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多药耐药(MDR)发生的关系。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合体外化疗药敏实验,检测32例NSCLC中MRP基因表达水平和对9种化疗药物敏感性。结果:NSCLC中MRPmRNA表达阳性率为71.9%,癌旁肺组织中为10%;MRP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5.6%,在肿瘤细胞胞膜和胞浆内均有表达,癌旁肺组织中未见表达;中~高分化癌中MRP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癌(P<0.05);NSCLC中MRPmRNA表达和MRP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7,P=0.0001)。NSCLC中对长春新碱、足叶乙甙和阿霉素耐药组,其MRP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敏感组(P<0.05)。表明MRP基因表达是非小细胞肺癌原发性多药耐药的重要参与因素,它的过度表达通过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调节实现,NSCLC对长春新碱、足叶乙甙和阿霉素耐药的重要原因是MRP蛋白表达,MRP基因检测和体外化疗药敏实验对进一步阐明肺癌耐药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化疗前的肺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产物P170蛋白。结果为P170的阳性率在腺癌中为82.6%;在鳞癌中为51.7%;在小细胞未分化癌中为16.7%;在癌旁正常肺组织中为13.3%。高分化的腺癌、鳞癌P170阳性率分别高于中、低分化的腺癌、鳞癌。提示:P170表达与肺癌的细胞类型、分化程度相关。P170阳性率与肺癌临床化疗敏感性相符。  相似文献   

3.
杨桂芳  曾俊 《湖北医学院学报》2000,21(2):112-113,116
目的:探讨P53和nM23基因表达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47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标本的石蜡包埋组织。微波修复抗原、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光镜观察。结果:47例中,低分化癌组P53蛋白阳性率88.88%,高分化癌组P53蛋白阳性率44%,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组的P53蛋白阳性率82.60%,无淋巴结移组的P53蛋白阳性率25.00%。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对预后的影响和肺癌内分泌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22例肺癌组织中的ER、PR进行检测。结果:正常肺组织中ER、PR均不表达。癌组织中ER、PR阳性率分别为46.7%和50%。ER、PR在各年龄组、性别、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有否转移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及预后关系密切。癌组织分化程度愈高,ER及PR阳性率愈高(P<0.05)。ER阳性的5年生存率为41.2%,高于ER阴性者(16.7%)(P<0.05)),PR阳性的5年生存率为44%,显著高于PR阴性者(14.0%)(P<0.01)。结论:ER、PR可以作为判定肺癌预后和恶性程度的指标;雌激素可能通过ER、PR对部分肺癌的发生发展起作用,对其采用内分泌治疗有可能取得效果。  相似文献   

5.
P53及Bcl-2蛋白在大肠腺瘤及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大肠腺瘤及腺癌中P53蛋白及Bcl-2蛋白的表达,探讨p53基因、bcl-2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10例正常大肠粘膜、30例大肠腺瘤、100例大肠腺癌及癌旁粘膜中P53蛋白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肠腺瘤P53、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6.7%及76.7%,大肠腺癌P53、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3%及67%,均显著高于正常粘膜与癌旁粘膜(P<0.01);随着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P53蛋白阳性率显著增高(P<0.01),而Bcl-2蛋白表达与腺瘤分级无关;大肠腺癌P53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瘤Ⅰ级不典型增生(P<0.01),与Ⅱ、Ⅲ级不典型增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差的大肠腺癌P53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分化好的大肠腺癌(P<0.01),而分化差的大肠腺癌Bcl-2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分化好的大肠腺癌(P<0.05),大肠腺癌P53、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患者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低(P<0.05),Bcl-2蛋白过度表达的大肠癌患者复发率低、5年生存率高(P<0.05)。结论:bcl-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p53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为大肠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法)检测55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p16,p53蛋白。结果:55例大肠癌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0.91%,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癌组织浸润肠壁深度和Dukes分期呈负相关(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p16 蛋白表达阳性率显高于有转移者,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p53的表达阳性率为56.4%,与癌组织浸润肠壁深度和Dukes分期呈正相关。结论:p16和 p53蛋白两者联合检测可为大肠癌患者提供更多的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p16基因在食管癌发生中的意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70例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旁正常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和癌组织中的p16蛋白。结果发现: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p16蛋白表达较正常上皮明显下降(P<0.05),而癌组织中的p16蛋白表达又较不典型增生显著减低(P<0.05)。并且,随着癌分化程度的下降,p16蛋白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低分化者阳性率显著低于高分化者(P<0.05)。结果表明:p16蛋白表达的变化是食管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并可能与癌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PTEN表达与细胞凋亡和增殖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PTEN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石蜡包埋标本PTEN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以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表示增殖与凋亡。结果肺癌组织PTEN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X^2=13.609,P<0.01),PTEN蛋白的表达与肺癌病人的组织类型及临床分期无关,而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X^2=5.310~8.503,P<0.05、0.01);肺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t=8.279,P<0.01),细胞凋亡与肺癌的组织类型、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病人的预后及组织分化程度相关(t=2.827、3.114,P<0.05、0.01);肺癌组织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t=9.620,P<0.01),细胞增殖与肺癌的组织类型、组织的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病人的临床分期、预后密切相关(t=1.993、2.800,P<0.05、0.01);细胞凋亡指数随肿瘤PTEN的表达水平增高而增高,细胞增殖指数随PTEN表达水平增加而降低。结论PTEN具有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的双重作用,肺癌PTEN蛋白的低表达及由此导致的细胞凋亡、增殖失衡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胃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Fas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as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8例胃腺癌组织及74例非癌胃粘膜组织中的Fas蛋白。结果:发现不典型增生组织中及癌组织中的Fas蛋白表达较正常上皮明显下降(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Fas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浸润愈深,Fas表达率越低。随癌分化程度下降,Fas蛋白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低分化者阳性率显著低于中、高分化者(P<0.05)。结论:Fas蛋白表达的变化是胃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并可能与癌的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癌基因产物p21蛋白在人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ras癌基因产物p21蛋白在58例人肺癌中的表达。结果:p21蛋白在肺鳞癌中表达最高,阳性率81.5%;在肺腺癌中表达较低,为65.2%;2例大细胞肺癌和1例肺腺鳞癌均为阳性;5例小细胞肺癌均为阴性。总阳性率为68.9%,但在非小细胞肺癌则为75.0%。P21蛋白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个较好的标志物。在高分化肺癌中p21蛋白的阳性率为85.7%,在中、低分化的肺癌中,则分别为75.0%和66.7%,三者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高分化肺癌,强阳性率显著高于中、低分化肺癌。提示肺癌中p21蛋白的表达和组织分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CDK4Ⅰ/P16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及发展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研究了83例肺癌手术标本中CDK4Ⅰ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CDK4Ⅰ蛋白表达总的平均阳性率为65.93%。P16蛋白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类、肺癌原发部位、患者的年龄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与无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一高分化的肺癌(77.95%)与低分化的肺癌(53.05%)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肺癌的原发灶(64.16%)与相应转移灶(淋巴灶)(53.66%)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肿瘤大小T1+T2(68.90%)与T3+T4(60.83%)之间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CDK4Ⅰ蛋白检测可以作为人非小细胞肺癌的抑制基因,并可能是肺癌术后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整合蛋白α5亚基在肝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整合蛋白α5与肝癌某些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检测整合蛋白α5亚基在79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其相应癌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癌组织及其相应癌周组织中α5阳性率分别为32.9%和81.0%,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直径≤5cm的小肝癌α5阳性率高于直径>10cm的大肝癌(分别为55.6%,10.0%,P<0.01);分化较好的肝癌,α5阳性率高于分化不良者(分别为40.6%、16.0%,P<0.05);已发生包膜侵犯和肝内转移的侵袭性肝癌,其α5阳性率低于包膜未受侵犯和无发生肝内转移的肝癌(分别为16.0%、68.7%,20.4%、42.2%)。α5亚基表达与患者年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HBV感染、肝硬化等因素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整合蛋白α5低表达与肝癌生长、低分化、包膜侵犯、肝内侵袭转移发生及病情进展相关,可能是肝癌的一种负性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组织中丙型肝炎NS3蛋白对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Feng D  Zheng H  Yan Y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4):278-28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及其癌旁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NS3蛋白对P5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7例乙型肝炎病毒阴性的HCC及其癌旁肝组织中HCVNS3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HCVNS3蛋白在HCC中的阳性率(62%)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83%),P<0025。癌组织中其表达强度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呈相关性(P<0025)。P53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8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7%),P<0025;癌细胞分化愈差,表达愈强(P<005);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与HCVNS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5),而癌旁肝组织中两者表达呈显著相关性(P<001),HCVNS3蛋白阳性患者中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HCVNS3阴性病例,P<005。结论HCVNS3蛋白可能是在肝细胞转化早期通过内源性机制间接作用于P53基因使其突变导致肝细胞癌变。  相似文献   

14.
肺癌组织中p15蛋白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光辉  戚好文  李焕章 《医学争鸣》1999,20(10):860-862
目的:分析抑癌基因表达产物P15蛋白在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情况。方法:采用人P15蛋白多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方法检测肺癌组织病理切片结果:P15蛋白阳性表达于部分肺癌组织细胞核或细胞质中,93例病理切片染色后得出不同类型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肺鳞癌52.0%,肺腺癌60.0%,小细胞肺癌28.6%,分化程度高的肺鳞癌和肺腺P15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分化程度低的种肺癌组织。结论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对良恶性鼻咽组织中C-erbB-2表达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鼻咽癌(NPC)组织中C-erbB-2蛋白和mRNA阳性率分别为87.8%和84.0%,二者同时表达为84.0%;癌旁粘膜中二者阳性率分别为74.6%和76.5%,同时表达为82.4%。泡状核细胞癌PCNASⅡ值明显高于低分化鳞癌(P<0.01)。癌组织中C-erbB-2蛋白阳性病例PCNASⅡ值高于阴性病例(P<0.05)。提示:C-erbB-2癌基因的过度表达以及由此导致的细胞异常增殖与NPC发生发展有关;C-erbB-2和PCNA联合检测,对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预测NPC放疗效果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5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9例正常膀胱粘膜及8例膀胱慢性炎组织,应用抗P53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非癌组织均无P53蛋白阳性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阳性表达率为49.02%,且随分化程度的不同,阳性表达率有差异,0~Ⅰ级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9.05%,Ⅱ~Ⅲ级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0.00%,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有淋巴结转移的移行细胞癌(P53癌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9.5%)与无淋巴结癌转移者(P53癌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2.14%)两组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上述结果提示检测P53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可能成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估计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黑色素瘤抑制性活性(Melanoma Inhibitory Active, MIA)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对比其对患者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住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纳入本次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标记envision法测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MIA蛋白表达,探究其对患者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癌旁细胞组织均有MIA阳性表达,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细胞阳性染色部分显示为弥漫性分布,包膜胞浆内呈现棕黄和棕褐色团块,细胞核内无分布,癌旁细胞组织阳性染色部分显示浅黄色。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组织内MIA表达和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存在密切相关性(P<0.05);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癌旁组织细胞MIA表达均明显高于Ⅰ-Ⅱ期,且非小细胞肺癌MI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高分化非小细胞肺癌、癌旁组织细胞中MIA表达高于中分化、低分化,且非小细胞肺癌MI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MIA蛋白能够有效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转移和分化,阻断患者肿瘤内血管形成,有利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8.
蓝碧洋 《广西医学》1999,21(4):634-635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P53表达变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发现P53阳性染色率为64.1%,鳞癌的阳性率为72.92%,明显高于腺癌和大细胞癌(57.14%和33.33%,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P53蛋白染色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4.42%和51.43%,P〈0.05),揭示P53蛋白表达与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郭海珍 《河北医学》2014,(5):735-738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P-gp、GST、ToPo-Ⅱ与bcl-2(凋亡基因)及p53(抑癌基因)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间我科因肺癌行手术切除标本161份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P-gp、ToPo-Ⅱ、GST、bcl-2、p53的表达情况。结果:大细胞癌和腺鳞癌中P-gp、ToPo-Ⅱ、GST、bcl-2表达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非小细胞癌( P<0.05);P-gp、ToPo-Ⅱ、GST、bcl-2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p53呈负相关性; P-gp、GST、bcl-2表达阳性率均与p53具有相关性。结论: P-gp、ToPo-Ⅱ、GST、bcl-2、p53在肺癌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刘星宏  温桂兰 《重庆医学》2015,(15):2031-2033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Pim‐1在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c‐M y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胸外科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肺癌及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各30例,统计临床病例资料及跟踪后期病理结果,利用RT‐PCR、q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 Pim‐1 mRNA、c‐Myc及 Pim‐1蛋白的表达,分析Pim‐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c‐Myc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非小细胞肺癌中Pim‐1阳性率、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mRNA表达量分别为0.798±0.083和0.394±0.107(P<0.01),蛋白阳性例数分别为18例及6例(P=0.002)。Pim‐1蛋白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差距、性别差异、有无吸烟史、肿瘤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TNM分期有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升高,其表达量也随之上调。Pim‐1与c‐My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433(P=0.017)。结论 Pim‐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趋势,且随着存在淋巴结的转移及 TNM 分期的升高,其表达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