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单纯髓核摘除术对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收集在上蔡县人民医院进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4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及随访期的椎间高度、腰椎曲度、视觉疼痛(VAS)评分、椎间孔面积和Oswestry评分,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4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恢复良好后出院,术后随访3~9 a,平均(4.2±1.3)a。术后患者椎间高度及椎间孔面积无显著改变,腰椎生理曲度术后明显改善,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术后也有显著降低。结论:单纯髓核摘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较低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对于单节段初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研究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9年间,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出院后定期随访,比较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的椎间高度、椎间孔面积、腰椎曲度、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评分,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7年(3~9年).术后椎间高度、椎间孔面积未有明显改变.腰椎生理曲度获得明显改善,而平均VAS腰痛评分从5.3分下降至2.2分,平均VAS腿痛评分从6.1分下降至2.4分,平均Oswestry评分从26.3分下降至9.3分.结论: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医疗费用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于单纯单节段初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显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其中40例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小切口组),46例行显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MED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腰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小切口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MED组,但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M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两种术式均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满意.相对而言,显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创伤较小、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经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围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前后腰椎稳定性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腰椎曲度指数、椎间角变化及椎间水平位移增大,而腰椎Cobb角度缩小(均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腰椎Cobb角度、椎间角变化及椎间水平位移均小于对照组,腰椎曲度指数大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能够维持患者腰椎的稳定性,提高临床疗效,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患者预后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创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后复发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MED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症状复发73例.统计其症状复发的时间、原因及再次手术方式.结果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复发平均时间为(5.6±2.3)个月.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侧隐窝狭窄未解除33例(45.2%),原位突出14例(19.2%),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未发现8例(11.0%),椎间盘炎8例(11.0%),相邻椎间盘突出5例(6.8%),术后腰椎不稳3例(4.1%),神经根粘连2例(2.7%).再次手术方式:MED 8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29例,半椎板切除神经根减压术21例,半椎板切除、横突间融合单侧椎弓根螺丝钉固定术4例,全椎板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7例,前路椎间盘摘除术1例.前3种术式占再次手术总数的79.5%.结论 MED治疗LDH术后复发时间一般在术后6个月左右.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合并侧隐窝狭窄未解除和摘除椎间盘不彻底致原位突出.MED治疗LDH术后复发多数可采用MED、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等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者开展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均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分别采用JOA、ODI评分评估其疗效,不同年龄段者及不同严重程度者的疗效。结果: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3.33%(85/102),再突出者15例,平均(15.25±1.47)个月,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的ODI、JOA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不同年龄组JOA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组ODI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Ⅲ级组ODI、JOA各项评分与Ⅰ、Ⅱ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者行切除病变椎板摘除髓核术的远期疗效满意,复发率小,安全性强。实施该项手术的青年患者易出现腰背痛,但持续性腿痛概率低,且重度患者的手术效果较中低度患者稍差。  相似文献   

7.
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中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17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行MED手术(MED组,90例)和常规后路手术(常规组,80例)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手术疗效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来院复查患者术后与术前的腰椎间隙高度率(Mochida’s法)及脊柱稳定性。对两组患者残留下腰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ED组及常规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MED组残留下腰痛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Nakai评分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JOA评分及术后恢复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中远期JOA评分MED组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复查病例术后与术前的腰椎间隙高度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发生手术节段腰椎不稳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MED手术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基础上,可取得满意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观察自体骨与椎间融合器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6 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融合材料不同分为自体骨组 57 例和椎间融合器 组 49 例,记 录 2 组 手 术 时 间、术 中 出 血 量、并 发 症 发 生 情 况。采 用 日 本 骨 科 协 会 (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 JOA )评分对 2 组远期疗效进行评定,影像学评估包括测量末次随访和术后 1 个月椎间隙高度变化,椎 间融合情况通过 Suk 法判定。结果 随访时间 12~35 个月,平均 21 个月。 2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与末次 随访时 JOA 评分、术后 1 年椎间融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2 组末次随访时 JOA 评分均高于术前( P <0.05 )。椎间融合器组椎间隙高度变化低于自体骨组( P <0.05 )。结论 采用自体骨与椎间 融合器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在使用选择上,应根据患者年龄、 骨质、经济承受能力、意愿和具体的医疗条件综合考虑,以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向前  夏红涛  李军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915-391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周口协和骨科医院收治的63例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案分为常规组(31例)和椎间孔镜组(32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孔镜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前及术后1周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结果椎间孔镜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降低,且椎间孔镜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3.13%(1/32)]与常规组[6.45%(2/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进一步缓解症状,改善腰椎功能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MED与O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显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O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1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70例(MED组)行MED手术,采用旁正中小切口,在内镜下完成神经根探查、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78例(ODD组)行ODD手术,采用经椎板间隙开窗、神经根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髓核重量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治疗前后JOA评分及术后疗效等.结果 MED组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ODD组,髓核重量及术后并发症组间无明显区别.两组术后JOA评分和改善率均明显提高,MED组术后疗效优良率高于ODD组.结论 MED及ODD术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尤其是MED手术具有组织损伤轻和恢复较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ED)与显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S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单节段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接受MED治疗的患者44例(MED组),接受MSLD治疗的患者54例(MSLD组)。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MED组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恢复工作时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和MSLD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49.13个月和47.24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D与MSLD均是治疗单节段LDH的有效方法,但MED创伤小、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是理想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开放椎板开窗术(OD)与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临床疗效。方法 57例LIDP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OD组31例和MED组26例,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OD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OD组(P<0.01)。根据Nakia判定标准,OD组优20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87.1%;MED组优1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2.3%;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D与MED治疗LIDP均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ME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置换术后对邻近节段腰椎终板的生物影响。方法选用4具新鲜成人腰椎(L2~S1)节段标本,采用SMH-1型人工腰椎间盘实验假体进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操作。所有邻近节段终板模型标本选择正常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然后进行轴向压缩运动测验。结果轴向压缩下邻近节段终板平均最大应力均显示有所增大,与腰椎间盘正常状态组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明显少于腰椎间盘摘除术(P<0.05)。邻近节段应力测试定点,终板类型以及手术方法对邻近节段腰椎终板都有明显的生物影响。结论腰椎间盘置换术对上邻近节段终板应力负荷明显小于腰椎间盘摘除术,可有效地预防上方邻近节段加速退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靶向单通道髓核摘除术(TO-PTED)对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运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行TO-PTED术的45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LDH患者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的45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LDH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影像学资料,采用改良MacNab标准来进行疗效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临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1月观察组相对椎间高度及节段角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术后12月,观察组相对椎间高度及节段角度维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月及12月相对椎间孔面积均无显著变化,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PTED能明显缓解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LDH患者的疼痛状况,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疗效优于传统的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MED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预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和JOA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与开放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其中椎间盘镜组(MED组)和开放椎板开窗组(OLD组)各40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手术疗效、术后疼痛指数、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疗效的优良率及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及术后疼痛指数优于OLD组(P〈0.05)。结论: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均能有效地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椎间盘镜手术具有微创、恢复较快、医疗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切除不同术式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传统腰椎间盘切除术和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种不同方法手术治疗的84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其中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ical lumbar discectomy,MSLD)31例,传统腰椎间盘切除(Conventional open lami-notomy and discectomy,COLD)29例,椎间盘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24例。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情况和术后疗效。结果MSLD与MED组较COLD组手术切口小,出血少,卧床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MED组有1例复发而再次手术治愈。术后优良率MSLD与MED组高于COLD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但MSLD与ME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结论MSLD与MED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两者疗效相当,但均优于传统腰椎间盘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本院骨伤科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前、术后1d、1、3个月VAS评分,术前、术后1、3个月ODI、JOA评分,术后3个月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d VAS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 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优良率为93.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障碍,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方法:根据应用MED的时间将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分为两组。2000年12月~2002年11月治疗42例为A组,2002年12月~2004年8月治疗47例为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临床效果。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大于B组(P﹤0.05),而优良率则小于B组(P﹤0.05)。A组病例术中硬膜及神经根损伤3例,B组病例术中无硬膜及神经根损伤,无切口感染及椎间隙感染。结论:熟练的手术操作,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充分发挥MED的优势,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完全内镜下与椎间盘镜下L5/S1椎间盘切除术的中期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 年4 月-2016 年7 月在该院骨科进行L5/S1椎间盘切除手术的9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使用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手术(MED)]和观察组[使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手术(PTED)],每组各45 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大小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前、手术后3 d、手术后30 d、手术后半年和手术后1 年的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1.587,P =0.000);②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5.368,P =0.000),经过检验,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得分高于观察组,其余各时间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1.615,P =0.000),两组术前、术后3 d、手术后30 d、手术后半年和手术后1 年的腿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5.664,P =0.000);②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9.865,P =0.000),经过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得分高于观察组,其余各时间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8.334,P =0.000),两组患者手术1年后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3.691,P =0.000),对照组治疗效果要优于观察组,对照组共发生不良反应5 例,观察组共发生不良反应4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P =0.725)。结论在摘除椎间盘L5/S1段的突出物手术中,PTED的短期效果比MED更好,在远期效果上,两种手术方法的结果趋向于一致,但前提是在手术前必须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并且仔细研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保证手术方法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