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O-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为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是中药旋覆花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1-O-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以及结构修饰得以较为深入的研究.此外,以该天然产物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结构修饰的衍生物在细胞毒活性方面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综述了1-O-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及其衍生物的提取制备、含量测定、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1-O-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为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是中药旋覆花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1-O-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以及结构修饰得以较为深入的研究。此外,以该天然产物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结构修饰的衍生物在细胞毒活性方面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综述了1-O-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及其衍生物的提取制备、含量测定、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姜黄素衍生物的药理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海霞  周海嫔 《海峡药学》2011,23(10):12-16
姜黄素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抑郁和抑制组织因子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姜黄素衍生物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姜黄素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与其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的药理作用的关系,为姜黄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梁侨丽  闵知大 《药学学报》2007,42(11):1159-1161
为寻找毒性低、活性强的化合物,对地胆草倍半萜内酯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本文首先从地胆草全草中分离得到去氧地胆草内酯(deoxyelephantopin)和地胆草种内酯(scabertopin),再对这两个化合物进行氧化和氢化反应,制备不同结构修饰产物。共得到5个大环化合物,通过IR、 1H NMR和MS等方法确定其结构。其中4个化合物(2~5)为新化合物,部分化合物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黄槿中6种天然倍半萜类成分进行衍生化改造,并对所得衍生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分析其构效关系。方法 选取各种芳胺对黄槿中发现的6种倍半萜成分进行席夫碱修饰,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HeLa、HepG2和MCG-803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 衍生改造了19个不同的倍半萜类衍生物,结合1H-NMR、13C-NMR、HR-MS确定其结构,其中17个衍生物首次得到。部分衍生物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苄胺基团对此类骨架化合物的结构修饰能够较好地提高其抗肿瘤活性。结论 部分衍生物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特别对HepG2细胞活性有较大的提高,化合物122223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生彪  王晓锋  谢蓝 《药学学报》2013,(8):1273-1280
对二芳基胺类抗肿瘤先导物1~3进行多位点结构修饰,设计合成了18个二芳基胺类衍生物,并在人肿瘤细胞系A549、DU145、KB和KB-vin上进行了抗肿瘤活性评价,发现化合物A6和B2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GI501.55~2.10μmol.L 1),化合物A9可选择性地抑制KB,KB-vin和DU145肿瘤细胞生长(GI501.10~2.00μmol.L 1)。获知的构效关系为进一步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海洋生物海绵的活性化学成分研究一直都是海洋药物研究的焦点。目前,从海绵中发现了大量的具有抗微生物、抗炎、抗肿瘤、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活性的化学成分,其按照化学结构类型可分为脂类、大环内酯类、肽类、生物碱类、甾醇类和萜类等,并且有很多化合物已经进入临床研究。对近年来从海绵中发现的活性化学成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陈建忠 《中国药房》2014,(5):467-470
目的:了解查尔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构效关系,为抗肿瘤新药研发奠定基础。方法:对PubMed数据库中1994-2013年查尔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与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根据查尔酮类化合物母核上有效取代基类型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羟基化和甲基化查尔酮、卤取代查尔酮、硼酸基取代查尔酮和含氮基团取代查尔酮,其均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且结构简单、制备方便,是一种较有潜力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在抗肿瘤新药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中国西沙群岛沐浴海绵Spongia sp.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学分离手段,对沐浴海绵Spongia sp.的石油醚萃取层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学数据并结合文献报道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微量稀释法评价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 从海绵Spongia sp.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smenodiol(1)、smenospongorine(2)、5-epi-smenospongorine(3)、dictyoceratin C(4)、epi-smenospongidine(5)、 dictyoceratin A(6)、stigmasta-4,6,8(14 ),22-tetraen-3-one(7)、3-oxo-4,6,8(14 )-triunsaturated steroid(8)、ergosta-4,6,8(14 ),22-tetraen-3-one(9)。结论 化合物1 ~ 9均为首次从该属海绵中分离得到,体外抗真菌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 2359 对3种受试菌株(白色念珠菌、须癣毛癣菌和红色毛癣菌)表现出程度不等的抑制活性,MIC值范围在12.5~25 μg/ml。  相似文献   

10.
烯二炔类高效抗肿瘤抗生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一种全新结构的烯二炔类高效抗肿瘤抗生素正在兴起,它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新颖的作用机制和强烈的生物学活性,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活性最强的抗肿瘤物质。研究者常把烯二炔称作enediyne,也有人称作diynene、bicyclodiynene或bicyclic enediyne等。目前已发现并确定为烯二炔结构的抗生素有calicheamicins、esperamicins、dynemicins、新制癌菌素(neocarzinostatin,NCS)、kedarcidin以及C1027。 1 烯二炔类物质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中南药学》2019,(3):356-360
目的从鹅不食草Centipeda minima(L.)A. Br. et Aschers.中分离鉴定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倍半萜内酯成分,并评价其抗肿瘤生物活性。方法利用95%乙醇提取,应用正、反相硅胶(RP-C18)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高效液相等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H-NMR、13C-NMR和MS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MTT法测试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从鹅不食草中分离得到5个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短叶老鹳草素(brevilin A)(1)、小堆心菊素C(microhelenin C)(2)、minimolide F(3)、山金车内酯C(arnicolide C)(4)、山金车内酯D(arnicolide D)(5)。化合物1~5对4种肿瘤细胞株[CNE-1(鼻咽癌)、CNE-2(鼻咽癌)、Hela(子宫颈癌)、HepG2(肝癌)]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正常肝细胞LO2抑制作用较小。其中化合物1、4、5对鼻咽癌细胞CNE-1和CNE-2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均小于10μmol·L-1,与阳性药物顺铂接近。结论倍半萜内酯化合物是鹅不食草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化合物1、4、5对鼻咽癌细胞抑制作用明显,有望成为潜在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羽毛山海绵(Mycale plumose)来源的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nov SP2-10)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坏死的活性。本文对其发酵产物的活性部位乙酸乙酯层进行活性追踪分离.共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胆甾醇、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4(2,4-二羟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苯丙胺酸、脱氧鸟苷、鸟苷和N-乙酰酪胺I并初步评价上述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显示强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中南药学》2017,(3):292-295
目的研究不同结构类型的番荔枝内酯对多种人肿瘤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探讨其构效关系。方法选取代表不同结构类型的番荔枝内酯单体,以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肺癌细胞株(A-5408)、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胃癌细胞株(SGC-790 1)和人肝癌细胞株(SMMC-75 41)为瘤株,用MTT法筛选各番荔枝内酯单体的抗肿瘤活性。结果邻双四氢呋喃番荔枝内酯(1~5)的抗肿瘤活性大于间位双四氢呋喃番荔枝内酯(6~10)和单四氢呋喃番荔枝内酯(11~12);间位双四氢呋喃番荔枝内酯对部分肿瘤细胞的抗癌活性比单四氢呋喃番荔枝内酯强;赤式双四氢呋喃环番荔枝内酯(6)比苏式构型(7)活性更强;顺式番荔枝内酯(12)有时显示更显著的抗癌选择活性;S构型比R构型的番荔枝内酯具有更好的选择活性。结论通过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番荔枝内酯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喜树碱7位取代衍生物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和电子结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其抗肿瘤活性与电子结构的定量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喜树碱7位取代衍生物抗肿瘤活性与分子总能量、8位和6位碳原子电荷密度及B环总电荷密度相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8位碳原子电荷密度数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中国南海海绵Luffariella sp.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C-18反相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海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紫外、红外等波谱学技术,并结合文献理化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NF-κB抑制活性评价实验。结果 分离鉴定了6个含α、β-不饱和γ–内酯环的二倍半萜类化合物,结构确定为Hippolide H (1)、Hippolide F (2)、Hippolide G (3)、Hippolide E (4)、6Z-neomanoalide (5)、6E-neomanoalide (6)。在NF-κB抑制活性评价实验中,化合物1、4、6 具有较好的NF-κB抑制活性。结论 南海海绵Luffariella sp.可代谢具有NF-κB抑制活性的二倍半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因此发现新结构类型、新作用机制、更有效的抗肿瘤药成为当务之急。天然产物在抗肿瘤药物发现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综述几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重点阐述其作用机制、抗肿瘤活性及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Phyllospongia属海绵分布较为广泛,其次级代谢产物结构新颖多样,而且活性显著。从该属海绵中发现的次级代谢产物结构类型包括二倍半萜、呋喃萜、溴二苯醚、甾体、磺酸、核苷等类型化合物。其中,二倍半萜类化合物是该属海绵中最为典型的次级代谢产物,而且大多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如细胞毒、抗菌、抗病毒、鱼毒、防附着等,在海绵的化学防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有研究对从该属海绵乃至其他海绵中发现活性天然产物及药物先导化合物具有借鉴意义,文中对Phyllospongia属海绵中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海绵来源真菌黄灰青霉Sp-19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株来源于羽毛山海绵Mycale plumose的真菌黄灰青霉Penicillium auratiogriseumSp-19发酵产物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该菌株发酵产物的活性部位进行了活性追踪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手段进行化学结构鉴定,以SRB法评价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与讨论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fructigenines A(1),去乙酰化fructigenines A(2),fructigeninesB(3),1,4-benzodiazepine-2,5-diones(4)和cyclopenin(5);化合物4和5在3μg.mL-1时对小鼠乳腺癌tsFT210细胞具有强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9.
灌类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报道的26种微藻和34种大型藻的抗肿瘤活性以及相应活性化合物的结构,对其中较重要者的作用机理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就我国灌类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提出了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喹诺酮的N-1、C-2、C-3、C-6和C-7位等进行结构改造,成功地将其经典的抗菌作用转化为对哺乳动物的细胞毒性,并筛选出若干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其中有数个候选物已处于临床研究或临床前评价阶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喹诺酮在抗肿瘤活性及其构效关系、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