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中医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病机中,瘀血最为重要,贯穿整个病程的始终。虚、实皆可导致瘀血,瘀血阻于目络,形成DR。现代医学认为VEGF造成糖尿病视网膜炎症改变。瘀血病机与VEGF病理变化有相似之处,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介绍徐云生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经验。徐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错杂,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病机表现不同,应辨证论治。初期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为主,兼以滋阴清热;中期治以清肝泄火、理气活血与滋阴降火并重;后期治疗应以补气养阴为主。在治疗手段上,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获效较佳。  相似文献   
3.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词为"多发性硬化、中医、中药、针灸",采用主题词+自由词构建检索式,检索时间为2008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共检索到中文文献164篇,根据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剔除不规范及重复文献,选取54篇进行精读。中医在治疗多发性硬化病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并且取得了显著研究进展,为多发性硬化的治疗提供新的诊疗体系,为医学工作者今后对于多发性硬化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以脾胃亏虚为本,以痰浊瘀毒为标。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化痰祛瘀为基本大法,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辨证论治、专方治疗、中药制剂治疗、中医外治法、针灸治疗等。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样本量太少,且大多是临床疗效观察,深入的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开展;疗效标准不统一,专方专药的普遍性仍有待商榷等。因此加快建立健全中医标准化,更加深入的研究中医药防治DPN的机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旁减,是由于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过少或不能使靶器官发生生理效应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抽搐反复发作,血钙降低,血磷升高,可影响视力。现将运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甲旁减1例介绍如下。王某,女,66岁,2014年9月15日初诊。主诉:乏力、阵发抽搐反复发作10年余,加重1个月。患者2004年出现全  相似文献   
6.
对292例室性早搏(PVCs)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阴虚火旺证)患者,采用双盲双模拟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46例。试验组口服快律宁(KLN)胶囊(0.3g/粒,3粒/次,3次/d)加普罗帕酮片(Pr)安慰剂(150mg/片,1片/次、2次/d),对照组服相同剂量的Pr片加KLN胶囊安慰剂,最终形成每例患者每次均服用片剂1片和胶囊3粒,疗程8周,随访期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动态心电图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指促心律失常作用)。结果两组间的动态心电图疗效、PVCs数量在治疗8周时和随访3个月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治疗期间的心律失常恶化率、进人随访期后PVCs复发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致心律失常作用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认为K12q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阴虚火旺证)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停药后心律失常复发率较低,明显优于Pr。  相似文献   
7.
国医大师徐经世教授在6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提出肝癌的病机为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早期多表现为正虚邪实,木旺土虚;病延日久累及下元,则出现水不涵木的病理表现。正虚是该病的病机关键,治疗应遵循“扶正祛邪,分期论治”的治疗原则,病初应“调和中州,培土达木”为主,病至后期则累及下元,治疗则应“滋水涵木,濡养下元”;同时强调饮食生活起居和情志调护,做到精神内守,从而使邪去正安。  相似文献   
8.
梁展凡  ;徐云生 《新中医》2009,(7):113-114
慢性咽炎是广东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症状顽固。现代医学大多采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中医药治疗慢性咽炎能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病情复发,提高远期疗效。笔者结合广东气候特点,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本病,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庆祥教授认为,对于外感咳嗽,首先应该立足鉴别诊断,突出脉诊技巧;其次,区别不同外邪,细辨证候特征;治疗上,应深谙古方本质,加减机圆法活;调摄方面,要重视生活调养,饮食防治并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常见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对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1979年1月—2014年1月的全部期刊进行高级检索,从符合研究标准的31篇文献中提取证候要素,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 034例肠易激综合征病例中共获取43种证候类型,经证候规范后为24个证候类型,主要以肝脾不和、脾胃虚弱、肝郁气滞表现居多。其病理因素以气滞及气虚为主,病位在肠,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最易涉及到肝、脾两脏。结论: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辨证分型复杂多样,而证候要素相对简约,从构成证候的要素入手进行该疾病常见证候的分析研究,可为进一步确定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