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胸腔镜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肺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需行胸腔镜心脏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及呼吸指数(RI),并留取血清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浓度.结果:两组患者P(A-a)DO2、RI及ICAM-1在主动脉开放后均升高(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较明显低于对照组明(P<0.01);两组患者T0期时ICAM-1浓度对比无明显差异,T1、T2其时,ICAM-1浓度较T0期显著升高.结论:在胸腔镜心脏手术前后应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患者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单肺通气( OLV)和体外循环( CPB)下行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CPB心脏手术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n=27)和对照组( n=27)。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后静脉滴注乌司他丁1万U/kg,CPB期间持续肺动脉灌注低温含氧血混合乌司他丁2万U/kg(与氧合机器血混合);对照组在相应时段同样方法使用等容量氯化钠溶液。采集麻醉诱导后双肺通气(T1),CPB结束后双肺通气(T2),CPB结束后4 h(T3)、8 h(T4)、24 h(T5)的动脉血气,计算PaO2/FiO2、Cs、Cd、RI并记录单肺通气时间和低氧血症的发生,以及检测T1、T4、T5时间点的炎性因子( IL-6、TNF-α、WBC、中性粒细胞比率);记录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4),观察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24 h PaO2/FiO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8、24 h RI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4 h 的Cd、Cs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术后8 h血浆TNF-α、IL-6、WBC、中性粒细胞比率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单肺通气和CPB下行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肺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制低压吹氧装置对单肺通气(OLV)胸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6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非通气侧管空置,通大气;观察组采用OLV后将venturi管低压吹氧装置用于非通气肺吹氧(氧气流量表5L/min,venturi管旋至30%的刻度处连接非通气侧导管)。在麻醉诱导前(T0)、OLV即刻(T1)、OLV 30 min(T2)、OLV 90 min(T3)及术毕(T4)时点测定血浆白介素-1(IL-1)浓度、中性粒细胞核因子κB(NF-κB)DNA结合活性、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_2)、氧合指数(OI)和肺顺应性(CL)指标。结果观察组T2、T3及T4时刻的IL-1和NF-κB DNA结合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T2、T3、T4时刻PA-aDO_2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T2、T3及T4时刻OI和CL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自制低压吹氧装置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NF-κB和IL-1的活性减少OLV围术期的肺脏损伤,改善患者的肺脏功能,降低外科治疗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影响及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肺保护机制.方法 40例二尖瓣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组)与对照组(中低温心脏停跳体外循环组),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8、HMGB1水平;检测HMGB1血清浓度;计算呼吸指数(RI).结果 (1)两组BALF中TNF-α、IL-8在CPB后30 min各时点明显升高(P<0.01),HMGB1在术后8 h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两组血清中HMGB1浓度在CPB术后6 h各时点明显升高(P<0.01,P<0.05);观察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3)两组RI在CPB停机时后各时点升高(P<0.01 P<0.05),观察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MGB1可能作为"晚期"炎性因子参与CPB术后肺损伤的病理过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能减轻CPB术后肺损伤,机制可能与其减少HMGB1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减轻胸腔镜心脏手术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肺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给予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 n=31)和对照组(不给予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 n=32)。分别于OLV即刻、30 min、1 h、2 h时间点进行血气分析,进行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 RI)和动脉-肺泡氧气分率(arterial-alveolar oxygen fraction, PaO2/PAO2)的计算。手术开始前(T0)、手术结束(T1)、6 h(T2)、24 h(T3)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IL-10水平,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含量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中顺利,无手术死亡发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试验组短于对照组。与OLV即刻相比,30 min~2 h时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OI、PaO2/PAO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在30 min~2 h时OI、PaO2/PAO2升高,RI降低(P<0.05)。两组患者T1、T2、T3时的IL-6、IL-10、TNF-α均较T0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试验组患者T1、T2、T3时的IL-6、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T1、T2时的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1~T3时间点血清SOD水平较T0降低,且试验组T2、T3时间点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能减轻胸腔镜心脏手术OLV的肺损伤,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术成人患者体外循环(CPB)期间使用含1.0最高容许浓度(MAC)七氟醚的空/氧混合气静态膨肺,观察CPB术后肺损伤情况并评价七氟醚是否具有肺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心脏瓣膜置换术成人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CPB期间5 cmH2O气道压静态膨肺,无七氟醚吸入)和七氟醚组(CPB期间相同气道压静态膨肺并吸入1.0 MAC七氟醚).分别于手术切皮(T0)、CPB后1 h、3 h和6 h(T1-3)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D(A-a)O2]、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结果 两组患者几个时间点间的D(A-a)O2、RI和O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T0相比,两组患者T1、T2和T3点的D(A-a)O2、RI均明显升高,OI降低,峰值均出现于T3点(P<0.05或0.01).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CPB后均发生肺功能损害,在CPB后6 h内肺功能损害的高峰期出现于CPB后3 h.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CPB期间吸入1.0 MAC七氟醚静态膨肺对CPB心脏手术后诱发的肺损伤并没有临床上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相关性肺损伤时,肺组织NF-κB活性、ICAM-1和IL-6水平及倍他米松对三者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36只分成3组:手术对照组、SAP组、倍他米松组,每组12只.采用5%牛磺胆酸钠(1 ml/kg)诱导复制大鼠SAP模型.倍他米松组在模型复制成功后经静脉泵注倍他米松10 ml/kg.活杀取肺及胰腺,光镜观察组织学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NF-κB活性和ICAM-1水平,ELISA检测大鼠血清和肺组织IL-6水平.结果 (1)病理改变:SAP组胰腺组织和肺组织可见细胞坏死,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微血管充血伴血栓形成等变化.但倍他米松组上述病变程度明显减轻.(2)SAP组NF-κB活性、ICAM-1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手术对照组和倍他米松组(P<0.01),且倍他米松组NF-κB活性和肺组织IL-6水平高于手术对照组(P<0.05).结论倍他米松能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NF-κB活性和降低ICAM-1和IL-6水平,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8.
卫然  陈兰仁  隗清 《安徽医学》2018,39(1):48-50
目的 观察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方式对食管癌患者术中单肺通气(OLV)时肺内分流率(Qs/Q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行择期手术的食管癌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腔镜组和开胸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OLV开始前5分钟(T0)及OLV开始后5分钟(T1)、10分钟(T2)、30分钟(T3)、60分钟(T4)抽取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计算Qs/Qt值,同时记录OLV 1 h内肺萎陷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Qs/Qt在T1、T2、T3、T4时间点均较T0时间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T1、T2、T3时间点,Qs/Qt值高于开胸组,PaO2值低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胸组患者肺萎陷质量优于胸腔镜组,胸腔镜组肺萎陷质量I级7例、II级13例,开胸组I级15例、II级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行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术中OLV时,肺内分流率均增加,而且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胸腔镜手术方式并不能降低由OLV增加的Qs/Qt.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影响及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肺保护机制。方法 40例二尖瓣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组)与对照组(中低温心脏停跳体外循环组),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8、HMGB1水平;检测HMGB1血清浓度;计算呼吸指数(RI)。结果 ①两组BALF中TNF-α、IL-8在CPB后30min各时点明显升高(P<0.01),HMGB1在术后8h明显升高(P<0.01),实验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两组血清中HMGB1浓度在CPB术后6h 各时点明显升高(P<0.01,P<0.05);实验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③两组RI在CPB停机时后各时点升高(P<0.01 P<0.05),实验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MGB1可能作为“晚期”炎性因子参与CPB术后肺损伤的病理过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能减轻CPB术后肺损伤机制可能与其减少HMGB1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患者40例,心功能NYHA分级II~III级,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PHC 0.03 mg/kg;对照组患者相同时间点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0)、手术结束时(T_1)、手术后6 h(T_2)、12 h(T_3)、24 h(T_4)等5个时间点测定血浆IL-8、T_NFα和NF-κB等水平。记录麻醉药物用量;记录患者气管导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T_1至T_4两组血浆IL-8和T_NFα浓度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IL-8和T_NFα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_1至T_4两组血浆NF-κB浓度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NF-κB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术后总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C对CPB下心脏手术患者的系统性的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其机制与其调控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减少IL-8和T_NFα等炎性介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胞质型磷脂酶A2(C-PLA2)与核因子κB(NF-κB)间相互作用关系,阐明单肺通气上调C-PLA2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8组:对照组;溶剂预处理组;NF-κB抑制剂(PDTC)/溶剂预处理组;C-PLA2抑制剂(AACOCF3)/溶剂预处理组;单肺通气组;溶剂预处理+单肺通气组;NF-κB抑制剂(PDTC)/溶剂预处理+单肺通气组和C-PLA2抑制剂(AACOCF3)/溶剂预处理+单肺通气组.Western-blot和定量PCR分别用于检测肺组织C-PLA2和NF-κ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肺组织花生四烯酸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中性粒细胞计数、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肺干/湿重比值和肺组织学评分用于反映肺损伤的严重程度.结果 单纯给予溶剂未对实验动物造成明显副作用.给予AACOCF3或PDTC,但未行单肺通气的实验动物除C-PLA2或NF-κB明显下调外(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变化.单肺通气实验动物肺组织C-PLA2和NF-κB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出现明显的肺损伤(P<0.05);AACOCF3或PDTC预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单肺通气实验动物肺组织C-PLA2和NF-κB表达水平(P<0.05),同时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 C-PLA2和NF-κB在单肺通气致肺损伤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二者相互调控,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丙泊酚与七氟烷对于单肺通气胸科手术患者炎症因子和肺功能影响,为麻醉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金华市中医医院普胸外科收治的264例胸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在麻醉中使用丙泊酚(130例),B组使用七氟烷(134例)。实施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检测麻醉诱导前5 min(T0)、OLV后即刻(T1)、OLV后45 min(T2)、OLV后90 min(T3)、手术结束后(T4)的血浆IL-1浓度、NF-κB DNA结合活性、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RI和OI。 结果 在T2、T3、T4时刻,A、B 2组IL-1和NF-κB DNA结合活性均较T0、T1时刻升高(均P<0.05),且A组T2、T3、T4时刻的IL-1和NF-κB DNA结合活性均分别低于B组相对应时刻的检测值(均P<0.05);在T2、T3、T4时刻,A、B两组PA-aO2和RI均较T0、T1时刻升高(均P<0.05),且A组T2、T3、T4时刻的PA-aO2和RI均分别高于B组相对应时刻的PA-aO2和RI(均P<0.05);在T2、T3、T4时刻,A、B两组OI均较T0、T1时刻下降(均P<0.05),且A组T2、T3、T4时刻的OI均分别高于B组相对应时刻的OI(均P<0.05)。 结论 对于单肺通气的胸科手术患者,全醉中使用丙泊酚较七氟烷引发的肺损伤炎症反应更轻,对肺功能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反比通气(IRV)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单肺通气(OLV)时肺囊腺瘤术婴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囊腺瘤手术单肺通气的婴儿患儿66 例,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N组,n=33)和反比通气组(R组,n=33)。记录双肺通气(TLV)15 min(T)、 l OLV30 min(T2)、OLV60 min(T3)、恢复TLV15 min(T4)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于术前和术后行支气管灌洗,并收集支气管灌洗液,检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的表达水平。结果 共63例婴儿最终入选。在T2、T3时点,R组Cdyn、PaO2、OI显著高于N组同时间点(P<0.05),气道峰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低于N组同时间点(P<0.05)。T2、T3时间点的HR和MAP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RAGE与同组术前相比都明显增高(P<0.05),而术后与N组相比,R组的RAGE表达水平较低(P<0.05)。结论 合适的IRV联合PEEP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囊腺瘤术的OLV婴儿患者,既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能增加肺顺应性,降低峰压,改善氧合,安全可行,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单肺通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局部脑氧饱和度、肺顺应性、炎性应激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于本院诊治行肺叶切除术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麻醉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七氟醚预处理(单肺通气前预先吸入1.0%~2.0%七氟醚30 min),比较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15 min(T1)以及双肺通气15 min(T2)3个时间点两组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肺动态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Cdyn)、炎性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氧化应激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结果 两组T0时刻左侧rSO2、右侧rSO2、Cdyn、ICAM-1、TNF-α、SOD、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时刻左侧rSO2、右侧rSO2及Cdy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时刻ICAM-1、TNF-α、MDA水平均显著高于T0时刻,且T2时刻水平显著高于T1时刻,观察组T1、T2时刻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比较,T1、T2时刻两组SOD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可有效改善单肺通气肺缺血再灌注患者局部脑缺氧状态和肺顺应性,减轻炎性应激反应,改善患者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肺通气联合人工气胸(TLV)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分别采用单肺通气(OLV)和TLV行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术中情况、患者通气前(T1),通气0.5 h(T2),1.0 h(T3),1.5 h(T4)术中血气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2组均在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或开腹病例.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部感染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2、T3、T4时间的PaCO2明显高于T1,PaO2低于T1 (P<0.05).TLV组T2、T3、T4时间的PaO2高于OLV组,T2、T3时间的PaCO2高于OLV组,T3、T4时间的SPO2高于OLV组(P<0.05). 结论 TLV适用于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呼吸生理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肺通气(OLV)期间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下老年肺部手术患者的氧合和呼吸力学影响。 方法 选取158例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下行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术中予以盐酸右美托咪定泵注,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泵注。统计2组不同时刻氧合指数、呼吸力学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观察2组术中低氧血症和术后的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T1和T2时刻PaO2/Fi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T1和T2时刻观察组Ppeak、Pmean和VD/V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T1和T2时刻Cdy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T1和T2时刻MAP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且观察组HR虽然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均未出现低氧血症病例,且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1.54%,χ2=7.758,P=0.005)。 结论 老年VATS手术患者在OLV期间输注右美托咪定,有助于改善呼吸力学,提高氧合能力,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急性肾损伤是心脏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术后常规并发症之一,文中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于大鼠体外循环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n=10):Sham组、CPB组、EPO组,Sham组建立CPB模型管道,不进行CPB,其余2组建立CPB,最大流量[≥100ml/(kg.min)]转流维持1 h,EPO组于转流前在预充液中加入3000 U的EPO。分别于肝素化后转流前(T0)和转流结束后(T1)、术后0.5h(T2)、术后1h(T3)、术后2h(T4)以及术后24h(T5)检测血清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术后24 h取肾组织,检测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leukin)-1β、IL-6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P65、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水平。并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改变。结果与CPB组相比,在T1至T5各时间点EPO组血清Cr、BUN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在T0时3组无显著差异;肾组织中TNF-α、IL-1β、IL-6含量EPO组均明显低于CPB组(P<0.05);肾组织中NF-κBp65、ICAM-1 EPO组表达水平亦较CPB组显著下降(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EPO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细胞质内空泡形成、间质出血等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 EPO可能通过抑制NF-κB p65的激活,进而下调ICAM-1、TNF-α、IL-1β、IL-6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显著减轻CPB术后肾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与心脏不停搏技术结合的临床意义和价值,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将该院胸心外科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40例接受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试验组(心脏不停搏组)20例,对照组(心脏停搏组)20例,将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酶学指标、呼吸指数以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各有1例患者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出现低心排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CU停留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因子释放水平以及呼吸指数均有上升,但试验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腔镜心脏不停搏二尖瓣置换术比胸腔镜心脏停搏二尖瓣置换术对心肺的保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中,在单肺通气(OLV)、二氧化碳气胸以及体外循环(CPB)的影响下发生低氧血症的机制,探讨合适的措施来预防和改善低氧血症。方法130例行机器人心脏手术的患者,记录患者术前及术中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当SpO2小于90%时即认为有低氧血症,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并记录低氧血症的发生时刻和持续时间。结果术中有21.5%发生低氧血症,多发生于CPB停机后OLV5rain、15min、25min,最低PaO2为53.4mmHg;通过放松(并不完全松开)钳夹非通气侧支气管导管的钳子,恢复部分非通气侧肺通气,经过(3.7±1.4)min,可使PaO2由(65.4±8.8)mmHg上升到(104.4±10.5)mmHg。结论在机器人心脏手术麻醉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传统开胸手术,低氧血症发生的原因更复杂,但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和及时的处理,尚不致发生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Li M  Li TS  Liu ZW  Guan L  Jin HF  Zhao B  DU JB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3):3054-3057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对油酸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2只,采用随机数方法分为对照组(6只)、油酸组及油酸+硫氢化钠(NaHS)组,后2组大鼠分别在2、4、6h3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大鼠为6只.复制大鼠ALI模型,对照组大鼠经过尾静脉注射0.1 ml/kg生理盐水;油酸组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油酸0.1 ml/kg;油酸+NaHS组大鼠先腹腔注射NaHS 56 μmol/kg(溶于0.5 ml生理盐水),30 min后经大鼠尾静脉注射油酸0.1 ml/kg.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沉渣行瑞士染色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对大鼠肺组织病变进行半定量肺损伤评分;测定肺组织中H2S的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肺泡上皮细胞中ICAM-1表达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并对NF-κB核转位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油酸组大鼠2、4、6h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多形核白细胞(PMN)比例[(74.5±3.0)%、(80.2±2.0)%和(87.2±2.7)%]及肺损伤评分(5.2±0.8、6.4±0.6和6.8±0.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1±1.6)%和0.4±0.6,均P<0.01];肺组织中H2S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21.20 ±0.38) μmol/g、( 20.80±0.53)μmol/g、(18.92±0.75)μmol/g比(26.81±0.65)μmol/g,均P<0.01];肺泡上皮细胞中NF-κB核表达和ICAM-1胞膜表达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油酸+NaHS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MN比例及肺损伤评分在2、4和6h3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油酸组(均P<0.05);肺组织中H2S含量在4和6h明显高于油酸组(均P<0.05);肺泡上皮细胞中NF-κB核表达和ICAM-1胞膜表达在4和6h则明显低于油酸组相应时间点(均P<0.05).结论 H2S可能通过抑制ALI大鼠肺部炎症反应发挥保护效应,其抗炎效应与其抑制大鼠肺泡上皮细胞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