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亚甲蓝光化学法对血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亚甲蓝光化学法中各种因素对血浆凝血活性和主要成分的影响。方法将血浆分为3组,每组10袋(200 m l/袋),加入亚甲蓝至终浓度为1μmol/L,分别采用照度为2 000 lux的红光(Ⅰ组)、10 000 lux的荧光(Ⅱ组)和30 000 lux的荧光(Ⅲ组)照射30 m in,然后采用3种不同灭菌方式(高压蒸汽、环氧乙烷和辐照灭菌)的滤器过滤去除血浆中的亚甲蓝。检测处理前后血浆的PT、APTT、FⅧ、纤维蛋白原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入亚甲蓝前后,血浆的PT、APTT无明显差异,FⅧ∶C分别为(103.96±2.54)%vs(95.50±1.92)%。不同的光源光照后,3组血浆的PT在光照前后无明显差异。Ⅰ、Ⅱ、Ⅲ组光照前后血浆的APTT分别为(34.93±1.26)svs(39.96±2.54)s,(35.87±1.83)svs(40.37±1.58)s,(35.73±1.92)svs(41.66±2.01)s。光照后3组血浆的FⅧ∶C的回收率分别为(89.05±1.36)%,(87.04±1.03)%,(84.62±0.51)%。采用不同灭菌方式的滤器过滤后,3组血浆的PT无明显差异。Ⅰ、Ⅱ、Ⅲ组血浆过滤前后的APTT分别为(39.96±2.54)svs(41.37±2.14)s,(40.37±1.58)svs(42.21±2.17)s,(41.66±2.01)svs(55.64±2.34)s。3组血浆经滤器过滤去除亚甲蓝后的FⅧ∶C的回收率分别为(93.75±1.23)%,(93.05±1.54)%,(58.61±1.17)%。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后滤除亚甲蓝的血浆的纤维蛋白原和总蛋白的回收率分别为(77.30±0.18)%和(97.57±1.78)%。结论亚甲蓝光化学法中亚甲蓝、光源、过滤对PT无明显影响,但APTT有所延长,且FⅧ和纤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高照度的荧光、辐照灭菌的滤器对APTT和FⅧ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纯化人血浆中凝血因子Ⅺ(FⅪ),为制备该蛋白质的单克隆抗体(McAb)提供抗原。方法将血浆进行前处理后,采用CM-Sepharose fast flow和Heparin CL-6B 2步层析法,从人血浆中粗纯FⅪ。结果FⅪ回收率为(21.02±5.04)%,比活性为(17.59±1.96)U/mg,浓缩倍数为(1162.29±129.64)倍(n=7)。结论2步层析法能较有效地浓缩血浆中的FⅪ,从而满足制备FⅪ单克隆抗体所需。  相似文献   

3.
欧云付  彭惠香  林禅  陈昕 《检验医学》2007,22(3):312-314
目的 建立血浆中谷氨酰胺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方法 以氨基酸柱(Amino PAC PA10,2 mm×250 mm)为分离柱,用NaOH溶液和醋酸钠溶液作为流动相,以金为工作电极、pH为参比电极的积分安培离子色谱法分离检测血浆中谷氨酰胺浓度.结果 血浆中谷氨酰胺浓度为(680.7±8.6)μ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1.02%,加标回收率在96%~102%之间.结论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分离效果好和样品不需要衍生化处理的优点,适合血浆中谷氨酰胺的浓度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4h冰冻血浆(FP24)质量及其制备程序。方法 24份(400ml/份)全血于采后<6h用无菌接驳机一分为二:1份6h内过滤去除白细胞(简称滤白),在其中设对照组[12份滤白后立即制备血浆(FFP)]、实验组1[12份滤白后置4℃过夜(18~24h)后制备血浆(Ⅰ-FP24)];另1份作为实验组2,置4℃过夜后滤白并立即制备血浆(Ⅱ-FP24)。所有血浆分别制备好后立即保存至-30℃冰箱,并于采血后d337℃解冻后做体外质量评估:观察外观、检测FⅤ、FⅦ、FⅧ及Fib,以及主要生化指标含量。结果对照组FFPFib、FⅤ、FⅦ及FⅧ依次为(2.08±0.16)g/L、(86.57±18.73)%、(91.71±25.53)%和(97.65±25.99)%,与之相比,实验组1依次下降22.6%、29.38%、32.89%和40.71%,实验组2相应下降1.9%、-2.09%、14.91%和32.86%。实验组2与对照组的FⅧ分别为(65.56±13.93)%和(97.65±25.99)%(P<0.05),实验组2与实验组1的FⅤ分别为(88.38±15.97)%和(61.14±13.76)%(P<0.05);实验组2的K+、LDH、FHb分别为(4.33±0.28)mmol/L、(145.70±26.00)mmol/L和(129.96±34.33)mg/L,较对照组和实验组1明显增高(P<0.05)。结论全血采后<6h滤白并置4℃过夜再制备的冰冻血浆,凝血因子损失较多;全血采后置4℃过夜(18~24h)后滤白并随后制备的冰冻血浆,则能很大程度地保持凝血因子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Ⅶ (FⅦ )并建立广州地区成人的参考值。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因子Ⅶ抗原 (FⅦ :Ag) ,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测定活化凝血因子Ⅶ (FⅦa) ,用一阶段凝固法测定因子Ⅶ活性 (FⅦ :C)。结果 ,广州地区献血员血浆中FⅦa为 1 8± 0 6 μg/L,FⅦ :C为 71± 1 3% ,FⅦ :Ag为 6 8± 1 6 %。广州地区老年人FⅦa为 2 2± 0 7μg/L,FⅦ :C为 86± 2 2 % ,FⅦ :Ag为 84± 1 9%。老年人组高于献血员组 ,差异显著 (P <0 0 5 ) ,结果显示 ,老年人FⅦ功能亢进 ,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一种对连接钙(或镁)离子的因子Ⅸ(FⅨ)之构型具有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将其偶联Affi-Gel 15凝胶,组成亲和层析柱.将钙(或镁)离子加入含有FⅨ的原料液内,混合液流进层析柱时,唯独FⅨ被吸附,而且易被不含钙(或镁)离子的缓冲液洗脱.如洗脱液内含1 mM EDTA,则FⅨ洗脱峰十分陡峭.1 ml凝胶能吸附0.1mg的FⅨ,其吸附容量是理论容量的8%.FⅨ制品比活性为140~180活性单位/mg蛋白.在还原和非还原的SDS-PAGE电泳图谱上呈现一条谱带.此方法快速,且仅需一步即可从人血浆内提取纯化10000倍的FⅨ.  相似文献   

7.
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制备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s,PCC)是由从健康人混合血浆中分离制备的1种能促进血液凝固的静脉注射血浆蛋白制剂.PCC主要含有依赖于维生素K的凝血酶原(FⅡ)、凝血酶原转化因子(FⅦ)、抗血友病乙型因子(FⅨ)和自身凝血酶原(FⅩ),由于这些因子都属糖蛋白,都在肝脏合成,并由维生素K介导,其理化性质(如分子量、等电点等)极为相似,故在规模化生产中用一般的理化方法很难将其分开.商品PCC几乎都含有上述4种因子,因而在临床上,除了用于治疗乙型血友病外,PCC更多的是用于治疗因维生素K缺乏或患肝病而引起的出血性症状.随着PCC分离技术的发展和制品安全性的提高,以及临床医生越来越认同,PCC的使用量正在逐年增加.将就PCC的制备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一种简便、快速、敏感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的荧光分光测定法。用Al_2O_3直接吸附血浆儿茶酚胺(CA),在Sephadex G-10柱上,用过氯酸洗脱和提纯。纯化的CA 用碘试剂氧化成三羟吲哚,分别在波长380/480和425/500nm 处测定三羟吲哚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NE 和E 在1~10ng 其荧光强度与浓度高度相关(r 分别为0.9991和0.9935,p<0.01);NE 和E 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3%和6.1%,回收率分别为78.6±3.9%和79.1±4.9%;CA 敏感度为0.2ng。正常成人血浆NE 和E 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89±0.031ng/ml和0.21±0.030ng/ml.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测定在缺血性脑卒中(ICS)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十堰市东风花果医院124例ICS患者(ICS组)、5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血组)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浆Lp-PLA2水平,并比较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病情ICS患者血浆Lp-PLA2水平。结果 ICS组、出血组和对照组血浆Lp-PLA2水平分别为58.4±9.6 μg/L,30.5±9.2 μg/L和18.7±8.3 μ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41,P=0.000); 血浆Lp-PLA2水平有斑块组高于无斑块组(66.3±9.7 μg/L vs 54.1±10.3 μg/L,t=5.775,P=0.000),不稳定型斑块组高于稳定型斑块组(72.4±9.5 μg/L vs 62.8±10.1 μg/L,t=4.797,P=0.000); 轻型、中型、重型ICS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分别为48.4±9.2 μg/L,60.9±9.6 μg/L和74.5±10.3 μg/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29,P=0.000),血浆Lp-PLA2水平与ICS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716,P<0.05); Lp-PLA2诊断ICS 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最佳临界值为45.2 μg/L,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5%和80.2%。结论 血浆LP-PLA2检测对ICS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其血浆水平可反应ICS患者病情程度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应用普通层析技术,通过DEAE-SephadexA-50、DEAF-Sepharose CL-6B和肝素-Sepharose CL-6B三步凝胶层析,由混合人血浆制备出高纯度FⅨ浓缩制剂(HP).HP特性:1.FIX:C达119±10IU/mg,接近免疫纯制品;2.纯化倍数为9000倍;3.基本除尽其它维生素K依赖蛋白如:FⅢ、FⅦ、FⅩ、蛋白C和蛋白S;4.倘存少量C4和间-α-胰胰蛋白酶抑制剂(分别为0.8和1.2mg/1000IU FⅨ:C);5.经TNBP-Tween80处理,病毒灭活程度达到纽约血液中心FⅧ浓缩制剂(经TNBP-胆酸钠处理)同样水平,因而临床使用安全.目前市面上的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其FⅨ:C仅0.7-1.5IU/mg,纯化部数50-100倍,且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所发现的2种FⅨ基因的新突变Cys82Ser和Ile288Ser进行体外研究,以探讨血友病B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克隆野生型PcDNA3.1(-)FⅨwt表达载体质粒,以此为模板,采用大引物法构建PcDNA3.1(-)FⅨM1(Cys82Ser)、PcDNA3.1(-)FⅨM2(Ile288Ser)突变表达载体质粒.采用脂质体法将这3种表达载体质粒分别瞬时转染人胚胎肾293细胞(HEK293细胞)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同时以PcDNA3.1(-)空载体质粒为空白对照.经体外培养后获得相应的表达蛋白,所得产物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蛋白抗原;活性测定检测表达蛋白的FⅨ因子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RT-PCR法检测各培养细胞的FⅨmRNA水平.结果 2种突变体转染细胞的FⅨmRNA水平与野生型无明显区别.以PcDNA3.1(-)FⅨwt转染细胞裂解液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FⅨ:Ag为100.0%,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FⅨ:C为100.0%,则PcDNA3.1(-)FⅨM1转染细胞裂解液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FⅨ:Ag分别为(99.4±4.1)%和(27.1±5.2)%,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FⅨ:C为(8.5±3.2)%;PcDNA3.1(-)FⅨM2转染细胞裂解液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FⅨ:Ag分别为(31.7±2.5)%和(5.3±1.8)%,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FⅨ:C<1%.细胞免疫荧光试验也证实,转染PcDNA3.1(-)FⅨM1的CHO细胞,其荧光强度与转染PcDNA3.1(-)FⅨwt的CHO细胞相当,转染PcDNA3.1(-)FⅨM2的CHO细胞,其荧光强度明显弱于转染PcDNA3.1(-)FⅨwt的CHO细胞.结论 Cys82Ser突变由于改变了FⅨ的EGF-1区的分子空间构象从而可能导致突变蛋白分泌障碍并存在胞内滞留现象;Ile288Ser突变则可能导致突变蛋白分泌障碍或细胞内降解加速从而引起FⅨ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备过程吸附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备过程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吸附条件,提高活性收率。方法选择DEAE-SephadexA-50凝胶平衡体系中柠檬酸钠、氯化钠、pH 3种可变因素,每因素取3水平,根据L9(33)正交表设计试验,配制平衡液,分别对DEAE-SephadexA-50凝胶进行平衡处理后,按1.67g/L加入等量健康人混合去冷沉淀血浆,4℃搅拌,吸附凝血因子;吸附后凝胶洗涤、洗脱,检测洗脱液中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性并进行活性回收率正交试验直观分析,获得较优吸附条件并进行验证。此外,分析吸附平衡体系电导率与4种因子活性收率间关系。结果柠檬酸钠、氯化钠、pH对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吸附影响不同;在所考察范围内,pH对4种凝血因子吸附影响效应趋势一致,pH越低,吸附效果越佳;柠檬酸钠及氯化钠浓度对4种凝血因子吸附影响效应趋势不一致,柠檬酸钠浓度越高,凝血因子Ⅱ、Ⅶ、Ⅹ吸附越佳,而凝血因子Ⅸ在(0.012~0.02)mol/L水平较佳;氯化钠浓度越低,凝血因子Ⅱ、Ⅶ、Ⅸ吸附越佳,而凝血因子Ⅹ在(0.1~0.14)mol/L水平较佳;平衡体系电导率与4种因子活性收率间不存在线性关系。结论吸附条件中pH及柠檬酸钠浓度对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吸附效果影响较大。柠檬酸钠(0.02~0.028)mol/L,氯化钠(0.02~0.06)mol/L,pH6.6~6.9条件,4种凝血因子吸附效果相对较佳。电导率对4种因子吸附效果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炎症标志物及凝血因子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和凝血因子Ⅸ(coagulation factorIX,FIX)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反应和凝血异常及其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在下肢DVT中的作用和机制。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浆CRP浓度,一期法测定FⅧ:C和FⅨ:C水平,凝血法检测血浆融合量,将上述指标进行病例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并分析CRP与FⅧ:C、FⅨ:C及Fg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病例组CRP、Vg、FⅧ:C和FⅨ: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RP(2.67±0.91):(0.14±0.08)mg/dl;Fg(4.73±1.36):(2.79±0.66)g/L;FⅧ:C(126.71±28.10):(81.35±20.77)%;FIX:c(81.01±23.60):(70.71±11.3)%],P值均小于0.01。病例组CRP与Fg、FⅧ:C和FⅨ:C之间均具有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32、0.571和0.544,P值均小于0.01。结论:炎症与DVT密切相关,血浆CRP水平升高可能是DVT发生的一个预测指标;血浆Fg、FⅧ:C和FⅨ:C水平升高是DVT的重要危险因素;炎症反应与凝血因子相互作用发挥促凝作用,是下肢DVT发生的可能发病机制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狼疮抗凝物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的检验诊断方法.方法 检测13例狼疮抗凝物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患者(包括长期服用氯丙嗪的精神分裂症5例、抗磷脂综合征2例、天疱疹1例、原因未明5例)、1O例血友病A患者和48名健康志愿者的凝血因子活性、凝血因子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CA)、狼疮抗凝物(LA)以及凝血酶的生成.结果 13例狼疮抗凝物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凝血因子Ⅷ、Ⅸ、Ⅺ活性(FⅧ∶C、FⅨ∶C、FⅪ∶C)降低,针对这些凝血因子的抗体及LA均为阳性,6例ACA为阳性.其中LA阳性、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组中,11例无出血患者的凝血酶生成试验(TGT)的延迟时间值为(5.60±1.18)min,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88±0.2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5,P<0.01);达峰时间值为(8.11±1.91)min,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10±0.3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83,P<0.01);凝血酶生成潜力(ETP)值为(1640.87±279.80)nmol·L-1·min-1,高于遗传性血友病A组的(734.59±118.30)nmol·L-1·min-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7,P<0.01);ETP比值为(86.00±14.66)%,高于遗传性血友病A组的(38.50±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7,P<0.01).遗传性血友病A组的达峰时问值为(8.01±1.81)min,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10±0.3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0,P<0.01);而延迟时间值为(2.01±0.84)min,与正常对照组的(1.88±0.2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05).结论 狼疮抗凝物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和遗传性血友病是以APTT、PT、PLT和APTT纠正试验作为筛选试验;以LA、FⅧ∶C、FⅨ∶C、FⅪ∶C和它们的抗体检测作为确诊试验;检测LA和ACA可为寻找病因提供依据;ETP值和ETP比值是判断LA阳性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患者临床是否出血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洗脱条件及其因素对凝血酶原复合物(PCC)中凝血因子(F)Ⅱ、Ⅶ、Ⅸ、Ⅹ及蛋白(P)C、S、Z、抗凝血酶(AT)8种有效成分收率及比活的影响。方法选择洗脱条件中柠檬酸钠、NaCl、pH 3种可变因素,每因素取3水平,根据正交表配制不同洗脱体系;采用DEAE-Sephadex A-50凝胶,相同平衡、洗涤条件及上述不同洗脱体系,批式吸附法制备PCC浓缩物;检测浓缩物中8种成分的活性或含量,获得各成分的收率及比活;正交试验分析不同洗脱条件及其因素对8种成分收率及比活的影响。结果不同洗脱条件8种成分收率及比活有一定差异,2.4 mol/L NaCl条件比活总体较高。在所考察范围内,柠檬酸钠对FⅡ、FⅨ、FⅩ、PC、AT收率和PC、PS、AT比活有较大影响;NaCl对FⅦ、FⅩ、PS、PZ收率和FⅡ、FⅦ、FⅨ、FⅩ、PZ比活有较大影响。不同水平条件,柠檬酸钠及NaCl含量越高,4种凝血因子收率与比活越高,但对4种抗凝蛋白收率及比活影响无规律;pH6.6水平,4种凝血因子收率较高,pH6.9,其比活较高,pH对4种抗凝蛋白收率与比活的影响无规律。结论洗脱条件中高浓度的NaCl可提高PCC的整体比活;低浓度的柠檬酸钠对PCC有效成分收率及比活也有较大影响;pH对PCC中凝血因子(FⅡ,Ⅶ,Ⅸ,Ⅹ)收率及比活的影响分别有共性,对抗凝蛋白(PC,PS,PZ,AT)的影响则无规律。  相似文献   

16.
采用抗人凝血因子Ⅸ单克隆和多克隆两种抗体,建立了人凝血因子Ⅸ抗原(FⅨ∶Ag)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3(P=0.001,n=5),测定范围(6.25~100)U/L,最低检测量1.5U/L;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7.25%和4.73%,回收率99.7%;与人血浆中其它蛋白质未见交叉反应。测得20人份正常人血浆中FⅨ∶Ag为(1027±172)U/L,与FⅨ促凝活性(FⅨ∶C)测得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重症乙型血友病人血浆FⅨ∶Ag测得值与临床诊断相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横结肠代食管不同手术路径对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4年5月至2008年6月食管癌切除横结肠代食管患者40例,经胸骨后颈部吻合20例(胸骨后组),经食管床颈部吻合20例(食管床组).监测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主要指标.结果 胸骨后组术后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第5、7、10、14天分别为(42.17±10.15)%、(49.52±9.56)%、(55.67±10.73)%、(60.27±10.52)%]与食管床组[第5、7、10、14天分别为(37.65±9.52)%、(40.72±10.12)%、(47.02±10.65)%、(52.89±10.8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胸骨后组术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第10、14天分别为(60.55±16.71)%、(67.12±16.90)%]与食管床组[第10、14天分别为(45.23±16.26)%、(50.52±16.7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胸骨后组术后PaO_2[第1、2,3、5、7、10、14天分别为(17.56±7.32)、(19.67±6.08)、(17.17±4.85)、(15.43±5.02)、(11.32±3.79)、(9.67±2.87)、(6.98±3.26)mm Hg]与食管床组[术后第1、2、3、5、7、10、14天分别为(20.17±7.04)、(22.83±6.75)、(20.67±4.31)、(18.32±4.85)、(16.02±3.71)、(13.44±2.56)、(9.01±3.17)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后,经食管床颈部吻合较经胸骨后颈部吻合对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对肝素亲和层析在人凝血因子Ⅸ纯化中的纯化条件进行优化,确立最佳层析工艺参数。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上样温度对纯化效果的影响,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法优化层析洗脱条件,福林酚法和一期凝固法分别测定总蛋白含量和人凝血因子Ⅸ效价,以比活性指标以及工艺回收率评价层析纯化效果。结果优化的最佳层析条件为5℃上样,洗涤4 CV,洗脱液配方枸橼酸钠20 mmol/L、盐酸精氨酸18.7 mmol/L、NaCl 611.6 mmol/L、pH7.5;在此最佳层析参数条件下工艺回收率为(46.6±2.9)%,人凝血因子Ⅸ效价达到(68.4±4.7) IU/mL,比活性(62.8±3.3) IU/mg。结论经本研究优化的肝素亲和层析工艺参数可对人凝血因子Ⅸ的纯化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令皮欣治疗Ⅱ、Ⅲ期压疮(炎症浸润期、浅度溃疡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8例Ⅱ、Ⅲ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例共25处压疮采用令皮欣喷雾剂喷涂创面,对照组19例共22处压疮采用百多邦软膏均匀涂抹于溃疡表面1mm厚.结果 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为(7.32±2.61)d,对照组为(13.17±4.32)d,2周治愈率:观察组为96.0%,对照组为81.8%,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令皮欣能显著促进Ⅱ、Ⅲ期压疮的愈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是Ⅱ、Ⅲ期压疮理想的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20.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患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均给予静脉滴注维生素K110~40 mg/d,部分临床出血症状严重患者辅以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维持治疗1~3个月.采用Stago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部分有条件者检测治疗前后Ⅱ、Ⅶ、Ⅸ、Ⅹ因子活性变化.结果 45例患者中未发现明显病因19例(42.2%,19/45),常见原因为抗凝血灭鼠剂中毒11例(42.3%,11/26).临床以多部位出血为主要表现,出血部位依次为黏膜出血(77.8%,35/45)和肉眼血尿(46.7%,21/45),应用维生素K1治疗后,PT、APTT显著缩短[PT:(110.35±35.36)、(13.48±2.17)s,t=19.10,P<0.01;APTT:(98.91±48.98)、(33.25±6.95)s,t=6.19,P<0.01],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性显著增高[Ⅱ:C:(17.48±10.93)%、(70.12±21.31)%,t=12.13,P<0.01;Ⅶ:C:(10.23±5.68)%、(92.76±29.15)%,t=14.43,P<0.01;Ⅸ:C:(11.98±4.69)%、(88.64±40.21)%,t=13.27,P<0.01;Ⅹ:C:(12.93±7.48)%、(63.97±20.11)%,t=9.74,P<0.01].结论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病史隐匿、容易误诊,检测PT、APTT对其诊断及疗效监测具有一定价值.应用维生素K1 10~40 mg/d静脉滴注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