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染料木素抗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染料木素对抗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静脉注射乌头碱制作大鼠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观察染料木素抗心律失常作用;运用病理组织切片观察染料木素对乌头碱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染料木素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对抗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显著降低大鼠的心律失常评分.病理组织学形态观察结果显示,染料木素能够显著减轻乌头碱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结论:染料木素具有良好的抗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报》2019,(5):967-971
目的:观察安神定志汤对乌头碱、氯化钡和肾上腺素诱导的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对抗作用以及对血清Ca~(2+)、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的影响。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模型组、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模型并安神定志汤治疗组,氯化钡诱发心律失常模型组、氯化钡诱发心律失常模型并安神定志汤治疗组,肾上腺素诱发心律失常模型组、肾上腺素诱发心律失常模型并安神定志汤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分别采用舌下静脉注射乌头碱、氯化钡和肾上腺素构建大鼠心律失常的3种动物模型,治疗组灌胃给予安神定志汤,以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分析心电图曲线,并取血检测大鼠血清Ca~(2+)、LDH水平。结果:与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模型组比较,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模型并安神定志汤治疗组大鼠相应体质量累积乌头碱用量显著降低(P<0.05);与氯化钡诱发心律失常模型组比较,氯化钡诱发心律失常模型并安神定志汤治疗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时间显著推迟(P<0.05),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也显著缩短(P<0.05);与肾上腺素诱发心律失常模型组比较,肾上腺素诱发心律失常模型并安神定志汤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时间显著推迟(P<0.05),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也显著缩短(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模型组、氯化钡诱发心律失常模型组和肾上腺素诱发心律失常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a~(2+)、LDH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模型并安神定志汤治疗组、氯化钡诱发心律失常模型并安神定志汤治疗组和肾上腺素诱发心律失常模型并安神定志汤治疗组大鼠分别与相应模型组比较,血清中Ca~(2+)、LDH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安神定志汤可以通过降低血清Ca~(2+)、LDH水平来发挥对乌头碱、氯化钡和肾上腺素诱导的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安神定志汤对乌头碱、氯化钡和肾上腺素诱导的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对抗作用以及对血清Ca~(2+)、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的影响。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模型组、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模型并安神定志汤治疗组,氯化钡诱发心律失常模型组、氯化钡诱发心律失常模型并安神定志汤治疗组,肾上腺素诱发心律失常模型组、肾上腺素诱发心律失常模型并安神定志汤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分别采用舌下静脉注射乌头碱、氯化钡和肾上腺素构建大鼠心律失常的3种动物模型,治疗组灌胃给予安神定志汤,以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分析心电图曲线,并取血检测大鼠血清Ca~(2+)、LDH水平。结果:与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模型组比较,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模型并安神定志汤治疗组大鼠相应体质量累积乌头碱用量显著降低(P0.05);与氯化钡诱发心律失常模型组比较,氯化钡诱发心律失常模型并安神定志汤治疗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时间显著推迟(P0.05),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也显著缩短(P0.05);与肾上腺素诱发心律失常模型组比较,肾上腺素诱发心律失常模型并安神定志汤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时间显著推迟(P0.05),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也显著缩短(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模型组、氯化钡诱发心律失常模型组和肾上腺素诱发心律失常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a~(2+)、LDH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模型并安神定志汤治疗组、氯化钡诱发心律失常模型并安神定志汤治疗组和肾上腺素诱发心律失常模型并安神定志汤治疗组大鼠分别与相应模型组比较,血清中Ca~(2+)、LDH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安神定志汤可以通过降低血清Ca~(2+)、LDH水平来发挥对乌头碱、氯化钡和肾上腺素诱导的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工虫草提取物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利用乌头碱、氯化钡所致大鼠心律失常模型比较人工虫草提取物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乌头碱,氯化钡分别制备心律失常实验模型。观察虫草提取物的保护作用。结果:人工虫草菌丝体石油醚提取物抗心律失常作用较强,可明显对抗乌头碱所致大鼠的心律失常,延长心律失常的诱发时间,降低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对氯化钡所致心律失常也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可降低心律失常严重程度。结论:人工虫草菌丝体石油醚提取物为抗心律失常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5.
腹腔注射苯甲氧氨辛因能预防氯仿一肾上腺素诱发小鼠室颤,静脉注射苯甲氮辛因明显对抗BaCl2和CaCl2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对哇巴困诱发豚鼠心律失常仅部分对抗,对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无明显对抗。据此,推测苯甲氧氮辛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其抗钙作用有关,但尚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了氯丙嗪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结果显示:氯丙嗪能降低氯仿诱发小鼠室颤率;可对抗Bacl2所致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可明显提高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用量;可防治肾上腺素诱发家兔产生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
静脉注射刺五加叶皂甙50、100mg/kg,可使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韧带转复窦性心律,能明显增加豚鼠对哇巴因的耐量,对大量氯化钙引起大鼠室颤致死具有保护作用,但不能明显对抗乌头碱所致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其抗心律失常作用与维拉帕米的作用相类似。  相似文献   

8.
左旋荷包牡丹碱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L-D,即左旋荷包牡丹碱抗心律常的作用。用运行心律失常的实验模型研究L-D对BaCl2,CaCl2,肾上腺素、氯仿、乌头碱、哇巴因诱发的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左旋荷包牡丹碱静脉注射10mg/kg能使BaCl2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迅速转为窦性节律,可明显提高乌头碱引起大鼠室颤和死亡的用量;降低CaCl2所致大鼠和氯仿所致的小鼠的室颤发生率和死亡率;对肾上腺素、哇巴因诱发的心律失常有明显的对抗效应;对电刺激下丘脑引起的心律失常有显著的保护效应。结果表明:左旋荷包牡丹碱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芩甙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黄芩甙(Bai)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通过静脉注射乌头碱,哇巴因,氯化钡或结扎大鼠左冠脉前降支复制各种动物心律失常模型,在预先静脉注射Bai的基础上,观察药物对各种实验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结果:Bai可增加乌头碱或哇巴因诱发大鼠或豚鼠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所需剂量,推迟氯化钡致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推迟缺血再灌注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并缩短室速和室颤的持续时间,降低室颤的发生率。结论:Bai具有一定的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苦参碱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苦参碱 (Matrine ,MT)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方法 ]通过分别静脉注射乌头碱、氯化钡、氯化钙 -乙酰胆碱混合液的方法制备大鼠心律失常模型。 [结果 ]MT15× 10 - 6 ,30× 10 - 6 能明显对抗乌头碱 2 0× 10 - 9,Bacl2 2× 10 - 6 和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MT也能明显对抗CCL -Ach (CCL 0 .6 % +Ach 0 .0 0 2 5 % )混合液 10ml/kg诱发小鼠心房纤颤或扑动。大鼠心电图试验证明MT有负性频率作用 ,负性传导作用。这些作用可能是MT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理学基础。 [结论 ]苦参碱对大鼠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1.
粉防己碱与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蓓  何海霞 《河北医学》2002,8(12):1077-1079
目的:探索粉防己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并与利多卡因相比较。方法:采用5个化学物质诱导的动物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结果:粉防己碱和利多卡因在同等剂量(20mg/kg)时均可明显降低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发生率(P<0.05),但利多卡因利用强于粉防己碱;在Cacl2或BaCl2诱发大鼠心室颤动模型上,粉防己碱和利多卡因在同等剂量(10mg/kg)明显提高存活率(P<0.05);两药的作用强度无明显差异;粉防己碱和利多卡因在同等剂量(10mg/kg)明显提高哇巴因或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剂量(P<0.05)。结论:粉防己碱和利多卡因具有抗实验性室性心律失常作用。两药作用强度接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对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ω-3鱼油脂肪乳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实验前15 d,ω-3鱼油脂肪乳组大鼠隔日经尾静脉注射ω-3鱼油脂肪乳2 mL.kg-1;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应用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大鼠模型,观察记录2组大鼠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出现的时间及心律失常评分,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结果ω-3鱼油脂肪乳组大鼠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出现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静脉注射乌头碱后1 min,2组大鼠心律失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注射乌头碱后3、5、7 min,ω-3鱼油脂肪乳组大鼠心律失常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ω-3鱼油脂肪乳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X43蛋白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去磷酸化CX43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ω-3鱼油脂肪乳可能通过促进CX43的磷酸化改善乌头碱诱导的大鼠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3.
大花红景天对室性心律失常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雳  吴翔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2,22(4):388-389,392
目的:探讨大花红景天对实验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氯化钙、乌头碱致大鼠,哇巴因致豚鼠及肾上腺素致大白兔心律失常模型。观察大花红景天对上述模型的影响。结果:口服红景天水提液后,显著减少氯化钙致大鼠室速、室颤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并显著提高氯化钙致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阈剂量;显著提高乌头碱致大鼠室速、室颤的阈剂量;显著推迟肾上腺素致大白兔室性心律失常开始发作的时间、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及窦性心律恢复时间;未能显著减少哇巴因致豚鼠室速、室颤的发生率,未能显著提高哇巴因致豚鼠室性心律失常的阈剂量。结论:大花红景天水提液对多种实验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倒卵叶五加总皂甙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讨倒卵叶五加总皂甙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动物颈静脉恒 注射的模型,监测哇巴因诱发豚鼠和乌头碱诱发大鼠首次出现室早搏、室速、室颤、心律停搏所用时间并换算成哇巴因和乌头碱的剂量。统计上采用组间t检验。结论SAOH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左旋千金藤定碱(L-stepholidine,SPD)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采用实验性动物心律失常模型,探讨SPD的抗心律失常效应.结果SPD对BaCl2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并能显著降低CaCl2所致大鼠的室颤发生率和死亡率,对强心苷所致的心律失常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SPD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乌头碱中毒及双黄连注射液干预对心肌雷诺定受体(rynanodine receptor 2,RyR2)表达的影响,探讨双黄连对抗乌头碱致心律失常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乌头碱组(A组,n=20),双黄连组(B组,n=20)和对照组(C组,n=12)。A,B两组先予乌头碱0.3 mg/kg灌胃,30min后A组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B组予双黄连100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两次均予生理盐水处理,连续给药10 d。于第1,3,6,10 天记录大鼠心电图变化并进行心律失常评分,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组织RyR2蛋白及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各时间点B组的心律失常评分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第1天A组心肌RyR2蛋白及RyR2 mRNA表达即较B,C两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6,10天A组RyR2蛋白及RyR2 mRNA表达较B,C两组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黄连可有效治疗乌头碱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乌头碱引起的RyR2异常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心泰平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心泰平对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以及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 (ECG)的影响。方法 采用乌头碱、BaCl2 、电刺激和冠脉结扎诱发大鼠及家兔心律失常的 4种实验动物模型 ,观察心泰平口服给药对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 ;大鼠左心室内插管 ,多道生理记录仪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ECG。结果 心泰平生药 4g/kg与 8g/kg明显延迟大鼠乌头碱性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 (P <0 .0 1) ,降低室颤发生率 ,提高窦性节律恢复率 ,并显著提高家兔电刺激的室颤阈 (P <0 .0 1) ,对大鼠BaCl2 和冠脉结扎性心律失常也有一定的对抗作用 ;生药 8g/kg可降低大鼠左室收缩压 (LVSP)和 -dp/dtmax(P <0 .0 5 ) ,延长Q T间期 (P <0 .0 5 ) ,无负性频率和传导作用。结论 心泰平可防治多种心律失常 ,尤以功能性为佳 ,且对心脏抑制作用小。  相似文献   

18.
律复康胶囊对哇巴因致豚鼠心律失常模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律复康胶囊对哇巴因致豚鼠心律失常模型的对抗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取实验豚鼠50只,均分为模型对照组(等容量蒸馏水)、阳性对照组(4.185g/kg)、律复康胶囊小剂量组(1.539g生药/kg)、中剂量组(3.078g生药/kg)和大剂量组(6.156g生药/kg),各组豚鼠按剂量连续给药3d,末次药后30min,建立哇巴因致豚鼠心律失常模型,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豚鼠肢体电极检测标准Ⅱ导心电图,分别记录出现室性早搏、心室颤动和心脏停搏时哇巴因的用量。结果:律复康胶囊各剂量组豚鼠出现早搏、室颤和停博时所需哇巴因的剂量显著提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律复康胶囊能够显著增加诱发豚鼠出现心律失常时哇巴因的剂量,说明律复康胶囊对哇巴因诱发的心律失常有一定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