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XIAP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3例ALL患者,初治者37例[B-ALL29例,T-ALL8例;ph(+)-ALL12例,ph(-)-ALL25例]为初治组,血液学完全缓解(CR)者15例(CR组),复发者11例(复发组)。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LL骨髓标本XIAP基因表达水平,以2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标本为对照组。结果初治组XIAP基因表达水平高于CR组和对照组(P<0.05),与复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L患者XIAP表达水平与T-A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ALL患者XIAP表达水平高于ph(-)-ALL(P<0.05);初治组XIAP高表达者较低表达者CR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ALL患者XIAP基因高表达,提示XIAP可能通过抑制白血病细胞凋亡参与了ALL的发生发展,为ALL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XIAP高表达可能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髓系分化抗原(MyAg)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480例ALL患者,其中T细胞-ALL(T-ALL)92例,B细胞-ALL(B-ALL)388例,经血常规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抽取肝素抗凝骨髓,加入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结果:在480例ALL患者中,39.17%伴有MyAg的表达,最常见为CD13(25.42%),其在B-ALL各亚型中表达依次为B-前体ALL(40.00%)、前B-ALL(29.93%)、普通B-ALL(22.22%)、B-ALL(20.98%);CD13在T-ALL的阳性表达率为20.65%.CD33(16.04%)在B-ALL阳性表达率(17.27%)与T-ALL(10.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117也表达于ALL(4.17%),尤其是T-ALL(14.13%),而B-ALL阳性表达率为1.80%(P<0.01).结论:ALL最常表达的MyAg为CD13和CD33,CD117表达于T-AL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噬基因ATG7、ATG12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在我院确诊的成人ALL患者骨髓标本80例,将其分为初治组42例,缓解组25例,难治复发组13例,选取同期非肿瘤性疾病患者骨髓标本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单丹磺酰尸染色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自噬率,使用RT-PCR技术检测自噬基因ATG7和ATG1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初治组、难治复发组的自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自噬率(P<0. 05),缓解组的自噬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 05),难治复发组的自噬率显著高于缓解组(P<0. 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初治组、难治复发组的ATG7 mRNA和ATG1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缓解组的ATG7 mRNA和ATG1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 05),难治复发组的ATG7 mRNA和ATG1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缓解组(P<0. 05)。结论:成人ALL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自噬活性增强,自噬基因ATG7、ATG12 mRNA表达上调,提示自噬基因ATG7、ATG12激活诱导的自噬活性增强可能与成人ALL的发生、发展和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B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定量检测57名B细胞性ALL患者(20名初诊者(初诊组),15名骨髓复发者(骨髓复发组),7名骨髓外转移者(骨髓外转移组)及15名完全缓解者(完全缓解组))和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TGF-β1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血清TGF-β1浓度在初诊组中降低(P〈0.05);在完全缓解组中升高;在骨髓复发或骨髓外转移组中均低(P〈0.05);初诊、骨髓复发及骨髓外转移组间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TGF-β1浓度与病人外周血白细胞数呈负相关(R=-0.344,P〈0.01),与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0.460,P〈0.01)、血红蛋白浓度(R=0.439,P〈0.01)和血小板计数(R=0.907,P〈0.01)呈正相关,与年龄、性别等指标无相关性。结论:血清TGF-β1浓度可作为监测ALL患者病情转归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192-195
目的探讨芳香烃受体(AHR)mRNA和色氨酸二加氧酶(TDO)mRNA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65例为观察组,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5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5例;另选择同期因贫血就诊排除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患者15例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各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AHR mRNA和TDO mRNA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ML、AL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TDO mRNA、AHR mRNA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AML与ALL患者骨髓单个细胞中TDO mRNA、AHR mRNA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AL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TDO mRNA与AHR mRNA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r=0.801、0.922,P<0.05)。AML、ALL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及乳酸脱氢酶水平与TDO mRNA、AHR mRNA的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TDO和AHR在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呈高表达,TDO-KYN-AHR通路可能促进了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TAp63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郑州儿童医院住院的初治或复发急性白血病患儿104例为急性白血病组,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0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61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19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4例;初发患儿90例(高危型18例,低危型72例),复发患儿14例。选择同期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郑州儿童医院住院的非恶性血液病患儿36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患儿TAp63基因表达。结果 急性白血病组104例患儿TAp63基因阳性表达86例,阳性表达率为82.7%,TAp63 mRNA相对表达量为(0.61±0.19);对照组患儿TAp63基因阳性表达0例。ALL与ANLL患儿TAp63基因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患儿TAp63 mRNA相对表达量较ANLL患儿升高(P<0.05)。初发与复发患儿TAp63基因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儿TAp63 mRNA相对表达量较初发患儿升高(P<0.05)。B-ALL患儿TAp63基因阳性表达率、TAp63 mRNA相对表达量较T-ALL患儿升高(P<0.05)。高危型与低危型初发患儿TAp63基因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初发患儿TAp63 mRNA相对表达量较低危型初发患儿升高(P<0.05)。完全缓解与未缓解患儿TAp63基因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患儿TAp63 mRNA相对表达量较完全缓解患儿升高(P<0.05)。结论 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TAp63基因的过度表达相关,可作为探讨化疗疗效的观察指标之一;TAp63高表达者易复发,可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免疫表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33例初诊ALL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 ①33例ALL分为B-ALL(75.76%),T-ALL(12.12%)和T/B-ALL(12.12%).②B-ALL中CD19表达率最高,占100%;T-ALL中CD7与cCD3表达率均为100%;CD20在成人及儿童组B-ALL表达率分别为23.53%、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2在成人及儿童组B-ALL表达率分别为29.41%、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3例ALL中髓系抗原表达阳性率为60.61%,髓系抗原阳性与阴性患者完全缓解率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33例ALL中CD34阳性表达率为66.67%,CD34阳性与阴性患者CR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9、cCD79a分别是B-ALL中高敏感性抗原和高特异性抗原,CD7、cCD3分别是T-ALL中高敏感性抗原和高特异性抗原;儿童组CD20和CD22表达率明显高于成人组;髓系抗原和CD34的表达与CR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表型特征及与治疗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77例AL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①77例ALL中L1型44.16%,L2型50.65%,L3型5.19%;B淋巴细胞性ALL(B-ALL)80.52%,T淋巴细胞性ALL(T-ALL)15.58%.②77例ALL中髓系抗原(My)阳性率为 57.14%;其中表达CD13的阳性率最高,为84.09%,其次为CD33和CD15;My+B-ALL占B-ALL的58.06%.My+T-ALL占T-ALL的50%,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O.05);My+ALL组CR率为81.82%,略低于My-ALL组(88.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D34表达阳性率为49.35%,B-ALL中为56.45%,明显高于T-ALL的25%(P<0.05);My+ALL中CD34表达阳性率为71.05%,高于My-ALL的33.33%(P<0.05);CD34+ALL组CR率为76.47%,低于CD34-ALL组的90.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L免疫分型与FAB分型变化无相关性;My+ALL患者中CD34表达阳性率高于My-ALL患者;CD34和髓系抗原的表达与CR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基因表达水平,探讨Wnt/β-catenin与儿童ALL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诊治的ALL初发患儿35例作为ALL组。选取同期诊治的非恶性血液病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β-catenin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ALL组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恶性血液病患儿相比较,AL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β-catenin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β-catenin过表达致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可能为ALL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的表达及骨髓细胞凋亡变化,探讨它们在CM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0例CMS患者(CMS组)按照《慢性高原病青海诊断标准》(西宁,2004年8月)确诊,采集CMS患者骨髓标本,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采用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CM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COX-2 mRNA和HSP70 mRNA的表达,同时用TUNEL技术定量研究CM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指数,并与20名健康成人(对照组)骨髓标本研究结果比较分析。结果CMS组骨髓单个核细胞COX-2 mRNA表达量(0.97±0.45)明显高于对照组(0.32±0.15)(P<0.05)。CMS组骨髓单个核细胞HSP70 mRNA表达量为0.60±0.19,而在对照组中无表达。TUNEL技术研究发现CMS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指数(10.41%±3.78%)明显低于对照组 (21.12%±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S组中,COX-2 mRNA、HSP70 mRNA表达量分别与血红蛋白浓度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及0.58, 均P<0.05),COX-2 mRNA与HSP70 mRNA间呈显著正相关(r=0.81, P<0.05),而在对照组中COX-2 mRNA表达量与血红蛋白浓度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CMS组和对照组中,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指数与COX-2 mRNA及HSP70 mRNA表达量之间均未发现明显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CMS患者骨髓细胞COX-2和HSP70表达升高,而骨髓细胞凋亡减少,可能在慢性高原病发病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癌—睾丸抗原SSX-2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为判断ALL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51例ALL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SSX-2mRNA检测,并进行SSX-2基因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以30例非肿瘤患儿为对照组。结果:ALL初治患儿SSX-2 mRNA表达率为34.78%,对照组无一例表达。ALL初治组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L初治组表达率高于ALL完全缓解组表达率7.14%(P〈0.05)。SSX-2基因的表达与儿童ALL性别、年龄、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免疫分型以及临床危险分级无关(P〉0.05)。结论:儿童ALL患者SSX-2mRNA表达率较高,SSX-2mRNA表达可能与儿童ALL的发生、发展有关;SSX-2基因检测对儿童ALL近期疗效的评估、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疫分型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和分析。结果 (1)47例ALL中,B-ALL36例(76.6%),T-ALL9例(19.1%),T/B-ALL2例(4.3%)。B-ALL中cCD79a和CD19表达率均为100.0%,明显高于CD20(83.3%)和CD10(77.8%)(P〈0.01);9例T-ALL cCD3和CD7的表达率均为100%,明显高于CD5(77.8%)(P〈0.01);47例ALLcMPO表达均阴性。(2)伴髓系抗原表达阳性者(My+ALL)完全缓解(CR)率为66.7%,低于髓系抗原表达阴性者(My-ALL)(87.0%),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例CD34+的患者CR率为64.3%,18例CD34-的患者CR率9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ALL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β-arrestin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5例初发ALL患儿的骨髓样本(ALL组),分离单个核细胞,以51例非恶性血液疾病患者作为对照(Ctrl组),将ALL患者分成高危、中危和标危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β-arrestin1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β-arrestin1蛋白表达的变化。用Spearman统计分析β-arrestin1表达与ALL患者临床和生物学特点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LL组β-arrestin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Ctrl组(P值均<0.01)。高危组和中危组β-arrestin1 mRNA表达高于标危组,且高危组β-arrestin1 mRNA表达高于中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β-arrestin1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数(r=0.458,P=0.002)和危险分级(r=0.344,P=0.022)正相关。结论儿童ALL患者骨髓β-arrestin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危险分级密切相关,对ALL诊断、治疗策略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0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改变及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对102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进行FBA分型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G显带技术对68例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02例患儿中15.7%表达T淋巴细胞表型(T-ALL),84.3%表达B淋巴细胞表型(B-ALL)。35.3%患儿存在髓系抗原阳性(My+-ALL),其中以CD13阳性率最高,达27.8%。88接受核型检查的患儿发现核型异常41例(51.3%)。T-ALL组患儿与B-ALL组患儿相比显示出更高的白细胞总数(〉50×109/L)和髓外浸润表现。结论免疫分型是对细胞形态学诊断的有力补充,能够更加全面了解白血病细胞的起源和分化阶段,帮助对患儿进行临床危险的评估,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并有效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Wnt通路中卷曲蛋白4(Fz4)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50例初发且经诱导治疗第33天骨髓达完全缓解的ALL患儿,分别留取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治疗前骨髓和治疗第33天完全缓解骨髓,作为初发组和缓解组,收集2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骨髓作为对照组,依照危险度分层将初发组50例ALL患儿划分高危组(n=12)、中危组(n=11)和低危组(n=27)。Real-time PCR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Fz4 mRNA和sFRP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Fz4和sFRP1蛋白表达。结果 初发组Fz4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sFRP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初发组中Fz4与sFRP1的mRNA表达、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高、中危组Fz4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低危组(P<0.05),高、中危组sFRP1表达均低于低危组(P<0.05)。结论 Fz4表达升高和(或)sFRP1表达降低可能参与儿童ALL的发病,其表达异常程度可能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6.
SIRT1 mRNA在成人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SIRT1 mRNA在成人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K检测SIRT1 mRNA在50例成人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SIRT1mRNA的表达初治组、复发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复发组高于初治组(p<0.05),AMI组与ALL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SIKT1mRNA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及髓外浸润情况无关(P>0.05),SIRT1 mRNA高表达组的完全缓解率低于低表达组(x2=-5.021,P<0.05).结论 SIRT1mRNA在成人初治及复发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高表达,可能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耐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单个核细胞转铁蛋白受体2(TFR2)基因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儿童ALL不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56例新发ALL患儿和15例对照患儿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FR2相对表达量.结果 泼尼松敏感组患儿TFR2相对表达量(中位数为0.0848)显著高于泼尼松不敏感组(中位数为0.0126,P=0.038).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TFR2相对表达量的中位数分别为0.1677、0.0728和0.0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WBC<50×109/L、(50~100)×103/L和≥loo×103/L 3组患儿TFR2相对表达量的中位数分别为0.0974、0.0294和0.0078,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另外,B细胞ALL,和T细胞ALL患儿TFR2相对表达量的中位数分别为0.0636和0.0065,B细胞型TFR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细胞型(P=0.004).秩相关统计分析表明,ALL患儿单个核细胞TFR2表达量与初始外周WBC总数、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幼稚细胞绝对计数的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398、-0.307、-0.421,具有负相关关系(P分别为0.003、0.022、0.001).结论 TFR2可能为儿童ALL一个新的分子生物学预后因素,在ALL患儿预后评估和指导个体化治疗方面可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伴髓系抗原(My)表达的免疫表型特点及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对85例初诊ALL患者进行免疫学分型,以My阳性/阴性( /-)对B细胞ALL(B-ALL)和T细胞ALL(T-ALL)进行组间分析.结果:My B-ALL和My T-ALL患者的CD13及CD33的中位数均高于My-B-ALL和My-T-ALL患者,其表达率均显著高于My-B-ALL和My-T-ALL患者(P<0.01,P<0.05).My B-ALL患者的CD15的中位数高于My-B-ALL患者,表达率显著高于My-B-ALL患者(P<0.01).CD13、CD15、CD33的相关性在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LL中My的表达与mAb克隆、细胞染色技术、样本来源、阳性界值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mRN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21年1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初治65例MM患者(MM组)和30例营养性贫血患者(对照组)的骨髓标本,提取单个核细胞,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GC-1α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M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PGC-1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M组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及血钙等临床相关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M组血红蛋白(H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GC-1α mRNA相对表达量与β2-MG、LDH、血钙和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b呈负相关(P<0.05)。结论:PGC-1α mRN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影响诱导化疗疗效的因素。方法对57例ALL病例治疗前白细胞、乳酸脱氢酶、免疫表型、染色体与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率(CR)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57例经诱导化疗后40例完全缓解(CR),总缓解率70.2%。②乳酸脱氢酶升高ALL(CR 73.0%)与乳酸脱氢酶正常ALL(CR 65.0%)、染色体核型正常ALL(CR 66.7%)与染色体核型异常ALL(CR 76.9%)、CD34+ALL(CR 63.6%)与CD34-ALL(CR 74.3%)、T-ALL(CR 58.3%)与B-ALL(CR 73.3%)患者诱导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的ALL(CR 81.8%)与年龄≥35岁的ALL(CR 54.2%)、B-ALL白细胞≥30×109·L-1(CR 46.7%)与白细胞<30×109·L-1(CR 80.0%)、My+-ALL(CR38.9%)与My--ALL(CR 74.2%),诱导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白细胞数(B-ALL)、免疫表型伴髓系表达是影响ALL诱导缓解率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