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对ICU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市人民医院ICU住院的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其入ICU顺序及病种特点等分为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组(观察组)及常规吸痰组(对照组),各44例,检测治疗前及治疗7 d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CT、CRP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2%(41/44),对照组有效率为81.8%(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1,P<0.05)。观察组治疗7 d时感染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79,P<0.05)。观察组治疗7 d时CRP水平低于对照组(t=-48.792,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7 d时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t=27.839、24.049,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可有效降低其PCT、CRP水平,对控制肺部感染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及降钙素原(PCT)在诊断不完全川崎病(IKD)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川崎病(KD)患儿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诊断标准分为KD组(n=75)和IKD组(n=53)。根据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认有无冠状动脉损害将IKD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n=29)和无冠状动脉损害组(n=24)。检测每组NT-proBNP和PCT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NT-proBNP和PCT对I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结果:KD组与IKD组中血浆NT-proBNP、P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损害组患儿血浆NT-proBNP及PCT水平明显均高于无冠状动脉损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和PCT均是IKD和冠状动脉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浆NT-proBNP和PCT水平预测I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9和0.887。结论:IKD患儿NT-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B型脑钠肽(BNP)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在脑卒中伴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伴肺部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同期收集80例脑卒中未伴发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BNP、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患者PCT、BNP、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53、3.233、19.654,P<0.05);PCT、BNP、TNF-α联合诊断脑卒中伴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灵敏度和特异度可达到90.0%、85.3%;PCT、BNP及TNF-α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03、0.361、0.154,P<0.05)。结论:血清PCT、BNP及TNF-α水平在脑卒中伴肺部感染患者中明显升高,可反映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而且在脑卒中伴肺部感染的早期即可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需要机械通气超过48h的颅脑损伤病人50例,按机械通气5d内是否出现VAP分为VAP组(25例)和非VAP组(25例)。采集两组病人机械通气前后的静脉血,测定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记录病人体温,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前后上述指标变化,计算各指标诊断VAP的灵敏度及特异度。VAP组进行气道分泌物培养,按革兰染色分为G+菌组和G-菌组,比较两组PCT水平。比较VAP组和非VAP组预后情况。结果 VAP组和非VAP组机械通气前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后VAP组PCT、CRP、WBC较非VAP组显著升高(t=1.76~2.42,P<0.05),体温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诊断VAP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和92%。VAP病人G-菌组PCT水平较G+菌组显著升高(t=2.04,P<0.05)。VAP组机械通气时间、ICU驻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长于非VAP组(t=1.98~2.71,P<0.05)。结论 血清PCT早期诊断VAP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VAP病人G-菌感染者PCT水平较G+菌感染者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ICU细菌性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ICU细菌性肺部感染患者血清中PCT水平。结果随着肺部感染程度的增加,血清中PCT浓度显著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一周后,治疗有效组血清中PCT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无效组血清中PCT水平无明显下降;结论血清PCT的水平对细菌性肺部感染危重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重度颅脑外伤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入住我院神经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辅助通气治疗的脑外伤病人92例。依据是否发生VAP将病人分为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组(52例)。两组病人于机械辅助通气前和结束辅助通气后48h测定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计数血白细胞(WBC),同时监测心率(P)的变化。比较各炎症指标对VAP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分析对VAP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机械通气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感染组病人机械通气撤机后PCT水平、CRP水平及P均较机械通气前明显升高(t=2.23~5.20,P<0.05)。非感染组病人机械通气撤机后CRP水平和P较通气前明显升高(t=5.21、2.02,P<0.05)。机械辅助通气后,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PCT水平明显升高(t=5.83,P<0.01)。PCT诊断VA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WBC,而其特异度高于CRP。结论血清PCT早期诊断重型颅脑外伤VAP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可早期监测PCT变化,以对VAP病人早期干预,从而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及C反应蛋白(CRP)在ICU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并结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分析其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3月本院ICU收治的63例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后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14例)和存活组(49例),比较PCT、WBC、N%和CRP在两组的变化,并分析其与APACHEⅡ评分及ICU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血清PCT、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CT、CRP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PCT、APACHEⅡ、CRP、N%、WBC预测ICU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0>0.925>0.826>0.576>0.55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90 ng/mL、20.0分、97 mg/L、85.80%、14.03×109个/L,敏感度分别为100%、90.9%、72.7%、81.8%、54.5%,特异度分别为87.8%、92.7%、78.0%、43.9%、75.6%,PCT的AUC、敏感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是预测患者预后的最强指标;在控制年龄、性别等其他危险因素后,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得出,PCT与APACHEⅡ评分均是影响ICU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CT是评估ICU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与APACHEⅡ评分一起评估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余微  程幼夫  张汝   《四川医学》2017,38(11):1314-1317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降钙素原(PCT)、NT-proBNP/BNP比值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水平变化及意义,为临床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参考。方法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76例心力衰竭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130例)和非感染组(146例),分析两组患者PCT、NT-proBNP、BNP、NT-proBNP/BNP比值差异,各指标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PCT、NTproBNP/BNP比值、NT-proBNP感染组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BNP水平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肺部感染患者PCT、BNP、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升高(P<0.05),NT-proBNP/BNP比值在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组患者NT-proBNP/BNP比值与PCT呈正相关(r=0.621,P<0.05),BNP、NT-proBNP与PCT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NT-proBNP/BNP比值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由于不受心功能影响,可反映患者感染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和肽素、降钙素原(PC T )与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断为脑出血、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120例及同期体检的健康者60例(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和肽素与PC T水平的差异。结果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组和肽素、PC T水平均高于脑出血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生存组血清和肽素、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和肽素、PCT 和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关系密切,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诊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0例临床确诊VAP患者纳入VAP组,同时选择30例同期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未合并VAP患者纳入非VAP组,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前后的血清PCT及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水平;根据VAP患者疗效将其分为病情好转组及恶化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水平的变化.结果 VAP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及简化CPIS评分在机械通气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并且血清PCT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且上述指标均高于非VAP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VAP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VAP病情好转组患者血清PC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病情恶化组患者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水平及简化CPIS评分升高对诊断VAP具有重要价值,并且监测血清PCT的变化可用于VAP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细菌性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PCT)的变化规律,研究其在评估感染控制中作用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研究,选择2012年5月-2013年4月,56例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细菌性感染患者,测定患者入院时(PCT1)、48 h(PCT2)及72 h(PCT3)的PCT水平,分别计算出48 h及72 h的PCT的变化率;同时记录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然后根据患者最后结局不同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存活组34例,死亡组22例,最后比较两组患者PCT水平及PCT的变化率。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48 h变化率[-0.448(-0.591,-0.167)vs 0.048(0,0.8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6845,P〈0.001);存活组和死亡组72 h 变化率[-0.563(-0.767,-0.063)vs 0(0,0.4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596,P〈0.001)。结论:ICU细菌性感染患者中,PCT水平及变化率与患者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CT水平及变化率亦可以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ICU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判断其感染与否及控制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ICU卒中患者于入院第1、3、5、7天分别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PCT水平,并观察患者感染的控制情况。结果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各时段的血清PCT水平增高,以第5、7天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化呈先高后低的趋势。结论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ICU卒中患者的感染发生,并且其血浆PCT水平与感染的控制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短程抗菌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部感染中的指导意义。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每日检测血清PCT,如果PCT降至正常水平或较基线值下降90%以上,并且咳嗽、咳痰等明显减少,无明显呼吸困难,体温正常,双肺无啰音,白细胞计数正常,则停用抗菌药物。对照组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10~14天。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抗菌药物暴露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2.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9.0(2.0)天,抗菌药物暴露7.0(2.0)天,短于对照组的12.0(1.8)天(Z=7.413,P<0.001)和11.0(2.0)天(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血清PCT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部感染患者短程抗菌药物治疗安全、有效,可以缩短住院天数和抗菌药物暴露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应用血清标志物降钙素原(PCT)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需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按是否发生VAP分为两组:VAP组(55例)和非VAP组(55例)。记录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前后WBC、CRP及PCT等炎症指标水平;并统计各炎症指标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两组机械通气前WBC、CRP及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机械通气后WBC、CRP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VAP组(P<0.01);PCT对VAP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依次为81.52%、86.84%,均高于WBC和CRP。结论 PCT在危重症患者VAP早期诊断中特异性与敏感性更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该病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血红蛋白(Hb)水平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74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PCT、IL-17及Hb水平,不同肺部感染程度患者的血清PCT、IL-17及Hb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CT、IL-17及Hb水平与肺部感染程度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IL-17及Hb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老年肺部感染的效能。结果:研究组血清PCT、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中度感染患者血清PCT、IL-17水平均高于轻度患者,且重度感染患者高于中度患者,重、中度感染患者Hb水平均低于轻度患者,且重度感染患者低于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IL-17水平与肺部感染程度呈正相关(r>0,P<0.05),血清Hb水平与肺部感染程度呈负相关(r...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内毒素在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02例,根据肺部感染的病原体诊断标准分为细菌组(32例)和非细菌组(70例),检测并比较两组PCT和内毒素值,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患者血清中PCT增高与非细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增高与非细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对肾移植术后合并细菌性肺部感染患者诊断敏感度为90.6%,特异度为94.3%;内毒素对肾移植术后合并细菌性肺部感染患者诊断敏感度为65.6%,特异度为64.3%。细菌组患者血清中PCT增高例数和内毒素增高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监测PCT值对肾移植术后是否并发肺部细菌感染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9例VAP患者、31例没有发生VAP的机械通气对照组患者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浓度,计算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AP组患者的血清PCT浓度、CRP、CPI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好转后均明显下降。在VAP患者中,死亡组的PCT浓度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 VAP患者的血清PCT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对VAP诊断的价值明显高于CRP,PCT可以作为VAP患者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的较好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11月我院PICU中非感染情况上呼吸机并且上机前血清PCT正常的患儿30例,按照患儿在≤7 d的机械通气时间内是否有VAP发生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为上机后患有VAP的患儿;对照组15例为上机后未出现VAP的患儿。检测并比较机械通气前后的血清PCT水平。结果观察组的PCT水平在机械通气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后观察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上机后2 d、上机后4 d及上机后7 d的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机前及治愈后PCT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着病情的改善,PCT值逐渐降低,上机前、上机后2 d、上机后4 d、上机后7 d及治愈后的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血清PCT的敏感性较高,对血清PCT水平进行及时的检测有利于小儿VAP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李睿  熊大迁  辛力华  任然  张琼芳 《西部医学》2021,33(10):1492-1495+1499
【摘要】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亚急性甲状腺炎(SAT)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95例SAT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72)和非感染组(n=123),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清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C反应蛋白(CRP)、PCT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在SAT合并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的血清FT3、FT4、CRP水平及ESR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的WBC、NE%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或对照组,非感染组患者的WBC、N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或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感染组患者与对照组血清PC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所示:PCT的AUC最大,在Cutoff值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0.861和1.000。 结论 SAT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清PCT水平会出现显著升高,其对于病原学鉴别诊断的价值高于WBC等常规感染指标,可用于辅助指导针对SAT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64指数及降钙素原(PCT)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9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50例及非感染组46例;另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CD64指数及PCT水平,并分析CD64指数及PCT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CD64指数及PCT水平诊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效能.结果 感染组CD64和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CD64指数、PCT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均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64指数和PCT诊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和0.876,敏感度分别为84.0%、82.0%,特异度分别为87.0%、89.1%.结论 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CD64指数和血清PCT水平可作为诊断肺部感染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