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气周流”理论是《四圣心源》一书中的主要学术思想,其核心在于重视调理中土,以带动木火金水四象之气的周流,实现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正常。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遗精的治疗,认为土湿阳衰、中气斡旋失司是遗精发生之根源,同时肝木不升、水火失交、肾虚水寒气化不利而加重气机滞塞是遗精发生发展的关键。故治疗应重视恢复中气斡旋之势,同时把握心肝肾三脏气机升降运转的动态变化,以扶阳除湿为治疗基础,兼顾疏肝解郁、交通心肾、温肾助阳等治法。多脏同治,引导正气回归一气周流的正常状态,以提高临床治疗遗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一气”指脾胃之气,其升降出入呈现如环无端、循环往复的状态运行,即“周流”。一气若能周流正常,则相火循行有律。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调控睡眠,脑-肠轴对胃肠和大脑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四圣心源》金鼎汤加减对不寐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脾胃的气机和功能,文中主要依据“一气周流”和脑-肠轴理论探讨其机理,以期为不寐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气周流”中“一气”为中气,是人体气机升降枢纽;“周流”指人身之气升降有序,周循不休。一气虚损,疾病百生。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根据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病程进展演变,提出“虚→湿、瘀→毒→衰”病机演变规律,并详细论述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以中焦土气斡旋为目的,采用培中土、滋先天为治疗基础,兼顾利湿活血驱毒之法,助机体气机恢复周流运转,可更有效地治疗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扩张症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的咳嗽咳痰及下呼吸道感染。清代医家黄元御提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认为中气充沛,四象升降相宜是生命物质活动的基础。故在临床诊治支气管扩张症过程中,可基于“一气周流论”,重视调补中焦枢纽之气机升降,以使中气旺而四维圆,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李捷  郑雅峰  沈瑛锴  徐云生 《陕西中医》2023,(12):1762-1766
“中气斡旋,土枢四象”的一气周流理论最初由清末中医名家黄元御提出。中气为一气周流的枢纽,顾护中气应为治疗疾病的首要,中焦脾胃旋转有序,可复四维之升降,有助全身气机顺畅。徐云生教授在传承中医经典理论的同时,结合临证经验,在实际诊疗过程中,注重从“一气周流”角度对2型糖尿病(T2DM)进行辨治,认为T2DM发病与中轴失健(脾胃失常)、四维气机失常(肝木不生、肾水不藏)有关,主要病机为肝气郁滞、脾不散精、肾气亏虚、痰瘀互结,治疗原则应包括疏肝理气、助脾散精、补肾益精、化痰祛瘀,注重恢复全身气机通畅。“一气周流”理论思想为基础的T2DM辨证思路体系的提出,突破了传统阴虚燥热论治T2DM的局限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元御《四圣心源》归纳出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模型,认为“一气周流”学说切中人体生理的本质,可有效指导临床辨证立法。抑郁症是一种高发性、难治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症状复杂,历代医家对其分型繁多。本文从“一气周流”的理论角度探讨抑郁症,认为肾虚、肝郁及中焦脾胃壅滞是影响“一气周流”畅通的关键,会引起症状多样的抑郁症候,从肾、肝、脾胃的角度入手帮助人体恢复一气的流通,从一气周流的角度让人体自然而然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提供一种从源头上治疗抑郁症的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7.
冯晓  宋启劳  刘乾生  韩玲 《环球中医药》2020,13(9):1611-1613
清代名医黄元御所著《四圣心源》一书中,创立了一气周流的理论,在阐释疾病的病机及治疗思路中体现了重中气的思想。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认为,人体之气以中土之气为枢轴及核心,左路肝木随己土升而化为心火,右路肺金随戊土降而化为肾水,离火中含癸水之阴,坎府中含心火之阳,从而形成了一气周流稳固的生理模型,当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一气滞流,而生百病,其中脾虚湿盛是疾病的根源。痫证的发生亦涉及多个脏腑机能的障碍,故从“一气周流”理论认识痫证的致病机理,治疗上重视中气,为临床防治痫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释“一气周流”针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古今文献,综合分析研究,探讨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内涵、临床应用概况,以及该理论延伸的针法应用。结果:基于“一气周流”理论分析,桥本甲状腺炎符合“木郁、土湿、水寒”的病理模型,拟定“疏木培土治水”针法,兼顾整体与局部。取穴:百会、四关(合谷、太冲)、内关、阴陵泉、足三里、太溪;局部配穴:天突、扶突、人迎;双侧取穴,平补平泻。结论:“一气周流”理论为针刺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提供一个可参考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辨治上热下寒案、左侧肢端麻木案及左侧上肢发凉案等医案三则,疗效显著。案1患者严重上热下寒伴轻度焦虑症半年余,运用“一气周流”理论辨证为脾虚肝郁,中土失健,少阳相火上逆。以柴胡芍药汤加减治疗2周明显见效,复诊时根据症状稍做加减,前后共服用42剂而愈,遂后以丸剂巩固疗效。案2患者左侧肢端麻木半年余,加重1月,运用“一气周流”理论指导辨证为中土失健,土壅木郁,气血不足,左路经脉失荣。以桂枝乌苓汤加减治疗14剂明显见效,共服用42剂基本痊愈,遂后以丸药巩固疗效。案3为左上肢发凉案,运用“一气周流”理论辨证为肾阳不足,脾土衰弱,左路阳气上升乏力,寒邪痹阻经脉。以天魂汤加减治疗14剂明显见效,服用28剂痊愈,继服7剂,每2日1剂以巩固疗效。本文主要运用“一气周流”理论探析肢体感觉障碍类疾病病机及治则治法,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0.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在其著作《四圣心源》中提出“一气周流”理论(即“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认为人体的气机运动是以中焦土气为枢纽,木火金水围绕其周转不休。吴耀南教授认为该理论对于慢性肝病临床诊治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认为一气周流出现停滞,木郁土湿水寒是慢性肝病的主要病机,临证常用疏肝健脾温肾法治疗慢性肝病而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11.
“一气周流”理论是指以中焦脾胃为枢纽,中土升降带动肝、心、肺、肾四象斡旋,形成气的“圆”运动,强调了“中气”的关键作用。文章基于历代医家对心悸病辨证论治思想,以“气一元论”及“天人同气”理念为根基,通过“一气周流”理论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证治原则。分析得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病以中轴不健、心肾不交为主要病机,并随左路不升,右路不降,致一气不可正常周流,即上燥热中湿郁下寒。治当以祛湿健中、斡旋中气为根基,交通心肾为主,兼以祛痰活血,使中土健运,心肾相交,一气周流。将“一气周流”理论贯穿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发展过程有助于中医传统理论中整体观念的体现,使五脏并治,气血并调,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体系得以完善。并举验案一则,对运用“一气周流”理论诊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方法作以介绍,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2.
黄元御《四圣心源》归纳出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模型,认为“一气周流”学说切中人体生理的本质,可有效指导临床辨证立法。失眠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症,中医内科学中分为肝火扰心证、痰火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心胆气虚证等证型。本文通过用一气周流的理论来初步阐释临床治疗失眠症的辩证及用药。  相似文献   

13.
蒋先伟  马战平 《河南中医》2021,41(4):495-498
“一气周流”理论从气机升降出发,建立了一气化四象的人体气机运行模式,在此模式中,中气为轴,四象为轮,循环运行,生生不息。根据“一气周流”理论,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机为脾陷胃逆,风邪外受;脾湿胃壅,肺气不降;肾气不温,痰瘀留驻等,中气的盛衰为贯穿疾病的关键因素。临床治疗可从健运脾胃、运土化湿、温肾助阳、祛痰化瘀等方面恢复体内气机流转,“一气周流”则疾病自消。  相似文献   

14.
黄元御推崇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尊之为医界四圣,有“妙悟岐黄”之称,并著书《四圣心源》,提出“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之“一气周流”的理论模型;以及“培植中土,抑阴扶阳”的诊病理论。通过研读《四圣心源》中血瘀篇、痰饮篇,并结合“一气周流”的理论模型,认为“肾寒脾湿,肝血不升,木陷而血瘀”是血瘀根原,“燥土温水清木”是其治则。“阳衰土湿,金水堙郁,气滞津凝”是痰饮根原,治则为“燥土泻湿,利气行郁”。并在“一气周流”的理论指导下,结合图文形式以浅析破瘀汤和姜苓半夏汤,以解析其方理。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健康,成为临床上难治性疾病之一。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提出“一气周流”理论,以“人体心、肝、肺、肾皆由脾胃所化生,人体气机以中土为轴,肝肾之气左升,心肺之气右降,循环周流”为主要内容。根据黄元御“一气周流”的学术思想探讨UC的病机和治法,认为UC的病机关键为水寒土湿,肝郁脾陷。基于以上的病机认识,本病的治疗应从整体把握脾、肝、肾等多脏气机的全局变化,在以温阳健脾,斡旋中气为临床治疗和遣方用药原则的同时,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施治,治理源头的同时兼及四维,以求达到土干、木达、水暖,帮助恢复人体一气的流通,使人体阴阳气血随着“周流之气”按部就班地各司其职,以求阴阳相济、气血归和,从而达到人即安和的状态。苓蔻人参汤出自《四圣心源》,为治疗泄利的经典方剂,其依理立方基于“木郁、土湿、水寒”的基本病机,通过条达肝气,益气补中,燥化水湿,以恢复人体的“一气周流”,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甚至治愈疾病,为临床治疗UC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后世医者的进一步研悟借鉴。  相似文献   

16.
黄元御首创“一气周流”学说,即“中气斡旋,四维升降的气机圆运动”。在论治眼科疾病时亦强调“一气周流”之理论。他认为,生理上目为清阳之门户,清阳上达,则七窍空明。病理上,这一气不能正常周流,或左路清阳不升,或右路浊阴不降,或二者兼有悉可致眼疾。治疗中主张“中气之治、升达左路阳气、敛降右路阴气”,具体包括疏木清风、培土泻湿、敛金降逆。通过学习其眼科疾病的诊疗思想,有助于丰富、完善临床治疗思维和学术理论。  相似文献   

17.
先贤黄元御,遵古不泥,引经据典,宗四圣之微言,立方遣药,灵活变通,独创“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圆运动生理模式。结合“一气周流”理论,肺胀的发生机制为阳虚土湿,一气不畅;水寒火败,阴阳分离;木郁血瘀,四象生变。治则为补脾土以一气周流,温肾水以阴阳相和,疏木气以四维运转。肺胀之证虽变化多端,病机复杂,虚实难辨,但应牢记固护中气之余,不忘兼顾四维流转,复气机升降之常,方得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8.
黄元御的“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是指脏腑之气以脾胃为中枢,形成圆运动周流循环,并且脏腑之间相互作用以维持阴阳平衡。而寸口脉象上现倒“8”字如环无端的脉气流转,是一气周流理论在寸口脉法中运用的重要发现。通过诊脉判断气的状态,诊断病机,依此进行调整,恢复六脉的平和,使得一气周流能正常运行,从而治疗疾病,在诊断、治疗、疗效评价上,都具有较好的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9,(12):1095-1098
清代名医黄元御《四圣心源》提出"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模型。在梳理历代医家对肾性水肿的认识后,以"一气周流"理论为基础,认为肾性水肿的治则为调理脾胃、调理四维从而恢复各个脏腑功能,形成正常的"一气周流",同时注重加大调理气机力度以提供"一气周流"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梁海敏  余思思  田宁 《河北中医》2023,(2):321-324+329
黄元御从“气”的层面创立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之“一气周流”理论。以“一气周流”理论为基础,认为上热下寒证病机有中气亏虚,升降失调;水寒土湿,君相失根;木郁土湿,左旋失调;肺胃不降,右旋失调。其治疗可根据“一气周流”理论下脾胃及四象的生理特性补虚泻实,标本共治,使中气运动,四维轮转,周流顺畅,百病自消。治则包括:治脾胃以恢复斡旋功能,温肾燥湿以助气周流,疏肝燥湿以使左路升发,清降肺胃以复右路降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