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术后服用中药对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02/2002-02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住院的食管癌术后患者128例,均自愿参加观察.男96例,女32例.随机分为3组,抗肿瘤药物治疗(化疗)组、中药加化疗组和中药组分别43,43和42例.术后2~4周开始治疗.①化疗组:亚叶酸钙(100mg/m^2静滴2 h)+5-氟尿嘧啶(300mg/m^2静滴6~8 h)+顺铂(20 mg/m^2,静滴1 h),静滴1~5 d,休息14 d,21 d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化疗期间给予适当水化利尿和止吐治疗.②中药组:中药煎剂1付/d,采用基本组药(太子参、麦冬、玉竹、当归、红花、天花粉、生地黄、天龙、夏枯草、石见穿、白花蛇舌草、山慈菇、蜈蚣等)结合辨证加减治疗.治疗时程12个月.③中药加化疗组:采用化疗和中药治疗同时进行.观察各组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情况、年生存率、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状态变化(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数量及血清IgG,IgA,IgM含量)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按治疗前后卡氏评分变化进行评估,增加≥10分为改善,降低≥10分为下降,增加或降低<10分为稳定).治疗前评定时间为化疗前1周以内或术后2~4周,治疗后评定时间为全程化疗后2个月或服中药6个月后.分别在疗程结束后第1,2,3年末进行随访.结果:纳入12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生活质量的比较:中药组、中药加化疗组和化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69.4%,58.1%,37.2%,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10,P<0.05).②复发或转移情况:中药组、化疗组、中药加化疗组患者复发或转移率分别为71.4%,76.7%,53.4%,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53,P<0.05).③年生存率比较:各组患者1,2年生存率相比,中药加化疗组明显优于中药组及化疗组[72.1%,42.9%,46.5%;55.8%,28.6%,27.9%(x^2=7.44,6.46,P<0.01)],且中药组长期生存趋势较好.④免疫功能变化:治疗后中药组的血清IgG含量、中药加化疗组的血清IgA含量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x^2=9.68,3.36,P<0.05);治疗后化疗组的血清IgG,IgA,IgM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x^2=1.87~4.96,P<0.05).治疗后中药组的CD3^+、CD4^+细胞数量、中药加化疗组的CD3^+细胞数量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x^2=5.72~11.68,P<0.05);治疗后化疗组的CD3^+,CD4^+细胞数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x^2=13.42,10.82,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患者服用中药后生活质量及免疫状况均显著改善,生存率也明显提高,可能与中药具有抗癌作用的同时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室间隔缺损儿童心房胶原的组织学和数字图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正常和室间隔缺损儿童心房胶原纤维的分布及其含量。方法 应用Mas son染色及数字图像分析方法 ,光镜观测 6例正常和 12例室间隔缺损儿童心房胶原纤维网络构筑。结果  (1)正常心房心肌细胞周围有较细的胶原纤维膜 ,彼此连接成蜂窝状。粗的胶原纤维包绕着若干个心肌细胞 ,分割形成心肌细胞群 ,细纤维以粗纤维为支架 ,编织成纤细的胶原网。(2 )室间隔缺损儿童心房胶原纤维的形态构筑与正常基本相似 ,但部分区域胶原纤维发生重排、消失或出现大量的不规则斑块及团块。 (3 )数字图像分析表明 ,室间隔缺损组胶原纤维的含量均较正常明显增多 (P <0 .0 1)。结论 室间隔缺损儿童心房胶原纤维部分区域明显改变 ,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源性小儿气管、支气管破裂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气管、支气管破损程度,分别采用颈部深筋膜切开14例,胸膜腔闭式引流10例,气管膜部修补5例,病肺切除术2例.结果本组31例患儿全部治愈.结论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恰当选择外科手术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相关的因素。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60例肺癌患者,15例肺良性肿瘤患者和15例正常健康者外周静脉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肺癌组还进行了术后第2、7、14和28天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测定。结果:1除CD8+外,肺癌组术前各项检测指标与肺良性肿瘤组和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肺癌组术后第2天,CD3+、CD4+、CD4+/CD8+和NK细胞较术前显著性降低,而CD8+显著性升高(P<0.01);术后7~14天,各项指标基本上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28天,CD3+、CD4+、CD4+/CD8+和NK细胞均较术前显著性增加,而CD8+显著性减少(P<0.05)。3术前A期和B期与B期比较,术前淋巴结转移N2组与N0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28天根治性切除组和姑息性切除组与剖胸探查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4天输血组与未输血组相比较,T细胞亚群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于肺良性肿瘤患者和正常人;肺癌患者术后的免疫状态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术前细胞免疫功能有相关性,但与术后无明显相关性;病理类型与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无明显相关性。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都能显著性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肿瘤的姑息性切除优于不切除。输血能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因而围手术期应尽可能避免输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正常胎儿和室间隔缺损患者心脏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分布规律。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正常胎儿和5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心肌细胞Cx43的蛋白表达。结果 1、Cx43主要在心室肌表达,心房较少,2、正常胎儿心室肌细胞的Cx43多数分布于细胞表面,少数位于闰盘处,3、室间隔缺损心肌Cx43表达的颗粒细小,分布不均。结论 Cx43的表达在胎儿时期主要位于心肌细胞表面,闰盘处少。室间隔缺损在未出现心功能异常之前对Cx43的表达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83例食管鳞癌患者均为林州市居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VEGFR-3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随访5 a以上。结果VEGF-C阳性产物位于细胞质,VEGF-C阳性表达率为45.8%(38/83),VEGF-C阳性表达与食管癌浸润深度、pTNM分期,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VEGFR-3阳性脉管数平均为(9.77±2.99)个,VEGFR-3阳性脉管数与淋巴结转移、VEGF-C表达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01)。VEGF-C阳性表达组5 a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VEGF-C及其受体VEGFR-3可能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VEGF-C表达可能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心房纤颤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患者的心房肌细胞是否存在细胞凋亡。方法 利用E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心房纤颤患者的心房肌组织。结果 心房纤颤患者心房肌少数细胞核不规则 ,核膜有皱褶 ,染色质凝集成颗粒状 ;细胞器密度增加 ,肌原纤维固缩或坏死 ,线粒体脱嵴 ,溶酶体和心钠素颗粒增多 ;有些细胞膜有皱褶。心肌细胞间胶原纤维和纤维细胞增多 ,有些纤维细胞的染色质在核膜下凝集明显。结论 心房纤颤状态下 ,有少部分心肌细胞和纤维细胞有凋亡现象 ,这可能不是房颤的病因而是房颤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徐振平  郭志坤  韩培立  席鸿钧 《解剖学杂志》2004,27(4):370-372,F003
目的:研究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连接蛋白43(Cx43)的蛋白表达。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比较正常和房颤患者心房肌Cx43的表达。结果:(1)正常心房肌细胞Cx43呈斑点状或带状,大量分布于细胞侧连接处。部分位于闰盘处。(2)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Cx43颗粒发生重排,杂乱地分布于心肌的各个部位。房颤时间长者,部分Cx43移入细胞质中,表现为某些区域极度增加或减少。(3)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Cx43的蛋白表达量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Cx43在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发生重排,呈无序分布,可能是心房纤颤发病的原因之一;并提示房颤仅对Cx43的表达形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儿童心房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和数字图像分析方法 ,观测 6例正常儿童和 12例室间隔缺损儿童心房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  (1)正常心房Ⅰ型胶原为粗、细不等的条状纤维 ,彼此连接成网 ;Ⅲ型胶原纤维呈散在的斑片状分布 ;(2 )室间隔缺损心房Ⅰ和Ⅲ型胶原表达 ,大多区域属于正常。仅部分区域发生极度重排 ,即Ⅰ型胶原呈现大斑块状增加、断裂或消失 ,Ⅲ型胶原呈条束状增加 ;(3)数字图像分析显示 :正常心房肌Ⅰ型胶原含量较Ⅲ型胶原多 ;室间隔缺损儿童心房肌Ⅰ、Ⅲ型胶原增加显著。结论 室间隔缺损儿童心房部分区域Ⅰ和Ⅲ型胶原纤维重排、含量显著增加。这可能是导致室间隔缺损儿童心功能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食管粘膜胃壁内潜入式食管胃腔内吻合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设计一种更为有效地防止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胃食管壁反流的手术方法。研究万法将健康杂种家犬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切除3cm肌层的食管粘膜经胃后壁潜道在胃腔内与胃粘膜吻合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吻合方法。不同时间分别处死相等犬数,进行大体标本及光镜比较观察和离休胃腔内注水观察反流情况。结果实验组无吻合口瘘发生,对照组发生2例。实验组吻合口平均宽26cm,对照组平均宽1.38cm(P<0.05)。实验组抗反流效果明显出于对照组。结论本设计是一种理想的防止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胃食管反流发生的手术万法,极具临床推广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