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观察犬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时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20条杂种犬制备AMI后溶栓再通模型,在溶栓时随机分为对照组(n=10)与卡托普利组(n=10).手术前、开胸后、AMI时及血管再通后0、60、120、180 min分别采血检测血糖、胰岛素、血管紧张素Ⅱ(ATⅡ)、一氧化氮(NO)、肌酸激酶MB同功酶(CK-MB)和红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EIR),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AMI发生时相比,血管再通120 min后,对照组的ISI和ATⅡ进一步升高,EIR和NO进一步减少(P<0.05);而卡托普利组的ISI和ATⅡ逐渐降低,EIR和NO逐渐增多(P<0.05).卡托普利组CK-MB的升高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ACEI对AMI溶栓治疗时的胰岛素敏感性具有改善作用,这与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和减轻胰岛素受体、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肌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2.
谭昭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6):821-823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拮抗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血管紧张素AT1受体阻断剂(angiotensin AT1 receptor blocker,ARB)两类。它们都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药物。ACEI能阻断血管AngⅡ生成,ARB能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结合,都能拮抗AngⅡ的致病作用,降低高血压并发挥肾脏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观察慢性肾衰竭者胰岛素拮抗发生的基础上,探讨两种类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胰岛素拮抗(IR)及糖尿量异常(IGT)的影响,方法: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检测56例不同程度慢性肾衰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空腹及眼服糖后各时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治疗组20例患者服用苯那普利,20例服用卡托普利,观察两种药物对胰岛素拮抗及糖耐量异常的影响,结果:在肾功能失代偿后各期糖及胰岛不曲线下面积(AUCG、AUCINS)均高于对照线(P<0.05,而肾功能代偿期AUCG、AUCINS无明显变化。使用两种ACEI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机体糖利用率(M)的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与卡托普利组相比,苯那普利更能提高ISI及M(P<0.05)。结论:IR和IGT存在于大多数尿毒症患者,且在慢性肾功能不全各期有一定差异,以尿毒症组尤为显著;苯那普利较卡托普利更能提高ISI、M,在改善胰岛敏感性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李健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3):452-455
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近年推出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在血流动力学上的特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较为接近,降压作用与ACEI相似。常用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奥美沙坦。ARB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DM对照组(DM组)、ACEI(雷米普利)组和AT1RA(芦沙坦)组。观察平均颈动脉压(MAP)、体重、肾重、尿白蛋白(UAlb)、血AngⅡ、ET-1、NO及肾脏病理学。结果ACEI组和AT1RA组与DM组相比,体重明显增加,肾重明显降低(P<0.01),UAlb明显降低(P<0.01),MAP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的电镜下肾脏改变均较同期DM组病变轻。ACEI能使血浆AngⅡ降低,在第4、8周时甚至低于DM组,而AT1RA使血浆AngⅡ明显增高。两组血ET-1在第4、8周时均明显降低(P<0.01,并能抑制血NO的早期升高及后期下降(P<0.01)。结论:ACEI和AT1RA可能通过在不同水平阻断AngⅡ的作用而显降低血ET-1水平,部分延缓NO的下降,介导了DM时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叶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9):850-851
近年来,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逐年上升,抗高血压新药也在不断涌现,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拮抗剂是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后又一类新型降压药。因AT拈抗剂药物都以“Sartan”结尾,人们又将其通称为沙坦类药物。现就沙坦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代表药物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及临床改善。方法选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行血液透析(HD)串联血液灌流(HP)治疗设为HD+HP组,行常规血透设为HD组。分别测定两种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TⅡ)、肾素活性(PRA)水平。观察灌流后患者高血压改善情况。结果1)HD+HP组治疗后PRA升高(P〈0.05);ET、NO均显著下降(P〈0.01);ATⅡ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HD组治疗后PRA、ATⅡ均显著升高(P〈0.01);而NO显著下降(P〈0.01);ET略微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血透可以引起PRA、ATⅡ缩血管物质的水平升高,起扩张血管作用的NO下降,与患者透析后血压升高有一定联系。而行HD+HP治疗可降低ET、ATⅡ水平,且NO下降程度相对小,故能改善透析后高血压情况,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冠脉血管再通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6例AMI并进行尿激酶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心绞痛组(IP)与非心绞痛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肌酶浓度、冠脉再通率、左室功能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IP组尿激酶溶栓血管再通率及再通速率高于对照组(P〈0.05);(2)IP组AMI后血清心肌酶峰值、梗死面积及心脏主要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IP组AMI后EF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对梗死前心绞痛的缺血心肌起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提高AMI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从而减少梗死面积和心肌损害程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观察“药对”降香、红景天对心肌梗塞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血管紧张素原(AGT)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心肌重塑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梗塞模型,分别给予降香、红景天煎剂和卡托普利溶液灌胃,连续6周后取梗塞区心肌,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和血管紧张素原mRNA表达量。结果:模型组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和血管紧张素原mRNA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P〈0.05);药对组、药对联合卡托普利组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和血管紧张素原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与卡托普利组接近(P〉0.05);联合用药组血管紧张素原mRNA含量较药对组降低(P〈0.05)。结论:“药对”降香、红景天能够改善心肌梗塞后大鼠心肌重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梗死区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和血管紧张素原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纤溶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及福辛普利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9例发病24h内的AMI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21例)和常规治疗组(18例),福辛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福辛普利(10mg/d),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古量与活性、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并取20名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MI患者PAI-1含量和活性、Ang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PA活性明显低下正常对照组(P〈0。01)。AMI患者血浆AngⅡ浓度与PAI-1含量和活性成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8和0.61,均P〈0.01),与t-PA活性无关(r=0.24.P〉0.05)。治疗后2周福辛普利组较常规治疗组PAI-1含量和活性、AngⅡ浓度显著降低(P〈0.01),t-PA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AMI患者早期纤溶活性降低并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有关,福辛普利通过降低AngⅡ水平可以提高AMI患者内源性纤溶活性,可能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减少AMI后再梗死事件和早期病死率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3.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芹黄素对大鼠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Long-Evans大鼠用动脉结扎法造成视网膜缺血模型,其中治疗组20只腹腔注射芹黄素,对照组10只注射溶媒二甲基亚酚。用视觉电生理仪检查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芹黄素治疗组视网膜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芹黄素能促进大鼠缺血视网膜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人体寄生虫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赞同和欢迎.  相似文献   

18.
醋柳黄酮缓释片的药动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测定其药动学参数,计算缓释片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分别用醋柳黄酮缓释片和普通片进行口服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应用3P97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醋柳黄酮缓释片及普通片的tm ax分别为4.87 h和2.87 h,Cm ax分别为每小时0.46μg.L-1和每小时0.56μg.L-1,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7%。结论:醋柳黄酮缓释片与普通片均符合一室模型,缓释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且醋柳黄酮缓释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和评价头孢他啶(泰得欣)应用于普通胸外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观察2005年8-10月96例普胸手术预防和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泰得欣在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中总有效率9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结论 泰得欣临床效果满意,使用安全,值得在普胸手术中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