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其在乳腺癌组织与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乳腺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情况,计算其阳性表达率。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而VEGF-C、VEGFR-3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癌的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结论 VEGF-C可能通过与VEGFR-3的结合刺激了淋巴结的增生、扩张,并通过提高淋巴管的渗透性,从而对癌的淋巴结转移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其在乳腺癌组织与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乳腺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情况,计算其阳性表达率。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而VEGF-C、VEGFR-3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癌的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结论 VEGF-C可能通过与VEGFR-3的结合刺激了淋巴结的增生、扩张,并通过提高淋巴管的渗透性,从而对癌的淋巴结转移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乳腺癌组织、62例癌旁乳腺组织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不同临床因素的乳腺癌患者VEGF-C及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标本中有57例出现VEGF-C阳性表达(75.0%,57/76),而癌旁组织中5例VEGF-C阳性(8.1%,5/6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有41例VEGF-C阳性(89.1%,41/46),30例淋巴结未转移标本中16例VEGF-C阳性(5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VEGF-C阳性表达情况与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均无关(P均>0.05)。乳腺癌组织标本中有52例出现VEGFR-3阳性(68.4%,52/76),而癌旁组织中4例VEGFR-3阳性(6.5%,4/6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有38例VEGFR-3阳性(82.6%,38/46),而30例淋巴结未转移标本中仅13例VEGFR-3阳性(43.3%,13/3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VEGFR-3阳性表达情况与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均无关(P均>0.05)。乳腺癌组织中VEGF-C与VEGFR-3呈正相关(r=0.758,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明显增强,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通过对VEGF-C及VEGFR-3的联合检测可能更有利于准确评估预后,且该信号系统可能成为抗某些肿瘤淋巴道转移的特异性靶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VEGF受体3(VEGFR-3)表达对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为77.4%,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χ2=7.33,P<0.05 ).VEGFR-3阳性表达率为74.4%,淋巴结转移组VEGFR-3阳性微淋巴管数量明显多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11.18,P<0.05).VEGF-C表达强度越高,VEGFR-3阳性微淋巴管数量越多,二者呈正相关(r=0.912,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与VEGFR-3阳性微淋巴管数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VEGF-C介导的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介导的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定位。方法:分子生物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VEGF-C mRNA基因在89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对乳腺癌肿瘤淋巴管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标记。结果:在89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49例表达VEGF-C mRNA,表达率为55.06%。VEGF-C mRNA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VEGF-CmRNA阴性组相比,VEGF-C mRNA阳性组的肿瘤淋巴管密度大、腋淋巴结转移率高(均P〈0.05);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管生成,但以肿瘤间质组织中淋巴管生成为主,癌巢中未见到明显的成形淋巴管。肿瘤淋巴管密度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临床分期越晚,肿瘤淋巴管密度越高(P〈0.05);腋淋巴结转移组的肿瘤淋巴管密度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P〈0.05)。结论:原发性乳腺癌组织VEGF-C mRNA的表达与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VEGF-C介导的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主要发生在肿瘤间质组织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VEGF受体3(VEGFR-3)表达对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为77.4%,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χ2=7.33,P〈0.05)。VEGFR-3阳性表达率为74.4%,淋巴结转移组VEGFR-3阳性微淋巴管数量明显多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11.18,P〈0.05)。VEGF-C表达强度越高,VEGFR-3阳性微淋巴管数量越多,二者呈正相关(r=0.912,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与VEGFR-3阳性微淋巴管数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83例食管鳞癌患者均为林州市居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VEGFR-3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随访5 a以上。结果VEGF-C阳性产物位于细胞质,VEGF-C阳性表达率为45.8%(38/83),VEGF-C阳性表达与食管癌浸润深度、pTNM分期,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VEGFR-3阳性脉管数平均为(9.77±2.99)个,VEGFR-3阳性脉管数与淋巴结转移、VEGF-C表达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01)。VEGF-C阳性表达组5 a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VEGF-C及其受体VEGFR-3可能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VEGF-C表达可能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Envision System法检测40例NSCLC和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C和PDGF-BB的表达;应用淋巴管特异标志 Podoplanin 检测NSCLC中淋巴管密度(LVD),并做相关统计分析.结果:VEGF-C和PDGF-BB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VEGF-C:62.5% vs 10%,P<0.05;PDGF-BB:60% vs 10%,P<0.05).淋巴结阳性组的VEGF-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 (94.1%vs 39.1%,P<0.05),但未发现PDGF-BB表达与淋巴结有关(76.5%vs 47.8%,P>0.05).NSCLC中淋巴结阳性组的LVD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16.58±2.38vs 9.88±1.93,P<0.05),VEGF-C 和 PDGF-BB阳性表达组的LVD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VEGF-C:14.74±3.62 vs 9.37±1.35,P<0.05;PDGF-BB:13.84±4.23 vs 11.06±2.90,P<0.05).NSCLC中 VEGF-C与PDGF-BB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rs=0.422,P<0.05).结论:淋巴管生成是淋巴结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PDGF-BB参与了淋巴管生成,但对于促进淋巴结转移可能不是必要的:VEGF-C通过参与淋巴管生成而促进淋巴结转移,其预测NSCLC发生淋巴结转移可能性的价值优于PDGF-BB;PDGF-BB和VEGF-C在促进淋巴管生成的作用上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宫颈鳞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AE1/AE3检测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结果免疫组化AE1/AE3检测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显著高于HE染色检出率;宫颈鳞癌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INⅢ无明显差异;VEGFR-3阳性淋巴管数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VEGF-C表达与VEGFR-3阳性淋巴管数呈明显正相关;VEGF-C及VEG-FR-3均与淋巴结的转移有关。结论AE1/AE3检查有利于发现淋巴结微转移;VEGF-C可能通过促进淋巴管的生成,从而利于宫颈鳞癌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0.
VEGF-C表达和淋巴管生成与胰腺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VEGF-C及VEGFR-3在胰腺癌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显示并计数了毛细淋巴管密度(LVD),分析比较了胰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R-3表达和LVD.结果:VEGF-C阳性表达产物主要见于癌细胞胞浆,而VEGFR-3阳性表达产物主要位于癌周组织的淋巴管和微血管内皮细胞胞浆.有淋巴结转移组癌组织VEGF-C、癌周组织VEGFR-3的表达率和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R-3的表达与LVD相关.结论:胰腺癌VEGF-C与VEGFR-3表达增高,具有促进胰腺癌的淋巴管增生的作用.VEGF-C、VEGFR-3和LVD都与胰腺癌淋巴道转移有关,都可以作为检测胰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选择性阻断VEGF-C或VEGFR-3的作用,对控制胰腺癌的淋巴道转移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surviv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VEGF-C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大小、肿瘤淋巴管密度(LVD)、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复发情况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77例NSCLC组织中,有45例VEGF-C蛋白表达呈阳性(58.4%);有41例survivin蛋白表达呈阳性(53.2%)。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组肿瘤大小和LVD均高于阴性组(P<0.05),VEGF-C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组的LVD高于阴性组(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NSCLC淋巴结转移(r=0.324,P<0.05)和临床复发呈正相关(r=0.233,P<0.05),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VEGF-C和survivin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性(r=0.266,P<0.05)。【结论】VEGF-C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相关性,它们的高表达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Lymphangiogenesishastraditionallybeenovershadowedbythegreateremphasisplacedonthebloodvascularsystem(angiogenesis)becauseofthelackofidentificationoflymphangiogenicfactorsandsuitablemarkers Inrecentyears ,thishasbeenchangingrapidlyfollowingthediscoveryo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 (VEGF C)andoneofitsreceptors ,VEGFR 3 1 VEGF CisamemberoftheVEGFfamily VEGFR 3ismainlyexpressedinlymphaticendotheliumofadulthumantissues Inthepresentstudy ,weassessedtheexistenceofVEGF CandVEGFR 3in…  相似文献   

13.
郑涛  彭庆弟  张永川 《四川医学》2009,30(2):253-255
目的探讨直肠癌组织中VEGF-C的mRNA表达与微血管、淋巴管密度的关系以及在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取60例直肠癌标本的癌块组织,用RT-PCR法检测VEGF-C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CD105和VEGF-3,计算新生微血管和淋巴管的密度。结果VEGF-C mRNA表达阳性组淋巴管密度(5.99±1.88),高于阴性组的(4.12±1.69)(P〈0.05);而新生微血管密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 mRNA阳性表达88%、淋巴管密度(6.14±1.62),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15%、(3.83±1.78)(P均〈0.05);新生微血管密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CF-C能促进癌块淋巴管增生、提高直肠癌侵袭力,并促进癌细胞通过淋巴管向全身转移,是影响直肠癌预后、危害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VEGF-C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在直肠癌中的表达 ,探讨VEGF -C的表达与直肠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88例直肠癌术后肿瘤组织的标本中VEGF -C的表达。结果 :VEGF -C阳性表达 38例 (43.2 % )。在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中VEGF -C阳性表达 (81.6 % ) ,明显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中的表达 (14 .0 % ) (P <0 .0 1)。VEGF -C在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 (10 0 % )高于其在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 (96 .3% )与其在肠旁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 81.6 % (P <0 .0 1)。结论 :VEGF -C表达于部分直肠癌中 ,其表达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并且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VEGF-C和MMP-2蛋白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NSCLC组织中VEGF—C和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大小、肿瘤淋巴管密度、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临床复发、淋巴结转移情况和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42例NSCLC组织中.有23例VEGF—C蛋白表达呈阳性,阳性表达率为54.8%;有26例MMP-2蛋白表达呈阳性.阳性表达率为61.9%。VEGF-C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管密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MMP-2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5),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VEGF—C和MMP-2蛋白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469,P〈0.05)。结论VEGF—C和MMP-2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生物学行为具有相关性,它们的高表达提示NSCLC患者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杨诚  孙少杰  薛伟山  宋修岐 《河北医学》2007,13(10):1135-1140
目的:研究VEGF-C、VEGF-D及其受体Flt-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大肠癌浸润特点、淋巴转移等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5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C、VEGF-D及Flt-4表达情况,评估VEGF-C、VEGF-D及Flt-4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大肠癌组织VEGF-C和VEGF-D及其受体Flt-4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并且VEGF-C/VEGF-D表达与Flt-4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VEGF-C、VEGF-D及Flt-4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管浸润组、有无淋巴结转移组及不同Dukes分期中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45例大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53.3%。其中VEGF-C、VEGF-D和Flt-4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均分别低于阴性患者组(P<0.05)。结论:在大肠癌组织中VEGF-C和VEGF-D与其受体Flt-4的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管的发生及促进肿瘤细胞经淋巴管转移可能起一定作用,VEGF-C和VEGF-D表达的检测可作为预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指标;VEGF-C和VEGF-D蛋白高表达与大肠癌患者预后相关,可能成为今后大肠癌预后评估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与肿瘤新生淋巴管形成的关系。观察以pCI-neo为载体的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Anti-VEGF-C)转染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中VEGF-C蛋白的表达,及其对人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取72例胃癌标本的癌旁组织,通过RT-PCR检测VEGF-C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VEGFR-3,计算出微淋巴管的密度并行相关统计分析。以脂质体转染法转染既往试验合成的重组质粒pCI-neo-anti VEGF-C到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以未转染组为对照,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析VEGF-C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最后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VEGF-C mRNA阳性表达85.7%,高于阴性组的20.0%(P<0.05);VEGF-C mRNA表达阳性组淋巴管密度6.36±1.66,阴性组3.95±1.52(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淋巴管密度6.65±1.57,阴性组3.75±1.47(P<0.05)。重组质粒pCI-neo-anti VEGF-C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后,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均显示pCI-neo-anti VEGF-C转染组无VEGF-C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MTT检测表明pCI-neo-anti VEGF-C转染组活细胞数较其它各组均低(P<0.05)。结论:VEGF-C能促进癌旁微淋巴管增生、提高胃癌侵袭力;反义VEGF-C转染可封闭人胃癌细胞SGC-7901VEGF-C mRNA,减少其VEGF-C蛋白的表达,抑制其体外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