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伤的临床特点,降低死残率。方法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2医院数据库中随机抽取高温高湿环境下(气温≥35℃,相对湿度≥80%)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0例为高温高湿组,非高温高湿环境下(气温,27.42℃±1.37℃,相对湿度50.25%±6.74%)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0例为对照组。二组病人治疗方法相同,对二组病人觉醒天数、并发症、后遗症和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温高湿组死亡率为42%,对照组为30%,高温高湿组觉醒天数、并发症、后遗症和死残率比对照组明显高(P<0.01)。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的主要临床特点是较非高温高湿环境下病人继发性脑损伤更严重;生命体征紊乱明显;脑水肿更严重;伴其它主要器官损伤更严重;癫痫发病率高以及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早期亚低温治疗高温高湿环境下犬颅脑火器伤的疗效。方法 选杂种犬60只,制作出高温高湿环境下(气温39°C±0.5℃.相对湿度80%-85%)颅脑火器伤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犬。亚低温组在术中采用静脉内输入1.2℃±0.34℃冷冻生理盐水.输液量为体重的5%,术后采用降温毯降温,体温控制在33~35℃,持续48h。对照组按常规治疗。Powlab/8SP生理记录仪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和记录两组动物的生存率,分析比较二组的治疗结果。结果 亚低温组动物生命体征平稳,死亡率40%(12/30);对照组动物生命体征紊乱,死亡率70%(21/30),两组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早期亚低温治疗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可以降低动物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胃泌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顷脑损伤患者血清胃泌素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动态检测54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及常规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变化,对病人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亚低温治疗组的血清胃泌素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胃泌素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4.
控制体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控制体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106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分为3组:①控温组(36例),将体温控制在35~36℃;②亚低温组(35例),体温控制在33~34℃;③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控温组预后良好率为52.8%(19/36),死亡率为19.4%(7/36);亚低温组良好率为51.4%(18/35),死亡率为17.1%(6/35);对照组良好率为22.9%(8/35),死亡率为37.1%(13/35)。控温组的良好率与亚低温组相比,相差无显著性(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控温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亚低温组(P〈0.05)。结论控制体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与亚低温治疗相仿,并可有效避免与后者相关的并发症,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之一,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平均分成两组:A组行常规综合治疗及亚低温疗法;B组行常规综合治疗。结果 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方法、注意事项及治疗效果。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80例随机分成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实验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于伤后24 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35℃,维持亚低温7~14 d;2组病人均通过生命征监护,颅内压、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监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高颅压、高体温很快得到控制,而生命体征、血气及电解质2组变化不大。结论亚低温疗法能减轻颅脑损伤后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和改善预后,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时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疗法治疗时程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于伤后立即进行亚低温治疗,共7~14d,乙组于伤后立即开始亚低温治疗,共48h,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甲组68例患者恢复良好率66.18%(45/68),死亡率17.65%(12/68);乙组68例患者,恢复良好率39.7%(27/68),死亡率38.24%(26/68),两组患者恢复良好率和死亡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本组病例未发生与亚低温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本结果提示,长时程(7~14d)亚低温治疗较短时程(48h)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颅脑损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内降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1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传统亚低温组(n=20)和血管内降温组(n=11)。两个治疗组31病人均于伤后20 h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3~34℃,治疗持续4~7 d,当颅内压降至正常后24 h,停止亚低温治疗。同时床旁监测生命体征、颅内压等。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三组病人的年龄及GCS评分等临床特征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伤后第7天,两组亚低温治疗的病人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基本降至正常。经6个月随访,两组亚低温治疗病人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降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与传统亚低温治疗效果相似,其可减少肌松药和镇静药的使用及机械通气所带来的并发症。该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亚低温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Wanfang、CNKI、CBM、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EMBASE等数据库,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18篇RCTs,共计1 916例患者。Meta结果显示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GOS 4~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OR=2.5,95%CI:2.06~3.02;P〈0.01);亚低温组患者伤后24 h、3 d及7 d颅内压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行亚低温治疗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能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低温脑保护应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12-2013-12收治的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观察统计2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相关指标改善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相关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残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脑保护应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脑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脑温的影响。方法选择5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及脑温监测的同时,将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亚低温组颅内压降低。伤后早期脑温比肛温高,但二者均高于正常值,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脑温和肛温均下降,但二者的差距逐渐增大,有显著性差异(P<0.05)。亚低温组病人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而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能降低颅内压及脑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51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规治疗组182例和亚低温治疗组69例.亚低温治疗组均在受伤后24 h内行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与常温治疗组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显著提高,病死率显著降低,预后改善显著,且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特重型颅脑外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能显著降低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死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β-七叶皂苷钠联合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PbrO2)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β-七叶皂苷钠联合亚低温治疗组(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分别测定和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48 h、72 h及7 d的PbrO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预后及不同时间PbrO2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β-七叶皂苷钠联合亚低温疗法能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PbrO2、改善脑组织代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组与常温治疗组的预后来证实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 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6例(GCS≤8分),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6例)和常温治疗组(40例).常温治疗组患者应用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止血、抑制胃酸分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亚低温治疗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合并应用冰毯实行亚低温治疗(患者躺在冰毯垫上,通过体表散热使中心体温和脑温降至所需温度,通常为32~34℃,并根据病情需要维持3~14 d).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预后优于常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脑保护作用,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亚低温(MHT)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HT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MHT组术后1~3 h行MHT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1~7 d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颅内压(ICP)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治疗3~7 d,MHT组血清MMP-9、IC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5~7 d,MHT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搏动指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HT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MMP-9、ICP及脑血流动力学等指标,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ET)分泌的调控作用。 方法选取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血浆ET表达、颅内压(ICP)及临床预后。 结果治疗后第1~5天,观察组患者血浆E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第1~5天,观察组患者IC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预后良好7例、轻残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对照组预后良好3例、轻残4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5例,观察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ET分泌,降低ICP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亚低温治疗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含量的变化来证实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10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选取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1并分为亚低温治疗组50例和常温治疗组50例,分别于伤后早期(2~6 h)及伤后不同时间(1 d、3 d、5 d、7 d、10 d)采血,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比较其在伤后不同时期的血清S-100B蛋白含量.结果 正常体检者血清S-100B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证实,正常人血清S-100B蛋白含量与年龄、性别无关.亚低温治疗组、常温治疗组患者伤后血清S-100B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1 d、3 d、5 d、7 d、10 d时亚低温治疗组血清S-100B含量明显低于常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100B蛋白在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巾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有效的生化指标.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55例经手术治疗后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于手术后施以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降至33℃~35℃;对照组体温维持在36.5℃~37.5℃。共治疗3~7d,分别于术后第1d及第8d对两组患者进行GCS疗效和体感诱发电位评估;6个月后进行GOS预后评估。结果 亚低温组患者经治疗后,GCS评分及体感诱发电位测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6个月亚低温组患者GOS预后评估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低温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体感诱发电位是评估颅脑创伤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辅助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创伤(TBI)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神经生长因子(NG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 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三科自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2例重型TB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亚低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亚低温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辅助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脑内凝血功能以及血清内NGF、CGRP含量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辅助亚低温治疗后颅内水肿面积显著降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水平显著下降,巴塞尔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和GCS评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辅助亚低温治疗后NGF、CGRP水平明显升高,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显著下降,抗凝血酶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依达拉奉辅助亚低温治疗重型TBI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恢复患者的凝血功能,促进NGF、CGRP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颅脑损伤(TBI)大鼠脑组织凋亡诱导因子(AIF)核转位的影响。方法 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TBI组、亚低温组,每组12只。采用控制性皮质撞击建立TBI模型,亚低温组大鼠给予亚低温处理。TBI后24 h,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组AIF的表达部位;免疫印迹法检测损伤脑组织线粒体和细胞核AIF、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TBI后,损伤侧脑组织可见沿灰白质界面的挫伤和出血,亚低温组挫伤和出血灶明显减轻。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TBI后,损伤脑组织caspase-3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细胞核AIF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而线粒体AIF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亚低温组损伤脑组织caspase-3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细胞核AIF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而线粒体AIF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AIF位于大脑皮质和海马神经元细胞核外;TBI组后,损伤侧皮质及海马区AIF从线粒体转移至细胞核内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1);亚低温组损伤侧皮质及海马区AIF发生核内转移的阳性细胞数量减少(P<0.01)。结论 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AIF的核转位减轻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