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彤 《开卷有益》2017,(9):38-39
生物反馈疗法,是通过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记,并转换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了解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遂意的内脏机能以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临床常用的生物反馈仪包括:肌电生物反馈仪、皮肤电反馈仪、皮肤温度生物反馈仪和脑电生物反馈仪。案例:小洁,女性,16岁,高一学生。主诉性急心烦,容易激动。  相似文献   

2.
生物反馈治疗是指应用电子仪器,将人体内正常情况下意识不到的生理功能(如肌电、脑电、皮温、心率、血压等)予以描记,并转换成可以觉察到的声、光等反馈信号,使受试者根据反馈信号来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功能和其他躯体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1].生物反馈治疗最早创立于60年代,是松弛疗法与生物反馈技术的结合,实际上是一种通过自我暗示与自我催眠的手段,学会控制自身不随意内脏功能的治疗和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针刺治疗)、反馈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和综合组(肌电生物反馈结合针刺治疗),每组21例。分别于入组前、疗程结束后进行胫骨前肌表面肌电峰值(surface electromyogram signal,sEMG)、踝关节活动度(ankel range of motion, AROM)和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limbs,FMA-L)检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胫骨前肌功能、AROM和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sEMG、AROM和FMA-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3组患者sEMG、AROM和FMA-L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治疗前后sEMG、AROM和FMA-L评分差值均高于针刺组及反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和针刺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偏瘫足下垂均有一定效果,将两者联合运用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生物反馈治疗是指应用电子仪器 ,将人体内正常情况下意识不到的生理功能 (如肌电、脑电、皮温、心率、血压等 )予以描记 ,并转换成可以觉察到的声、光等反馈信号 ,使受试者根据反馈信号来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功能和其他躯体功能 ,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1]。生物反馈治疗最早创立于 60年代 ,是松弛疗法与生物反馈技术的结合 ,实际上是一种通过自我暗示与自我催眠的手段 ,学会控制自身不随意内脏功能的治疗和训练方法。最近 1 0年 ,胃肠病学的行为治疗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可能归因于生物反馈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 ,特别是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心身疾病43例,其中高血压病14例,痉挛性斜颈3例,抽动秽语综合征4例,支气管哮喘3例,神经性呕吐6例,失眠8例,焦虑症、恐怖症5例。经应用生物反馈治疗,显效65.1%,有效27.9%,无效6.9%。统计结果显示肌电反馈的疗效与肌电的松弛水平有关,肌电>1.0μV者疗效较≥1.oμV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采用脑电、肌电、皮电信号进行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和音乐放松过程中脑电(EEG)α波相对功率、肌电(EMG)、皮电(GSR)的变化.方法 对16名健康被试首先进行音乐放松30 min,然后按随机顺序采用脑电、肌电、皮电各进行生物反馈放松训练30 min.试验过程中运用spirit-32生物反馈仪记录脑电α波相对功率、肌电、皮电并分析.结果 脑电α波相对功率上升幅度在脑电[(4.49±2.62)%]、肌电[(4.90±4.59)%]、皮电[(3.70±2.87)%]生物反馈放松训练中比音乐放松[(1.28±0.97)%]时明显(t =4.589,3.087,3.187,P <0.05).皮电下降幅度在脑电[(2.52±1.58)豪西门子]、皮电[(1.38±0.47)豪西门子]生物反馈放松训练中比音乐放松[(0.75±0.84)豪西门子]时明显(t =3.954、2.582,P <0.05).音乐放松、各种生物反馈放松训练使脑电α波相对功率(肌电、皮电)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同(F =2.083,1.773,3.939),P <0.05.结论 生物反馈过程中生理信号的上下波动变化可能由于全或无的反馈方式所导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过程中脑电、心电信号的变化规律及其非线性机制.方法 以线性及非线性动力学参数--近似熵和互近似熵分析肌电生物反馈过程中的肌电、心电和脑电信号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结果 生物反馈训练可使肌电振幅明显降低[生物反馈组(0.38±0.15)μV、对照组(0.57±0.18)μV,P<0.05]、心电近似熵明显升高[分别为:(0.80±0.19)、(0.64±0.08),P<0.05];脑电近似熵以FP1和FP2导联升高显著(P<0.05);FP1(生物反馈组0.48±0.16;对照组0.31±0.10)和FP2(生物反馈组0.43±0.14;对照组0.27±0.12)导联的脑电-心电互近似熵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 生物反馈过程中FP1和FP2导联(对应大脑额极)的电活动增加,提示额极可能是生物反馈过程中大脑有意识调节内脏功能的中枢整合部位;非线性分析有可能为阐明生物反馈的机制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田希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4):457-457
生物反馈疗法又称生物回授疗法,或称植物神经学习法,是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技术。而脑电生物反馈则是根据生物反馈原理,通过电脑输出信息,刺激信息引起感知觉进入大脑,启动患者大脑意念控制、调节,经过处理将信息重新反馈到电脑,如此反复循环,改变患者的大脑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9.
在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中,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康复治疗方法,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有研究发现,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大脑可塑性”有积极促进作用,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肌电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的康复有明显作用,是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有效康复治疗方法.同时有研究发现,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能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障碍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物反馈疗法[1] 是通过现代电子仪器将患者体内的生理功能摘记下来 ,并同时转换为声、光、屏幕图像或数字等直观的反馈信号 ,患者根据不断显现的反馈信号学习调节自己的生理功能 ,使生理功能恢复到或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本疗法是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发达国家已把生物反馈和自身调节列为一种常规疗法 ,国内也有相关报道[2 ] 。由于人的肌肉紧张程度和情绪焦虑程度呈正相关 ,所以我们采用额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焦虑性神经症 (简称焦虑症 ) ,并且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结果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1组加生物反馈治疗,1组加模拟生物反馈治疗,治疗每天1次,治疗4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疗效,每次生物反馈治疗前后测额肌电值、心率、血压,以观察患者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1)SCL-90评分,2组比较治疗4周末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2)额肌电值:入组时2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肌电值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起效快,可迅速缓解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2.
黄康 《安徽医学》2010,31(5):535-537
生物反馈是一种简便、非侵入性、无任何副作用的治疗形式,通过专门仪器将人们不易觉察的生理信息(如肌电、血压等)转换成可以觉察到的声、光等反馈信号,使受试者根据反馈信号来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功能和其他躯体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本文综述了生物反馈在大便失禁、功能性排便异常、功能性肛门直肠疼痛、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吞气症方面具有潜在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对正常人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方法总数30人的健康正常受试者纳入研究,按照表格法随机分为生物反馈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生物反馈组20人,对照组10人。该试验采用肌电生物反馈作为反馈方法,记录两组试验前后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脉动指数。每次生物反馈试验后间隔3天,作为一个生物反馈阶段,总共进行7个阶段。结果生物反馈组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在试验前、后高于对照组(P <0.05),而其脉动指数则低于对照组(P <0.05)。生物反馈组在试验前、后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随着生物反馈次数的增加而增快(P <0.05),而脉动指数则随之而降低(P <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能够增加正常人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降低其脉动指数,且随着生物反馈次数的增加而呈现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4.
环咽肌失弛缓会引起吞咽功能障碍,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扩张的治疗球囊可以刺激食管上段外周压力感受器,继而经传入神经刺激吞咽中枢,最终使环咽肌的协调性和顺应性得以改善.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通过接收吞咽活动相关肌肉的收缩电信号,然后经过信号转换反馈给接受治疗者,通过长期锻炼可完善吞咽反射,提高吞咽中枢兴奋性,重新塑造大脑功能,同时可以反映患者吞咽波形,为康复提供强有力证据.现阶段国内外研究对于环咽肌失弛缓的康复治疗手段多样,但是将球囊扩张术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应用到患者的研究较少,因此深入探究二者联合的康复方案并积极应用于临床,意义重大.本文收集球囊扩张术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对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康复产生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45例中风偏瘫住院病人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正反馈训练(治疗组),同时设立对照组45例中风偏瘫病人以对照,由医生督促其进行每日半小时的自我功能锻炼,两周后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肌电上升能力较对照组高(P<0.01),肌力恢复较对照组明显。提示将肌电生物反馈仪应用于中风康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在调节咀嚼肌群肌电活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畸形青少年病人20例,年龄
10~14岁,ANB角>6°,性别不限,记录肌电生物矫治前最大咬合位颞肌与嚼肌的肌电活动値及其活动比率作为对照组,记录肌
电生物反馈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颞肌、嚼肌的肌电活动值及其比率变化作为实验组。分析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前后颞肌和嚼
肌肌电活动值及其颞肌/嚼肌活动比率的变化,探讨肌电生物反馈在调节颞肌和嚼肌肌电活动值及其活动比率的作用。结果
肌电生物反馈能有效加强颞肌的肌电活动值,颞肌肌电活动值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效加强(P<0.05),颞肌/嚼肌活动比率升高,从
治疗前1.76±1.46,治疗后4.71±4.03,治疗后1 d 升至2.57±2.07,(t=4.86,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调节颞肌、嚼
肌的肌电活动值,维持颞肌/嚼肌肌电活动比值的升高。
  相似文献   

17.
生物反馈疗法是通过现代电子仪器,将人体内部的某些生理活动信息(如肌电之振幅、皮温之高低、心率之快慢、血压之升降等)描记下来,并同时被放大和转换成声、光或数字信号等直观形象,经显示系统反馈给个体,使其根据不断显现的反馈信号加以认知、学习和体验,并学会有意识地自我调节和控制自己体内的一些  相似文献   

18.
生物反馈疗法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为疗法.国内对肌电、皮电生物反馈较熟悉,但脑电生物反馈应用较少,尤其是用于广泛性焦虑的治疗鲜见报道.笔者在临床中对此作了尝试,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是通过肌电生物反馈仪及时地了解病人体内心理生理变化的信息。经训练学会自我控制调节自身的生理功能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近两年来,我们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的放松疗法,对73名重症神经衰弱患者进行治疗,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生物反馈疗法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为疗法。国内对肌电、皮电生物反馈较熟悉,但脑电生物反馈应用较少,尤其是用于广泛性焦虑的治疗鲜见报道。笔者在临床中对此作了尝试,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