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医在治疗眼科疾病方面有自己独到的优势,自《内经》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着系统的中医眼科理论体系。谢立科主任从事中医眼科的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科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金李东垣《兰室秘藏》中"高巅之上,惟风可到"的理论指导下,他常常配伍使用防风、柴胡、羌活、荆芥、升麻、葛根等风药来论治眼科疾病。本文旨在通过对经典理论的阐释和临床医案的佐证,从疏风解表、益气助阳、疏肝解郁、活血退翳四个方面论述谢立科主任从"高巅之上,惟风可到"论治眼科疾病的诊疗思路以及方药的选择,以突出谢立科主任"高巅之上,惟风可到"论治眼病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4.
5.
6.
妊高征致视网膜脱离是妊高征导致视网膜病变中最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上并不多见 ,而手术后出现更罕见[1] ,近期我院诊治 2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 1 :30岁 ,在停经 9个月、双下肢浮肿 1个月 ,头痛头昏半个月收住产科。既往有近视史 ,载 -5 .0 0 DS眼镜。入院检查 :血压 1 60 /1 0 6mm Hg,双下肢浮肿 ( + + ) ,双胞胎妊娠 ,尿蛋白 ( + + + ) ,眼底 :视网膜中央动脉痉 A∶ V=1∶ 2。诊断 :重度妊高征 ,先兆子痫。入院当天剖宫产助娩 2个活男婴 ,术后第 1天诉双眼视物模糊 ,血压 1 70 /1 1 8mm Hg,右眼视力 :指数 /1 m,左眼视力 :…  相似文献   
7.
43例儿童白血病眼底观察兰照修白血病是全身造血系统的疾病。儿童白血病虽不及成年人严重,但患病期间眼底改变时有发生,尤其是视网膜出血,视乳头水肿,它与病情发展,轻重程度是息息相关的,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起到一定参考价值。为此,眼底检查实属必要。我科于1...  相似文献   
8.
观察按摩内关和合谷穴对上有底荧光血管造影中恶心和呕吐的影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发生恶心和呕吐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按摩一侧或双侧内关穴和合谷穴;对照组未进行治疗,在发生恶心患者中,治疗组30例中发生哎者2例;对照组发生呕吐者9例,两组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中医药多应用于治疗慢性疾病,较少应用于急重症的治疗。而历代中医医家在临床中不乏遇到各种急重病情,来势急、变化快、病情重,故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其独到之处。1 龙胆泻肝汤治疗急性视神经炎龙胆泻肝汤以龙胆草为君,泻肝胆实火,利肝胆湿热;柴胡、黄芩、栀子助以泻火;车前子、木通、泽泻辅以利湿;佐以生地、当归滋阴养血,顾护根本;甘草调和诸药,使全方具有清泻肝胆实火上炎和清利肝胆湿热下注的功效。肝开窍于目,肝胆实火循经上炎可引起目  相似文献   
10.
辨证论治视神经萎缩76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视神经萎缩76例(84只眼)患者辨证为肝郁不舒、心脾两虚、肝肾亏损、脾肾阳虚4型,用中药并配合针灸、西药治疗。结果大部分患者视力提高,总有效率73.81%,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