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肝是一种由多种诱因引起的,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四个病理过程.根据有无过量饮酒史,将其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而NAFLD目前是西方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30%[1].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由于部分进行性发展性脂肪肝可演变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严重病理状态,因此需要及时治疗以促进肝内脂肪消退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脂肪肝的治疗原则可概括为:①祛除病因和诱发因素。②调整饮食结构,纠正营养失衡。③坚持合理的锻炼,控制理想体重。④维持机体相对正常水平的血糖、血脂水平。⑤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纠正不良行为。⑥根据病情予以积极控制肝脏炎症,去除肝内脂肪,防止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1病因治…  相似文献   

3.
脂肪肝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病变.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质量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出现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为脂肪肝.近年来,由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多数因素的影响,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脂肪肝患者可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可以认为脂肪肝是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前期病变.目前运用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水飞蓟素治疗脂肪肝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病理状态,其对肝脏的损害持续存在,容易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等。因此,有效地阻止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促进肝细胞再生,抗肝纤维化是治疗脂肪肝的重要环节。我们运用水飞蓟素治疗脂肪肝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肝博士》2019,(3)
正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由于大量脂质沉积于肝细胞内,导致肝脏体积增大,外观较正常肝脏略白,质地细密。目前NAFLD已经是我国第一大肝病。NAFLD患者中10%-30%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如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向肝纤维化、肝硬化方向发展,甚者有门脉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脂肪肝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多种病因导致肝脏脂肪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综合征。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或在显微镜下每单位面积含有脂肪滴的肝细胞超过30%,就称之为脂肪肝。脂肪肝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其肝纤维化发生率达29%~39%。肝硬化发生率为8%~31%^[1,2]。脂肪肝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威胁人类健康的又一大类疾病,因此,研究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查阅了近10年来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现将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肝脂肪化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紊乱,脂类物质动态平衡失调,肝细胞脂质摄取增加而脂肪氧化减少,导致肝细胞内脂肪蓄积的一种病理过程。其病理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体整体脂肪、糖和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一是肝细胞本身的病理损伤和代谢障碍。但临床上由于肝脏在三大物质代谢中的特定位置,两者常互为因果,共同存在,有时难以将脂肪肝的病机和结果加以区分。脂肪肝的常见诱发因素主要包括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饮酒及家族性遗传等因素。本文结合这些诱发因素就近年来有关肝脂肪化病理机制研究的热点和进展进行综述。1脂肪肝的病…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血液生物化学改变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由肥胖和糖尿病等病因引起的肝脂肪性病变,是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的一种表现,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病理过程。为进一步探讨NAFLD的血液生物化学改变机制,作者根据国内外对NAFLD发病机制和生物化学研究的相关文献,系统概况了脂质、糖、肝脏酶学和肝纤维化指标在NAFLD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核转录因子PPARs与非酒精性脂肪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主要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的脂类是发展成脂肪性肝炎的前提条件,但是导致脂质累积脂肪变性的主要代谢异常尚不清楚。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一类核转录因子,属核受体超家族成员。1990年首先由Issemann等[1]从小鼠肝脏克隆得到。PPARs与许多慢性疾病有关,也是重要的肝脏脂肪代谢功能调节分子。其功能改变与一些肝脏疾病有相关性[2]。本文就PPARs对肝脂肪代谢的调节与脂肪肝的关系作一综述。1脂肪肝脂肪肝是脂肪在肝细胞内的异常沉积,大致分为代谢性和病毒感染性。代谢性以酒精性脂肪肝多见,病毒感染以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多见。近来,又新定义了一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Non -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的病因较多,主要为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为NAFLD的重要组成部分。NAFLD分4个阶段:单纯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炎伴纤维化,肝硬化。NAFLD的发病机制,目前较流行的是Day 等[3]提出的“二次打击”学说:肝脏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及脂肪...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台征。其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4个病理过程。单纯性脂肪肝是一病变较轻的临床过程,而脂肪性肝炎则是公认的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病因。目前,NAFLD是导致无症状性转氨酶升高的首要病因,而且有部分患者会进展至终末期肝病,有些与肝脏肿瘤有关[1]。NAFLD越来越被认为是可以导致终末期肝病的一种疾病状态,关于NAFLD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就NAFLD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指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4个病理过程。目前认为NAFLD是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病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寿命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治疗非酒精  相似文献   

12.
脂肪肝中医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在脂质储存和代谢中起着主要作用.正常人肝脏内脂质含量占肝湿重2%~4%.各种因素致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肝细胞脂变>1/3时,称为脂肪肝.根据脂肪含量,脂肪肝可分为轻型(脂肪含量占肝湿重5%~10%)、中型(含脂肪10%~25%)和重型(含脂肪>25%)三型.据流行病学调查,脂肪肝发病率占平均人口的15%,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占50%,嗜酒者高达70%.防治脂肪肝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中医药治疗脂肪肝也获得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进程中的关键病理过程,若未得到抑制或逆转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肝星状细胞活化是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而脂质代谢与其密切相关。肝脏内多种脂质代谢的变化可通过影响细胞能量代谢、细胞外基质合成等途径改变代谢微环境,从而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导致肝纤维化。本文综述肝脏内脂质代谢变化激活肝星状细胞的途径(脂质代谢、固醇代谢和磷脂代谢)及其与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以期从肝脏脂质代谢通路的角度为预防和逆转肝纤维化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使肝细胞持续慢性损伤,致细胞外基质可逆性沉积,导致肝纤维化,甚至演变为肝硬化[1]。脂肪肝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等初次打击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氧应激、脂质过氧化损伤等二次打击诱发肝细胞坏死和炎症浸润,进而激活肝星状细胞诱发肝纤维化,最终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还能促进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  相似文献   

15.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代谢性肝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并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 ,在某些地区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脂肪肝系指过量脂肪 (主要是甘油三酯及脂肪酸 )在肝细胞内堆积 ,使肝脏功能受损所致的病证。正常肝脏所含脂肪约占肝重的 3%~ 5 %,若含量超过肝重的5 %时 ,即称脂肪肝。肥胖、糖尿病和酒精中毒是脂肪肝的三大病因 ,并且无论单纯性脂肪肝成因如何 ,肝纤维化发生率高达 2 5 %,约 1.5 %~ 8.0 %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因此 ,积极防治脂肪肝对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和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兹将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研…  相似文献   

16.
脂肪肝的B超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肝脏脂肪含量约5%,当肝脏内脂肪含量增加,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颗粒时,称为脂肪肝,脂肪肝时其脂肪含量可高达40%~50%。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及预防保健措施相对滞后,脂肪肝发病率日渐升高并有年轻化趋势。Schaffner等发现,无论酒精性还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均可合并肝纤维化、并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尽管后者发生肝硬化的进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脂肪肝发生率有明显增长趋势.虽然脂肪肝被认为是良性病变,但有资料表明,35%的肝功能异常由脂肪肝引起,约5%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故预防与治疗脂肪肝工作已成当务之急.脂肪肝是肝脏本身及肝外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当肝脏内脂肪含量超过肝脏湿重的5%即是脂肪肝.……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合并中药对脂肪肝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壳聚糖合并中药对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小剂量四氯化碳合并高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给予壳聚糖辅以中药治疗,以肝脏的脂质含量及组织形态学变化为衡量标准。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四氯化碳合并高脂饮食可引起大鼠肝脏明显的脂肪变性,表现为肝组织TG,TC,FFA含量显著增加,病理检查显示;肝细胞肿胀,内部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壳聚糖加中药治疗组大鼠肝脏TG,TC,FFA含量显著降低,肝细胞脂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壳聚糖合并中药可通过减少肝脏脂肪吸收,对脂肪肝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脂肪性肝病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急相关因素所致的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在病理上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目前学术界提出了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二次打击”学说:初次打击主要是乙醇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肝细胞的脂肪变性.为进一步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提供了反应基质;二次打击主要为各种原因所致的氧应激/脂质过氧化损伤,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增多,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  相似文献   

20.
疾病与营养系列讲座--脂肪肝的营养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人肝内脂肪含量占肝湿重的2%~4%。若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1/3以上的肝细胞有脂肪变性时,即称为脂肪肝。脂肪肝并非临床上一个独立性疾病,而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质(主要为中性脂肪——甘油三酯)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