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分离和克隆小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2(mPPARγ2)诱导脂肪细胞分化的相关基因.方法在体外建立mPPARγ2诱导NIH3T3成纤维细胞分化成脂肪细胞模型基础上,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离、克隆PPARγ2诱导的脂肪细胞高表达或低表达的cDNA片段,再通过半定量RT--PCR证实. 结果经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离到20条差异显示片段,进一步对差异显示片段进行PCR扩增、T/A亚克隆及测序分析,与Gen Bank基因数据库比较后,得到8个已知基因,一条新基因序列,2个EST序列和7个新的EST序列.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UNR基因在PPARγ2诱导的脂肪细胞中表达上调,而凋亡抑制因子5(API5)的表达则下调. 结论UNR基因的高表达和API5基因的低表达可能与PPARγ2诱导脂肪细胞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和克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致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基因,方法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用TNF—α处理48h后抽提总RNA,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离和克隆TNF—α引起脂肪细胞IR的基因,再通过半定量RT—PCR证实。结果经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离和克隆到10个已知基因的cDNA,3个已知表达序列标签(ESTs)片段和1个新的EST片段。半定量RT—PCR证实TNF-α上调3T3-L1脂肪细胞Synip基因和血浆淀粉样蛋白A3(SAA3)基因的表达。结论Synip基因和SAA3基因的表达升高可能与TNF—α致3T3-L1脂肪细胞IR和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小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的受体γ2(mPPARγ2)基因在NIH3T3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并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方法从经荧光测序证实含正确mPPARγ2 cDNA序列的重组质粒pcDNA3/mPPARγ2中,双酶切下mPPARγ2全长cDNA序列,亚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GCEN中,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GCEN/mPPARγ2.用PA317细胞对pGCEN/mPPARγ2及pGCEN进行包装,并用G418进行PA317细胞抗性克隆筛选,收集病毒上清,感染靶细胞NIH3T3成纤维细胞.表达mPPARγ2的NIH3T3成纤维细胞在含PPARγ激活物5,8,11,14-二十碳四烯酸(ETYA)等分化介质中培养,可被诱导向脂肪细胞分化.结果构建了含mPPARγ2全长cDNA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GCEN/mPPARγ2,获得了较高pGCEN/mPPARγ2及pGCEN的逆转录病毒上清.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可介导mPPARγ2在NIHT3T3成纤维细胞胞核中表达.油红O染色证实,表达mPPARγ2的NIHT3T3成纤维细胞在分化介质中培养分化10天后,胞浆中明显积聚了较多的中性脂肪,其细胞形态也与体内成熟脂肪细胞相似,而且这些细胞表达脂肪细胞特异性标志基因如AP2和leptin.结论本研究在体外成功地建立了由PPARγ2诱导NIH3T3成纤维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的模型,为进一步研究PPARγ2诱导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离和克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致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基因.方法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用TNF-α处理48 h后抽提总RNA,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离和克隆TNF-α引起脂肪细胞IR的基因,再通过半定量RT-PCR证实.结果经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离和克隆到10个已知基因的cDNA,3个已知表达序列标签(ESTs)片段和1个新的EST片段.半定量RT-PCR证实TNF-α上调3T3-L1脂肪细胞Synip基因和血浆淀粉样蛋白A3(SAA3)基因的表达.结论Synip基因和SAA3基因的表达升高可能与TNF-α致3T3-L1脂肪细胞IR和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亮氨酸拉链蛋白(GILZ)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及对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标志基因PPARγ2、C/EBPa、LPL和FAS 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MTT法检测GILZ稳定表达3T3-L1细胞从D1到D11细胞的增殖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GILZ过表达对脂肪细胞分化和甘油三酯相对含量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标志基因PPARγ2、C/EBPa、LPL和FAS的mRNA表达。结果:与转染Pc DNA3空载体的对照组相比,GILZ过表达组的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MID诱导后,与对照组相比,GILZ过表达组的桔红色细胞显著减少。脂肪细胞内甘油三酯相对含量也显著降低(0.365±0.012 vs 0.181±0.014,P<0.001)。分化过程中GILZ过表达的3T3-L1细胞内脂肪细胞分化基因PPARγ2、C/EBPa、LPL和FAS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分化第9天时的相对表达分别为11.447±0.831 vs 1.173±0.290,17.700±0.915 vs 1.557±0.384,67.057±5.288 vs 9.467±3.406,40.946±3.968 vs 4.967±1.091,P<0.001)。结论:GILZ对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没有明显的影响。GILZ过表达可显著性抑制PPARγ2,C/EBPa,LPL和FAS的mRNA表达,表明GILZ可能通过下调脂肪细胞分化转录因子PPARγ2,C/EBPa的表达而抑制脂肪细胞特异性基因LPL和FAS的表达,进而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人脂肪细胞分化的绿色荧光蛋白活体检测动态模型,为进一步进行脂肪细胞分化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PCR法从培养的人前脂肪细胞总DNA中扩增出过氧化物体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启动子.将该启动子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EGFP-1后转染3T3成纤维细胞及人前脂肪细胞,并诱导脂肪细胞分化,结果在胰岛素、地塞米松及30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诱导下,人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而3T3细胞则不能防导为脂肪细胞及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结论脂肪组织特异表达的PPARγ2基因启动子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构成的重组基因转化人前脂肪细胞后,能够用来动态活体检测脂防细胞分化状态。这一模型的建立为脂肪细胞分化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一个更加方便的检测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人脂肪细胞分化的绿色荧光蛋白活体检测动态模型,为进一步进行脂肪细胞分化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PCR法从培养的人前脂肪细胞总DNA中扩增出过氧化物体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启动子,将该启动子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EGFP-1后转染3T3成纤维细胞及人前脂肪细胞,并诱导脂肪细胞分化。结果在胰岛素、地塞米松及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诱导下,人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而3T3细胞则不能诱导为脂肪细胞及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结论脂肪组织特异表达的PPARγ2基因启动子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构成的重组基因转化人前脂肪细胞后,能够用来动态活体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状态。这一模型的建立为脂肪细胞分化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一个更加方便的检测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蒲黄总黄酮(Pollen Typhae total flavones.PTF)对脂肪细胞糖脂代谢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方法:蒲黄总黄酮干预3T3-L1脂肪细胞,实时定量荧光多聚酶联反应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PPAR家族。包括PPARα、PPARγ和PPARβ/δmRNA的表达。结果:蒲黄总黄酮可上调PPARα、PPARγmRNA的表达,下调PPARβ/δ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蒲黄总黄酮可能通过提高3T3-L1脂肪细胞PPARα和PPARγmRNA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PTP1B与脂肪细胞分化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第1~10日),采用油红O染色及RT-PCR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2(PPARγ2)基因表达评价脂肪细胞分化成熟情况,RT-PCR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TP1B 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随着脂肪细胞诱导分化逐步深入,油红O染色显示其中脂滴形成逐渐增多,至占全视野90%以上;同时PPARγ2基因表达逐步增多,均提示脂肪细胞分化逐步成熟,至最终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PTP1B mRNA和蛋白水平在前脂肪细胞中表达较高,随着脂肪细胞的逐步成熟,其表达逐渐降低,至分化成熟时表达水平降至最低.结论: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PTP1B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减低,PTP1B可能参与了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前脂肪细胞(3T3-L1)分化过程中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MR)表达的影响,探讨PPARγ在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吡格列酮对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进行刺激,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在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过程中,盐皮质激素受体及其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给予吡格列酮刺激后细胞分化效率明显增加的同时,盐皮质激素受体及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11β-HSD1)的表达量增加.结论:PPARγ在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的同时,明显增加盐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简并引物RT-PCR扩增并克隆TF-ⅢA型锌指蛋白基因表达序称标签(EST),以最终获得新的锌指蛋白基因,方法:分别用TPA和Hemin诱导人红白血病(HEL)细胞,提取总RNA。根据TF-ⅢA型锌指蛋白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并以之进行RT-PCR扩增,然后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中测序,应用DNAsis软件分析序列并通过GenBankblast进行序列比较。结果:克隆并测序了30个扩增片段,22个是锌指蛋白基因的EST,其中17个是新的锌指蛋白基因EST。结论:应用简并引物RT-PCR克隆一些具有保守所酸顺序结构域的蛋白基因EST是可行的。并具有简便,高效等优点,此外,还可有目的地克隆一些具有重要功能结构域的蛋白质基因。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3T3-L1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及脂联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50、500和5000 U/L HCG干预未分化脂肪细胞2、4和6 d,未用HCG干预为空白对照组,PT-PCR测定PPARγ mRNA的表达;用诱导分化液(1 μmol/L地塞米松+0.5 mmol/L 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10 ng/L胰岛素)诱导3T3-L1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后用5000 U/L HCG干预成熟脂肪细胞6、12和24 h,未用HCG干预为空白对照组,用RT-PCR测定PPARγ及脂联素mRAN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剂量HCG干预未分化3T3-L1脂肪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干预组未分化脂肪细胞PPARγ mRNA的表达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23、21.352和23.519,P均<0.001);不同剂量HCG干预组组间比较,5000 U/L剂量干预组PPARγ的表达量较50和500 U/L剂量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0和500 U/L剂量组比较,PPARγ 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00 U/L HCG干预已分化3T3-L1脂肪细胞后,空白对照组、干预6、12和24 h组相比,脂肪细胞PPARγ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907,P<0.001),脂联素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66,P=0.976).结论:HCG可能促进313-L1脂肪细胞的分化,但对脂联素的分泌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5-氮杂胞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分化过程中PPARγ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原代培养小鼠MSC,5-氮杂胞苷诱导分化;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N1-PPARγ2表达质粒转入MSC中,G418筛选,RT-PCR检测PPARγ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myosin及PPARγ表达.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滴.结果 MSC在未诱导时不表达PPARγ,经5-氮杂胞苷诱导后,多数细胞向成肌细胞分化,部分细胞表达PPARγ且向成脂肪细胞分化;pEGFP-N1- PPARγ2转染成功的细胞均分化为脂肪细胞.结论 5-氮杂胞苷不仅诱导MSC向成肌细胞分化,也诱导其向成脂肪细胞分化;其诱导MSC向成脂肪细胞分化可能与PPAR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小檗碱对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和其机制。方法 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以油红O染色检测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胞浆脂肪的堆积,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小檗碱对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2(PPARγ2)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 10μmol/L小檗碱使3T3-L1前脂肪细胞的MTT值增加36%(P<0.001),小檗碱处理的脂肪细胞胞浆中,脂肪的堆积明显少于对照组,仅10%~20%的细胞出现较大脂滴。RT-PCR结果显示,在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小檗碱组脂肪细胞的PPARγ2 mRNR较对照组低48%(P<0.01),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也显示小檗碱抑制PPARγ2蛋白质的表达。结论 小檗碱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小檗碱减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的堆积、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可能与其降低PPARγ2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有关,这提示小檗碱在临床上可能适合于治疗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胆汁酸核受体激动剂GW4064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联素及其受体和对HepG2细胞脂联素受体
的影响。方法用GW4064干预3T3-L1前脂肪细胞的整个分化过程,荧光Real-time PCR法检测分化第0、2、4、6、8天胆汁酸核
受体(FX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脂联素、脂联素受体(AdipoR1、AdipoR2)mRNA相对表达量及ELISA
法检测脂联素蛋白水平,同时,GW4064 干预饥饿后的HepG2 细胞0、12、24、48 h 后,荧光Real-time PCR法检测AdipoR1 和
AdipoR2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GW4064 干预后,3T3-L1 前脂肪细胞中FXR、PPARγ2、脂联素、AdipoR2 及HepG2 细胞
AdipoR2 mRNA相对表达量较空白组明显上升,脂联素蛋白水平与其mRNA表达情况一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3T3-L1前脂肪细胞、HepG2细胞的AdipoR1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GW4064可上调脂肪细胞FXR、PPARγ2、脂联素、AdipoR2
及HepG2细胞AdipoR2的表达,而脂联素和AdipoR2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FXR激动剂可能通过
诱导其表达达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目的;另外,PPARγ是脂肪细胞分化成熟的重要调控因子,推测胆汁酸核受体对脂
肪细胞的调控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γ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测定分析烟碱诱导出现的差异表达片段的序列,观察与烟碱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基因。方法 提取以烟碱处理培养的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的RNA,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显示差异表达cDNA片段(EST),经Northern 印迹证明并测序,经基因库比较查询。结果 发现60条EST,Northern 印迹证实23条cDNA确属差异表达片段,测序发现11条未见报道同源序列的EST。结论 确定了11条差异表达片段的序列,为全长cDNA筛选和克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大鼠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大鼠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基因。方法:采用RT-PCR方法,大鼠脑组织中的mRNA逆转录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扩增NGF基因片段,克隆入T载体,并经序列测定。结果:RT-PCR法扩增出一特异产物与预期长度504bp相符,T载体克隆测序与大鼠NGF基因100%同源。结论:采用RT-PCR和T载体技术获得了大鼠脑组织中的NGF基因克隆,为在分子水平对NGFmRNA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成脂肪细胞分化及瘦素(Lp)生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BMSC。在诱导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TRA进行成脂肪分化诱导,光学显微镜下油红O染色观察BMSC分化情况;RT—PCR和Westernblotting测定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性受体γ(PPARγ)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基因及相应蛋白表达;RT—PCR和ELISA法检测分化过程中细胞Lp基因表达及蛋白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ATRA(0.1~1.0umol/L)作用后,BMSC向脂肪细胞分化呈现浓度依赖性抑制,PPARγ、FABP4mRNA和蛋白表达均呈现一致性下降;诱导后细胞Lp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显著减少。结论0.1~1.0umol/LATRA可抑制BMSC向脂肪细胞分化及其Lp生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PARγ和FABP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前体脂肪细胞(3T3-L1),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提取脂肪细胞总RNA,纯化mRNA后逆转录制备目标序列,应用含有45038种小鼠基因cDNA的表达谱芯片Mouse430_2进行差异表达谱分析。结果: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基因表达谱中差异表达基因共有640条,其中表达水平显著变化的有38条(表达水平改变5倍以上),上调基因24条,下调基因14条。差异表达基因中有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基因等多种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与脂肪细胞分化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结论: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可能为脂肪细胞分化相关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