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博落回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博落回新鲜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4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原阿片碱(1)、别隐品碱(2)、血根碱(3)、白屈菜红碱(4)、去甲基白屈菜红碱(5)、去氢紫堇碱(6)、N-甲基四氢黄连碱(7)、黄柏碱(8)、6-甲氧基去甲基血根碱(9)、6-氰基二氢血根碱(10)、6-氰基二氢白屈菜红碱(11)、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12)、二氢血根碱(13)、二氢白屈菜红碱(14)。结论:其中化合物5~9为首次在博落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6,(8)
目的:研究博落回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半制备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博落回根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质谱、核磁等波谱手段确定了结构,分别鉴定为:6-氰基二氢白屈菜红碱(1)、6-氰基二氢白屈菜黄碱(2)、二氢白屈菜玉红碱(3)、6-甲氧基去甲白屈菜红碱(4)、二氢血根碱(5)、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6)、豆甾醇(7)。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新的天然化合物,化合物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全缘叶绿绒蒿花精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藏药全缘叶绿绒蒿花精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全缘叶绿绒蒿的花朵中提取精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鉴定出55种化合物,其含量占花精油总量的92%。结论全缘叶绿绒蒿花精油的化学成分种类较多,主要有蚕醛(26.0%)、2-十七烷酮(11.6%)、亚油酸甲酯(11.3%)和金合欢醇(6.9%)等。  相似文献   

4.
3种绿绒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全缘叶绿绒蒿、五脉绿绒蒿和多刺绿绒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挥发油,经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峰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全缘叶绿绒蒿、五脉绿绒蒿和多刺绿绒蒿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了25,42和53个化合物,占其各自总量的80.76%,73.34%和76.10%。结论3种绿绒蒿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其主要成分都为酯类物质。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5,(9)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红花绿绒蒿和全缘叶绿绒蒿的超临界提取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藏药红花绿绒蒿和全缘叶绿绒蒿中的化学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在红花绿绒蒿和全缘叶绿绒蒿提取物中分别鉴定出47和43种成分,占其各自总量的79.78%和69.44%。结论:两种绿绒蒿的提取物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主要都是亚麻酸等脂肪酸类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常用中药附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中性氧化铝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中压MCI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附子中分离得到 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新乌头碱(1)、乌头碱(2)、次乌头碱(3)、苯甲酰次乌头碱(4)、苯甲酰新乌头碱(5)、苯甲酰乌头碱(6)、展花乌头宁(7)、塔拉乌头胺(8)、尼奥灵(9)、多根乌头碱(10)、附子灵(11)、准格尔乌头碱(12)、异塔拉乌头定(13)、川附子碱B (14)、16β-羟基心瓣翠雀碱(15)、哥伦乌头碱(16)、苯甲酸(17)、6-hydroxymethyl-3-pyridinol(18).结论 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川楝子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英  王慧娟  郭东贵  王正林  朱训  胡芳  李宙阳 《中草药》2010,41(9):1421-1423
目的研究川楝Melia toosendan的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法对氯仿层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色谱结构鉴定。结果从川楝子氯仿层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烷-15-醇(1)、豆甾醇(2)、β-谷甾醇(3)、Δ5,6-异川楝素(4)、壬酸十五醇酯(5)、己酸十三烷-(12-甲基)-2-醇酯(6)。结论化合物4为新化合物,命名为Δ5,6-异川楝素(Δ5,6-isotoosendanin),化合物1、2、5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UPLC测定11批全缘叶绿绒蒿花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1→6)-β-D-葡萄糖苷(M1),槲皮素-3-O-[2-O-乙酰基-β-D-葡萄糖-(1→6)-β-D-葡萄糖苷](M2)和异槲皮苷(M3)的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90%甲醇,提取时间为45 min,对全缘叶绿绒蒿样品进行处理。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T3(2.1 mm×100 mm,1.8μm),流速300μ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55 nm,以乙腈-0.1%冰乙酸水(16∶84)为流动相,洗脱时间10 min。结果:在11批全缘叶绿绒蒿花样品中,不同产地、不同采集时间的样品所含有的3种黄酮类化学成分含量各不相同,但总体上两种槲皮素葡萄糖苷含量较高,而异槲皮苷的含量较低;马尔康县梦笔山所采样品黄酮苷总含量高于其他采集地,5月和6月采集的样品黄酮苷总含量高于7月。结论:全缘叶绿绒蒿花中所含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随产地、采收月份不同而有所差异。该方法准确且具有较高灵敏度,可较准确反应全缘叶绿绒蒿花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可为全缘叶绿绒蒿花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标准提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水草中的生物碱。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血水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1)白屈菜红碱、(2)血根碱、(3)二氢血根碱、(4)二氢白屈菜红碱、(5)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6)6-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7)6-羟甲基二氢血根碱、(8)原阿片碱。结论:化合物(3~7)为首次在血水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0,(9)
目的:研究新鲜狼毒大戟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苯乙酮(1)、12-deoxyphorbol-13-hexadecanoate(2)、没食子酸乙酯(3)、七叶内酯(4)、2,4-二羟基-6-甲氧基乙酰苯(5)、12-deoxyphorbol-13-acetate(prostratin)(6)、12-deoxyphorbol-13,20-diacetete(7)、jolkinolide B(8)、17-hydroxyjolkinolide B(9)、17-hydroxyjolkinol-ide A(10)、langduin C(11)、3-甲氧基对羟基苯甲酸(12)、没食子酸甲酯(13)、β-谷甾醇(14)。结论:化合物3、5、12、13为首次从狼毒大戟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紫玉盘茎枝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渗漉提取,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和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clemochinenosideB(1),(+)-异落叶松树脂醇3α-O-β-D-葡萄糖苷(2),grandiuvarinC(3),uvamalolG(4),因特洛卡内酰胺-I(5),胡椒内酰胺D(6)。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番荔枝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离鉴定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中化学成分,为选定该药材质量控制指标成分奠定基础。方法:淡竹叶乙醇提取物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聚酰胺、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是月桂酸(lauric acid,1),羊齿烯醇(fernenol,2),木犀草素(luteolin,3),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tricin-7-O-β-D-glucopyranoside,4),牡荆苷(vitexin,5),异荭草苷(isoorientin,6)。结论:化合物1,2为淡竹叶属中未知化合物,系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购自青海的藏药青藏大戟(Euphorbia altotibetica)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从青藏大戟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主要运用超导核磁共振(NMR)技术,结合文献中已报道的波谱数据等,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S-(+)-1,5-二苯基-3-羟基-1-戊酮(1)、东莨菪素(2)、伞形花内酯(3)、松树脂醇(4)、(+)-丁香脂素(5)、西瑞香素(6)、异新狼毒素A(7),这7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骆驼蒿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骆驼蒿(Peganum nigellastrumBge.)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运用萃取、结晶及各种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鉴别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骆驼蒿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O-amino-N-formylbenzyamine(1),butyl 1H-imidazole-4-carboxylate(2),liriodendrin(3),trans-Ferulic acidβ-D-glucopy-ranoside(4),(6S,7E,9R)-6,9-di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glucopy-ranoside(orroseoside)(5),(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3-O-β-D-glucopyranoside(6)。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化合物3-6首次从骆驼蓬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从本草记载开始阐述了龙胆药材4种基源植物中质量最优的条叶龙胆资源的变化。条叶龙胆野生资源的开发是按由南到北的顺序进行的。我国东北地区条叶龙胆的开发较晚,但由于龙胆的生物学特性及草原破坏等多种原因,在几十年的时间内野生资源便遭到了严重破坏。目前野生资源接近枯竭,栽培严重滞后,致使这一优质龙胆药材市场占有率不断降低。条叶龙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栽培为主,而育种、栽培技术等与高产密切相关的措施的优化与推广等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小花棘豆(OxytropisglabraDC.)的化学成分。方法:小花棘豆乙醇提取物反复采用硅胶、聚酰胺、SpehadexLH-20柱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构。结果: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4个化舍物,分别鉴定为己内酰胺(caprolactam,1),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cetin一3-O-β-D-rutinoside,2),芹菜素-7-0-新橙皮糖苷(apigenin-7-O-neohesperidoside,3),山奈酚-3-0-β—D-葡萄糖-7-0-β-D-葡萄糖苷(kaempe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7-0-β-D-glucopyranoside,4)。结论:化合物1、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化合物1同时也是从该属中首次得到。  相似文献   

17.
鱼腥草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全草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层析手段对鱼腥草的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1),熊果酸(2),sterculin A(3),stigmast-4-ene-3β,6β-diol(4),stigmast-4-en-6β-ol-3-one(5),stigmasterol(6),3,5-didecanoyl-4-nonyl-1,4-dihydropyridine(7),十七烷酸(8),二十三烷酸(9)。结论:化合物1-5和8,9均为首次从三白草科植物中分得的成分,化合物1~3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三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点地梅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以及反相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kaempferol,1)、芦丁(rutin,2)、槲皮素(quercetin,3)、pfimulanin(4)、saxifragifolin B(5)、saxi—fragifolin D(6)、胡萝卜串(daucosterol,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南蛇藤茎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3β-hydroxy-2-oxoolean-12-ene-22,29-lactone(1),2,6-二甲氧基苯醌(2),3-氧代齐墩果酸(3),24-去甲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3-酮(4),白头翁酸(5),香草酸(6),23-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3-酮(7),丁香酸(8),齐墩果酸(9),β-谷甾醇(10),β-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1为新三萜化合物,化合物2-5和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秃瓣杜英茎叶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秃瓣杜英Elaeocarpus glabripetalus Merr.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等方法对秃瓣杜荚茎叶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应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对实验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11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1)、伊谷甾醇(2)、葫芦素D(3)、没食子酸甲酯(4)、没食子酸乙酯(5)、槲皮素(6)、3,4.二羟基苯甲酸(7)、MogrosideIE1(8)、5R,积-Epoxymogroside IE1(9)、山奈酚-7-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0)、芦丁(11)。结论: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杜荚属植物中分得,对化合物8的结构首次进行了X-衍射分析。化合物9在体外实验中能增加脂肪细胞分泌脂联素的水平(25μg·mL-1浓度时增加1.3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