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石菖蒲挥发油及β-细辛醚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石菖蒲挥发油、β-细辛醚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动脉粥样硬化试验、高粘血症试验以及心肌缺血试验,观察石菖蒲挥发油、β-细辛醚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高粘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缺血大鼠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心肌组织坏死的影响.结果石菖蒲挥发油、β-细辛醚能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CHOL及LDL-C);能改善高粘血症大鼠的血液流变性;能降低心肌缺血大鼠ET水平、提高NO的含量,降低心肌组织损伤程度和坏死率.结论石菖蒲挥发油、β-细辛醚对心血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β-细辛醚对脑缺血大鼠血小板活化影响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β-细辛醚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特异性标记抗体,检测脑缺血大鼠灌服β-细辛醚后多个时点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率,并与模型组比较.结果:脑缺血模型组大鼠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与空白组比较P<0.01,给药组(β-细辛醚)能降低CD62P、CD63表达率,其中20、30、45、60、90min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意义.结论:β-细辛醚能降低血小板的活性,抗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  相似文献   

3.
石菖蒲开窍醒神物质基础的药学系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石菖蒲开窍醒神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建立石菖蒲挥 发油特征指纹图谱;采用GC-MS及HPLC法比较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成分的异同;采用GC-MS法分析水煎液 与醇提液主要化学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β-细辛醚、α-细辛醚含量;采用GC-MS法分析挥发油入脑成分。结果 以 甲基丁香酚、顺式甲基异丁香酚、反式甲基异丁香酚、γ-细辛醚、β-细辛醚、α-细辛醚6个特征成分为指标, 建立了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辨识技术;石菖蒲、水菖蒲及九节菖蒲挥发油以及β-细辛醚、α-细辛醚的含量 存在明显差异,不应混用;在GC-MS可检出成分中,石菖蒲水煎剂、醇提液除含挥发油外,尚含有2,3-二氢-3,5二 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4H-Pyran-4-one,2,3-dihydro-3,5-dihydroxy-6-methyl-)与5-羟甲基糠醛(2- Furancarboxaldehyde,5-[hydroxymethyl]-)等成分;精制β-细辛醚纯度达99%以上;6批次药材中β-细辛 醚含量为1.09%-2.87%,α-细辛醚含量为0.011%-0.172%;顺式甲基异丁香酚、γ-细辛醚、β-细辛醚、α-细 辛醚4个挥发油成分能进入脑组织。结论 石菖蒲挥发油及β-细辛醚可能是药效活性的最主要有效部位(成分)。  相似文献   

4.
石菖蒲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目的 :观察石菖蒲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影响的有效部位。方法 :提取石菖蒲 (去油水提液、含油水提液、挥发油、β -细辛醚 ) ,灌胃给药 7d ,1次 /d ,观察大鼠脑皮质和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β -细辛醚有明显抑制大鼠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石菖蒲组分 (含油水提液、挥发油、β -细辛醚 )也有减少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β -细辛醚能抑制大鼠脑皮质和海马神经细胞Bax基因表达。石菖蒲挥发油和 β -细辛醚能增强大鼠脑皮质神经细胞Bcl -X基因的表达。结论 :石菖蒲挥发油尤其是 β -细辛醚有抑制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石菖蒲鲜、干药材及其根茎和叶中挥发油,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的含量,为该药材的加工和用药方式选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菖蒲挥发油,通过超声提取法提取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利用HPLC测定石菖蒲鲜品和干品根茎、叶中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的含量,流动相水-甲醇(65∶35),检测波长257 nm。根据样品处理条件折算出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的质量分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石菖蒲经烘干处理后挥发油含量降低,根茎中挥发油的含量较叶中的含量高。β-细辛醚在鲜药材和干药材根茎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81%和1.70%,在鲜药材和干药材叶中质量分数分别为0.90%和0.75%。α-细辛醚在鲜药材和干药材根茎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3%和0.02%,在鲜药材和干药材叶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5%和0.04%。结论:石菖蒲干、鲜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差异较小,均适合药用;石菖蒲叶中的活性成分含量不可忽视,考虑到叶在全草中占较大的比重,建议石菖蒲可以全草入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还脑益聪方中α-细辛醚、β-细辛醚和细辛醛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xtend-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用甲醇-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5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流速为1 m L/min,分别检测还脑益聪方中α-细辛醚、β-细辛醚和细辛醛含量,并用石菖蒲样品作对照。结果:石菖蒲样品和还脑益聪方中α-细辛醚的含量分别为1.274 2,3.489 1 mg/g,β-细辛醚含量分别为7.630 1,35.836 0 mg/g,细辛醛含量分别为0.833 7,7.808 3 mg/g。结论:还脑益聪方中α-细辛醚、β-细辛醚和细辛醛含量分别是石菖蒲样品的2.7倍、4.7倍和9.4倍,提示整方配伍后可提高三者的溶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石菖蒲的主成分β-细辛醚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特异性标记单克隆抗体,测定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VCAM-1及CD62E的表达率。结果缺氧模型组VCAM-1、CD62E明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P<0.001;β-细辛醚能降低VCAM-1、CD62E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且CD62E表达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β-细辛醚能抑制缺氧诱导的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有保护血管内皮免受缺氧-复氧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糖蛋白(P-gp)调控下,石菖蒲挥发油、α及β-细辛醚对远志活性成分3,4,5-三甲氧基肉桂酸(TMCA)在大鼠空肠、回肠的吸收特性的影响。方法 MTT实验研究P-gp抑制剂维拉帕米(Ver)、石菖蒲挥发油、α-及β-细辛醚对远志细胞毒作用的影响;外翻肠囊法研究TMCA在空肠、回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及累积吸收量(Q),考察以上药物对其肠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石菖蒲挥发油、α-及β-细辛醚、Ver可增加远志细胞毒作用。TMCA在空肠、回肠中为线性吸收(r0.95),回肠段Q及Ka值高于空肠段;石菖蒲挥发油、α-及β-细辛醚、Ver可显著提高TMCA在空肠、回肠中的Q及Ka值(P0.05或P0.01)。结论 TMCA为P-gp底物;石菖蒲挥发油所含α-及β-细辛醚可能通过抑制肠段P-gp功能,提高TMCA肠道吸收。  相似文献   

9.
文雯  王玉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256-1258
目的研究石菖蒲挥发油(α-细辛醚)与远志皂苷合用对海马神经元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方法通过Aβ25-35诱导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建立AD模型,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检测各组用药前后海马神经元SOD的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检测各组用药前后海马神经元MDA的含量。结果模型组MDA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且SOD活力明显低于空白组,差异显著;脑复康组、α-细辛醚组、远志皂苷组、α-细辛醚联合远志皂苷组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且SOD活力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显著;α-细辛醚联合远志皂苷组在降低MDA含量及提高SOD活性方面的效果显著强于二者单用。结论Aβ25-35诱导海马神经元存在自由基损伤,α-细辛醚、远志皂苷能抗自由基损伤,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且二者合用在抗自由基损伤上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石菖蒲挥发油包合工艺及包合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石菖蒲挥发油包合工艺,并对其包合物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应用U7(76)均匀试验设计对影响包合的因素进行考察,筛选出最佳包合工艺;采用HPLC法,以β-细辛醚含量为指标研究包合前后石菖蒲挥发油稳定性。结果石菖蒲挥发油的最佳包合工艺为:β-CD:挥发油=3:1,β-CD:水=1:15,包合温度为30℃,搅拌时间为3h;包合后,在考察时间范围内石菖蒲挥发油中β-细辛醚含量变化较小,RSD5%。结论筛选出的包合工艺稳定可行,采用β-CD包合可有效提高石菖蒲挥发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β、α细辛醚及石菖蒲挥发油对支气管哮喘的药效作用。方法用卵蛋白(OA)雾化吸入致敏法复制豚鼠哮喘模型,造模7 d,再喷雾给药7 d后,喷入OA引喘,记录豚鼠哮喘发作潜伏期和跌倒潜伏期;利用豚鼠离体气管片,观察记录药物对气管平滑肌的张力的影响。结果β-细辛醚、α-细辛醚及挥发油都有延长模型豚鼠哮喘发作潜伏期和跌倒潜伏期的作用;均能拮抗组胺和乙酰胆碱松驰豚鼠气管平滑肌。结论β、α细辛醚及挥发油都有一定的抑制模型豚鼠哮喘发作的作用,三者都有对抗组胺或乙酰胆碱所致气管平滑肌收缩的作用。提示β、α细辛醚及石菖蒲挥发油都有一定的平喘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2021,(5)
预测中药石菖蒲的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开展对石菖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文献研究并分析,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论,从植物亲缘学、化学成分特有性、传统功效、传统药性、不同配伍环境、入脑成分、化学成分可测性7个方面对石菖蒲Q-marker成分进行分析预测。预测石菖蒲Q-marker的成分为挥发油类成分α-细辛醚、β-细辛醚、异丁香酚。挥发油类成分可以作为石菖蒲的Q-marker,以期为中药石菖蒲的质量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分析法优选石菖蒲挥发油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优选石菖蒲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挥发油得率及β-细辛醚纯度为指标,HPLC测定β-细辛醚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石菖蒲中挥发油的水蒸汽法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7.6倍量蒸馏水浸泡2.7h,提取10.3 h.在此条件下,挥发油得率可达1.53%,β-细辛醚纯度33.5%.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石菖蒲挥发油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石菖蒲及其有效成分对学习记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不同的动物实验方法,用石菖蒲去油煎剂、总挥发油、β-细辛醚、α-细辛醚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石菖蒲各提取部位(成分)对小鼠正常学习有促进作用,对小鼠各种类型记忆障碍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石菖蒲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为该部位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物中α-细辛醚质量分数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考察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主客体配比对石菖蒲挥发油HP-β-CD包合工艺的影响,以红外光谱法(IR)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该包合物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石菖蒲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包合工艺为包合时间3.85 h,包合温度30.06℃,HP-β-CD与石菖蒲挥发油投料比8.69∶1。挥发油包合率79.74%,包合物得率87.47%,包合物中α-细辛醚质量分数2.266 mg·g~(-1)。石菖蒲挥发油包合前后GC-MS图谱的整体相似度高。结论:IR和GC-MS分析包合物结果证明包合物制备成功,石菖蒲挥发油在包合前后成分变化不大。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石菖蒲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石菖蒲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方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果:从石菖蒲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9种成分,鉴定了29种化合物,其中β-细辛醚的含量占了82.81%。结论:石菖蒲的有效成分多为挥发油,其中细辛醚占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17.
石菖蒲益智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宾  方永奇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35-1638
石菖蒲芳香化湿、开窍宁神,临床广泛应用于中风失语昏迷、癫痫、痰厥、健忘、老年性痴呆及其他智能障碍等病症。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新药开发价值。目的:探讨石菖蒲改善记忆作用的有效部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灌胃给药10天,每天2次。观察学习记忆行为实验以及脑乙酰胆碱脂酶、c-jun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石菖蒲提取物在多种实验中有改善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并能降低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增强c-jun基因表达。结论:提取石菖蒲挥发油、β-细辛醚、乙醚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水层六个部位。挥发油、β-细辛醚是石菖蒲益智作用的有效部位;抑制脑内乙酰胆碱酯酶活力、诱导c-jun基因表达,可能是石菖蒲改善学习记忆的重要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石菖蒲挥发油及β-细辛醚的抗血栓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石菖蒲挥发油及β-细辛醚的抗血栓作用。方法通过血栓形成试验、高黏血症试验、凝血试验和体外溶纤试验,考察石菖蒲挥发油和β-细辛醚对血栓重量、凝血酶原时间(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液流变学、小鼠凝血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凝块重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石菖蒲挥发油、β-细辛醚能减轻大鼠静脉血栓重量,延长大鼠血浆PT和APTT;改善高黏血症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尤其对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的作用明显;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减轻血浆纤维蛋白凝块的重量。结论石菖蒲挥发油、β-细辛醚有抑制血栓形成、抗黏、抗凝、溶解血浆纤维蛋白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延长PT、APTT,改善血液黏滞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20,(1)
目的:研究蜜蜂蜂毒涂膜剂对家兔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家兔36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空白基质组、疏血通阳性对照组及蜜蜂蜂毒涂膜剂低(2.19 mg/kg)、中(4.38 mg/kg)、高(8.76 mg/kg)剂量组,每组6只。分别采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实验和血小板释放实验,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小板颗粒内容物β血小板球蛋白(β-TG)、5-羟色胺(5-HT)、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和CD62p,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作用。结果:与空白基质组比较,ADP诱导时,蜜蜂蜂毒涂膜剂各剂量组血小板聚集率、GPⅡb-Ⅲa复合物表达显著降低,中剂量组β-TG、CD62p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PAF诱导时,蜜蜂蜂毒涂膜剂各剂量组5-HT、CD62p表达显著降低,中剂量组血小板聚集率和β-TG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蜜蜂蜂毒涂膜剂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释放活性物质达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石菖蒲及其复方开心散中β-细辛醚的肠吸收特性研究与对比,评价开心散配伍前后石菖蒲中有效成分β-细辛醚的肠吸收特性变化。方法采用大鼠翻转肠囊法,进行开心散和石菖蒲的肠吸收实验,用HPLC-DAD分析,选用Waters XbridgeTMshield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254 nm检测肠吸收液中β-细辛醚的含量,计算获得肠吸收动力学参数。结果开心散全方和石菖蒲提取物中β-细辛醚累积吸收药量均随时间线性增加,高、中、低三个剂量中β-细辛醚吸收速率常数(K_a)均无显著性差异,符合一级吸收模型。两个提取物中β-细辛醚的表观渗透系数(Paap)在三个剂量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aap均大于1×10~(-4)cm/min,吸收较好。综合Ka和Paap信息,开心散全方和石菖蒲提取物中β-细辛醚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机制可能属被动扩散。结论对比石菖蒲提取物与开心散提取物中β-细辛醚的吸收百分率,开心散配伍前后β-细辛醚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开心散复方配伍对来自石菖蒲的类药成分β-细辛醚肠吸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