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观察不同月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ALR和ALR表达,初步探讨AT1R和AT2R在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1月龄组(S1)、2月龄组(S2)、3月龄组(S3)、6月龄组(S6)和9月龄组(墨)雄性SHR共5组,每组各6只,各组均有相应月龄匹配的Wistar-Kyoto大鼠(WKY)作对照。采用RBP-I型大鼠血压心率测定仪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放免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免疫组化染色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测定肾脏AT1R和ALR表达水平。结果(1)SHR SBP随着月龄的增加而上升,S6后趋于稳定。(2)1个月后SHR血浆AngⅡ浓度均高于S1(P〈0.05),而S2、S3、S6和S9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1个月后SHR血浆AngⅡ浓度均高于相应配对的WKY组(P〈0.05);而WKY各月龄组均无明显差别(P〉0.05)。(3)SHR肾脏AT1R随着月份的增加而增加(P〈0.05),且高于相应配对的WKY组(P〈0.05)。SHR肾脏ABR随着月份的增加而降低,S6明显降低(P〈0.05),S6和S9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且均低于相应配对的WKY组(P〈0.05)。WKY各月龄组AT1R和AT2R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SHR肾脏AT1R表达水平比WKY高,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增;AT2R表达水平比WKY低,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氯沙坦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左室重构和阻力血管超微结构损害与心肌血管紧张系Ⅱ(AngⅡ )水平和细胞内钙代谢的关系。方法 :2 1只SHR随机分三组 :3月龄对照组 (SHR -C3 )、6月龄对照组(SHR -C6)和Losartan治疗组 (SHR -L) ,治疗组从 3月龄开始给予Losartan 2 0mg/kg/d治疗至 6月龄 ,治疗前后检测项目包括 :SBP ,LVMI,肠系膜阻力血管超微结构、血浆和心肌组织AngⅡ水平、淋巴细胞胞浆内游离钙 ([Ca2 ]i)。结果 :治疗前与同龄正常血压对照大鼠 (WKY)比较 ,SHR之SBP ,LVMI和血浆和心肌AngⅡ水平、[Ca2 ]i均显著性增加 ,并出现明显阻力血管超微结构损害 ,以上差别随鼠龄增长而加大 ;Losartan治疗后 ,SHR之SBP ,LVMI,心肌AngⅡ水平、[Ca2 ]i均显著下降 ,阻力血管超微结构损害得到明显逆转。结论 :Losartan逆转左室重构及阻力血管超微结构损害不但与AT1受体阻滞有关 ,且涉及使组织AngⅡ水平下降及纠正细胞内钙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发性高血压人鼠(SHR)及伴有糖尿病大鼠(SHR-DM)肾皮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mRNA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mRNA的表达,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直接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多聚合链式反应、细胞培养和3H-胸嘧啶核苷掺入技术.结果 1.SHR肾皮质AT1mRNA和ACEmRNA明显高于WKY(WistarKyoto)(P<0.05).2.SHR-DM的AT1mRNA和ACEmRNA与WKY接近,而较SHR明显降低(P<0.01).3.SHR血浆AngⅡ浓度和ACE活性明显低于WKY,SHR-DM与SHR比较血浆AngⅡ存在异常增高.4.AngⅡ对SHR肾小球系膜细胞具有明显刺激增殖的作用,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SHR肾皮质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存在过度兴奋状态,AngⅡ有直接参与肾小球结构改变、促进肾小球受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对心肌胶原代谢的影响,探讨AngⅡ与TGF-β1在高血压心肌重构中的作用.方法以Wis-tar-Kyoto(WKY)大鼠为非高血压对照,15周龄SHR经氯沙坦(Los)或/和卡托普利(Cap)治疗15周,放免法测定AngⅡ、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心肌TGF-β1水平、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VIDAS图像分析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P)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放射性底物测定法检测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活力.结果在SHR心肌中,AngⅡ、TGF-β1、CVP、PVCA明显高于WKY大鼠,而MMP-1活力降低(P<0.01).阻滞RAS的不同水平均降低AngⅡ、TGF-β1、CVP、PVCA,升高MMP-1活力.SHRLos+Cap或SHRLos降低TGF-β1水平、升高MMP-1活力明显优于SHRRCap(P<0.05).心肌AngⅡ水平与TGF-β1、CVP、PVCA正相关(P<0.01),AngⅡ、TGF-β1与MMP-1活力呈负相关(P<0.01).结论AngⅡ可能通过AT1受体调控TGF-β1促进胶原合成、抑制胶原分解.氯沙坦在抑制TGF-β1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卡托普利,合用未优于单用氯沙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活血潜阳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问质重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0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4组:SHR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合用组(活血潜阳方+缬沙坦),同龄WKY大鼠为正常对照组.于治疗7周及14周后酶免法及放免法测血清及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FQ-PCR法测心肌AT1、AT2mRNA表达,光镜观察心肌细胞及间质胶原变化和胶原容积分数(CVF),并进行各项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与WKY大鼠比较,SHR血清及心肌AngⅡ含量显著增高、心肌AT1、AT2mRNA表达显著上调、CVF显著增加(P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对年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间质及血管周围胶原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6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投币法随机分为模型组(n=8)、贝那普利治疗组(n=8)。7只WKY大鼠为正常血压大鼠组。治疗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kg&#183;d)]灌胃,1次/日,其余两组蒸馏水灌胃。治疗12周后,颈动脉插管,测颈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血清及左室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浓度(AngⅡ),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左室心肌组织切片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小动脉周围胶原面积与小动脉管腔面积比(PVCA/LA),观察血管周围胶原;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并分析Ⅰ型胶原、Ⅲ胶原,计算Ⅰ/Ⅲ型胶原比值,观察左室心肌间质胶原。结果治疗12周后,模型组颈动脉SBP、DBP、左室AngⅡ、CVF、PVCA/LA及Ⅰ/Ⅲ型胶原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大鼠(WKY)对照组(P〈0.01);而贝那普利治疗组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性下降(P〈0.01),有效降低SHR的SBP、DBP,CVF、PVCA、Ⅰ/Ⅲ型胶原,降低心肌局部AngⅡ表达,可预防SHR心肌纤维化。结论早期应用贝那普利治疗降低SHR心肌胶原,可预防心肌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局部Ang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正常血压大鼠(WKY)肾皮质中ACE和AT1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以及分别用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干预治疗后检测肾皮质中ACE和AT1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局部RAS组分在SHR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以及ACEI对局部RAS的影响.方法用RT-PCR方法,分别对服用依那普利SHR和对照组各6例,以及11例服药WKY组和9例对照组的肾皮质中ACE和AT1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各组大鼠外周血中的ACE和AngⅡ进行生化检测.结果发现SHR服药组肾皮质中ACE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T1mRNA表达在SHR服药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别.在未服药对照组中SHR肾皮质ACE和AT1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WKY组(两组P<0.05).同时发现各组大鼠外周血ACE和AngⅡ生化数值与组织中相应mRNA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组织中RAS组分可能与SHR发病有关,ACEI可影响局部RAS的作用,而外周血ACE和AT1水平均不能反映这种变化.从而进一步阐明局部RAS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氯沙坦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相关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氯沙坦 (Losartan)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pontaneonslyHypertensiveRat ,SHR)左室重构与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Ⅱ ,AngⅡ )水平、内皮功能和细胞内钙代谢的关系。方法 :2 1只SHR随机分三组 :3月龄对照组 (SHR C3)、6月龄对照组 (SHR C6 )和Losartan治疗组 (SHR L) ,治疗组从 3月龄开始给予Losartan 2 0mg/kg·d-1治疗至 6月龄 ,治疗前后检测项目包含 :鼠尾收缩压 (SBP)、左室重量指数 (LVMI)、血浆和心肌组织AngⅡ水平、血清一氧化氮 (NO)、血浆内皮素 (ET)和淋巴细胞胞浆内游离钙 ([Ca2 + ]i)。结果 :治疗前与同龄正常血压对照大鼠 (WKY)比较 ,SHR的SBP、LVMI、血浆和心肌组织AngⅡ水平、ET水平、[Ca2 + ]i均显著性增加 ,而NO水平显著性下降 ,以上差别随鼠龄增长而加大 ;Losartan治疗后 ,SHR的SBP、LVMI、心肌组织AngⅡ水平、ET水平、[Ca2 + ]i均显著性下降 ,而NO水平显著性上升。结论 :Losartan逆转左室重构除与AT1受体阻滞有关外 ,可能还涉及降低组织AngⅡ水平、改善内皮功能和纠正细胞内钙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作用,并探讨其对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蛋白和mRA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6只SH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降压胶囊大剂量联合尼莫地平组(联合大剂量组)、降压胶囊小剂量联合尼莫地平组(联合小剂量组)、降压胶囊大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降压胶囊小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尼莫地平组。连续灌胃8周,每日1次,正常饲料喂食。8周末,动物麻醉取血和分离心脏组织,放射免疫法测定AngⅡ含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mRNA的含量,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AT1R受体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联合大、小剂量组,中药大、小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SHR大鼠血压、血浆AngⅡ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联合大、小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对大鼠心肌AT1受体蛋白表达和mRNA基因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联合大、小剂量组对AT1受体蛋白表达及联合大剂量组mRNA基因表达较尼莫地平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可抑制血中AngⅡ水平,降低大鼠血压,其治疗机理与抑制心肌AngⅡAT1受体mR-NA含量的增加和降低其蛋白的表达有关,其降低水平和治疗作用优于单纯用中药和单纯用西药。  相似文献   

10.
观察开搏通(Cap)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肥厚和血浆、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的影响。方法:22只SHR随机分为Cap治疗组和SHR对照组,并以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WKY组)。结果:①Cap能显著降低SHR收缩压(P<0.001);②SHRCap治疗组左心室重/体重比显著低于SHR对照组(P<0.01),但显著高于WKY组(P<0.05);③SHR对照组血浆和心肌An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WKY组,SHRCap治疗组两者水平均显著低于SHR对照组;④左心室重/体重比与心肌AugⅡ呈高度正相关,与血压及血浆AugⅡ无相关性。结论:Cap不仅能有效降压,还能减轻心肌肥厚,且与心肌AngⅡ水平有关,心肌AngⅡ可能参与SHR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新型气体分子硫化氢(H2S)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高血压形成期主动脉几何形态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调节主动脉结构重建的作用机制.方法: 4周龄雄性SHR及正常血压(WKY)大鼠各自随机分为对照组、 NaHS(H2S供体)组及 PPG(H2S代谢酶抑制剂)组,5周以后,应用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对Weigert染色的胸主动脉显微形态结构做定量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结果: 9周龄SHR 对照组大鼠血压显著高于 WKY对照组大鼠[(184±12) mm Hg对(108±23) mm Hg],而SHR NaHS 组大鼠的血压[(158±12) mm Hg]显著低于SHR对照组.SHR对照组大鼠胸主动脉的血管内径、外径、中膜面积以及壁厚与内径的比均显著高于WKY对照组[血管外径(1 999±45) μm对(1 790±96) μm,内径(1 759±91) μm对(1 636±94) μm,中膜面积(0.60±0.06) μm2对(0.48±0.03) μm2,壁厚与内径的比(0.066±0.006)对 (0.060±0.004)],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指数也高于WKY对照组[(0.24± 0.06)对(0.11±0.05)].SHR NaHS组大鼠的多数血管结构指标低于SHR对照组大鼠[外径(1 864±66) μm,内径(1 634±66) μm,中膜面积 (0.53±0.06) μm2,只有壁厚内径比(0.063±0.003)与SHR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指数显著低于SHR对照组大鼠(0.151±0.028).结论: H2S是影响高血压主动脉结构重建的关键因素之一,外源性给予其供体NaHS有助于缓解自发性高血压形成期的主动脉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对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离体脑基底动脉舒张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14、40周龄SHR和正常Wistar京都(WKY)大鼠各6只,测量血压后,急性分离脑基底动脉,应用压力肌动图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硫氢化钠(NaHS)对大鼠脑基底动脉直径变化的影响.结果 ① 10、30、100、300、1 000、3 000 mmol/L的NaHS能够浓度依赖地舒张SHR和WKY大鼠脑基底动脉;② 与14周龄的WKY相比,1 000、3 000 mmol/L的NaHS对14周龄 SHR的舒张率更明显,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 与40周龄的WKY大鼠相比,1 000、3 000 mol/L的NaHS对40周龄 SHR的舒张率降低,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高血压初期,脑基底动脉对H2S的敏感性增加,而随着高血压的发展及血管功能的严重损伤,脑基底动脉可能对H2S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李法琦  陈运贞 《重庆医学》2001,30(4):317-319
目的:探明福辛普利对伴左心室肥厚(LVH)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SHR和WKY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凋亡变化。另外,将12只10月龄SHR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Control组)和福辛普利(Fosinopril组)腹腔内注射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治疗,以探明福辛普利对SHR的LVH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1)SHR组LVH指数显著高于WKY大鼠组(P<0.01);(2)SHR组凋亡阳性心肌细胞核数目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低于WKY大鼠组(P<0.01);(3)SHR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与LVH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4)Fosinopril组LVH指数较Control组显著降低,但凋亡阳性心肌细胞核数目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较Control组显著增加(P均<0.01)。结论:(1)SHR左心室心肌细胞凋亡不足可能在LVH发病中起重要作用。(2)Fosinopril 能显著改善SHR的LVH,其 机制之一可能与促进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硫化氢/胱硫醚γ-裂解酶体系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Yan H  Du JB  Tang CS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3):1114-1117
目的 探讨硫化氢 /胱硫醚γ 裂解酶 (H2 S/CSE)体系在自发性高血压形成及发展中的变化及重要作用。方法  4周龄雄性正常血压大鼠 (WKY) 8只 ,作为WKY对照组 (n =8)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16只 ,随机分为SHR对照组 (n =8)及SHR NaHS(外源性H2 S供体 )组 (n =8) ,其中SHR NaHS组每日腹腔注射NaHS ,WKY对照组及SHR对照组注射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相同条件下饲养 5周后 ,检测其血压、左心与全心重量比 ,血浆H2 S水平、胸主动脉CSEmRNA转录水平以及胸主动脉显微结构。结果  9周龄时SHR对照组大鼠血压显著高于WKY对照组大鼠 [(184±12 )mmHgvs (10 8± 2 3)mmHg ,1mmHg =0 .133kPa],左心与全心比值大于WKY对照组[(0 85 3± 0 0 2 1)vs (0 82 6± 0 0 2 4 ) ],胸主动脉CSEmRNA转录水平及血浆H2 S水平均低于WKY对照组大鼠 [(9 3± 0 7)× 10 -8fmolvs (16 1± 1 0 )× 10 -8fmol]及 [(2 0± 9) μmol/Lvs (4 8± 13)μmol/L],而胸主动脉显微结构结果显示胸主动脉外径、中膜面积、壁厚腔径比均大于WKY对照组大鼠 [外径 (1999± 4 5 ) μmvs (1790± 96 ) μm],中膜面积 (0 6 0± 0 0 6 )mm2 vs (0 4 8± 0 0 3)mm2 ,壁厚腔径比 (0 0 6 6± 0 0 0 6 )vs (0 0 6 0± 0 0 0 4 )。给予NaHS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动态观察p-MEK1/2在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表达,进一步探讨MEK1/2-ERK1/2通路在高血压左心室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对比观察各周龄SHR大鼠与WKY大鼠血压,心脏/体重比值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左心室p-MEK1/2的表达。结果整个实验过程中,WKY血压保持在正常水平,SHR16、SHR24组动脉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同周龄WKY组(P<0.05);与同周龄WKY相比SHR24组的心脏/体重比值增加明显(P<0.05);SHR24左心室相对壁厚度明显高于SHR8和WKY24大鼠(P<0.05);WKY和SHR大鼠左心室p-MEK1/2蛋白表达量均随着周龄的增加而增加,但SHR16、SHR24明显高于同周龄WKY(P<0.05)。结论 MEK1/2-ERK1/2通路可能有促进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动物模型,氯沙坦为干预药物,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dimethylarginine,ADMA)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以及氯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SHR组、L-精氨酸组(SHR L-精氨酸)、氯沙坦组(SHR 氯沙坦);另设一组京都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WKY),每组大鼠均16只。所有大鼠自由饮水、饮食,WKY组与SHR组每天10mL/(kg·d)蒸馏水灌胃1次,L-精氨酸组与氯沙坦组分别用1.0g/(kg·d)的L-精氨酸、30mg/(kg·d)的氯沙坦钾溶解于10mL蒸馏水灌胃1次,连续2周。分别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t-Ag),血浆与血小板NO,NOS,血浆与血小板ADMA浓度;另取SD大鼠血小板,分别用上述4组大鼠血管内皮孵育血小板,检测Pt-Ag。结果:(1)SHR组Pt-Ag显著高于WKY组(P<0.01);L-精氨酸与氯沙坦干预后的Pt-Ag与SHR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2)SHR组血浆NO浓度与血小板NO含量均显著低于WKY组(P<0.05);L-精氨酸与氯沙坦干预后NO均显著升高(P<0.05);(3)SHR组血浆与血小板NOS活性显著低于WKY组(P<0.05);L-精氨酸与氯沙坦干预后均显著升高NOS活性(P<0.01);(4)SHR组血浆ADMA浓度与血小板ADMA含量显著高于WKY组(P<0.05);L-精氨酸与氯沙坦干预后均显著降低ADMA(P<0.05);(6)血管内皮体外孵育血小板后,与对照组相比,WKY内皮组Pt-Ag显著降低(P<0.05);SHR内皮组Pt-Ag显著增加(P<0.05);与SHR内皮组相比,L-精氨酸与氯沙坦内皮组Pt-Ag均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1)高血压大鼠ADMA浓度升高导致NOS活性降低和NO合成减少,这可能是引起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的重要原因;(2)氯沙坦在降压的同时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该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体内ADMA浓度、增加NOS活性和NO合成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天麻钩藤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相关信号通路Ca2+/AMPK/ mTOR 的影响。方法 将30 只雄性SHR 大鼠随机分为SHR 组、尼莫地平组(5.4 mg/kg)及天麻钩藤饮组 (10.26 g/kg),另设京都种大鼠(WKY)作为对照组,灌胃体积为10 ml/kg,连续给药6 周。采用无创血压仪 分别检测各组给药前、给药2 周后、给药4 周后及给药6 周后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给药6 周后各组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白细胞介素1(IL-1)及钙调素(CaM) 水平;采用Western blot 检测给药6 周后各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自噬标志物(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 轻链(LC3- Ⅱ)及自噬通路相关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 的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给药6 周后各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自噬通路相 关AMPK、mTOR 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WKY 组比较,SHR 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增高,血浆ANG Ⅱ、 IL-1 及CaM 含量增加,血管内皮细胞中自噬标志物Beclin-1、LC3- Ⅱ和自噬通路相关AMPK、mTOR 蛋白 及mRNA 表达水平均上调(P <0.05);与SHR 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天麻钩藤饮组大鼠血压均降低(P <0.05), 血浆ANG Ⅱ、IL-1 及CaM 含量下降,且两者血管内皮细胞中自噬标志物Beclin-1、LC3- Ⅱ和自噬通路相 关AMPK、mTOR 蛋白及mRNA 表达水平均降低(P <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 皮细胞自噬相关信号通路Ca2+/AMPK/mTOR 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可能是其降压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观察N-ras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2K1C)肾脏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N-ras与高血压肾脏血管重构的关系及高血压血管重构发生的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6周龄和24周龄SHR大鼠和2K1C大鼠肾脏血管丛平滑肌细胞以及肾小球内皮细胞中N-ras的表达,同周龄正常血压WKY大鼠作为对照。结果 N-ras在SHR组和2K1C组表达高于WKY组(P<0.05)。N-ras在16周龄和24周龄2K1C组各级肾脏血管丛,包括小叶间动脉、弓形动脉、叶间动脉和入球小动脉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及肾小球内皮细胞的表达均高于SHR组(P<0.05)。结论癌基因N-ras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高血压大鼠肾脏的血管重构,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肾脏中的N-ras表达高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遗传性高血压及心肌肥厚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意义及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为 8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分为缬沙坦治疗组 (SHR +缬沙坦组 )和非治疗组 (SHR无药组 ) ,以Wistar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 ,观察期限为 8- 16周。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心肌组织凋亡细胞数。结果 缬沙坦治疗后血压降至 16 3± 6mmHg ,与治疗前 175± 3mmHg及无药组 193± 7mmHg比较显著降低。SHR +缬沙坦组心脏指数 3 2 2± 0 19mg/g ,较SHR无药组 4 0 2± 0 31mg/g显著降低。SHR +缬沙坦组与SHR无药组比较 ,前者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至接近Wistar组。结论 心肌细胞凋亡是代偿性心肌肥厚发展为心力衰竭的可能机制之一。高血压病早期缬沙坦在降压同时有效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遗传性高血压及心肌肥厚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意义及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其的影响. 方法 实验动物为8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分为缬沙坦治疗组(SHR+缬沙坦组)和非治疗组(SHR无药组),以Wistar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观察期限为8-16周.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心肌组织凋亡细胞数. 结果 缬沙坦治疗后血压降至163±6?mm?Hg,与治疗前175±3?mm?Hg及无药组193±7?mm?Hg比较显著降低.SHR+缬沙坦组心脏指数3.22±0.19?mg/g,较SHR无药组4.02±0.31?mg/g显著降低.SHR+缬沙坦组与SHR无药组比较,前者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至接近Wistar组. 结论 心肌细胞凋亡是代偿性心肌肥厚发展为心力衰竭的可能机制之一.高血压病早期缬沙坦在降压同时有效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