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杵针百会八阵穴结合足疗对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试验组32例。对照组采用足疗法,每日1次,共30次。试验组在足疗的基础上采用杵针治疗,穴取百会八阵、神门、内关、申脉、照海,每日行杵1次,共30天。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计分,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试验组显效率87.50%,对照组显效率为67.74%,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的PSQI总分均有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杵针百会八阵穴结合足疗治疗失眠症疗效优于单纯足疗法。  相似文献   

2.
杵针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杵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杵针组和针刺组,其中杵针组30例,予以杵针治疗,选取八阵穴(百会八阵、风府八阵、神道八阵)和河车路(大椎至命门段);针刺组30例,予以针刺治疗,选取百穴、四神聪等穴.两组均为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采用睡眠质量改善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来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睡眠质量改善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评分、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两组睡眠质量改善有效率杵针组85.2%,针刺组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评分及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杵针疗法能够提高失眠患者远期的睡眠质量改善有效率,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脊背穴埋线配温针治疗痛经7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1980年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调查表明,严重痛经者占13.5%,中度痛经者占38.8%。痛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本文主要指原发性痛经。作者近年来采用脊背穴埋线配体针温针治疗痛经,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7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最大39岁,最小13岁;已婚21例,未婚56例;病程最长7年,最短3个月。全部病例均经过妇检及B超检查,排除继发性痛经。 2 治疗方法 2.1 脊背穴埋线 穴选胸6穴(第6胸椎棘突上缘)、腰1穴(第1腰椎棘突上缘)、腰4穴(第4腰椎棘突上缘)。于月经来潮前7~10d采取一次脊背…  相似文献   

4.
体针结合盒灸治疗原发性痛经3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体针结合盒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关元及双侧地机、三阴交、太溪、太冲等穴体针结合盒灸治疗,每次月经前1周开始,1次/d,至月经来潮为止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愈9例,显效11例,有效7,无效4例,有效率为87.10%。结论:体针结合盒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杵针联合八阵穴不同治疗手法治疗颈椎病引起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混合型颈椎病引起头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运用传统推拿手法结合中药熏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用杵针结合八阵穴及河车路线加中药熏药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85%。2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混合型颈椎病引起头痛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杵针方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过程中省时省力,治疗位置精准到点,并提高了混合型颈椎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杵针治疗老年腰腿痛的疗效。方法:50例用杵针腰阳关八阵穴、河车路命门至长强段,配穴取环跳、委中、飞扬、昆仑等,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4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VAS评分治疗后(2.25±1.06)分,治疗前(5.02±1.47)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为84%。结论:杵针治疗老年腰腿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杵针腰阳关八阵、河车命强段治疗腰痹病(寒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例腰痹病(寒湿证)患者以杵针腰阳关八阵、河车命强段为主治疗,在杵针治疗结束后取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昆仑等穴进行传统针刺治疗,最后再配合腰部、腿部中药熏洗,每天1次,5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2天,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31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8/31);治疗后患者疼痛VAS评分为2.42±0.78,与治疗前(5.59±1.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杵针腰阳关八阵、河车命强段治疗腰痹病(寒湿证)有效,且无创伤、无痛苦、操作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一穴多针法治疗原发性痛经36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痛经是妇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未婚青少年女性。笔者采用一穴多针法治疗原发性痛经 3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6例均为未婚者 ,年龄最小 1 3岁 ,最大 2 7岁 ;病程最短半年 ,最长 9年 ;疼痛持续时间最短 0 .5 d,最长 5 d。中度腹痛 2 3例 ,重度腹痛1 3例。2 .治疗方法 主穴取中极 ,配穴取足三里。患者仰卧 ,穴位局部常规消毒 ,选用 0 .35 mm× 75 mm毫针 ,先快速刺入主穴 ,提插用泻法 ,针感向阴部放射为佳。再在穴位周围斜刺、平刺 5~ 6针 ,留针 30min,主穴用艾灸 1 0壮。捻针 ,提插用补法刺配穴。在月经来潮前 3d开始…  相似文献   

9.
痛经[1-2]是指月经前后或行经期间下腹及腰部有疼痛、坠胀感,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四肢冰冷甚至晕厥,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又称功能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大类.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是指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较重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而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本病以青年妇女多见,腹痛多发生于行经1~2天或经期1~2天,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下坠感,疼痛可引及全腹部或腰骶部,或外阴、肛门坠痛;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二便失禁等晕厥现象.笔者采用孙思邈十三鬼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杵针结合八阵穴、河车路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优势。方法:本研究选取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杵针疗法结合八阵穴、河车路线+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中药熏蒸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NRS评分)、适宜性评价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中、治疗后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第1天适宜性评分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第3、5天适宜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良好。结论:杵针结合八阵穴、河车路线+中药熏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明显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患者治疗满意度高,安全舒适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针次髎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分别采用温针次髎穴治疗和常规体针治疗,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采用温针次髎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无论是疼痛缓解、痛经症状评分的改善还是临床疗效均与常规体针治疗相当。结论:温针次髎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取穴少,痛苦小,患者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关元为任脉经穴 ,是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 ,穴居于脐下三寸 ,为男子藏精 ,女子蓄血之处 ,是人生之关要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穴 ,又为足三阴之交会穴。二穴为主 ,配伍运用 ,治疗妇科病 ,屡获良效 ,现列举几例。1 痛经   2 0岁 ,痛经 8年。 1 2岁月经初潮时即有小腹作痛 ,未引起重视。近 3年来痛经加剧 ,经量少 ,色暗红 ,有血块 ,虽服止痛片可暂缓痛势 ,但下次月经来潮仍疼痛不已 ,据病情诊断为痛经。取穴 :关元、三阴交、太冲。针入得气留针 1 0 min后疼痛缓解 ,后每次月经来潮前 2~ 5 d开始针刺上 3穴 ,连针 3个周期病愈。随访 4年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颊针对原发性痛经的镇痛疗效及对血清PGF2α和PGE2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诊断为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颊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颊针组取中焦穴、下焦穴、腰穴和骶穴,1次/d,每次30 min;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2次/d,每次300 mg。两组均于月经前3 d开始,至月经期第3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为1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COX痛经症状评价量表(CMSS)评分,检测两组血清前列素F2α(PGF2α)和血清前列素E2(PGE2)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CMSS评分以及血清PGF2α和PGE2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后颊针组较对照组的VAS评分、CMSS评分以及血清PGF2α和PGE2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颊针较布洛芬缓释胶囊对原发性痛经镇痛效果更佳,并可缓解其相应伴随症状,镇痛机制可能与PGF2α和PGE2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总结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选穴特点、留针时间的规律。方法采用以"中医""原发性痛经""针刺""腧穴"为关键词,采用关键词检索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文献,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治疗原发性痛经针刺处方主穴数据库,分析针刺处方用穴的特点和留针时间规律。结果从穴位而言,频次最高选取三阴交、关元、地机、足三里为主穴,从经脉而言,主要选择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留针时间集中在20~40 min。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时重视任督二脉及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的使用,穴位主要选择三阴交、关元、地机、足三里,留针时间以20~40 min为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体穴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45例住院患者取单侧耳、体穴位,合谷、太冲、太溪、三阴交、降压沟、肝、肾、内分泌。常规消毒,分别用无菌针灸针和一次性无菌揿针,快速刺入,并按压片刻,以得气微胀为度,粘贴牢固。留针2d,每天定时按压,以增强刺激作用。2d后取下,换对侧穴位继续贴压。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压、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有效35例,无效10例。[结论]耳穴揿针-体穴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痛经针灸治疗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莉  李沛 《中医杂志》2007,48(7):654-656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PD)和继发性痛经(SD)两大类。国内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妇女中痛经发生率为33.1%,其中PD占53.2%,严重影响工作者占13.55%[1]。本文对针灸治疗PD的现状作一简述。1治疗方法1.1体针刘永久等用上、次、中、下(简称“四针”)为主治疗痛经65例,其中PD患者49例。气滞血瘀加太冲,寒凝湿滞加水道,气血不足加脾俞,总有效率93%。由于足太阳膀胱经,“挟脊柱,联络肾脏”,取其可激发肾气[2]。高楠等用“通腑针法”辅以电针治疗取双侧大肠俞深刺3寸,秩边斜向内45°深3寸,使针感传至外生殖器及小腹,辅用电针加TDP照射腰骶…  相似文献   

17.
杵针疗法干预亚健康状态: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杵针疗法干预亚健康状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将153例亚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杵针组(79例)和推拿组(74例).杵针组于百会八阵、神道八阵、至阳八阵、命门八阵、腰阳关八阵、头颈及腰背部河车路行杵针治疗;推拿组采用常规全身推拿按摩.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观察人体亚健康评分标准量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和红外线热扫描成像系统(TTM)变化情况.结果:①两组治疗后亚健康状态评分、CMI评分、M-R评分及TTM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②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杵针组亚健康状态评分、CMI总分、TTM数据中的睡眠、压力、督脉、虎口、血脂、血黏滞、微循环指标变化更显著(均P<0.01),M-R评分及TTM数据中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杵针组亚健康状态评分等级优于推拿组(P<0.01).结论:杵针疗法干预亚健康状态疗效确切,优于常规全身按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8例门诊患者按掷骰子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针刺:归来、关元、地机、肾俞、三阴交及次髎,28号毫针皮下穿刺进针,深度为1.5寸左右;腹背部穴位往下刺;四肢穴往上刺;平补平泻,动作轻柔且快速准确,以可承受为主;留针20min,1次/d,每隔5min行针1次。治疗组34例艾灸:神厥、气海、足三里、关元、中脘、三阴交,其中神厥40min,其他穴位2min,1次/d;针刺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月经前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坠胀、不良反应。连续治疗4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3.5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痛经是指月经前后与行经期间出现的周期性下腹部疼痛,多呈痉挛性,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甚至晕厥的症状。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1]。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全世界约有45%~90%的女性患有此病[2]。目前西医多以非甾体抗炎药、避孕药等药物治疗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地佐辛三阴交穴注射超前镇痛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观察组于月经来潮前2 d开始给予地佐辛三阴交穴注射,每天1次,连续注射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于月经来潮前2 d开始给予氨芬羟考酮口服,每次1片,每天2次,连续服用5 d为1个疗程,共服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6个月的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地佐辛三阴交穴注射超前镇痛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确切,近、远期有效率均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