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防淋巴瘤化疗患者医院内外跌倒的有效措施,提高淋巴瘤化疗患者护理安全。方法对27例淋巴瘤患者发生跌倒的时间、地点、原因、后果、年龄进行分析。结果化疗后有胃肠道反应的患者是跌倒的高危人群;8:00-11:00是院内外跌倒发生的高峰时间段;跌倒的地点主要在家里、马路和病床;跌倒发生的主要诱因与骨髓抑制有关。结论重视淋巴瘤人群的安全评估,应加强住院患者跌倒高危因素的评估,对住院环境进行审核和纠正,加强护患双方防范跌倒的宣教,院外的患者在出院前要加强对跌倒的健康教育,最大限度降低院内外淋巴瘤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利 《现代护理》2005,11(24):2077-2079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1例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内在因素有高龄、躯体移动障碍、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眩晕发作、跌倒病史、低血糖反应和体位性低血压;跌倒发生的外在因素有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易发生跌倒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个时间段:15:00~21:00和0:00~7:00,易发生跌倒的地点主要在病床旁和厕所.结论医院的布局及设施应合理;加强在职护士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培训;制定住院患者个体化的安全护理计划;做好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对某三级综合甲等医院2010年1月-2012年7月发生的12例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内科患者跌倒发生率高,跌倒的高发时间段为夜间0:00-4:30,跌倒易发生的地点为厕所。12例跌倒患者中8例发生严重损伤,跌倒的主要原因为设施、设备不完善。住院患者的跌倒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护理人员应做好高危人群的评估和健康宣教,医院管理者应为患者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1例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内在因素有高龄、躯体移动障碍、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眩晕发作、跌倒病史、低血糖反应和体位性低血压;跌倒发生的外在因素有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易发生跌倒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个时间段:15:00~21:00和0:00~7:00,易发生跌倒的地点主要在病床旁和厕所.结论医院的布局及设施应合理;加强在职护士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培训;制定住院患者个体化的安全护理计划;做好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1例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内在因素有高龄、躯体移动障碍、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眩晕发作、陪护是否在场和体位性低血压;跌倒发生的外在因素有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易发生跌倒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个时间段:15:00~21:00和0:00~7:00,易发生跌倒的地点主要在病床旁和厕所.结论 医院的布局及设施应合理;加强在职护士预先性培训,制定住院患者个体化的安全护理计划;做好健康教育,对预防神经内科患者的跌倒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住院高龄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8例高龄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龄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内在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等。跌倒的外在因素有环境和药物因素。易发生跌倒的时间主要集中在00:00-7:00,易发生跌倒的地点主要在病床旁和卫生间。结论改善住院环境,加强护理干预,消除安全隐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描述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特征,为针对性地制定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第一季度上报的跌倒资料,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跌倒发生时间以1:00-2:00、6:00-7:00时以及20:00为主;因心律失常发作所致跌倒后损伤程度高于非心律失常发作所致的跌倒。结论:应根据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时间及疾病特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患者跌倒不良事件的临床特征,为预防院内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汕头市中心医院上报的110例跌倒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住院患者跌倒以老年人为主(70.91%),多数发生在夜间,发生跌倒呈现三个高峰时间段,分别为3:00-5:00、6:00-8:00和20:00-22:00。跌倒在病床边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病房卫生间。常见的前三个原因是病情变化、自行离床、体位改变。跌倒的患者疾病种类构成前三位的分别为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ADL评估61~99分(轻度依赖)的患者发生跌倒最多,Morse跌倒风险评估25~45分(中度危险)的患者发生跌倒最多。结论临床护士应关注影响住院患者跌倒的多种因素,充分评估每例患者,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动态调整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住院患者跌倒及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出适宜有效的护理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6年9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发生的跌倒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在19例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不良事件中,发生跌倒的年龄主要为70-80岁,发生跌倒频次最高的地方为卫生间,时间主要发生在0:00-8:00,大部分没有造成伤害,63.16%的跌倒没有被目睹,47.37%的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为中度风险,42.11%的老年住院患者有低钠血症。结论防范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应在关键的年龄、时间、地点,对关键的人物给予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防范老年住院患者意外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住院患者跌倒不良事件的临床特点,为制定有效的跌倒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医院护理管理平台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发生的139例跌倒护理不良事件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跌倒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占64.03%(89/139);发生跌倒次数最多的地点是卫生间,占54.67%(76/139);跌倒高发时间段为清晨(6:00~8:00)和午夜(0:00^-2:00);患者跌倒发生时当班护士以低年资护士为主;患有肿瘤相关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患者跌倒发生率高于其他基础病患者。跌倒评估不够准确/未能识别高危人群、高危患者无防控措施、患者依从性差、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以及环境因素是导致住院患者跌倒的常见根本原因。结论护理管理者及临床护理人员,应关注跌倒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高发地点及时间段等,实施预见性护理,从而预防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19例住院患者跌倒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发生跌倒的119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65岁(79.8%);晚班时间段(16:00-0:00,46.2%);卫生间(浴室)(28.6%);跌倒风险因素评估不足(27.7%);健康宣教不及时(23.5%);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21.0%)。结论:为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需要提高跌倒危险因素筛查及增加动态评估频次,筛选跌倒高危人群,预见性实施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脑卒中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描述性研究设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自制量表调查脑卒中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情况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跌倒情况以年龄大者居多;跌到时间集中在22:00-8:00;跌倒次数越多的患者平衡能力越差;跌倒患者大多有抑郁心理。结论:做好病房的硬件设施,加强照看特别是老年人的夜间照看以及伴有其他慢性病的患者,对多次跌倒的患者鼓励用积极的情绪应对跌倒的恐惧,可以有效地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骨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为预防骨科患者跌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骨科发生的52例住院患者跌倒案例,通过分析跌倒不良事件报告表以及患者住院病历,就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分析的内容包括跌倒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诊断、认知功能、排泄形态,跌倒的时间、地点,跌倒时患者主诉,跌倒后受伤情况,跌倒前24 h内用药以及实验室检查报告单中患者血钾、血红蛋白等。结果 发生跌倒的患者中,年龄≥65岁的占75%;跌倒地点主要是床旁(53.8%)和洗手间(34.6%);跌倒时患者主诉最多的是下肢或全身乏力,占38.5%,其次是重心失衡的有21.2%;疾患部位在下肢的有51.9%,跌倒发生在术后一周内的有61.0%;69.2%的患者有合并症;在跌倒前24 h内服用降压药、降糖药、镇静安眠类药物的有71.2%;26.9%患者跌倒后受伤程度为1~2级;6:00—8:00和18:00—20:00两个时间段是发生跌倒的两个高峰期。结论 骨科跌倒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跌倒发生地点主要是在床旁,多数是因为肢体乏力而跌倒,下肢功能受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住院患者跌倒现状、发生原因及伤害程度,制定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的对策。方法对本院61例跌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跌倒发生率高的科室、跌倒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跌倒后伤害程度。结果在61例跌倒患者中,因健康状况因素发生跌倒占全部跌倒原因的70.49%;易发生跌倒时间为22:00-08:00及04:00-08:00;在卫生间跌倒占全部地点的60.66%;在跌倒患者中无伤害发生的人数占全部跌倒患者的37.51%,轻度伤害则占34.42%。结论加强疾病高风险导向性的跌倒危险因素评估,修订跌倒风险评估表,落实弹性排班,加强巡视,满足患者需求;重视环境和设施安全;加强防跌倒培训宣教,达成医护患目标一致性;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防跌倒措施的依从性,从而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谢萍  张在萍  郭晓娟  戴雪梅   《护理与康复》2018,17(12):79-82
目的建立住院患者跌倒安全管理体系,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住院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应用安全因素框架理论对2016年1月至6月上报的35起跌倒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跌倒发生的主要因素,针对安全影响因素,建立住院患者跌倒安全管理体系并实施,比较2017年1月至6月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跌倒后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2016年1月至6月收治患者总数47 681例,实占床日数420 332d,发生跌倒不良事件35起,跌倒发生率0.083‰;2017年1月至6月收治患者总数49 422例,实占床日数423 112d,发生跌倒不良事件16起,跌倒发生率0.038‰,两个时间段跌倒发生率比较,P=0.008。患者满意度由94.0%提高至98.7%,P0.05。结论基于患者安全因素框架理论建立的住院患者跌倒管理体系能够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根本原因,探讨减少跌倒事件发生的对策。方法对50例跌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原因。结果 50例跌倒患者中原发疾病比例最高为恶性肿瘤24.0%(12/50),其次为脑梗死18.0%(9/5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0%(5/50);最主要原因为疾病健康因素64.0%(32/50),其次为健康宣教欠缺56.0%(28/50)、患者及家属陪护意识不强54.0%(27/50);60岁以上患者居多,占68.0%(34/50);跌倒的地点分布发生在病室58.0%(29/50)和厕所22.0%(11/50);跌倒发生的主要时间段为14:00-16:00、06:00-08:00、20:00-22:00,分别占18.0%(9/50)、12.0%(6/50)、12.0%(6/50)。结论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应加强护士防跌倒的培训教育工作,合理配置护理人力;注重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落实率,鼓励其主动参与跌倒预防;重视环境安全设施建设,落实预防跌倒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方法:对96例跌倒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分析跌倒发生的原因。结果:发生跌倒的患者年龄≥60岁的占67.71%;因为健康原因发生跌倒的占38.54%;在卫生间跌倒的占41.67%;发生跌倒的患者原发病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占37.51%;有陪护发生跌倒的占79.20%;易发生跌倒的时间为18:00-24:00及4:00-8:00。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与护士对跌倒因素评估能力不足、安全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完善、相关培训不足等有关。结论:应从加强防跌倒的培训教育工作,合理配置护理人力,鼓励患者报告安全隐患,重视环境和设施安全方面着手,不断改进护理措施,从而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外科老年患者术后跌倒的影响因素,为针对性提出防跌倒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外科术后发生跌倒的老年患者18例,应用院自制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患者跌倒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分析各因素与跌倒相关性.结果 跌倒发生的时间分布中00∶00-08∶00时间段占72.2%,跌倒发生的地点中在厕所间占66.7%.外科术后患者体能虚弱、服用特殊药物、麻醉止痛药应用等疾病因素占发生跌倒危险因子排序的前3位.跌倒与年龄、各系统机能退化也存在相关性.结论 预防外科老年患者术后跌倒,应从外在因素、疾病因素、生理因素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制定针对性防跌倒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报的40例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跌倒发生的时间以22:00~08:00最多(占55%),跌倒地点以床旁和洗手间最多(分别占37.5%和30%),发生跌倒最多的科室是神经内科和肾内科(占45%),造成患者跌倒的原因有疾病、年龄、药物、环境、心理及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与能力不足等。结论针对跌倒的原因制定管理对策,优化管理流程,实施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将有效避免或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以降低跌倒的发生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2009-2012年上报的57例住院患者的跌倒事件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跌倒患者平均(65.61±16.92)岁,64.9%的跌倒发生于夜班、中午或交接班时间段,71.4%的跌倒发生于节假日,77.2%的跌倒患者为二级护理,52.7%的跌倒患者有陪护,在跌倒发生时,62.1%的陪护不在场。结论多种因素如患者高龄、护士人力不足、巡视不够、陪护不力等都可引起跌倒的发生。提高护士人力配置,控制跌倒的危险因素,加强跌倒防范教育是减少住院患者跌倒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