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朱富新 《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750-3751
目的: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8)的变化,观察细胞免疫状态并探讨免疫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5例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后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并进行分析。结果25例化疗前与1,2个周期化疗后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化疗有效组12例,化疗后免疫功能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化疗无效组13例,与化疗前T细胞亚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晚期NSCLC患者免疫功能可能降低,但化疗无论有无疗效,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抑制,提示化疗过程中免疫治疗并非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根据白细胞表面抗原分化群(CD)检测92例NSCLC 患者外周血中的CD3+、CD4+、CD8+、CD19+及CD25+细胞,以健康人群做对照,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NSCLC患者CD3+、CD8+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D25+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19+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CD4+细胞两组间无差异(P >0.05).Ⅰ、Ⅱ期NSCL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较Ⅲ、Ⅳ期患者高(P<0.01).鳞癌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水平较腺癌患者高(P<0.01).结论 T细胞淋巴亚群在机体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能单从数量上来判断机体的免疫状态,联合多因子检测才能较完整的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与毒副反应以及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对经组织或细胞病理学证实的60例晚期NSCLC患者给予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采集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T细胞亚群的表达。结果 60例患者部分缓解21例,稳定23例,进展16例,疾病控制率为73.3%。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为皮疹、皮肤干燥、腹泻、恶心和肝功能异常。治疗前后CD3+、CD4+、CD8+T细胞亚群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微。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可以恢复到治疗前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毒性重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病毒性重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根据病情转归将重型肝炎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对检测结果进行数理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死亡组与好转组比较,CD4 T细胞、CD8 T细胞、CD8 T细胞百分比、CD4 /CD8 比值之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毒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8 比值可作为病毒性重型肝炎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对病情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WuT系列单克隆抗体检测健康女性及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T3,T4,T8),并对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T细胞亚群作一比较。结果 患者术前与正常人相比T3,T4,T8以及T4/T8均有显著差别(P<0.001);患者术前术后各T细胞亚群也有显著差别。结论 T细胞亚群的测定对乳腺癌患者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与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对组织或细胞病理证实的35例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采集全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外周血标本,三色染色后流式细胞仪分析CD3+、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35例患者中部分缓解13例,稳定13例,进展9例,疾病控制率为74.2%。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差异。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微。治疗后T淋巴细胞可以恢复到治疗前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移复发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及其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减少与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mPFS)及中位总生存(mOS)间的关系。方法 133例转移复发性三阴乳腺癌患者一线化疗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的数目。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探讨T细胞及其亚群与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间的关系。结果转移复发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m PFS、mOS长短与外周血中T细胞及CD4~+T细胞数量相关(P0.05);mPFS、mOS长短与CD8~+T变化无关(P0.05)。结论转移复发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数量和CD4~+T数量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毒性重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病毒性重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根据病情转归将重型肝炎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对检测结果进行数理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死亡组与好转组比较,CD4 T细胞、CD8 T细胞、CD8 T细胞百分比、CD4 /CD8 比值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毒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8 比值可作为病毒性重型肝炎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对病情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36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CD(T细胞明显低于正常水平.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上升,而CDjT细胞受到抑制,CD4*T细胞/CDa+T细胞比值变小。结论恶性肿瘤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机体免疫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92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香菇多糖加化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对患者疗效、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明显改善;治疗组的Karnofsky评分上升率(53.2%)高于对照组(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  相似文献   

11.
<正> 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障碍,近来对免疫调节细胞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已日益受到关注。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为人们认识T淋巴细胞亚群体提供了条件,T细胞亚群的失衡与恶性肿瘤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报告3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33例原发性肺癌病人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提示:肺癌病人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明显有别于正常人,主要表现为T_H细胞降低和T_S细胞升高以及T_H/T_S比值明显倒置。短期观察结果表明,肺癌病人外周血中T_S细胞持续升高和T_H/T_S比值持续降低者,预后不良。临床检测T细胞亚群变化及它们的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宿主抗肿瘤免疫功能状态、病情发展和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与健康人的差异.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哑群和NK细胞的活性,以健康人作对照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NK细胞数量CD4+/CD8+细胞比值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以及指导临床合理应用免疫增强药物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检测了14例慢性血吸虫病(下称慢血)和25例晚期血吸虫病(下称晚血)患者外周血自发性抑制性T细胞(STs)功能,对所有慢血患者和15例晚血患者同时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慢血和晚血患者STs功能均显著增高,CD~+_3(全T细胞)百分比和CD~+_4(辅助性T细胞)/CD~+_8(抑制性/细胞毒T细胞)比值明显降低,CD~+_8细胞百分比升高,CD~+_8细胞百分比和CD~+_4/CD~+_8比值分别与STs功能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对STs功能和T细胞亚群在慢性血吸虫感染免疫调控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9例)及18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初治急性白血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 细胞、CD4 细胞、CD4 /CD8 比值及NK细胞下降(P<0.05),CD8 细胞略升高(P>0.05)。化疗后12例取得完全缓解,再次检测上述指标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初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组CD4 细胞及CD4 /CD8 比值低于初诊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组(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相比,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免疫功能更为低下。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急性白血病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晚期肿瘤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晚期肿瘤病人及正常成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亚群。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晚期肿瘤病人外周血中的CD3+T细胞降低(P〈0.05),CD4+T细胞明显降低(P〈0.01),CD8+T细胞升高(P〈0.05),CD4+/CD8+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NK细胞升高(P〈0.05);临终病人CD3+T细胞、CD4+T细胞下降更明显(P〈0.01),NK细胞升高(P〈0.05);其中化疗结束3周后病人较未化疗病人,其CD3+T细胞升高(P〈0.05)、CD4+T细胞数,CD8+T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晚期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化疗能改善细胞免疫,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亚群表达对评估晚期病人及其化疗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定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Ⅱ~Ⅲb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A组),肺部良性肿瘤进行手术的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B组),40例正常健康成人作为基础对照组(C组),于术前取全组外周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术后第10天取A组和B组外周血再检测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结果术前A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与B组和C组的比较,除CD8^+外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完全性切除和不完全性切除的患者CD8^+低于剖胸探查者(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高于剖胸探查组(P〈0.05),而完全性切除与不完全性切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肺癌患者的免疫监测,其中CD4^+/CD8^+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负荷的情况。完全性切除和不完全性切除都能显著性提高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为放疗或化疗取得更好的疗效创造较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间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探讨NSCLC临床分期与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NSCLC患者新鲜肿瘤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25^+Foxp3^+(Treg)的分布。结果与I/II期患者比较,Ⅲ/Ⅳ期患者肿瘤组织中CD4^+和CD4^+/CD8^+比值下降(P〈0.05),CD8^+和CD4^+CD25^+Foxp3^+比值升高(P〈0.05)。较之癌旁组织,Treg细胞在肿瘤组织中明显富集。结论NSCLC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作为主要免疫抑制细胞的Treg细胞比例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母HBsAg阳性患者及其新生儿注射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前后对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HBsAg阳性孕妇自愿在24、28、32周注射HBIG 200 U×3次,在注射HBIG前(自身对照组)及注射结束后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另选取60例HBsAg阳性患者孕期没有注射HBIG的孕妇作为正常对照。在34周左右抽取静脉血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比较正常对照组与注射组及注射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其新生儿出生即刻抽取外周血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出生后立即注射HBIG 200 U,出生15 d注射HBIG 200 U,出生1个月时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比较注射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HBsAg阳性孕妇注射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新生儿注射HBIG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HBIG对孕母HBsAg阳性患者及其新生儿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AA患者(AA组)及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D16+/56+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CD3+T淋巴细胞与CD19+B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A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和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AA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调节性T细胞减少可能与AA免疫发病机制有关.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AA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