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CT与X线平片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回顾性对150例X线平片鼻骨侧位检查、120例薄层CT检查和其中85例同时进行X线平片鼻骨侧位及薄层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平片检查150例,鼻骨骨折64例(43%),可疑骨折23例,未见骨折63例。薄层CT检查120例,阳性102例(85%),阴性18例。其中同时进行X线平片及薄层CT检查85例,X线平片确认鼻骨骨折37例(44%),可疑骨折10例,未见骨折38例;薄层CT检查阳性78例(92%),65%为复合骨折。结论:X线平片对鼻骨骨折极易漏诊和误诊,且对骨折的部位、程度及并发改变显示不够全面和清楚。CT检查则清楚显示鼻部及邻近器官解剖结构,能细致、全面、准确地显示骨折部位程度及并发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CT与X线平片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回顾性对150例X线平片鼻骨侧位检查、120例薄层CT检查和其中85例同时进行X线平片鼻骨侧位及薄层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平片检查150例。鼻骨骨折64例(43%),可疑骨折23例,未见骨折63例。薄层CT检查120例,阳性102例(85%),阴性18例。其中同时进行X线平片及薄层CT检查85例.X线平片确认鼻骨骨折37例(44%)。可疑骨折10例.未见骨折38例;薄层CT检查阳性78例(92%),65%为复合骨折。结论:X线平片时鼻骨骨折极易漏诊和误诊.且对骨折的部位、程度及并发改变显示不够全面和清楚。CT检查则清楚显示鼻部及邻近器官解剖结构,能细致、全面、准确地显示骨折部位程度及并发改变。  相似文献   

3.
朱燕 《中国乡村医生》2010,(20):165-165
目的:对照研究和评价X线平片与CT检查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运用CT扫描及X线对45例鼻骨外伤患者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45例鼻骨骨折患者中,鼻骨侧位X线平片未发现骨折10例(22.2%),单纯鼻骨骨折29例(64.5%),合并眼眶及额骨骨折6例(1.33%)。CT检查全部为阳性。结论:普通X线检查鼻骨骨折只是简单初步的检查方法,为防误漏诊,应将CT列为其必需的检查项目。CT扫描是诊断鼻骨骨折最好的检查方法,且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DR与64层螺旋CT在鼻部外伤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鼻部外伤患者1-7d内鼻骨侧位DR和头部64层螺旋CT检查的图像资料,比较DR和三维薄层CT显示鼻骨及其周围结构骨折的优缺点。结果77例鼻部外伤患者中,CT诊断鼻骨线性骨折38例,粉碎性骨折31例,正常8例,合并邻近周围部位骨折25例。DR诊断骨折44例,疑似骨折14例,未见骨折19例(包括漏诊13例和正常6例),未见邻近周围部位骨折。CT诊断鼻骨骨折的正确率是100%, DR诊断鼻骨骨折的正确率和漏诊率分别为63.8%和18.8%,CT和DR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正确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R诊断鼻部外伤效果不佳,而64层螺旋CT能正确判断鼻骨有无骨折、骨折部位、类型及是否合并邻近周围部位骨折,建议将多层螺旋CT作为鼻部外伤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方法。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本法医中心进行鉴定的60例鼻骨骨折案件进行分析,根据鼻外伤史、鼻腔出血、鼻骨X线侧片,CT扫描进行诊断。结果:60例鼻骨骨折者主要的临床表现发现,均存在外鼻肿胀、疼痛、青紫的情况,且局部触压痛感明显,经X线侧位片检查,清晰可见鼻骨骨折线者29例,占48.3%,而单侧鼻骨骨折者25例X线侧位片不能清晰得显示,需经过CT检查,筛骨纸样板骨折及皮下气肿X线侧位片不能显示,经鼻部CT证实6例。60例鼻骨骨折者的骨折类型与鼻部外观畸形之间存在外观畸形者14例。结论:鼻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可在X线诊断后,进行CT扫描,提高鉴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CR在鼻骨骨折检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晓彤  杨惠珍  杨蓉  周海 《河北医学》2001,7(9):790-792
目的:为探讨CR在鼻骨骨折检查中的作用,回顾性分析了40例鼻骨骨折患者的鼻骨侧位CR片及普通X线平片。结果:40例鼻骨骨折在CR片上均有不同程度X线表现,而普通X线平片仅发现鼻骨骨折19例。结论:鼻骨侧位CR片对鼻骨骨折及其它面骨复合骨折的诊断敏感性高于普通X线平片,CR片骨折线显示清晰,综合信息量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替代普通X线平片并可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7.
鼻骨正常变异和鼻骨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CT和X线平片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提高对鼻骨正常变异的认识。方法80例鼻骨骨折病人,均做鼻骨CT横断面、冠状面和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结果CT全部诊断正确,阳性率为100%,X线平片诊断65例,阳性率为81%。80例CT诊断的骨折中,单纯性鼻骨骨折35例(占44%),粉碎性骨折12例(占15%),复合性骨折33例(占41%)。在18例健康志愿者的鼻骨CT检查中,发现2例鼻额缝缝间骨和1例鼻骨尖的“鹰嘴样”变异,其发生率为17%(3/18)。而CT均清晰显示骨折存在;18例健康志愿者中有3例存在不同类型的鼻骨变异。结论CT扫描在鼻骨正常变异和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X线平片、MSCT(多层螺旋CT)横轴位图与三维重组图,探讨鼻骨骨折误诊原因。方法:针对鼻骨外伤患者均采用X线平片、MSCT横轴位扫描、MSCT三维重组检查。结果:X线平片检查时,3例未发生移位的鼻骨外伤患者诊断结果为无骨折,6例发生移位的鼻骨外伤患者诊断结果为粉碎性骨折(4例)和可疑粉碎骨折(2例);MSCT横轴位检查,将鼻颌缝误诊为5处骨折,将鼻骨孔误诊为5处骨折,将鼻中缝误诊为2处骨折,将鼻骨发育异常误诊为1处骨折。结论:鼻骨外伤首先可以选择MSCT扫描,同时采取三维重组,多途径诊断、全方位观察鼻骨,才能降低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普通X线侧位片及螺旋CT在鼻骨骨折检查中CT的优势。方法:通过对41例鼻骨骨折患者分别行X线侧位片及进行螺旋CT扫描,靶区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重建(3D),立体观察成像,对比分析其相应的表现和诊断。结果:确诊的41例鼻骨骨折中,X线平片只显示了28例阳性,CT检查全部阳性,其中单侧鼻骨骨折16例,双侧鼻骨骨折8例,鼻骨汇合部骨折5例,其中鼻骨骨折伴鼻缝分离2例,鼻骨骨折伴上颌骨额突骨折6例,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4例。结论:普通X线检查鼻骨骨折只是简单初步的检查方法,螺旋CT及其图象重建能动态、立体观察鼻骨骨折及其周围结构的改变,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检查方法。为防误漏诊,应将CT列为其必备的检查项目,X线平片、CT扫描两种检查互相补充对诊断鼻骨骨折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冠状位螺旋扫描及2D、3D重建在鼻区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冠状位扫描及后处理功能在鼻区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53例鼻部外伤进行冠状位薄层螺旋CT扫描,层厚1~2mm,pitch1.0,扫描后进行2D及3D重建观察,同时与鼻骨X线侧位片对照。结果CT检查检出鼻骨骨折47例,上颌骨额突骨折39例,鼻中隔骨折24例,鼻骨间缝增宽6例,鼻上颌缝增宽18例,而X线侧位片仅发现32例鼻骨折。结论冠状位螺旋CT扫描及2D、3D重建对鼻区骨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MS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创伤性骨折病例经常规X线平片检查后,应用16层螺旋CT机扫描,在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SSD)、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组(MPR),并与CT轴位图像(axial)、X线平片(X-rayplainfilm)比较。结果:37例创伤性骨折,依据轴位扫描及MPR、SSD、VR重建图像资料共发现骨折59处,CT轴位图像共发现骨折59处;MPR发现59处;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发现48处,检出率81.3%,容积重建技术(VR)发现49处,检出率83.0%;X线平片发现骨折44处,检出率74.6%。经统计学分析,上述几种方法检出爆裂性骨折的创伤量无显著性差异。16层SCT的重组影像可清晰显示骨折的立体形态;MPR影像则可明确显示骨折内部的骨质损伤情况如骨折的具体部位、表面碎裂及塌陷程度、骨折移位距离。结论:16-MSCT能够显示X线平片难于诊断的隐匿性骨折;三维重组及MPR成像技术有利于全面观察骨折的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就诊的疑似肋骨骨折75例胸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平片、多层螺旋CT轴位、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技术检查,比较不同影像学方法对肋骨骨折、骨折数量检出情况。结果临床、影像学检查及复查确诊肋骨骨折165处,CT轴位、CT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例数检出率分别为96.00%、98.67%,较X线平片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数量检出率为99.39%,较X线平片、CT轴位的71.52%、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情况:X线平片漏诊41处,其中以肋软骨附近漏诊最多,占58.54%;CT轴位漏诊24处,其中肋软骨附近、腋段肋骨漏诊各5处;CT后处理技术未漏诊,可疑骨折数1处。结论 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骨折数量检出率高,漏诊率低,能有效弥补X线平片、CT轴位不足。  相似文献   

13.
叶冠峰  黄银山  任为端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99-99,103,F0003
目的对比分析x线平片和CT检查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鼻外伤患者分别进行x线和CT检查,对比分析各种检查相应的表现。结果28例患者中x线发现骨折18例(64.3%),可疑骨折5例(17.8%),阴性5例(17.8%),CT检查全部阳性,并对鼻骨及鼻骨周围复合伤诊断明确。结论普通x线检查对鼻骨骨折只是初步方法,CT应作为必需检查手段,X线平片和CT联合应用对鼻骨骨折诊断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14.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性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SSD、MPR、VRT)在复杂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复杂性骨折经16层螺旋CT检查并将三维重建的影像资料与X线检查及CT轴位(2DCT/SCT)扫描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SSD、MPR及VRT检查共发现了121处骨折,检出率为100%,X线发现89处骨折,检出率为74.4%.2DCT发现112处,检出率为92.5%.在复杂性骨折特别是跨关节的多骨的粉碎性骨折中,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对骨折、脱位的形态及其与周围的关系进行立体、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充分显示出骨折的细微结构及移位情况,以及关节脱位的方向.结论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复杂性骨折的显示、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3D)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至2005年9月诊治的8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84例患者轴位CT扫描后行MPR和3D成像,并与X线平片对照分析.结果 84例胫骨平台骨折中,胫骨外侧平台骨折36例,内侧平台骨折2例,平台中线前、后边缘骨折12例,单纯髁间隆突骨折7例,全平台粉碎性骨折27例.X线平片漏诊4例,CT更正X线分型9例.MPR可显示骨折内部的情况和平台塌陷的程度.3D成像可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线的立体走行方向、关节面碎裂及平台塌陷的范围.结论 MPR和3D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可准确测量劈裂和塌陷程度,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分析低剂量64层螺旋CT诊断技术在颌面部外伤骨折中的应用和效果,为临床相关病例的诊治提供依据和相关参考。方法随机选取于2013年3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颌面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计61例。所有患者入院诊断时均采用低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以及图像重建处理技术,完成CT扫描以及图像重建后,与X线拍摄平片进行对比,验证、确定伤情。结果低剂量64层螺旋CT在颌面部外伤61例诊断中,发现眼眶骨折13例、颧骨19例、上颌骨24例、下颌骨35例、鼻骨9例和筛骨3例。CT与X线平片诊断基本相符,但X线平片未能检出上颌骨与鼻骨的复合骨折。两者诊断眼眶、上颌骨、下颌骨、鼻骨复合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低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诊断患者骨折伤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效果,为病情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理的依据,同时也为临床医师在后续治疗、设计手术方案、患者恢复方案等过程提供重要信息及参考,值得临床借鉴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徐昱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75-1176
目的探讨多排CT对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回顾本院于2012-01-2014-01间收治的50例肋骨骨折病例资料,分析多排螺旋CT相对于普通平片及肋骨点片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优势。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 5 mm层厚进行扫描,行1.5 mm层厚薄层重建,运用容积重现、最大密度投影和曲面重建技术。将结果与平片及肋骨点片结果相对照。结果 28例病例CT诊断肋骨骨折数量要大于平片及肋骨点片,19例CT诊断肋骨骨折数量和平片及点片一致,3例数量小于平片及肋骨点片。结论多排螺旋CT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相比平片及肋骨点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腕部外伤患者行x线检查或者CT检查的必要性,以及腕关节x线拍片位置及CT的扫描及重建方式。方法:收集近一年来腕关节外伤骨折患者,已经做腕关节x线DR平片和64排螺旋CT轴位容积扫描腕骨,其中MSCT进行多平面重建或者3D重建40例,分析相应影像表现及诊断。结论:普通x线检查腕关节骨折是初步的而且是必要的检查方法,同时应结合临床外伤史、查体有无压痛、x线平片影像,然后决定是否CT检查,CT扫描尤其是MSCT扫描重建对平片未能明确诊断的腕关节骨折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鼻部骨折的影像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丽锋 《吉林医学》2009,30(21):2616-2618
目的:探讨鼻部骨折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相对应的诊断学价值,以便采用更合理的鼻部外伤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搜集鼻部骨折病例分三组进行讨论,比较其影像效果。第1组:鼻骨X线侧位片检查后随即进行CT改良冠状位扫描的病例52例;第2组:同时进行鼻骨改良冠状位和横断面扫描的病例34例;第3组:鼻骨改良冠状位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的病例48例。结果:鼻骨侧位片仅能检出51.9%的鼻部骨折,漏诊、误诊率非常高;鼻骨改良冠状位+横断面扫描诊断最准确,但费用高,照射剂量大;鼻骨改良冠状位+三维重建诊断准确、立体感强、易理解且不增加照射剂量,但费用较高。结论:单项检查中鼻骨改良冠状位扫描诊断价值最高,是鼻部骨折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法。如果经济条件许可或鼻区复合性骨折,应辅以三维重建或横断面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