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不同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3年9月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接受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共60例,其中3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观察组,27例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为对照组,手术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5.2±177;10.3)min、术中出血量为(40.1±177;7.2)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4.2±177;4.8)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54.3±177;12.4)min、术中出血量为(92.5±177;10.5)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9.3±177;5.6)h,同时观察组术后感染1例,感染率为3.0%,对照组术后感染4例,感染率14.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腹腔镜修补胃十二指肠穿孔技术与效果。方法对46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作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同期28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作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住院日、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最短手术时间、术后镇痛分别为(6.1±2.5)d、(7.8±4.2)h、(24.5±1814)h、28min、2%;与开腹组的(9.4±3.9)d、(12.9±5.9)h、(45.3±26.7)h、38min、5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孑L修补和开腹单纯缝合具有相同的手术适应证,腹腔镜下操作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兼具腹腔镜探查和治疗双重功能,操作简单安全易推广,痛苦小、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6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6例,其中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56例,行开腹肠粘连松解术50例,对比分析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再发肠梗阻率.结果 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3±7) min,开腹手术组为(156±8)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0±5) ml和(160±7) 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4.5±3.5) h和(96±4.8) h,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4±6.2) h和(72±5.5) h,再发肠梗阻率分别为0%和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再发肠梗阻率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刘洪成 《当代医学》2014,(10):48-49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蒙山县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腹腔镜组和常规手术组(n=30),给予常规手术组患者实施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给予腹腔镜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4±0.1)d,出血量为(81±12)ml,住院时间(5.9±0.8)d,而常规手术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3.2±0.2)d,出血量为(137±15)ml,住院时间(13.4±1.2)d腹腔镜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低于常规手术治疗组(P<0.05)。而2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数以及存活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效果显著,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将2009-01—2010-02异位妊娠要求腹腔镜手术36例作为观察组,开腹手术治疗4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36例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微创手术术中出血为(132.32±20.8)ml,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自行排尿时间(12.33±2.65)h、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0.65±2.83)h和下床活动时间(8.36.±1.85)h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随着腹腔镜手术技巧的提高和器械的更新完善,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是非常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腹部疾病患者作为腹腔镜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常规开腹手术的腹部疾病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对比2组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61.5±10.3)min、术中出血量(80.6±12.4)mL、术后住院时间(7.1±1.3)d显著短于对照组(79.2±14.5)min、(280.5±50.3)mL、(9.8±2.4)d,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7.6±1.8)h、肠鸣音恢复时间(15.9±2.7)h、胃肠减压解除时间(26.71±2.86)h、进食时间(20.2±2.3)h显著短于对照组(24.1±5.1)h、(21.2±2.4)h、(43.19±2.93)h、(27.1±3.9)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有利于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缩短治疗时间,促使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宫颈癌60例,其中腹腔镜手术组20例,开腹手术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手术后并发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切除淋巴结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开腹组,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3.14±3.8)h和(48.4±7.3)h(P〈0.01)。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为(9.7±4.0)d,开腹组为(13.0±6.0)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尿潴留发生2例,开腹组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无肠梗阻、淋巴囊肿发生,开腹组术后有肠梗阻5例,淋巴囊肿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具有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可作为早期子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10年10月我科51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0±20)min,平均出血(80±10)ml,术后肠道功能平均恢复时间(40±11)h,平均住院(10±2)d;无围术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6个月,切口及Trocar处未见肿瘤种植转移。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并发症少、康复快,是治疗直肠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后患者胃肠动力学恢复情况。方法选取80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应用腹腔镜修复术治疗,2组患者均在术后给予基础抗感染、肠胃减压治疗,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肠胃动力学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76.9±14.3)min,长于对照组的(63.5±9.2)min(P<0.05);术中出血量为(84.3±13.1)mL,住院时间(7.5±1.7)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43.1±100.2)mL、(10.2±2.2)d(P<0.05);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6.1±4.2)h,肠鸣音恢复时间(12.3±3.1)h,下床活动时间(1.9±0.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3±6.1)h、(19.4±3.6)h、(3.1±1.0)d(P<0.05);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5.0%,观察组无1例并发症出现,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修补术在胃穿孔患者的治疗中,有其微创性特征,且可明显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传统开腹修补术而言,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0.
韦菊枝 《中外医疗》2014,(30):40-41
目的探讨妇科急腹症时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9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实验组则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79.4±14.23)m 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6.8±19.6)m L,住院时间(5.3±0.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8±1.9)d,肛门排气时间(16.0±4.0)h,明显早于对照组的(25.8±4.9)h(P〈0.05),但手术时间(55.8±10.9)h,长于对照组的(44.6±9.8)h(P〈0.05);实验组患者切口一期愈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57.8%,且镇痛药物使用率为31.1%,低于对照组的62.2%(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急腹症,术创轻微,出血量较少,有利于促进切口愈合及肠道功能恢复,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升化疗患者PICC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品质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以“提升PICC 护理品质,确保化疗药物安全输入、减少并发症”为主题的活动。随机对活动前后两组共156例进行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找出PICC在使用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化疗患者行PICC穿刺一次成功率由84.62%上升到96.15%;因PICC护理不当造成的静脉炎、导管堵塞以及感染等并发症也明显减少。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提高PICC护理水平,确保化疗药物的安全输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肠梗阻手术后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对病患白细胞介素-2(IL-2),TNF-α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 T lymphocyte subsets ,TLS)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我院有96例病患行肠梗阻手术。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则主要以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肠鸣音的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治疗前后TLS情况以及治疗前后IL-2及TNF-α情况。结果:观察组肠鸣音的恢复时间为61.1±14.4h,肛门排气时间为85.3±16.4h,显著少于对照组的73.7±13.4h,85.3±16.4h;观察组治疗之后CD4为30.90±7.18, CD4/CD8为1.11±0.24,均显著高于治疗之前的25.13±7.45,0.75±0.28,以及高于对照组治疗之后的27.11±4.81,0.72±0.18;观察组治疗之后CD8为30.42±5.61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之后的39.38±6.77;观察组治疗之后IL-2水平为60.11±19.91 mg/L,显著高于治疗之前的35.68±21.33 mg/L,以及对照组治疗之后的44.08±17.76 mg/L。观察组治疗之后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之前的56.75±6.20μg/L,以及对照组治疗之后的42.63±7.9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梗阻术后以参附注射液实施治疗在明显促进病患恢复的同时,还可增加IL-2和CD4以及CD4/CD8,降低CD8和TNF-α水平,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制单孔装置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行肾切除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单孔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每组各25例,单孔腹腔镜组给予自制单孔装置结合常规腹腔镜器械的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并比较白细胞(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1月)、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50例手术病例均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单孔腹腔镜组术后第1、3天CRP水平[(20.33±8.29)、(16.87±7.51)mg/L]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68131±16.05)、(46.13±12.92)m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3天WBC[(9.31±1.56)×100、(6.98±2.52)×109/L]、ALT[(40.01±21.44)、(26.66±13.25)U/L]、AST[(35.76±17.78)、(4.43±15.39)U/L]水平均稍低于开放手术组[WBC:(10.31±1.72)x10。、(70.3±1.44)×109/L;ALT:(42.13±20.55)、(27.88±14.51)U/L;AST:(36.29±16.55)、(25.78±15.56)U/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自制单孔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贺婷  刘海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9):2295-2296,2344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畸胎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2月182例卵巢畸胎瘤手术的患者,其中腹腔镜组104例,开腹组78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雌激素水平、术后6个月异常子宫出血等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腹腔镜组(50.27±14.35)min,开腹组(66.54±16.74)min,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48.1±10.6)ml,开腹手术组(83.4±34.8)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镜组(14.9±5.3)h,开腹手术组(20.5±10.6)h,住院天数腹腔镜组(4.4±1.2)d,开腹组(7.5±2.3)d,术后3d雌激素水平腹腔镜组(34.13±1.36)ng/ml,开腹组(99.23±2.56)ng/ml,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雌激素水平、术后异常子宫出血,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畸胎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并不影响卵巢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刘伟 《河北医学》2014,(6):951-954
目的:研究腹腔冲洗温度和不同冲洗方式对胃肠道手术患者体温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数字法将胃肠手术病患36例分成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在关腹前以室温之下生理盐水冲洗碗对腹腔冲洗。观察组则以冲洗装置对生理盐水缓慢加热后匀速冲洗。对比两个组别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鼓膜温度变化。结果:观察组冲洗液剂量为3195±789 mL,复苏拔管的时间为43.6±7.7min,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数据4282±1045 mL,51.4±8.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长和冲洗时长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寒战发生率为4(22.22%),烦躁和躁动为4(22.22%),肠道通气时间为21.9±4.2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数据10(55.56%),11(61.11%),25.2±5.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寒战程度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冲洗之后温度为36.3±0.4℃,术后30min温度为36.5±0.3℃,均显著低于冲洗之前温度36.9±0.3℃;观察组冲洗之后温度为36.5±0.1℃,术后30min温度为36.6±0.3℃,均显著低于冲洗之前温度36.8±0.2℃。同时,观察组在冲洗之后温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冲洗之后温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冲洗液进行加热之后匀速冲洗腹腔,能够减少冲洗剂量,缩短复苏拔管的时间,以及肠道的通气时间,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患体温下降情况迅速恢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配合康复训练在提高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非同期队列对照设计,将我院老年科及神经内科2011年收治的AD患者95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将2012年收治的AD患者95例设为干预组,采用品管圈活动配合康复训练。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结果人院时,两组患者的MMSE量表和WHOQOL-BREF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MMSE量表评分为(23.98±4.07 ),高于对照组的(20.57±4.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21);同时,干预组患者的WHOQOL-BREF量表评分为(69.45±6.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68±6.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8,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配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A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妇科腹腔镜术中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的恢复情况。方法:将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M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组(N组),每组25例。分别记录、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M组术后不良反应事件中恶心发生率为36%(9/25),与N组8%(2/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P〈0.05),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恶心发生率高于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M组为(6.30±0.80)min,N组为(7.90±0.86)min,t=-6.79,P〈0.01;睁眼时间,M组为(7.40±0.87)min,N组为(9.20±1.00)min,t=-6.64,P〈0.01;拔管时间,M组为(9.30±0.84)min,N组为(10.90±0.88)min,t=-6.56,P〈0.01;定向力恢复时间,M组为(10.80±1.21)min,N组为(12.60±1.50)min,t=-4.45,P〈0.01,故M组与N组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有显著优势。结论: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可以提供较满意的麻醉效果,术后苏醒快,恢复质量高,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普外二开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降低普外二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为主题,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普外二科(以下简称“我科”)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进行观察,并与2011年1月~2012年1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我科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进行比较,并对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的自我评价得分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对患者身份错误率由实施前的71%显著降低至2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的责任心、积极性、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得分分别为(4.5±0.3)、(4.6±0.3)、(4.5±0.3)、(4.4±0.5)分,均显著性高于活动前[(2.9±0.7)、(1.9±1.1)、(3.2±0.5)、(3.4±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普外二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同时提升护士的责任心、积极性、沟通协调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文霞 《河北医学》2014,(3):447-449
目的:对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并探讨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的36例子宫良性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行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阴式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1.4&#177;18.4)min,术中出血量为(74.8&#177;16.4)mL,术后住院时间为(4.8&#177;1.4)d,术后病率为2.77%(1/36),术后镇痛使用率为47.22%(17/36),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3.8&#177;5.1) h;腹式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9.4&#177;22.4)min,术中出血量为(114.5&#177;18.3)mL,术后住院时间为(7.8&#177;1.9)d,术后病率为2.94%(1/34),术后镇痛使用率为100%(34/34),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43.3&#177;6.2) h,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使用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阴式手术组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单发肌瘤组与多发肌瘤组出血量较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壁间深部肌瘤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前、后壁肌瘤组,肌瘤直径≥6 cm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6cm的患者( 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疗效显著,且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术中出血量的多少主要与子宫肌瘤的生长部位及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