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药材》2015,(12)
据调查,各地传统医学所用的乌达巴拉不尽相同,其基原植物有3科3属19种。经考证,正品蓝-乌达巴拉为罂粟科植物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 Reg.、长叶绿绒蒿Meconopsis lancifolia(Franch.)Franch.、毛瓣绿绒蒿Meconopsis torquata Prain的全草。红-乌达巴拉主要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的干燥全草。黄-乌达巴拉主要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全缘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Maxim.)Franch.的干燥全草。白-乌达巴拉品种来源还需进一步调查考证确认。  相似文献   

2.
甘肃绿绒蒿属藏药无机元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宝珠  马骥 《中药材》1995,18(6):302-303
甘肃产罂粟科(Papaveraceae)绿绒蒿属(Meconopsis)藏药4种1变种,主要分布于甘南高原、祁连山地及中部黄土高原的最高峰——马衔山。其中,五脉绿绒蒿(M.quintuplinervia Regel)、红花绿绒蒿(M.punicea Maxim.)和全绿绿绒蒿(M.integrifolia(Maxim.)Franch.)均系藏药欧贝(或译为欧巴拉、吾巴拉)的正品。《晶珠本草》记载:“欧贝清肝热、肺热、性凉、能解一切热病。并能治热邪引起的喉热闭。”多刺绿绒蒿(M.horridula Hook.f.et Thoms)及其变种总状花绿绒蒿(M.horridula var.racemasa(Maxim.)Prain)系藏药刺尔恩(或译为才温)。《晶珠本草》记载:“才温味苦、可清骨中之热、是治头骨骨折  相似文献   

3.
<正>藏药五脉绿绒蒿药材为罂粟科(Papaveraceae)植物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 Regel)的干燥全草,主要分布于我国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和四川等地,性凉,味甘、涩,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炎、止痛之功效,主治肺炎、咳嗽及妇女白带、痛经;藏医则用其治肝炎、肺炎、胆囊炎、胃溃疡等症[1-2]。1生药学甘青梅等[3]对青藏高原藏医常用欧贝类的三种绿绒蒿的花作了粉末显微鉴定,结果表明三种绿绒蒿的花,其花粉粒  相似文献   

4.
倪梁红  赵志礼  孟千万  嘎务  米玛 《中草药》2014,45(4):541-545
目的 应用核基因ITS和叶绿体psbA-trnH序列对绿绒蒿属Meconopsis Vig. 藏药进行鉴别。方法 采集欧贝3种基原植物罂粟科绿绒蒿属毛瓣绿绒蒿Meconopsis torquata、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才温2种基原植物罂粟科绿绒蒿属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对植物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叶绿体psbA-trnH非编码区序列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 ITS序列分析显示,总状绿绒蒿与多刺绿绒蒿序列一致,其余任意两种间具有变异位点;psbA-trnH序列分析显示,任意两种间均有变异位点;两者结合可有效对所有5种植物进行区分鉴定。结论 ITS和psbA-trnH序列相结合可用于绿绒蒿属藏药欧贝和才温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三种藏药绿绒蒿的质量标准。方法:考察药材基源;采用显微和薄层色谱法对样品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犀草素的含量:Waters Xselect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2%磷酸水溶液(55∶45);检测波长:350nm;进样量10μl,流速为1.0ml/min。结果:将绿绒蒿的植物基源规定为罂粟科植物全缘绿绒蒿M.Integrifolia(Maxim.)Franch.、毛瓣绿绒蒿M.torquata Prain.及五脉绿绒蒿M.quintuplinervia Regel的干燥全草,并进行薄层检测及含量测定;木犀草素线性范围为32.811~656.280μg,R2=1,方法回收率为94.86%,RSD为1.27%。结论:制定了藏药绿绒蒿的质量标准,为该品种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 MYB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分析,为多刺绿绒蒿MYB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多刺绿绒蒿MY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对其理化性质、二级结构、系统进化、保守基序和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多刺绿绒蒿中共鉴定到106个MYB转录因子,包括49个1R-MYB、52个R2R3-MYB、5个3R-MYB转录因子。多刺绿绒蒿MYB转录因子氨基酸数目为72~976,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8750~110 680,等电点为4.720~10.452,不稳定系数为28.348~71.011。MYB转录因子均为亲水性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主要在细胞核中,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多刺绿绒蒿R2R3-MYB分为24个亚组,其中有18个亚组能分别与拟南芥各亚组聚类。106个MYB转录因子中,28个转录因子的表达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11个转录因子表达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结论 首次对多刺绿绒蒿MYB转录因子家族进行了鉴定分析,为深入研究MYB转录因子在多刺绿绒蒿生长发育中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黄花绿绒蒿与蓝花绿绒蒿的药材性状、解剖特征、化学组分的TLC定性与HPLC定量的比较,拟建立黄花绿绒蒿的药材质量标准和蓝花绿绒蒿的鉴定技术指标。方法采集对口全缘绿绒蒿、总状绿绒蒿、五脉绿绒蒿、川西绿绒蒿进行性状、解剖特征比较。用TLC定性分析,确定其药用单体指标成分,并用HPLC定量分析其指标成分。结果四种绿绒蒿均含木犀草素,HPLC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Chrompsuper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2%磷酸溶液(60:40),流速0.6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49nm;木犀草素在0.084μg~0.8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8%,RSD为0.91%(n=5)。结论全缘绿绒蒿为藏药黄花绿绒蒿,木犀草素的含量为0.013%,可作为其药材质量的控制指标之一。总状绿绒蒿、五脉绿绒蒿、川西绿绒蒿为蓝花类绿绒蒿,其TLC、HPLC图谱均与全缘绿绒蒿有明显差异,因此,黄花绿绒蒿与蓝花类绿绒蒿药材不应混用。  相似文献   

8.
3种绿绒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全缘叶绿绒蒿、五脉绿绒蒿和多刺绿绒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挥发油,经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峰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全缘叶绿绒蒿、五脉绿绒蒿和多刺绿绒蒿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了25,42和53个化合物,占其各自总量的80.76%,73.34%和76.10%。结论3种绿绒蒿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其主要成分都为酯类物质。  相似文献   

9.
<正> 多刺绿绒蒿为罂粟科植物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f.et Thoms.的全草,为西藏常用中草药。本品味苦,性寒,有小毒。有活血化瘀、镇痛的功能,用于跌打损伤等。我们在整理罂粟科生药时发现许多书籍中多刺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黄酮类化学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为基础,确定药材的主要指标性化学成分,为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确定红花绿绒蒿中的主要化学组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进行指标性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以Chrompsuper 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甲醇-0.2%磷酸溶液(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0.6ml·min-1,检测波长为349nm,柱温为30℃。结果薄层色谱法可检出木犀草素,木犀草素的回归方程为Y=183250X+48493(R2=0.9995),木犀草素在0.084μg~0.8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2%,RSD为1.01%。结论该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稳定、重复性良好,可作为红花绿绒蒿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之一,为进一步制定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2015,(9)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红花绿绒蒿和全缘叶绿绒蒿的超临界提取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藏药红花绿绒蒿和全缘叶绿绒蒿中的化学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在红花绿绒蒿和全缘叶绿绒蒿提取物中分别鉴定出47和43种成分,占其各自总量的79.78%和69.44%。结论:两种绿绒蒿的提取物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主要都是亚麻酸等脂肪酸类成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藏药材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 Franch.)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NMR和MS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青海产藏药全缘叶绿绒蒿地上部分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去甲血根碱(norsanguinarine)①,β-谷甾醇(β-sitosterol)②;3-羟基-奇墩果烷-12(13)-烯-30-酸(3-hydroxyolean-12(13)-en-24-oic acid)③;6-丙酮基-5,6-二氢血根碱(6-acetonyl-5,6-dihydrosanguinarine)④;木犀草素(1uteolin)⑤;胡萝卜苷(daucosterol)⑥;quercetin 3-O-β-D-glucopyranosyl-(1→0)-β-D-glucopyranoside⑦;普托品(protopine)⑧。结果:化合物1,4和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藏药五脉绿绒蒿药材为罂粟科(Papaveraceae)植物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 Regel)的干燥全草,主要分布于我国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和四川等地,性凉,味甘、涩,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炎、止痛之功效,主治肺炎、咳嗽及妇女白带、痛经;藏医则用其治肝炎、肺炎、胆囊炎、胃溃疡等症。  相似文献   

14.
藏药红花绿绒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于四川产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中获得8种化合物。于酸性及中性部分经气-质谱证明含有香荚兰酸、肉桂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存在。并获得香豆酸和异鼠李素。于生物碱部分中获得mecambridine和一种新生物碱,后者由质谱推定可能为甲氧基-mecambridine。于季铵生物碱部分分得alborine。后者于绿绒蒿属中首次发现。mecambridine已知存罂粟属7种植物中,1981年于M.cambrica中获得,本文再次于我国产红花绿绒蒿中获得。并证明mecambridine对小鼠具有中枢镇静、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缘叶绿绒蒿花精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藏药全缘叶绿绒蒿花精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全缘叶绿绒蒿的花朵中提取精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鉴定出55种化合物,其含量占花精油总量的92%。结论全缘叶绿绒蒿花精油的化学成分种类较多,主要有蚕醛(26.0%)、2-十七烷酮(11.6%)、亚油酸甲酯(11.3%)和金合欢醇(6.9%)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二十五味绿绒蒿丸原标准基础上进行了提高,增强了本品质量的可控性。方法:对二十五味绿绒蒿丸的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绿绒蒿、丁香、木香药材进行了定性鉴别。结论:方法可行,条件适用,可以作为二十五味绿绒蒿丸质量标准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藏药五脉绿绒蒿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藏药五脉绿绒蒿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用光谱方法分析鉴定了7种黄酮类成分的化学结构,这些化合物均系首次从绿绒蒿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2019,(2)
目的测定多基源(全缘叶绿绒蒿、红花绿绒蒿、川西绿绒蒿、多刺绿绒蒿、总状绿绒蒿、五脉绿绒蒿)中的水分、灰分、浸出物的含有量。方法分别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0832水分测定法中的第二法、四部2301灰分测定法和四部2201项下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进行测定。结果 6种绿绒蒿水分含有量在7. 47~13. 81%之间;总灰分含有量在7. 19~20. 13%之间,酸不溶性灰分含有量在1. 20~11. 21%之间;醇溶性浸出物含有量在12. 37~33. 81%之间。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藏药材绿绒蒿药材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ITS2 DNA条形码技术鉴定中药材黄花紫堇、多刺绿绒蒿及其近缘物种,以保证药材质量,确保用药安全.文中对采自西藏拉萨的黄花紫堇、多刺绿绒蒿等13个药材样品进行了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对实验序列和GenBank下载的71条切除两端的5.8S,28S区域,使用MEGA 5.0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并进行种内、种间遗传距离计算和进化树构建;同时预测了黄花紫堇、多刺绿绒蒿与其近缘种ITS2序列的二级结构.结果表明,作为DNA条形码,ITS2序列能够有效地对黄花紫堇、多刺绿绒蒿及其同属近缘物种进行分子鉴定.该研究不仅可为黄花紫堇、多刺绿绒蒿及其近缘物种、相关混伪品建立基于.ITS2序列的DNA条形码的规范和安全的检测技术及鉴别方法,也为其质量控制、安全用药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王恒山  丁经业 《中草药》1996,27(8):459-460
绿绒蒿属植物作为藏药一直被广泛使用,且资源丰富,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前文报道了从五脉绿绒蒿中分离出amurine和O-methylflavlnant;ne两种生物史’‘’。美丽绿绒蒿的化学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从采自云南省德钦县白马雪山的美丽绿绒蒿MeconoPsissPeciosaPram中分得两种生物K,经光谱分析鉴定为amurine(I)和reframoline(’)。还得到卜谷留醇(巨)。还有两种生物周的结构正在鉴定。生物史!属于异把文(Isopavne)类型,此类型生物已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和!的化学结构见图。!担取和分由美丽绿绒蒿根粉465吕,用90%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