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药材》2015,(9)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红花绿绒蒿和全缘叶绿绒蒿的超临界提取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藏药红花绿绒蒿和全缘叶绿绒蒿中的化学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在红花绿绒蒿和全缘叶绿绒蒿提取物中分别鉴定出47和43种成分,占其各自总量的79.78%和69.44%。结论:两种绿绒蒿的提取物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主要都是亚麻酸等脂肪酸类成分。  相似文献   

2.
全缘叶绿绒蒿花精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藏药全缘叶绿绒蒿花精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全缘叶绿绒蒿的花朵中提取精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鉴定出55种化合物,其含量占花精油总量的92%。结论全缘叶绿绒蒿花精油的化学成分种类较多,主要有蚕醛(26.0%)、2-十七烷酮(11.6%)、亚油酸甲酯(11.3%)和金合欢醇(6.9%)等。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9,(2)
目的测定多基源(全缘叶绿绒蒿、红花绿绒蒿、川西绿绒蒿、多刺绿绒蒿、总状绿绒蒿、五脉绿绒蒿)中的水分、灰分、浸出物的含有量。方法分别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0832水分测定法中的第二法、四部2301灰分测定法和四部2201项下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进行测定。结果 6种绿绒蒿水分含有量在7. 47~13. 81%之间;总灰分含有量在7. 19~20. 13%之间,酸不溶性灰分含有量在1. 20~11. 21%之间;醇溶性浸出物含有量在12. 37~33. 81%之间。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藏药材绿绒蒿药材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多刺绿绒蒿是罂粟科绿绒蒿属的一种高山植物,局限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域。多刺绿绒蒿既是一种珍稀高山花卉,又是一种藏族传统习用药材,为40余种藏药复方所收录,其具有清热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用于骨折、跌打损伤、胸背疼痛等症。现代研究表明多刺绿绒蒿含有生物碱、黄酮、萜类等成分,初步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一定抗肿瘤、抗病毒、心肌保护等功效。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对多刺绿绒蒿的研究还面临不少挑战。该文对多刺绿绒蒿的生态资源、传统药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多其生态保护和应用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藏药五脉绿绒蒿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藏药五脉绿绒蒿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用光谱方法分析鉴定了7种黄酮类成分的化学结构,这些化合物均系首次从绿绒蒿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黄花绿绒蒿与蓝花绿绒蒿的药材性状、解剖特征、化学组分的TLC定性与HPLC定量的比较,拟建立黄花绿绒蒿的药材质量标准和蓝花绿绒蒿的鉴定技术指标。方法采集对口全缘绿绒蒿、总状绿绒蒿、五脉绿绒蒿、川西绿绒蒿进行性状、解剖特征比较。用TLC定性分析,确定其药用单体指标成分,并用HPLC定量分析其指标成分。结果四种绿绒蒿均含木犀草素,HPLC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Chrompsuper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2%磷酸溶液(60:40),流速0.6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49nm;木犀草素在0.084μg~0.8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8%,RSD为0.91%(n=5)。结论全缘绿绒蒿为藏药黄花绿绒蒿,木犀草素的含量为0.013%,可作为其药材质量的控制指标之一。总状绿绒蒿、五脉绿绒蒿、川西绿绒蒿为蓝花类绿绒蒿,其TLC、HPLC图谱均与全缘绿绒蒿有明显差异,因此,黄花绿绒蒿与蓝花类绿绒蒿药材不应混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 MYB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分析,为多刺绿绒蒿MYB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多刺绿绒蒿MY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对其理化性质、二级结构、系统进化、保守基序和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多刺绿绒蒿中共鉴定到106个MYB转录因子,包括49个1R-MYB、52个R2R3-MYB、5个3R-MYB转录因子。多刺绿绒蒿MYB转录因子氨基酸数目为72~976,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8750~110 680,等电点为4.720~10.452,不稳定系数为28.348~71.011。MYB转录因子均为亲水性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主要在细胞核中,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多刺绿绒蒿R2R3-MYB分为24个亚组,其中有18个亚组能分别与拟南芥各亚组聚类。106个MYB转录因子中,28个转录因子的表达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11个转录因子表达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结论 首次对多刺绿绒蒿MYB转录因子家族进行了鉴定分析,为深入研究MYB转录因子在多刺绿绒蒿生长发育中的...  相似文献   

8.
倪梁红  赵志礼  孟千万  嘎务  米玛 《中草药》2014,45(4):541-545
目的 应用核基因ITS和叶绿体psbA-trnH序列对绿绒蒿属Meconopsis Vig. 藏药进行鉴别。方法 采集欧贝3种基原植物罂粟科绿绒蒿属毛瓣绿绒蒿Meconopsis torquata、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才温2种基原植物罂粟科绿绒蒿属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对植物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叶绿体psbA-trnH非编码区序列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 ITS序列分析显示,总状绿绒蒿与多刺绿绒蒿序列一致,其余任意两种间具有变异位点;psbA-trnH序列分析显示,任意两种间均有变异位点;两者结合可有效对所有5种植物进行区分鉴定。结论 ITS和psbA-trnH序列相结合可用于绿绒蒿属藏药欧贝和才温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9.
五脉地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山东沂山产五脉地椒全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五脉地椒全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从分离出的72个峰中鉴定出61种化学成分,其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8.83%。结论产于山东沂山的五脉地椒全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对-伞花烃、芳樟醇、龙脑、a-松油醉。  相似文献   

10.
利用UPLC-Q-Exactive-MS/MS技术快速分析五脉绿绒蒿的化学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细胞实验初步分析五脉绿绒蒿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根据一级质谱和二级质谱信息,结合文献和数据库数据,对五脉绿绒蒿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指认。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及TargetNet数据库预测成分潜在作用靶点,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肝纤维化相关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Cytoscape 3.6.1软件进行“成分-疾病-靶点”的构建与分析,获取网络中的关键靶点与其对应成分,DAVID 6.8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及细胞实验进行初步验证。结果显示从五脉绿绒蒿中指认了106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66个,生物碱类16个,酚酸类18个,花青素类1个以及其他类成分5个,其中可能的新化合物3个,五脉绿绒蒿中首次指认的化合物59个;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五脉绿绒蒿可能通过木犀草素、异鼠李素、槲皮素、芹菜素、山柰酚-4′-甲醚、黑水罂粟碱、甲氧基淡黄巴豆亭碱、别隐品碱等成分,作用于AKT1、SRC、JUN、EGFR、STAT3、HSP90AA1、MAPK3等靶点,调节PI3K/AKT、pathways in cancer、proteoglycans in cancer、FoxO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五脉绿绒蒿提取物(MQE)可显著下调TGF-β1诱导的HSC-T6细胞模型中PI3K和AKT蛋白水平,表明MQE可能具有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的能力。研究结果说明五脉绿绒蒿抗肝纤维化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五脉绿绒蒿进一步开展治疗肝病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和质量标志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柱果绿绒蒿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柱果绿绒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成分分析,同时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用酶标仪测定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比较.结果:从柱果绿绒蒿的挥发油中鉴定了47个化合物,占其总量的91.866%;挥发油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强于BHT.结论:柱果绿绒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为十六烷酸(27.653%)和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16.330%);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显示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不同地区五脉绿绒蒿总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青海10个不同产地的五脉绿绒蒿样品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总生物碱含量为0.0262%~0.0788%,平均0.0502%,与分布海拔呈正相关,与分布纬度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3.
藏药五脉绿绒蒿中非生物碱成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藏药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用波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Ⅰ),槲皮素-3-O-[β-D-半乳糖(1→6)]-β-D-葡萄糖苷(Ⅱ),山柰素-3-O-[β-D-葡萄糖(1→2)]-β-D-葡萄糖苷(Ⅲ),异鼠李黄素-3-O-[β-D-半乳糖苷(1→6)]-β-D-葡萄糖(Ⅳ),咖啡酸(Ⅴ),原儿茶酸(Ⅵ),对羟基肉桂酸(Ⅶ),2-(3,4-二羟苯基)-乙醇β-D-吡喃葡萄糖苷(Ⅷ),对羟基苯甲酸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Ⅸ),肉桂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Ⅹ),5,7-二羟基色原酮(Ⅺ),胡萝卜苷(Ⅻ)。结论:除Ⅵ和Ⅻ外,其余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4.
广西地枫皮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地枫皮叶、茎(去皮)及茎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地枫皮不同部位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地枫皮叶分离出118个色谱峰,共鉴定5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02%;其茎(去皮)提取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63个色谱峰,共鉴定2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90%;其茎皮提取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24个色谱峰,共鉴定6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2.10%。结论:地枫皮叶、茎(去皮)、茎皮3个部位挥发油主要成分均为异黄樟脑,其中以其茎(去皮)的含量最高,达到68.75%,但其他组分及含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5.
五脉绿绒蒿抗炎镇痛作用有效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藏药五脉绿绒蒿抗炎、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及其关系。方法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和醋酸引起小鼠腹腔炎症实验为抗炎药效学指标,以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为镇痛药效学指标,考察灌胃高、中、低剂量的五脉绿绒蒿总生物碱与总黄酮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五脉绿绒蒿中所含的总生物碱与总黄酮均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相近剂量比较,所含总生物碱与总黄酮的抗炎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所含总生物碱的镇痛作用明显优于总黄酮(P〈0.05)。结论总生物碱与总黄酮是五脉绿绒蒿抗炎、镇痛作用的共同药效物质基础,但总生物碱的镇痛作用明显优于总黄酮。  相似文献   

16.
辛夷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GC-MS联用方法从望春花、玉兰及武当玉兰挥发油中分别鉴定了91,71和88个成分,总共128个化合物。用GC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其鉴定率分别为93.37%,97.66%和95.6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禹白附生品和制品挥发油成分与含量的差别,并考察禹白附挥发性成分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禹白附生品和制品挥发油,立即通过GC-MS技术分离并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同时在不同条件进行放置,一定时间后再运用GC-MS技术分离并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结果:从禹白附生品中共分离鉴定出43个化合物,从制品中则共分离鉴定出34个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15个.生品和制品中的主要成分、含量差异明显;不同条件放置后生品制品的挥发油成分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禹白附生品和制品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不同,且含量差异显著;禹白附生品和制品的挥发油成分不稳定,挥发油成分在不同条件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青藤仔Jasminum nervosum Lour.叶和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结果从叶挥发油中分离出了166种化合物,鉴定出其中66种,占挥发油总量的74.33%,其中芳樟醇含量高达25.84%;从茎挥发油中分离出了68种化合物,鉴定出其中的30种,占挥发油总量的80.09%,含量最高的成分为棕榈酸(39.78%)和油酸(22.91%)。结论青藤仔叶和茎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很大不同。叶挥发油中绝大多数化学成分为萜的含氧衍生物(47.77%),茎挥发油中所含化学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及其酯(75.95%),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青藤仔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