并发硬脑膜下积液。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GCS评分、去骨瓣减压、脱水药使用、脱水药使用时间与颅脑创伤并发硬脑膜下积液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值1.923,95%CI 1.436~4.215,P=0.037)、去骨瓣减压(OR值2.176,95%CI 1.557~6.049,P=0.010)、使用脱水药(OR值1.874,95%CI 1.209~6.572,P=0.041)为颅脑创伤并发硬脑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结论颅脑创伤并发硬脑膜下积液(TSE)可能与年龄、去骨瓣减压及使用脱水药相关。  相似文献   

13.
抗癫痫新药——奥卡西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卡西平(Oxcarbazepin,OCBZ)是卡马西平(CBZ)的酮基衍生物,与CBZ相比表现更好的耐受性和较小的肝药酶诱导作用。目前OCBZ已在许多国家作为新型一线抗癫痫药物,替代CBZ用于临床。本文综述了OCBZ的抗惊厥作用机理、药动学、临床应用、毒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一、作用机理 OCBZ及其10羟基代谢物(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MHD)对实验性癫痫模型具有抗惊厥作用。OCBZ和MHD对啮齿动物电休克诱导后肢强直的蔓延(ED_(50)14~21mg/kg。PO)有阻断作用;OCBZ(IC_(50)5×10~(-8)M)、MHD(IC_(50)2×10~(-8)M)和  相似文献   

14.
舒必利(Sulpiride,以下简称SP),曾用名消呕宁、舒宁、Aiglonyl、Dogmatil等。1964年试制成功。原用于镇吐,现主要用于抗精神病。SP作用迅速有效,毒性小,副反应少,锥体外系反应也不严重;化学结构与其他抗精神病药不同,是胺磺酰苯甲酰的衍生物。因此,SP是一个新颖的抗精神病药。化学名称:N—(1—乙基—2—四氢吡咯甲基)—2—甲氧基—5胺磺酰基—苯甲酰胺。结构式如下:  相似文献   

15.
Pimozide(R—6238,简称Pz)是一种新型精神病治疗药,其化学结构是1-{[4,4-bis(p-fluorophenyl)butyl]-4 piperidyl}—2—benzimidazolone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精神病院住院患者药物使用状况,提高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利用天津市安宁医院HIS系统对全部住院患者采用一日法进行用药时点调查。结果当日共调查616例患者,其中单用一种抗精神病药有499例(81.0%),联用两种59例(9.6%),联用三种1例(0.2%)。抗精神病药总用药例次为635,其中利培酮使用频度居首位317例(49.9%),其次为氯氮平163例(25.7%),喹硫平40例(6.3%)。共54例(8.8%)患者使用心境稳定剂,使用频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丙戊酸镁26例(48.1%),丙戊酸钠19例(35.2%),卡马西平9例(16.7%)。共222例(36.0%)患者使用抗焦虑和镇静催眠药物,其中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中使用氯硝西泮74例(33.3%),其次为阿普唑仑61例(27.5%)、艾司唑仑30例(13.5%)。在躯体疾病辅助用药中,心脑血管疾病药、降糖药、保肝药物使用例数分别为468例(76.0%)、123例(20.0%)、73例(11.9%)。结论精神病院住院患者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占主导地位,且符合单一用药原则,药物使用剂量合理,但应控制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苏州市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现况。方法:采用患者药物使用调查表,对苏州市3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544例住院和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调查。结果:使用居前6位的抗精神病药物分别是氯氮平(25.6%)、利培酮(16.5%)、奥氮平(13.9%)、奎硫平(11.4%)、阿立哌唑(9.1%)、氯丙嗪(6.8%)。门诊和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存在差异(χ2=37.361,P=0.003)。门诊患者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阿立哌唑、氯丙嗪、奋乃静、帕利哌酮的使用剂量低于住院患者;舒必利、齐拉西酮、氟哌啶醇使用剂量高于住院患者(P均0.01)。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比率(54.4%,293例)高于联合药物治疗(45.6%,246例);单一药物治疗者中84.2%(247例)使用第2代抗精神病药(SGAs);联合用药者中97.8%(241例)主要抗精神病药物及65.0%(160例次)次要药物为SGAs;最常合并使用的药物是镇静催眠药(20.2%)、心境稳定剂(12.2%)、抗胆碱能药(12.1%)、抗抑郁药(7.8%)和β-受体阻断剂(4.3%)。结论:单一用药和选择SGAs是苏州市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10省市抗精神病药使用现况的调查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3  
目的调查中国10省市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使用现状.方法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各省分为五个经济发展等级,以一定的抽样比例,选择10个省市的46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4 779例住院和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于2002年5月20~24日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现况调查.结果 (1)在4 779例患者中,门诊为1 969例(41.20%),住院为2 810例(58.80%).与门诊患者比较,住院患者中的男性患者比例高、年龄大、病程长、公费医疗比例高(均P<0.01).(2)使用频率在前六位的药物依次是氯氮平、利培酮、舒必利、氯丙嗪、奋乃静和氟哌啶醇.换算为氯丙嗪等效剂量后,治疗剂量为12.5~4 125 mg/d,平均(365±253)mg/d.其中住院患者的使用剂量[(409±274)mg/d]高于门诊患者[(300±201)mg/d;F=223,P<0.01].(3)2 617例次(54.99%)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2 940例次(61.78%)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包括氯氮平在内).312例接受长效抗精神病药.3 523例(74.03%)接受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1 236例(25.97%)联合使用2种及其以上抗精神病药.(4)常见的合并治疗药物有抗胆碱能药、β-受体阻断剂、苯二氮NFDA3类药、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结论国内精神分裂症药物处方方式逐渐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占主流,经济负担和患者的症状表现对精神药物的处方方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作者观察53例,其中44例为精神分裂症,9例为躁狂抑郁症。在骤然撤除药物前2—3周,用药剂量达到最高。例如氟哌啶醇40—50毫克,三氟啦嗪60—80毫克,(?)25—30毫克,(?)250—300毫克,(?)150—300毫克。除此以外还使用了氯丙嗪、氟奋乃静、(?)等药物。停药后对于疗效不佳的病例则再次给药,经2—3周后再停用。个别病例反复撤除达5—6次。精神分裂症44例中,治疗时间从2周至10年不等。用药不足半年者10例,10年以下者5例,3年以下者11例,超过5年者18例。躁狂抑郁症患者之抑郁发作为2—8次,使用抗忧郁剂2周—3个月。精神药物骤然撤除后,在精神分裂症中约半数病例(44例中之21例)并未发现撤药症状群,且在1—3天后就有锥体外系和植物性障碍的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长期(1年以上)使用抗精神病药患者的血清游离脂肪酸(FFAs)水平,及其与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 方法:调查308例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住院患者,用比色法检测患者空腹血清FFAs,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胰岛素和瘦素. 结果:与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有关的体质量(体重)增加或肥胖、糖耐量降低和糖尿病患者的血清FFA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 0.01和0.022),且与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为0.005和0.04). 结论: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高血清FFAs水平影响患者的糖代谢,并参与胰岛素抵抗乃至糖尿病的发生,是代谢紊乱综合征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