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温补脾肾法对甲减大鼠肾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从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即对照组(control)、甲减组(HT)、温补组(WB).采用他巴唑灌胃给药造成甲减大鼠模型,然后给予温补脾肾方剂治疗4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肾脏组织中SOD、(GSH-Px)及MDA含量.结果:经温补脾肾方剂治疗后,甲减肾组织中的MDA含量和GPx活性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温补脾肾方剂可提高甲减大鼠肾脏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温补脾肾方对甲减大鼠肾脏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即对照组(control)、甲减组(HT)、温补组(WB)。采用他巴唑灌胃给药造成甲减大鼠模型,然后给予温补脾肾方剂治疗4周后处死大鼠,取肾脏组织观察其形态学改变,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甲减组相比,温补组大鼠肾小球平均面积和平均体积显著增加(P0.05),肾小球、肾小管基底膜变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温补脾肾方可逆转甲减肾脏的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补脾肾方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脾肾阳虚型CKD5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温补脾肾方。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55.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cr、BUN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补脾肾方联合血液透析治疗CKD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脾、肾阳虚模型大鼠脂质过氧化与抗氧化相关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实验性脾、肾阳虚模型大鼠脂质过氧化与抗氧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经典方法分别复制脾阳虚证和肾阳虚证动物模型。观察并对比了两种模型大鼠和相应治疗组的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GSH—Px/LPO(抗氧化能力的重要参数)的变化。结果:脾、肾阳虚模型大鼠LPO含量增加,GSH—Px活性及GSH—Px/LP0比值下降,且组间差异显著。温补脾肾药物具有降低LPO含量,提高GSH—Px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作用。结论:脂质过氧化损伤是脾、肾阳虚证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丸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探讨其延缓衰老的机理。方法:建立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维生素E对照组和六味地黄丸4组,每组10只;分组给药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血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高;予以六味地黄丸干预后,衰老大鼠肾组织SOD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血NO、NOS的含量也降低。结论:六味地黄丸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Lycopene,LP)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破坏胰岛细胞的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选取80只模型大鼠按血糖水平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番茄红素5、10、20mg/kg治疗组和盐酸二甲双胍200mg/kg治疗组,并另取16只同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天灌胃给药一次,疗程4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每周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治疗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酸(UA)含量及24h尿蛋白量(UPro),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各组大鼠肾脏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番茄红素20 mg/kg治疗组大鼠空腹血糖显著降低;番茄红素10、20 mg/kg治疗组大鼠血清中BUN、SCr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中和肾组织中MDA均显著降低,肾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番茄红素20 mg/kg治疗组大鼠血清中UA含量显著降低、TAOC水平显著升高,肾组织中GSH-Px活性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番茄红素治疗组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其中以番茄红素20 mg/kg治疗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番茄红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损伤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理脾护肝调脂丸对脂肪肝大鼠肝脏MDA,SOD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理脾护肝调脂丸防治脂肪肝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造模法复制雄性60只SD大鼠脂肪肝模型,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东宝肝泰阳性药组、理脾护肝调脂丸低、中、高剂量(1.8,3.6,7.2 g·kg-1)组,每组10只。造模同时开始给药,连续ig 8周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理脾护肝调脂丸各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肝组织MDA含量(P<0.01),东宝组和理脾护肝调脂丸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MDA含量有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理脾护肝调脂丸各剂量组能明显提高肝组织SOD活性(P<0.01),且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东宝肝泰组(P<0.05)。结论:理脾护肝调脂丸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模型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提示可能是清除自由基、增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强身益体胶囊对脾、肾阳虚型模型大鼠脂质过氧化物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番泻叶水提物与氢化可的松制备脾阳虚与肾阳虚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分组。脾阳虚型:空白组8只、模型组10只、高剂量组13只、低剂量组12只;肾阳虚型:空白组8只、模型组12只、高剂量组14只、低剂量组14只。空白组均不予药物干预,模型组均予蒸溜水灌胃,高、低剂量组分别予强身益体胶嚢2g/kg、1g/kg灌胃,连续15d。比较两型各组大鼠脾脏与肾脏指数、HE染色情况以及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Rx)、过氧化脂质(CPO)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脾阳虚型:模型组脾脏指数及MAD、SOD、GSH-Px、CPO水平均优于空白组(P0.05);高剂量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低剂量组MOA、SOD、CPO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肾阳虚型:模型组MDA、SOD、GSH-Px、LPD水平均优于空白组(P0.05);高剂量组MDA、SOD、LPD水平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低剂量MDA水平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身益体胶囊对脾阳虚、肾阳虚大鼠脂质过氧化物MDA及LPO的产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显著提高脾阳虚大鼠抗氧化酶SOD及GSH-Px活性水平,对肾阳虚大鼠SOD活性亦有提高作用,对GSH-Px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探讨实验性脾、肾阳虚模型大鼠自由基损伤的差异性 ,揭示脾肾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基础。采用经典方法 ,分别复制脾阳虚证和肾阳虚证动物模型。观察并对比了两种模型大鼠和相应治疗组的脂质过氧化物 (L P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心肌黄酶 (DTD)、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变化。结果 ,脾、肾阳虚模型大鼠L PO含量升高 ,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均下降 ,且组间差异显著。治疗药物具有降低 L PO,升高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脂质过氧化是脾、肾阳虚证形成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温补脾肾法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血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温补脾肾法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经专家组临床辨证为脾肾阳虚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予以温补脾肾法之健脾益肾降压合剂治疗,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服药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服药3个月后停药观察其血压反弹的例数,并随访两组患者1年后血压控制情况。结果4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和收缩压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但临床疗效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在服药3个月后停药3、7、10d内发生血压反弹的例数少于对照组,超过15d后才发生血压反弹的发生例数多于对照组;治疗组1年后随访血压的控制率优于对照组。结论温补脾肾法是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血压的有效法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脾肾两助颗粒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为临床用药的有效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番泻叶致小鼠腹泻,观察脾肾两助颗粒对小鼠腹泻的影响;利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和50%乙醇局部灌肠相结合造成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脾肾两助颗粒对小鼠免疫球蛋白IgG、IgM的影响。结果脾肾两助颗粒能明显减少番泻叶所致的小鼠腹泻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脾肾两助颗粒能降低小鼠IgG、IgM水平。结论脾肾两助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健脾益肾合剂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瑾玉 《陕西中医》2005,26(12):1283-1284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类中药配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在西药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健脾益肾合剂(黄芪、太子参、茯苓、苍术、白术、山药、黄精等)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本方法能显著降低微量蛋白尿、血、尿β2微球蛋白,能延缓和部分逆转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理想的大鼠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造模方法,为温肾壮骨,通络止痛方药的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基础。方法 采用联合法制备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后,选取大鼠尿 D-木糖排泄率、血清骨形成与骨吸收标志物、骨密度与骨生物力学、脏器指数、病理组织学检查等指标将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组的所有研究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且造模大鼠表现与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相符。结论 该造模方法能成功制备出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模型,且该造模方法更接近人类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敦复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强直性脊柱炎(PSYX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9例PSYXAS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69例)、西药组(67例)和中西药组(73例)。中药组给予敦复汤加减治疗,西药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中西药组同时给予敦复汤加减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疗程均为63 d。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脊柱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活动度衡量指数(BASMI),疾病功能指数(BASFI)、患者整体评分(PGA)和中医辨证脾肾阳虚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小板(PLT)的变化;比较各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中西药组总有效率93. 1%,显著高于中药组的75. 4%和西药组的71. 6%(P 0. 01);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和中西药组脾肾阳虚证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 0. 05);其他临床症状中西药组评分改善均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改善更为明显(P 0. 05),中药组与西药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中药组(1. 45%,1/69)中西药组(8. 22%,6/73)西药组(16. 42%,11/67)。结论:敦复汤加减治疗PSYXAS的疗效与西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无明显差异,具有效性,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低。敦复汤加减结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PSYXAS疗效优于西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泻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配体干细胞因子(SCF)/c-kit信号通路。 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脾肾阳虚型泻药性便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和观察组(温阳健脾汤),每组各40例,治疗4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结肠c-kit及SCF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0.0% VS 7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酪氨酸激酶受体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4.8±2.3 VS 8.2±3.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结肠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干细胞因子SCF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结肠c-kit蛋白表达明显升高(0.39±0.17 VS 0.28±0.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SCF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变化(0.72±0.23 VS 0.71±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温阳健脾汤能够提高结肠c-kit,SCF蛋白的表达,通过SCF/c-kit信号通路,改善脾肾阳虚型泻药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以温肾健脾汤(补骨脂、五味子、干姜、白术、山药、茯苓、扁豆、炙甘草)治疗41例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老年患者,疗程2个月.结果显效8例,有效28例,总有效率87.8%.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健肌宁治疗重症肌无力(脾肾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强的松或嗅吡斯的明治疗;实验组采用健肌宁颗粒联合基础西药(强的松或嗅吡斯的明)治疗;根据入组时及用药后第1、3、6个月3个阶段,采用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QMG)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有效,实验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健肌宁联合西药对重症肌无力(脾肾亏虚证)的干预作用疗效确定,在6个月后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长蛇灸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长蛇灸配合俞募配穴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俞募配穴针灸治疗,连续治疗4星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疲劳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抑郁状态问卷(PSI)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躯体疲劳积分、脑力疲劳积分、疲劳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躯体疲劳积分、疲劳总分均有所降低(P<0.05),而脑力疲劳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躯体疲劳积分、脑力疲劳积分、疲劳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有所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DSI评分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DSI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D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蛇灸配合俞募配穴针灸可提高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汤加减治疗肾性高血压脾肾阳虚证的疗效及对血脂、肾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按数字表法将11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左旋氨氯地平片,2. 5~5 mg/次,1次/d;和马来酸依那普利,1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金匮肾气汤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12周。进行血压监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并计算血压的达标情况;检测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血肌酐(SCr),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检测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进行治疗前后脾肾阳虚证症状评分;检测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观察组血压疗效优于对照组(Z=1. 905,P 0. 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Z=2. 416,P 0. 01);观察组偶测血压达标率为88. 89%,高于对照组的71. 25%(χ~2=7. 861,P 0. 01);观察组SBP和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TC和LDL-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 0. 01);观察组患者24 h Upr,BUN和SCr均低于对照组(P 0. 05),e GFR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ET-1,An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1),NO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在西医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金匮肾气汤加减治疗肾性高血压脾肾阳虚证患者可进一步的控制血压水平,提高血压的达标率,并具有调节脂代谢和保护肾功能的作用,还有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的效应,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UC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分别予溃结宁膏穴位贴敷加服安慰剂、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加安慰贴、溃结宁膏穴位贴敷加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60 d后观察3组临床综合疗效、黏膜病变疗效、黏膜病理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4的变化。结果3组临床综合疗效、黏膜病变及黏膜病理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IFN-γ水平明显降低,IL-4水平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溃结宁膏穴位贴敷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脾肾阳虚型UC,可调节体内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