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置速率控制膜型控释消炎痛(IM)和止血芳酸(AMCM)宫内节育器(IUD)妇女月经血和外周血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D)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同时对月经血量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置器后1、3、6周期月经血量分别比置器前下降23.80%、30.66%、26.23%。置器后1、3、6周期月经血中和置器后第6周期的外周血中ACP含量与置器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KP含量外周血中置器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经血中含量置器后1、3、6周期分别与置器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提示IM─AMCMIUD能够减少月经血量,且避孕效果高,副作用少,是一种新型速率控制膜型控释药物的IUD。  相似文献   

2.
张炳东 《广西医学》1999,21(6):1111-1113
目的;观察氯胺酮配合硫酸镁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500例以氯胺酮硫酸镁麻醉,于诱导胶5min,诱导后插管前1min,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手术40min,术毕,测定SP,MAP,HR等循环变化,并根据HR调整KM麻醉。结果;SP,MAP,HR平稳,应激反应小。结论:KM麻醉能较好地维持循环稳定;易于加深或放浅麻醉,是较经济,安全,简单易控,适合广大基层医院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异丙酚对大鼠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异丙酚(PF)对大鼠体循环与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应用电生理装置记录麻醉大鼠主动脉平均压(MAP),心率(HR)及肺动脉平均压(MPAP)在给与PF前后的变化。结果;PF4.0mg/kg静注可使基础状态时的MAP,HR及MPAP降低,其中PF静注后3min时,降低MAP,HR作用最强,5min时降低MPAP作用最强,且降低MAP,HR作用明显强于降低MPAP作用。异丙酚还显著降低1.0m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氟哌啶预防腹镜胆囊摘除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麻醉时用小剂量(1.0mg)氟哌啶对腹腔镜胆囊摘除术(LC)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观察78例LC病人,用药组38例,对照组40例,对比术中平均动脉压(MAP)、HP、麻醉恢复室(PACU)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等。结果:用药组恶心呕吐发生率(13.2%)明显低于对照组(32.5%)(P〈0.05),MAP、HR、PACU评分在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小剂量氟哌啶能有效  相似文献   

5.
氯胺酮—异丙酚应用于小儿静脉复合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氯胺酮-异丙酚用于小儿静脉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小儿中、小手术麻醉,随机分单纯氯胺酮组(K组,为对照组)和氨胺酮+异丙酚麻醉组(KP组,为观察组),观察术中MAP、HR、SaO2的变化和苏醒期有无精神症状。结论:氯胺酮可减轻异内酚麻醉时心血管抑制作用,异丙酚可有效抑制氯胺酮维持期的心血管兴奋和苏醒期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老年人下肢手术应用的优越性。方法:40例60~90岁的老年患者行下肢手术,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CSEA方法,另一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记录麻醉起始时间、阻滞平面上界、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脉氧饱和度(SpO2)、局麻药总用量及每小时平均用量。结果: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硬膜外组(P<0.01)。两组麻醉后30minSP、DP、MAP、HR、RR与麻醉前虽稍有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因给氧吸入SpO2均高于麻醉前。局麻药总用量及每小时用量,硬膜外组明显高于CSEA组(P<0.01)。CSEA组未见脊麻后头痛。结论:CSEA系在改革了脊麻针后将脊麻与硬膜外麻醉融为一体。它结合了脊麻起效迅速、效果确切、局麻药用量小和连续硬膜外麻醉便于调节平面、时间不受限制、可行术后止痛的优点,在老年人下肢手术应用,有其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乌拉地尔在硬膜外麻醉时交感神经阻滞对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采用HP-78354-90DIA型监护仪连续监测24例血压患者硬膜外麻醉时应用乌拉地尔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结果:用乌拉地尔后SBP、MAP、DBP明显下降,HR无显著变化,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可能是硬膜外麻醉辅助氟芬合剂及应用乌拉地尔后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硬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了麻醉前TPN和非TPN治疗的30例病人在围麻醉期MAP、HR、K+、Na+、Cl-及BUN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麻醉前TPN治疗对提高患者麻醉中MAP、HR的稳定性有一定稗益作用;TPN配方只要各种成份适当,不会增加肾功能负担;TPN治疗可能对电解质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9.
腰麻药中加入小剂量麻黄碱预防血压下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志顺 《广州医药》1998,29(1):58-60
观察腰麻药中加入小剂量麻黄碱对预防腰麻血压下降的作用。50例ASAⅠ级的病人随机分为普鲁卡因94±5mg加麻黄碱15mg(P+E组)和单纯普鲁卡因956±507mg(P组)。监测麻醉前、麻醉后每5分钟、30分钟内的血压变化。结果:P+E组MAP下降>20%占8%(P>005)。P组MAP下降>20%占56%(P<001)。两组麻醉后血压比较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腰麻药中加入小剂量麻黄碱对腰麻血压下降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麻醉猫实验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模型观察了抗心衰Ⅱ号口服液(ACⅡ)的作用。结果表明,ACⅡ可使LVSP,dp/dtmax,CO及MAP明显增加,LVEDP明显降低,提示ACⅡ可增强麻醉猫衰竭心脏的心肌收缩力和心脏泵血功能,具有明显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泽军  陈敦敏 《重庆医学》1998,27(4):227-229
研究比较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在高颅内压患者的麻醉诱导,并用普鲁卡因静脉复合维持麻醉,对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心率(HR)的影响。26例ASAI~Ⅱ级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依次序为异丙酚组(P组,n=10),咪唑安定组(M组,n=16)。结果表明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在诱导中都有一过性循环功能抑制,但能维持脑的自身调节功能,有明显降低颅内压作用(P〉0.05或P〈0.01)P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近期血流动力学改变规律和相互关系,从而指导PBMV操作的改进。方法对55例二尖瓣狭窄患者,于术前、术后1周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二尖瓣口面积(MVA)、左房内径(LAD)和肺动脉平均压(PAP多谱勒法),术中常规检测扩张前后的左房平均压(LAP)和肺动脉平均压(PAP导管法)。结果PBMV术后,MVA显著增加(P<0.05),增加幅度为(0.68±0.31)cm2,增加率为(69.3±40.7)%;LAP显著降低(P<0.05),降低幅度为(37.5±16.8)%;PAP(导管法)、PAP(多普勒法)、LAD与术前相比差别无显著性。相关分析可知,ΔMVA和ΔLAP存在相关关系;导管法、多普勒法测定的PAP之间也存在相关关系。结论由术中ΔLAP可推断ΔMVA,ΔLAP可反映PBMV的效果。本研究结果中使PBMV效果的判断更简便,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观察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失血性休克代偿期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硬膜外麻醉下36例无失血性休克表的外伤性脾破裂,异丙嗪0.5mg.kg-1,哌替啶1mg.kg^-1静脉滴进行对照。连续监测麻醉前后SBP、DBP、MAP、HR、SPO2、ECG。结果LⅡ组SBP、DBP、MAP下降显著(P〈0.01),HR代偿性增加。Ⅰ组BP、HR变化不大。组间对照,术中BP两组差异性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20例喉癌患者随机分成颈丛阻滞加气管内麻醉(CPB+EA)组和单纯气管内麻醉(EA)组,每组10例,两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期间及术中监测HR、SBp、DBp、MAP变化,并对两组的全麻药需用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虽然两互助 均不能完全控制麻醉诱导插管期间的心血管副反应,但CPB+EA组与EA组相比,HR、DBq、MAP均有显著性差异,SBp有极显著性差异;CBP+EA组全麻药需用量明  相似文献   

15.
用动脉收缩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平均上升速率(dp/dtmean)评价心肌收缩能力,结果显示:硬膜外麻醉下,腹腔探查时,MAP,HR,CO,RTm,dp/dtmax和dp/dtmean均明显下降(P〈0.05),而加中小剂量芬太尼复合麻醉上,术前dp/dtmax和dp/dtmean明显下降(P〈0.05)MAP,SV,CO,RTm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麻醉药对心肌收缩能力有  相似文献   

16.
高国云  赵能武 《河北医学》2000,6(6):481-483
本文探讨了前列腺切除术后静脉吗啡解痉镇痛的效果。方法: 硬外麻醉下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20例术后配佳士比自控镇痛泵,B组20例术后配艾克孚恒速镇痛泵,C组20例为对照组,用杜冷丁或山莨菪碱解痉止痛,手术后4、8、12、24h监测MAP、HR、RR。结果:A、B两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组,各时段MAP、HR、RR、A、B两组与C组相比有较显著差异。结论前列腺切除术后静脉吗啡镇痛  相似文献   

17.
纳洛酮对家兔低氧性血压下降的阻断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物麻醉制动,经人工呼吸机吸入含量为11%的低氧混合气。对照组(n=11)第四脑室注射生理盐水100μl;实验组(n=8)第四脑室注射纳洛酮40μg/100μl,两组动物第四脑室注射后MAP和HR无显著变化;然后分别吸入低氧混合气15分钟。对照组MAP和HR均明显下降,终止低氧10分钟时恢复;实验组MAP无显著变化,HR变化同对照组。本结果说明低氧引起的MAP下降与延髓区域的内源性阿片系统的活动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30例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患者血浆心钠素在麻醉前、麻醉诱导后、麻醉后1小时、2小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经放免测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MAP也无关系。说明麻醉中药物、病种、手术方法及术中体液对血浆ANF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危食道癌手术病人麻醉及术中血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0例食道癌手术病人进行麻醉分组对比观察。结果发现,60岁以上老年组合并症发生率远高于成年组,分别为42%和18%,且多为心血管及肺部疾病。老年合并症组在插管时MAP升高,无合并症组及成年组皆平稳或略有降低;改变体位后绝大多数病例MAP下降,MAP降至8kPa以下者,合并症组高于无合并症组:A组23.7%,B组8%,C组17%,D组8.5%。中上段食道癌切除术,术中MAP明显低于食道下段癌切除  相似文献   

20.
实验采用乌拉坦麻醉家兔盲肠结扎穿孔(CLP)模型,观察CLP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及肺动脉氧化作用,结果发现兔CLP后1 ̄5h平均动脉血压(MAP)明显下降,而在2,2.5h后出现肺动脉压(PAP)明显升高。CLP后2.5h入肺血丙二醛(MDA)比CLP前明显增加,出肺血无显著改变;而出肺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CLP前者明显增高,入肺血无显著改变。结果提示兔盲肠结扎穿孔早期即有MAP和PAP的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