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中医角度阐释焦虑之症,病机根本在于肝气郁滞,导致气机阻遏,不得宣泄,郁而化火,继而出现一系列"火郁"症状,多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所致。"发之"是治疗火郁证的总治则,以升散透达等治疗方法,配合风药轻清上浮之性,使气机畅达,郁火自散,机体气血流畅,恢复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为临床上治疗焦虑症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时下清热药盛行,长期服用多损阳气。笔者临证先辨阴阳,阳虚患者论治,逐渐形成"重脾肾阳气、重一气周流"的思路,治病多以一气周流理论为指导,以气机升降为基准,重视阳气化藏及枢转,补阳之时,宜要分清阳虚之处,不能以四逆汤统治,方能药到而病除。临证运用扶阳思路常为扶后天之中气,调枢以运四旁、扶先天之肾阳,培根以生脾土、扶中天之心阳,下照以生胃土、扶生发之肝阳,疏达以畅气机,效果显著,而一些医者以四逆汤打天下,实际上是对郑钦安医学思想的误解。  相似文献   
3.
针灸对胃粘膜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针刺、艾灸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足三里”、“中脘”、“天枢”穴,观察对其胃粘膜的影响。结果:针灸可增加胃粘膜血流量、Na^ 净流出量,降低H^ 反弥散量,其作用强于针刺组和药物组。结论:针灸对胃粘膜屏障确有保护作用,是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调畅气机探寻功能性便秘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认为功能性便秘责之周身气机不畅,气滞致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治疗上以调畅气机为原则,采用复脾胃升降之序、肝肺左升右降之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整理牛学恩对鼓胀病病机、病理演变的认识及用药规律等,探讨其对于鼓胀病的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牛学恩从斡旋中土入手,恢复机体一气周流的正常状态,用苓桂浮萍汤加减治疗鼓胀病之特色与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胆汁反流性胃炎证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学“胆瘅”、“呕苦”、“胃脘痛”等病之范畴。胆汁反流是导致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也是引起胃粘膜癌前病变的原因之一。因此,有效地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对防止胃粘膜萎缩并阻断其癌变有积极的临床意义。笔者经10余年临床观察,归纳出一些对本病的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脾约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伤寒论》阳明病症中,开宗明义,指明阳明病以“胃家实”作为辨证纲领。在阳明病腑证下,条文列有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麻仁丸和蜜煎导法。其中三承气汤在现今临床中广泛运用。笔者则多年来喜用麻子仁丸治疗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病症。现将体会介绍如下。阳明病的下证,虽由于“胃家实”。但其原因不一,所以治法亦不同。《伤寒论》179条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说明阳明下证中有三  相似文献   
8.
9.
消化性溃疡复发的辨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学恩 《河南中医》1996,16(4):243-244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开辟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在其所论中进一步阐发了《内经》之旨意,对保护脾胃功能的认识奠定了后世脾胃学说的基础。其论之精之妙备受后人推崇。本文就《伤寒论》对保护脾胃的论点谈个人体会。 伤寒的发病过程,即是邪正相争的过程,在对疾病的治疗中时时顾护脾胃,甚为重要。脾胃是正气之源,这就决定了治病必须重视脾胃。通篇《伤寒论》体现了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