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奥曲肽治疗晚期癌性肠梗阻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奥曲肽(Octreotide)治疗晚期癌性肠梗阻的作用。方法:晚期癌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常规治疗,即禁食、鼻胃管胃肠减压、镇痛、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n=30)除常规治疗外,使用奥曲肽治疗,剂量为0.1 mg,皮下注射,3次/d。观察两组治疗开始前1 d、治疗第4和第7 d的鼻胃管引流量。当鼻胃管引流量≤100 ml/d时,拔除鼻胃管,同时观察两组的鼻胃管拔除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第4 d胃液引流量显著减少[(527±217)ml/dvs(900±249)ml/d,P<0.05)],治疗第7 d进一步减少[(60±143)ml/dvs(525±163)ml/d,P<0.01)];治疗组患者鼻胃管拔除率显著提高(83.3%vs16.7%,P<0.01)。结论:奥曲肽可显著减少胃液的引流量,使大部分患者摆脱胃肠减压,在晚期癌性肠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邢喆  赵莹  朱佳  孙婷  高娜  向国卿  刘欣 《吉林医学》2012,33(7):1374-1375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入院诊断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行经鼻肠梗阻导管(鼻肠管组,n=20)、鼻胃管(鼻胃管组,n=20)减压治疗,分别观察腹围、胃肠减压量、排气排便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的腹围减少(15.5±5.2)cm较鼻胃管组(5.8±3.4)cm更明显,胃肠减压量(1036.5±258.8)ml/d较鼻胃管组(658±315.2)ml/d明显增多,排气排便时间(4.8±3.1)d和气液平消失时间(10.7±8.3)均较鼻胃管组排气排便时间(8.2±4.1)d和气液平消失时间(15.8±10.6)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保守治疗中较鼻胃管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方法:对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03年9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43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别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生长抑素组(治疗组)、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组(生长抑素对照组)、鼻胃管胃肠减压组(胃管对照组)保守治疗。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5例全部经保守治疗治愈,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长抑素对照组之间恢复排气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先行鼻胃管胃肠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治疗48 h效果不明显时则换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对怀疑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或者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则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奥曲肽治疗恶性肠梗阻的近期疗效、安全性、中位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方法将晚期恶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患者4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22)常规治疗,即禁食、鼻胃管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支持、预防感染、止痛等;治疗组(n=26)除常规治疗外,应用奥曲肽300μg/24h持续静脉泵入。评价两组有效率,观察两组治疗开始前后的鼻胃管引流量,并统计鼻胃管拔除率。通过随访,统计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22.8%和42.4%,拔管率分别为22.7%和3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第6天胃管引流量更少(260±146)ml/dVS(505±168)ml/d,(P〈0.01),Ps评分改善更佳,中位生存期延长1.4周,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00lμg/24h的奥曲肽治疗恶性肠梗阻具有重要的作用,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改善临床症状和Ps状况,但对患者的总生存期无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方法:对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03年9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43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别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生长抑素组(治疗组)、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组(生长抑素对照组)、鼻胃管胃肠减压组(胃管对照组)保守治疗.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5例全部经保守治疗治愈,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长抑素对照组之间恢复排气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先行鼻胃管胃肠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治疗48 h效果不明显时则换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对怀疑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或者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则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5):144-147
目的总结21例晚期卵巢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与护理的效果,并采用适宜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的不适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21例晚期卵巢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观察其梗阻症状的缓解情况,并提出适宜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平均置管时间(12.95±3.01)d,置管期间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无导管相关并发症和导管意外发生,18例患者显效,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梗阻症状缓解;1例患者无效,患者在置管3周后症状缓解不明显,行妇科晚期减瘤术加肠粘连松解术;2例患者放弃进一步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对于晚期卵巢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经鼻肠梗阻导管有助于缓解梗阻情况,并通过恰当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6例。研究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鼻胃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治疗成功率,肠梗阻征象缓解情况和并发症率。结果全部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8.9%,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缓解时间和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置管后日均引流量及24 h胃肠减压量,研究组远大于对照组(P<0.01);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照组要高于研究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肠道梗阻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在粘连性肠梗阻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18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生长抑素+肠梗阻导管组),B组(生长抑素+鼻胃管减压组),c组(肠梗阻导管组)和D组(鼻胃管组)。常规治疗包括禁食、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全胃肠外营养以及应用抗生素。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善宁)0.6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ml持续静脉滴注,同时联合置入肠梗阻导管取代普通鼻胃管行肠内减压。观察和比较4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胃肠减压量、自主排气排便时间和中转手术率。结果:通过治疗发现,A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平均胃肠减压量分别为A组:632±102ml/d;B组:410±86ml/d,C组:1020±148ml/d和D组590±97ml/d。结论:应用生长抑素静脉持续泵入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医学范围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外敷、针刺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按入院先后顺序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A组)、单纯西医 电针治疗组(B组)、单纯西医 中药 电针治疗组(C组)。3组单纯西医治疗方法相同,均给予胃肠减压、抗感染及支持疗法。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电针双侧足三里;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通腑泻热合剂保留灌肠,同时用双柏散外敷腹部疼痛部位。观察3组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梗阻解除时间以及胃肠减压引流管引流量等情况。【结果】A组和B组各有3例中转手术、C组有2例中转手术,其余56例均经非手术治愈。3组患者梗阻解除率分别为85.0%、85.7%和91.3%(P>0.05),但C组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便排气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较A、B组缩短(P<0.05或P<0.01),而且胃肠减压引流量第2天起明显减少,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药灌肠、外敷、针刺等综合疗法可缩短肠梗阻解除及康复时间,表明对粘连性肠梗阻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曲马多和芬太尼以及它们分别与氟哌利多合用对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 ( PCI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96例病人随机分为曲马多组 ( T)、芬太尼组 ( F)、曲马多 +氟哌利多组 ( T+ D)和芬太尼 +氟哌利多组 ( F+ D) 4组 ,分别给予 60 0 mg的曲马多、0 .6mg的芬太尼、60 0 mg的曲马多 + 2 .5 mg的氟哌利多和0 .6mg芬太尼 + 2 .5 mg的氟哌利多 ,各用生理盐水稀释至 5 0 ml,进行 PCIA。术后 6、1 2、1 8h分别观察病人的 BP、HR、 RR、镇痛评分 ( VAS)、镇静评分 ( Ramsay)、镇痛药物的使用时间、恶心呕吐评分以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 :在术后 1 2 h内 ,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好于曲马多 ,合用氟哌利多并不能增加芬太尼和曲马多的镇痛作用 ,但能降低二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 P<0 .0 5 )。结论 :对于腹腔镜下施行胆囊切除术的病人 ,术后自控镇痛合用芬太尼和氟哌利多 ,既可以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 ,又可以减少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格拉司琼用于脊柱术后自控镇痛抗恶心呕吐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用于脊柱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抗恶心、呕吐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脊柱减压、融合植骨内固定术患者120例,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分为3组:A组(n=40),镇痛药液为每毫升含芬太尼0.015mg、格拉司琼0.06mg;B组(n=40),镇痛药液为每毫升含芬太尼0.015mg、氟哌利多0.02mg;C组(n=40),镇痛药液为每毫升含芬太尼0.015mg。所用药液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采用艾可孚镇痛泵静脉镇痛,术后随访48h,观察3组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结论:格拉司琼用于脊柱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有明显抗恶心呕吐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2例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两组患者入院后立即行禁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置入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治疗。治疗7 d后评估临床疗效,统计两组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中转开腹手术治疗者,对照组6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28.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应用肠梗阻导管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中转手术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奥曲肽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恶性肠梗阻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禁食、全肠外营养支持、鼻胃管胃肠减压及必要时给予镇痛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剂量0.3 mg加60 mL氯化钠溶液静脉持续泵注12 h,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组治疗2周内如病情完全缓解或明显恶化则停药,其余患者均治疗2周.2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腹痛腹胀、恢复排气时间、恶心呕吐、腹部立位平片可见气液、电解质紊乱及胃肠引流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高达73.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84%,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治疗恶性肠梗阻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对腹部术后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206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5组.(1)胃管组(55例):为传统的经鼻胃管减压治疗;(2)胃管+泛影葡胺组(60例):为传统经鼻胃肠减压联合泛影葡胺治疗;(3)导管组(38例):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4)泛影葡胺组(23例):为单纯口服泛影葡胺治疗.(5)导管+泛影葡胺组(30例):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治疗.应用泛影葡胺组,口服或经鼻胃管以及肠梗阻导管注入60~100 mL 76%的泛影葡胺注射液,注药后夹管2 h,观察临床症状,并结合腹部X线摄片、螺旋CT动态观察梗阻加重和缓解情况.比较5组的腹部疼痛缓解时间、给予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按要求置管成功.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有效率等情况明显优于传统鼻胃管、传统鼻胃管联合泛影葡胺、单纯泛影葡胺以及单纯肠梗阻导管组(P<0.05).结论 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可成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新手段、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导管减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室2015年3月至12月收治的84例肠梗阻患者,其中44例患者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设为观察组.40例采用传统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引流量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和腹围缩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5d的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减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较好,其减压效果好,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3年3月期间50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和普通鼻胃管组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腹痛、腹胀等腹部症状缓解情况、肠鸣音变化、腹围、胃肠减压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X线立卧位腹平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指标。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鼻胃管组相比较,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患者腹痛、腹胀等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与排便恢复时间明显缩短,胃肠减压量显著增加。结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能更有效胃肠减压,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置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对照组17例行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平均每天减压量,治疗第3天腹围缩小幅度,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腹部X线平片液气平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每天减压量、治疗第3天腹围缩小幅度大于对照组,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液气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保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良好,优于传统鼻胃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地佐辛及右美托咪定复合曲马多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三组,A组为曲马多组,B组为地佐辛复合曲马多组,C组为地佐辛、右美托咪定复合曲马多组。采用VAS评分及BCS评分分别评价三组术后4 h(T1)、8 h(T2)、12 h(T3)、24 h(T4)、48 h(T5)疼痛程度和舒适度,记录术后48 h曲马多用量、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1、T2、T3各时点VAS评分A组明显高于B、C组(P<0.05),T4、T5时点C组低于A、B组(P<0.05);T1、T2、T3各时点BCS评分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T4、T5时点C组高于A、B组(P<0.05);术后48 h自控镇痛按压次数A组多于B、C组(P<0.05);术后48 h曲马多用量C组明显少于A、B组(P<0.05);与A、B组相比,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P<0.05),多汗、头晕及心动过缓等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可增强曲马多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再辅用右美托咪定可减少曲马多用量,同时降低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郭高锋  孟星  阮孝国  容雄飞  王婕  张加强 《广东医学》2020,41(17):1758-1762
目的 观察不同导向液体治疗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女性患者50例,年龄25~60岁,ASA分级为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心静脉压(CVP)治疗组(对照组)和Flotrac/Vigileo指导治疗组(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根据患者术中MAP、HR和CVP等进行液体治疗。观察组在Flotrac/Vigileo监护仪指导下,根据SVV和CI行液体治疗。分别于入室建立监测后(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后2 h(T2)、术毕(T3)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CVP、心输出指数(CI)、每搏变异度(SVV)的变化;并统计术中液体出入量及相应时间点乳酸(LAC)。探讨两组患者术后0~2 h、2~6 h、6~12 h、12~24 h时间段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比较相应时间MAP、HR。结果T1时,对照组患者MAP低于观察组,HR高于观察组(P <0.05)。对照组患者术中液体总入量少于观察组(P <0.05)。两组患者PONV的发生情况比较,术后0~2 h、2~6 h、6~12 h 3个时间段,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VAS评分、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在12~24 h时间段,上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2 h、2~6 h、6~12 h 3个时间段,观察组患者MAP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12~24 h时间段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lotrac/Vigileo指导的液体治疗能实现术中更加有效的液体管理,且有利于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小肠减压导管、肠外营养支持、生长抑素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 64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小肠减压(A组)、小肠减压+营养支持(B组)、小肠减压+营养支持+生长抑素(C组),治疗时间7~14天,并定期评定其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和梗阻解除时间,小肠减压导管引流量和患者血浆前白蛋白亚油酸和氮平衡等营养状况。结果: 3组患者梗阻解除率为85。0%、85。7%和91。3%(P>0。05),第15天B、C两组前白蛋白值为(301。32±72。58) mg/L、(328。39±64。19) mg/L,亚油酸值为(66。72±20。54)μmol/L、(58。88±24。63)μmol/L,氮平衡值为(1。5±1。1) g/L、(1。8±1。4) g/L,均明显大于A组(P<0。01),C组导管引流量第2天起明显减少,腹痛消失时间为(50。28±24。37) h,肛门排气时间为(69。49±37。30) h,气液平消失时间为(77。24±38。10) h,C组梗阻解除时间较A、B两组有所缩短(P<0。05)。结论: 联合应用小肠减压导管、营养支持、生长抑素缩短肠梗阻解除时间,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单纯性肠梗阻的非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