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柳州市辖区内的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确诊为DM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常规体检、实验室检测及眼底检查。采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调查DM患者3 017例,其中有898例患者诊断为DR,占比29.8%,其中736例为轻度非增生型DR、103例为中度非增生型DR、23例为重度非增生型DR、36例为增生型DR,占比分别为82.0%、11.5%、2.5%和4.0%。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小(OR=0.628, 95% CI: 0.531~0.744)、有全身疾病史(OR=0.812, 95% CI: 0.684~0.963)是DR的保护因素;有眼部手术史(OR=2.096, 95% CI: 1.632~2.693)、FPG较高(OR=1.103, 95% CI: 1.071~1.135)、尿白蛋白较高(OR=1.001, 95% CI: 1.000~1.001)、SBP较高(OR=1.011, 95% CI: 1.006~1.016)、心率较快(OR=1.009, 95% CI: 1.001~1.017)、职业为农民和自由职业(OR=1.207, 95% CI: 1.002~1.453)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DM患者DR患病率处于中等水平,主要以轻度非增生型DR为主。年龄、全身疾病史、眼部手术史、尿白蛋白、FPG、血压、心率、职业是DM患者发生DR的影响因素。应对DM患者加强DR的宣传教育以及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9年辽宁省学生视力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防治学生近视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辽宁省14个市学生,对抽取的学生进行远视力检查、屈光检查和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学生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辽宁省学生的近视率为53.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发现,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分类、城乡划分、性别、学校类型、是否住校、座位调换情况、眼保健操情况、户外活动是否达标情况及是否存在视屏时间过长行为(均有P < 0.05)。其中经济水平好(OR=0.802, 95% CI:0.751~0.855)、性别女(OR=0.663, 95% CI:0.635~0.692)、高年级(初中OR=0.337, 95% CI:0.358~0.398;高中OR=0.182, 95% CI:0.170~0.196;职高OR=0.392, 95% CI:0.351~0.438)、不住校(OR=0.771, 95% CI:0.716~0.830)、座位至少每月调换1次(OR=0.801, 95% CI:0.739~0.868)和眼保健操每天做2次及以上(OR=0.922, 95% CI:0.850~0.998)与近视率的降低有关,而经济水平中等(OR=1.215, 95% CI:1.115~1.323)、郊县地区(OR=1.134, 95% CI:1.083~1.187)、户外活动不达标(OR=1.069, 95% CI:1.014~1.128)和存在视屏时间过长行为(OR=1.221, 95% CI:1.166~1.280)则与近视率增加有关。  结论  辽宁省学生近视发生率相对较高,防控形势严峻。应采取改变学生的用眼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等措施,多方联合的防控手段,以减少学生近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孕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及其临床亚型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2年3月1日—2016年9月30日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861例PE孕妇作为病例组,7 987例非PE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家族史及孕期膳食摄入情况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孕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对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影响。  结果  调整孕妇年龄、文化程度等影响因素后,孕妇孕早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达到Q3水平(OR=0.80, 95% CI: 0.64~0.99)、孕晚期达到Q3水平(OR=0.78, 95% CI: 0.63~0.97)会降低PE的发生风险。按照孕前BMI进行分层后,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孕早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达到Q3水平(OR=0.73, 95% CI: 0.55~0.96)、孕中期达到Q3水平(OR=0.71, 95% CI: 0.54~0.93)、孕晚期达到Q3水平(OR=0.67, 95% CI: 0.51~0.88)是PE的保护因素。进一步探讨不同孕前BMI孕妇膳食维生素C摄入与PE临床亚型的关系后发现,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孕晚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达到Q3水平(OR=0.66, 95% CI: 0.47~0.93)会降低晚发型子痫前期(late-onset preeclampsia, LOPE)的发生风险。  结论  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Q3水平的膳食维生素C摄入可降低PE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对于LOPE。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国女同性恋(女同)人群抑郁状况,探讨影响女同人群抑郁症状发生的因素,为更好地进行女同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后续心理干预提供建议和参考。  方法  2018年7月1日―2018年12月30日,通过问卷星对女同人群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描述其抑郁状况分布,并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女同人群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结果  56.1%的女同存在抑郁症状。研究结果显示,和与家人同住相比,与女性朋友同住(OR=0.399, 95% CI: 0.182~0.872, P=0.021)、社会支持(OR=0.953, 95% CI: 0.926~0.980, P=0.001)和心理韧性(OR=0.934, 95% CI: 0.895~0.975, P=0.002)水平高的女同更不容易抑郁;少数民族(OR=5.849, 95% CI: 1.474~23.206, P=0.012)、童年期不良经历(OR=1.317, 95% CI: 1.065~1.628, P=0.011)是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中国女同人群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应关注性少数群体的心理状况,重视社会支持的积极作用,提供更多精神卫生资源,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生活方式及其变化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发生风险的关联。  方法  纳入东风-同济队列2008―2010年7 671名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分别采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估生活方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发生风险的关联。  结果  校正混杂因素后,生活方式评分增加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风险的降低均有剂量反应关系。与基线生活方式评分0~1分组相比,>4分组的SBP、DBP和平均动脉压分别降低4.03、2.25和2.84 mm Hg,新发高血压的OR值为0.68(95% CI: 0.52~0.88)。且每增加1分,高血压发生风险降低9%(OR=0.91, 95% CI: 0.87~0.95)。而从基线至2013年随访5年间生活方式评分维持在>3的个体,其新发高血压风险的OR值为0.61(OR=0.61, 95% CI: 0.47~0.80),但是从基线0~2分提高至随访>3分并不能降低高血压风险(OR=0.87, 95% CI: 0.54~1.40)。  结论  中老年人群尽早并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高血压防控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描述中国藏族非吸烟人群被动吸烟暴露与失眠症状的分布特征,探究被动吸烟暴露与失眠症状的关联程度。  方法  基于“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项目2018年5月―2019年8月在拉萨市调查的7 737名藏族居民数据,采用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加权法和边际结构模型分析被动吸烟暴露与失眠症状的关联,并比较该关联在不同年龄、性别、BMI、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组别之间的差异。  结果  调查人群中被动吸烟暴露率为22.50%,失眠检出率为33.67%。利用倾向性评分均衡潜在混杂因素后,被动吸烟暴露组发生失眠症状的风险为非被动吸烟暴露组的1.24倍(OR=1.24, 95% CI: 1.14~1.34);年龄≥50岁(OR=1.25, 95% CI: 1.01~1.54)、男性(OR=1.60, 95% CI: 1.17~2.18)、超重(OR=1.24, 95% CI: 1.05~1.47)、有过1次负性生活事件(OR=1.46, 95% CI: 1.01~2.10)和中等社会支持(OR=1.46, 95% CI: 1.12~1.92)人群被动吸烟暴露与失眠有显著关联。  结论  在藏族非吸烟人群中被动吸烟暴露是失眠的危险因素,应该采取相关降低被动吸烟暴露的干预措施去促进人群睡眠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上海和苏州两地MSM的HIV自我检测行为、检测模式及影响因素。  方法  2021年2-5月间通过社交软件招募上海市、苏州市两地≥18岁且未被诊断为HIV/AIDS的MSM开展网络问卷现况调查,用频率描述自检行为及检测模式,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759名研究对象中,542例有HIV自检史,占比71.4%。其中148例报告既往自检出现过阳性结果,140人经复测确认为假阳性。检测模式包括不检测、传统检测和自检/自检+传统检测三种,各占20.6%、10.0%、69.4%。与含自检模式相比,长居苏州(OR=1.85, 95% CI:1.08~3.17)、性角色插入方(OR=0.34, 95% CI:0.14~0.80)、近1年性伴数2~4人(OR=0.51, 95% CI:0.32~0.81)或5~9人(OR=0.31, 95% CI:0.14~0.68)、线下(OR=0.44, 95% CI:0.23~0.86)或“线下+线上”(OR=0.51, 95% CI:0.31~0.84)寻找性伴、近1年使用毒品/兴奋剂(OR=0.54, 95% CI:0.36~0.83)、有性病史(OR=0.41, 95% CI:0.24~0.69)、试剂获取困难(OR=2.52, 95% CI:1.53~4.15)、试剂使用困难(OR=1.93, 95% CI:1.22~3.07)是MSM选择未检测模式的影响因素;年龄18~<25岁(OR=0.26, 95% CI:0.10~0.71)或25~<45岁(OR=0.38, 95% CI:0.15~0.95)、近1年性伴数2~4人(OR=0.42, 95% CI:0.23~0.78)、试剂获取困难(OR=2.58, 95% CI:1.33~4.99)是MSM选择传统检测模式的影响因素(均有P < 0.05)。  结论  上海和苏州两地的MSM具有较高的自检使用率和支持服务需求,年龄、居住地、性行为特征、药物滥用、自检试剂可及性和可操作性影响MSM对检测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孕期妇女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 PA)、久坐行为与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ROM)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及剂量反应关系。  方法  采用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收集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项目中孕妇的体力活动状况和静坐时间(sedentary time, ST),并随访收集研究对象PROM的诊断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进行数据分析,计算OR及95% CI值。  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6 848例。孕妇PROM的发生率为13.79%。在中/低强度PA方面,与低频组相比,高频组PROM的发生风险更高(中强度OR=1.50, 95% CI: 1.01~2.23;低强度OR=1.19, 95% CI: 1.04~1.73);高强度PA频次每增加1 d/week,PROM发生风险增加13%(OR=1.13, 95% CI: 1.03~1.24);ST每增加1 h/d,PROM发生风险增加2%(OR=1.02, 95% CI: 1.01~1.04)。剂量反应关系显示,高强度PA超过2 d/周,中强度超过5 d/周或低强度超过5 d/周均可增加PROM的发生风险(OR及95% CI均>1)。  结论  孕期高频体力活动和久坐行为是胎膜早破发生的危险因素,应鼓励孕妇进行适宜和中低强度体力活动的同时,减少静坐时间,以降低胎膜早破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婴幼儿湿疹的发病现状,从多角度探索其发病因素。  方法  以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子代项目中的681名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在孕期收集父母亲的一般人口学信息、孕期膳食摄入及婴幼儿出生信息,随访调查其家居环境和婴幼儿湿疹状况,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婴幼儿湿疹发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研究对象婴幼儿湿疹的发生率为23.79%。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初产妇,经产妇(OR=0.601, 95% CI:0.398~0.908)所分娩的孩子患湿疹风险会降低47.6%。母亲有过敏史(OR=2.191, 95% CI:1.393~3.447)和父亲有过敏史(OR=2.008, 95% CI:1.244~3.239)的孩子更容易患湿疹。相比于母乳喂养,人工喂养(OR=4.165, 95% CI:1.450~11.963)和混合喂养(OR=8.151, 95% CI:5.165~12.866)增加婴幼儿患湿疹的风险。孕期禽肉摄入频率越高的孕妇,产后孩子患湿疹的风险增高(OR=1.145, 95% CI:1.011~1.297)。家庭地板、窗台、墙壁有褪色、变黑或霉变(OR=2.051, 95% CI:1.094~3.843)会使婴幼儿湿疹的发病风险增高。  结论  产次、喂养方式、父母过敏史、孕期禽肉摄入频率及居家环境对于婴幼儿湿疹发病有影响,应加强开展针对性宣传指导,有效预防婴幼儿湿疹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国工程建设企业海外员工的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中资企业海外员工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选取某大型石油公司所属工程建设企业2019年9月-12月参加出国培训的员工,采用自行设计的传染病健康素养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员工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为51.5%。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员工传染病健康素养高于男性(χ2 =4.559, P=0.045),年龄<50岁者高于年龄≥50岁者(χ2 =6.027, P=0.015),管理人员高于操作人员(χ2 =53.025, 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和职业类型是影响传染病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相较小学文化程度,初中(OR=3.847, 95% CI: 0.476~31.086, P=0.206)、高中/中专/职高(OR=7.439, 95% CI: 0.932~59.377, P=0.058)、大专/本科(OR=15.887, 95% CI: 1.992~126.673, P=0.009)、硕士及以上(OR=14.581, 95% CI: 1.681~126.479, P=0.015)者传染病健康素养较高;管理人员素养高于操作人员(OR=1.588, 95% CI: 1.105~2.281, P=0.012)。  结论  工程建设企业海外员工的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主要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和年龄。建议企业在员工出国前开展传染病防治的健康教育,重点教育对象应为高中及以下学历者、操作人员和≥50岁员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某部队附属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认知干预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提高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  随机抽取某部队附属医院300名急诊科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马氏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调查其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干预后再评估其职业倦怠情况,并分析该干预措施的效果。
  结果  该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轻、中、重度职业倦怠比例分别为26.67%、41.67%和20.67%,MBI各维度得分分别为:情绪倦怠(24.73 ± 5.28)分、去人格化(8.77 ± 3.35)分、自我价值(35.21 ± 10.49)分。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相比年龄> 35岁、有编制、夜班6~8次/月、不兼军职、月薪> 8 000元,年龄20~25岁(OR=3.969)、合同招聘(OR=2.538)、夜班> 8次/月(OR=2.943)、兼有军职(OR=2.600)、月薪5 000~8 000元(OR=2.231)或 < 5 000元(OR=2.379)是急诊科医护人员发生中、重度职业倦怠(187例)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或0.01)。调查对象经认知干预后的MBI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干预后中、重度职业倦怠人员比例明显下降(15.67% vs.6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急诊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情况较重,年龄较小、兼有军职、夜班频繁、月薪较低、非编制人员更易产生职业倦怠;认知干预可明显改善急诊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可在科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antineoplastic drugs,ADs)医护人员不良妊娠结局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改善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方法对深圳市3家医院235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接触组119人(孕次153次),对照组116人(孕次156次)。获取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自然流产、胚胎停止发育、畸胎及死胎)发生率,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接触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接触组22名医护人员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8.5%,接触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是对照组的8.543倍(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s接触年限增加(OR=1.181,95%CI=1.004~1.389,P=0.044)是医护人员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参与医院开设课程(OR=0.185,95%CI=0.036~0.954)、科室培训(OR=0.056,95%CI=0.005~0.633)及同事间交流学习ADs相关危害知识(OR=0.094,95%CI=0.015~0.605)、处理ADs时使用N95及以上口罩(OR=0.127,95%CI=0.021~0.782)、佩戴双层乳胶手套(OR=0.071,95%CI=0.008~0.612)是不良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职业接触ADs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应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改善职业安全现状,最大化减少ADs带来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和影响因素,提升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  随机选取上海市某中心城区社区医务人员843人,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工作内容内卷(JCQ)、付出-回报失衡(ERI)问卷调查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情况,采用工作倦怠感量表(MBI)调查职业倦怠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835份,有效应答率99.1%。JCQ模式下,835名社区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检出率为42.5%,ERI模式下,职业紧张检出率为34.0%。职业倦怠发生率为50.8%,其中轻、中度职业倦怠发生率为42.2%,重度职业倦怠发生率为8.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相比年龄 < 30岁、工龄 < 10年、临床科室、每周工作时长 < 40 h、不值夜班,年龄40 ~ 49岁(OR = 1.546)、工龄≥ 10年(OR = 1.506 ~ 1.707)、公共卫生科室(OR = 2.085)、每周工作时长≥ 50 h(OR = 2.408)、值夜班(OR =1.811)的社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增加(P < 0.05);相比月收入 < 3 000元、不运动、每天睡眠时间 < 6 h的人员,月收入≥ 3 000元(OR = 0.098 ~ 0.133)、每周锻炼次数≥1次(OR = 0.308 ~ 0.603)、每天睡眠时间≥ 6 h(OR = 0.300 ~ 0.334)的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降低(P < 0.05);社会支持(OR = 0.667)、回报(OR = 0.605)的得分越高,社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越小(P < 0.05);付出(OR = 2.468)、内在投入(OR = 1.549)的得分越高,社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也越大(P < 0.05)。
  结论  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医务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情况。可从个体、组织、社会三方面加强干预,通过提升业务技能水平、合理排班作息、适度运动锻炼、加强心理疏导等途径方式,降低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症状的关系,为促进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三家医院的1 545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应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职业倦怠通用量表和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对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症状水平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逐步回归方法,以职业紧张为自变量,职业倦怠为中介,抑郁症状为因变量构建多元线性模型,分析医务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症状的关系。
  结果  1 545名医务人员平均年龄(34.2 ±8.8)岁,平均岗位工作时间(7.6 ±6.8)年。其职业紧张付出、回报、内在投入维度平均得分分别为(3.0 ±0.8)分、(3.9 ±0.6)分、(2.5 ±0.8)分,付出-回报失衡指数平均得分为0.8 ±0.4,检出付出-回报失衡模式高职业紧张308人,检出率为19.9%;职业倦怠得分为(1.8 ±1.1)分,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工作成就感各维度得分分别为(2.2 ±1.6)分、(1.5 ±1.4)分、(4.4 ±1.5)分,检出有职业倦怠感133人,检出率为8.6%;抑郁症状得分为(7.8 ±4.5)分,检出有抑郁症状者391人,检出率为2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得分与职业紧张的付出、内在投入维度以及抑郁症状得分均呈正相关(rs=0.412、0.542、0.667,P < 0.01);抑郁症状得分与职业紧张的付出、内在投入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s=0.436、0.542,P < 0.01),与职业紧张的回报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s=-0.514,P < 0.01)。多元分层回归分析显示,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对抑郁症状的预测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对抑郁症状变化解释量分别为33.2%和13.9%。
  结论  广州市医务人员的职业紧张对其抑郁症状具有直接作用;职业倦怠作为职业紧张的负面结果,在职业紧张影响抑郁症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减轻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甘肃省现在吸烟者的戒烟意愿以及影响因素,为烟草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69岁现在吸烟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全国居民吸烟情况调查问卷》开展面对面调查,分析不同特征现在吸烟者的戒烟意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  甘肃省现在吸烟者的戒烟意愿为16.4%(95%CI:15.5%~17.3%),农村地区(OR=1.199,95%CI:1.022~1.408,P=0.026)、家中禁止吸烟(OR=1.767,95%CI:1.273~2.454,P=0.001)、12个月内就医时医务人员劝阻吸烟(OR=1.599,95%CI:1.359~1.842,P < 0.001)、去过戒烟门诊(OR=3.089,95%CI:2.031~4.698,P < 0.001)、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1.383,95%CI:1.101~1.736;OR=1.627,95%CI:1.252~2.116;OR=1.374,95%CI:1.009~1.873,均有P < 0.05)、高烟草危害知识得分为1~,3~,5~6(OR=1.248,95%CI:1.030~1.514;OR=1.574,95%CI:1.289~1.922;OR=2.288,95%CI:1.879~2.786,均有P < 0.05)是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的促进因素;年龄20~、30~岁组以及烟龄20~、30~年是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的阻碍因素。  结论  甘肃省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总体不高,今后应进一步在全社会普及烟草危害知识,加强医务人员戒烟服务能力培训,在诊疗过程中开展戒烟服务,同时应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加快戒烟门诊建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负性情绪与消极应对的关系。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四川省某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唯一定点医院1 372名一线抗疫医务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Bootstrap方法检验负性情绪在社会支持和消极应对中的中介效应。
  结果  医务人员社会支持评分为(41.51 ±9.13)分,负性情绪评分为(0.52 ±0.40)分,消极应对评分为(0.80 ±0.56)分。年龄越大、工作年限越久的医务人员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所表现出的负性情绪越低,也更不容易采取消极应对的方式(P < 0.05)。女性医务人员比男性医务人员更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和采取消极应对的方式(P < 0.05)。护士的负性情绪要高于医生和医技人员(P < 0.05)。社会支持与负性情绪(r=-0.172,P < 0.01)、消极应对(r=-0.082,P < 0.01)呈负相关,负性情绪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427,P < 0.01)。社会支持得分负向预测负性情绪(β=-0.306,P < 0.01)和消极应对(β=-0.077,P < 0.01)。社会支持对负性情绪的效应显著[β=-0.181,95%置信区间为(-0.238~-0.124),t=-6.278,P < 0.001];负性情绪对消极应对的效应显著[β=0.188,95%置信区间(0.166~0.210),t=16.733,P < 0.001];社会支持对消极应对的直接效应不显著[β=-0.004,95%置信区间为(-0.028~0.020),t=-0.733,P=0.760]。负性情绪在社会支持与消极应对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的89.5%。
  结论  社会支持通过负性情绪间接地对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消极应对行为产生影响。应该加强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从而使其在工作中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湖北省某地区1 938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倦怠现况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其工作压力、焦虑、社会支持、自我效能等对职业倦怠的作用机制。  结果  湖北省某地区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综合得分为[34.00(25.00, 41.00)]分,职业倦怠检出率为64.09%。工作压力、焦虑与职业倦怠均呈正相关(均有P<0.05);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职业倦怠均呈负相关(均有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有直接正向效应(β=0.451, P=0.010),并通过焦虑产生间接影响(β=0.129, P=0.010);焦虑对职业倦怠有直接正向效应(β=0.360, P=0.010);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有直接负向效应(β=-0.141, P=0.010),调节变量工作压力与支持利用度对职业倦怠有负向效应(β=-0.051, P=0.018)。  结论  工作压力和焦虑为湖北省某地区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提高社会支持特别是支持利用程度可以有效地减少其职业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  方法  从济南市随机抽取24个社区,采用电子健康素养量表调查1 201名老年人。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 201名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合格率11.1%。多因素分析显示,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OR=4.50,95% CI:1.924~10.530,P=0.001)、家庭养老(OR=3.08,95% CI:1.326~7.165,P=0.009)、自评健康较差(OR=2.12,95% CI:1.022~4.406,P=0.044)、自评生活压力较大(OR=4.09,95% CI:1.686~9.938,P=0.002)是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危险因素;城镇户籍(OR=0.52,95% CI:0.337~0.815,P=0.004)、照顾孙子女以本人为主(OR=0.43,95% CI:0.273~0.682,P < 0.001)、城市基本医保/新农合医保(OR=0.22,95% CI:0.047~0.998,P=0.05)、商业性医保(OR=0.10,95% CI:0.019~0.552,P=0.008)、父母健在(OR=0.44,95% CI:0.264~0.719,P=0.001)是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保护因素。  结论  户籍类型、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类型、照顾孙子女方式、养老方式、自评健康状况、父母健在情况、自评生活压力是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收集分析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寻找病例重症化的影响因素及早期临床特征。  方法  利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筛选、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寻找COVID-19病例重症化的影响因素和早期临床特征。  结果  荆州市累计报告1 580例确诊病例及临床诊断病例,重症病例占比23.61%(373/1 58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9岁(OR=2.342,95% CI:1.803~3.043)、确诊病例(OR=2.772,95% CI:1.735~4.428)、有心脑血管疾病(OR=2.872,95% CI:1.542~5.349)是COVID-19病例临床结局演化为重症的危险因素;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OR=1.881,95% CI:1.105~3.202)、发热(OR=1.845,95% CI:1.340~2.541)、乏力(OR=1.616,95% CI:1.246~2.097)、气促(OR=1.870,95% CI:1.197~2.923)是COVID-19病例临床结局演化为重症的早期临床特征。  结论  年老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COVID-19病例及早期出现发热、乏力、气促、淋巴细胞比降低的COVID-19病例均需警惕其重症化演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长沙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6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采用整群抽样对长沙市6区2县床位数≥200张的养老院中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养老机构老年人UI患病率24.01%,中、重度 UI 为主,占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