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临床因素。方法因STEAMI行急诊PCI治疗老年患者68例,分为正常复流组(54例)和无复流组(14例),通过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来阐明老年STEAMI患者无复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率为20.6%(14/68),无复流组与正常复流组相比,2组之间入院收缩压(SBP)、2型糖尿病患病数、发病-再灌注时间、球囊扩张次数和靶血管植入支架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SBP100 mmHg、合并糖尿病、球囊扩张次数和发病-再灌注时间是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STEA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与入院SBP100 mmHg、合并糖尿病、球囊扩张次数及发病-再灌注时间等临床因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前后血浆组织因子(TF)水平的变化,探讨TF在无复流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60例AMI患者PCI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h外周静脉血TF水平。比较其中无复流者与再灌注者不同时点TF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时点,无复流组血浆TF水平均明显高于再灌注组(P<0.01);PCI术后即刻,两组TF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PCI术后24h,无复流组TF水平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再灌注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直接PCI后无复流的发生与血浆TF水平密切相关,TF可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形成微血栓而导致无复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A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因STEAMI住院符合急诊PCI治疗的患者88例,根据是否发生无复流分为正常血流组(n=73)和无复流组(n=15)。采用逐步筛选法选取自变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STEA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 STEA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率为17.0%。无复流组与正常血流组患者间入院收缩压、合并2型糖尿病比例、肌钙蛋白T峰值、发病-再灌注时间、球囊扩张次数和靶血管置入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收缩压100 mmHg(OR=1.019,95%CI:1.006~1.032)、合并2型糖尿病(OR=3.016,95%CI:1.984~3.245)、肌钙蛋白T峰值(OR=1.664,95%CI:1.242~1.845)、发病-再灌注时间(OR=2.988,95%CI:1.545~3.345)、球囊扩张次数(OR=1.864,95%CI:1.545~3.345),是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EA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与入院SBP100 mmHg、合并糖尿病、球囊扩张次数及发病-再灌注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 方法 入选668例STEMI并急诊成功行PCI的老年患者,分为无复流组和复流组,收集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和PCI资料评价无复流,分析评价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果 668例老年患者中,发生无复流181例(27.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收缩压<100 mm Hg(1 mm Hg=0.133 kPa)、侧支血流0~1级、PCI前血栓负荷评分≥4分和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是老年STEMI患者急诊PCI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随着无复流独立因素数量增加,无复流发生率显著升高,分别具有0、1、2、3和4个独立预测因素时无复流发生率分别是10.0%(2/20)、13.7% (32/233)、30.8%(85/276)、38.1%(37/97)和59.5% (2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5.796,P<0.01)。 结论老年STEMI患者急诊PCI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为入院收缩压<100 mm Hg、侧支血流分级0~1级、PCI前血栓评分≥4分和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无复流的患者血浆中过氧亚硝酸阴离子变化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因A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根据PCI术后造影结果 分为无复流组和正常血流组,均为22例.所有入选者术前及术后24 h、72 h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测定,并行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中硝基化酪氨酸(NT)变化.记录一般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指标.结果无复流组在发病到再灌注时间上明显长于正常血流组(P<0.05),在Q波型梗死,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PCI前TIMI血流≤1级等方面明显多于正常血流组(P<0.05);正常血流组患者梗死前心绞痛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复流组(P<0.05).无复流组NT在术后24 h高于正常血流组(P<0.05).发病到再灌注时间,Q波型梗死,PCI前TIMI血流≤1级,弥漫性病变是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而梗死前心绞痛为保护性因子.结论 与无复流发生密切相关的临床因素有发病到再灌注时间,Q波型梗死,弥漫性病变和PCI前TIMI血流≤1级;而梗死前心绞痛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冠状动脉(冠脉)无复流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分析,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于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急诊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6例的相关临床资料与造影结果,将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冠脉无复流分为无复流组和完全灌注组,比较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冠脉无复流的关系。结果 86例患者中12例发生了冠脉无复流。与完全灌注组相比,冠脉无复流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完全灌注组[(18.6±6.8)μmol/L vs.(11.2±5.4)μmol/L],(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每升高3μmol/L,冠脉无复流风险增加24%(OR=1.24,95%CI:1.10~4.18,P=0.016)。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能够增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冠脉无复流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5%~50%的患者发生无复流现象,即心外膜冠状动脉灌注良好,而心肌灌注不良。无复流是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短期和长期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远端栓塞;缺血性损伤;再灌注损伤;冠状动脉微循环损伤的易感性。部分患者发生无复流后可自发逆转,这提示即使不能有效预防,亦可进行有效的治疗。一些生化标志物和临床因素可独立预测无复流,一些治疗措施可有效防治无复流,如在支架置入前进行血栓抽吸不仅可预防远端栓塞,而且还可改善心肌灌注和临床结果。然而,不同患者发生无复流的机制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个体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比值(PRP)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心肌灌注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8例STE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分为无复流组和正常血流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血常规、心肌损伤标志物、术后即刻和30 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无复流组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均P0.05),无复流组的RDW、中性粒细胞百分比、RDW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血浆B型钠尿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D-dimer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均P0.05);无复流组PCI术后基线和PCI术后30 d的LVEF均明显低于正常血流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与PLT的比值(RPR)可作为提示STEMI患者行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预测指标(OR=8.306,95%CI=1.492~46.245,P=0.016)。结论:RPR可作为提示患者发生无复流的预测指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的首选治疗方案。然而,成功地开通心外膜冠状动脉并不意味着心肌组织得到有效的血流灌注,即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PCI术无复流现象的患者临床预后差、病死率高,故有效地改善梗死区域的心肌组织灌注,有利于提高无复流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目前已证实,冠脉内应用腺苷、硝普钠、替罗非班、尼克地尔、维拉帕米及口服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地改善无复流现象的组织灌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绝经后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共纳入绝经后女性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100例,根据心肌再灌注后有无复流发生分为复流组77例和无复流组23例。心肌无复流定义为心肌再灌注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2级或TIMI血流3级且心肌呈色分级(MBG)≤2级。所有患者均术前抽血检测内源性性激素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内源性性激素水平与心肌再灌注后无复流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复流组相比,无复流组雌酮、雌二醇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则降低(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病灶长度、血栓负荷评分≥4分、雌酮、雌二醇和hs-CRP水平与心肌再灌注后无复流发生呈正相关(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栓负荷评分≥4分(OR=4.994,95%CI:1.987~10.518,P=0.035)和雌二醇水平(OR=4.091,95%CI:1.105~8.582,P=0.046)是心肌再灌注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绝经后女性STEMI患者中,高水平内源性雌二醇和心肌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发生呈正相关,提示内源性雌二醇可能是心肌再灌注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急诊PCI后冠脉造影无复流患者左室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方法,85%的患者可恢复正常冠脉前向血流,少数心肌濒临坏死或严重缺血者则未完全恢复血流,即无复流.无复流预示心肌再灌注不良和心功能不全,这些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增加[1].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我们对急诊PCI后冠脉造影无复流和正常血流患者进行了心功能指标检测,以探讨急诊PCI后冠脉造影无复流患者左室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当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心肌组织仍无法获得完全再灌注的现象为"无复流",无复流的发生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1],削弱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获益。了解其发病机制,尽早对无复流做出判定及决策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PCI术后临床预后的关键。1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机制1.1微循环栓塞泡沫细胞、内膜碎屑、胆固醇结晶及血栓碎片是堵塞微血管,形成远端栓塞的主要物质。这些栓子在形成机械堵塞的同时,促进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即刻降钙素原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vention,PCI)治疗中发生无复流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 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患者172例。根据支架术后靶血管血流情况分两组:无复流组为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0、1、2级36例;血流正常组TIMI血流3级116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和PCI治疗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评价降钙素原与直接PCI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性。结果无复流组患者入院时Killip分级Ⅱ~Ⅲ级患者比例高于血流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3%(36/56)vs.39.7%(46/116),P0.05]。无复流组入院时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脑钠肽浓度均高于血流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组胸痛至再灌注时间比血流正常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2.4)h vs.(5.4±2.9)h,P=0.011]。无复流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血流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降钙素原预测无复流的最佳切点值为0.15 ng/m L,预测无复流的敏感度为73%,特异度为7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患者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脑钠肽浓度、Killip分级、降钙素原浓度、胸痛至再灌注时间、植入支架总长度是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治疗中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降钙素原浓度与入院时Killip分级、胸痛至再灌注时间、植入支架总长度明显相关。结论降钙素原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独立预测因素,对发生无复流患者危险分层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因ASTEMI住院并行急诊PCI的患者158例,根据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发生情况分为正常复流组128例和无复流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情况、血压、心率、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Lp-PLA2水平、发病-再灌注时间、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D2B)、球囊扩张次数、支架数量、支架长度、血栓抽吸情况、合并其他血管病变情况及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闭塞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空腹血糖、LDL-C、D2B、球囊扩张次数、支架数量、支架长度、血栓抽吸率、合并其他血管病变者所占比例及LAD、RCA、LCX闭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高于正常血流组、发病-再灌注时间长于正常血流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水平〔OR=3.203,95%CI(1.734,5.919)〕、发病-再灌注时间〔OR=8.908,95%CI(3.698,21.464)〕是A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校正发病-再灌注时间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水平是A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1.160,OR=3.190,95%CI(1.955,5.204),P=0.000〕。结论血清Lp-PLA2水平是A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检测血清Lp-PLA2水平可初步评估PCI术中无复流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谷氨酰转移酶(GGT)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脉介入(PCI)术后心肌无复流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35例经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纳入研究,采集患者血液标本,测定血清GGT及sICAM-1水平,根据PCI术中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将患者分为心肌再灌注组(n = 288)与无复流组(n = 47),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检测指标及心功能指标水平。 结果 两组糖尿病、脑钠尿肽前体(proBNP)及肌钙蛋白(cTn) I 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 < 0.05, P < 0.01);无复流组和再灌注组的病变长度及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 < 0.01);无复流组PCI术后即刻及术后48 h的血清GGT及血清s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再灌注组(P < 0.05);无复流组PCI术后48h的血清GGT及血清s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PCI术后即刻水平(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GT、sICAM-1及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为影响心肌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血清GGT及sICAM-1与AMII PCI术后心肌无复流有关,其水平升高是心肌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接受PCI的AMI患者280例,根据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IMI)血流分级分为慢血流/无复流组(TIMI≤Ⅱ级)54例和正常血流组(TIMI>Ⅱ级)226例。比较2组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入院时基线资料、术前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术前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慢血流/无复流的预测价值。结果 慢血流/无复流组吸烟史、Killip分级Ⅱ级比例、心率、再灌注时间、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及HDAC3水平高于正常血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再灌注时间、NLR、HDAC3是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P<0.05,P<0.01)。再灌注时间+NLR预...  相似文献   

17.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无复流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s,PCI)冠状动脉(冠脉 )造影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因素。方法 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 ,回顾性分析 4 97例急诊PCI病人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 ,冠脉造影无复流病人 5 8例 ,由其余的 4 39例急诊PCI冠脉前向血流TIMI 3级的病人中随机抽取 6 0例 ,为正常血流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的相关因素。结果 无复流的发生率为 12 6 %。单因素分析表明 :糖尿病、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梗死前心绞痛、Kil 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室壁运动积分差异有显著性。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梗死前心绞痛、Kil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是无复流的相关因素。结论 大面积心肌坏死、严重的心肌损害、心功能不全和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长 ,可能会促使无复流的形成 ;梗死前心绞痛可能减少无复流的发生。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无复流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心肌梗死(AMI)首选的治疗方案,可以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溶栓及PCI术后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实验(TIMI)分级与经校正的TIMI分级(CTFC)可对前向血流及组织灌注程度进行有效的评价。无复流现象是PCI术后的常见并发症〔1〕。无复流可导致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概率增加,住院率和原位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 共6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腺苷组。以PCI后最终冠脉造影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帧数(corrected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ame count,cTFC)为标准,当cTFC≥23时诊断为无复流。PCI前、后采集肘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两组无复流发生率及血浆心肌酶和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腺苷组中无复流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腺苷组CK-MB和hs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K-MB、hsCRP与无复流显著相关(P<0.05)。结论 AMI患者冠脉内应用腺苷能有效降低无复流的发生,降低血浆心肌酶、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心血管病中的常见疾病,再灌注治疗主要包括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而PCI治疗是目前治疗STEMI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术中一些患者发生的冠状动脉无复流会严重影响PCI治疗的疗效和远期预后。因此,减少无复流的发生已成为治疗STEMI的新热点。目前认为下列一些危险因素如:炎症反应、糖尿病、高尿酸、血压、心律失常、心肌肌钙蛋白(cTnI)浓度、脑钠肽(BNP)浓度等可以作为无复流的预测指标,本文就无复流分类、术前预测指标、术前防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