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测定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水平变化,探讨丹参促进骨折愈合在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72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只,制作左前臂桡骨骨折模型.实验组肌注丹参注射液(每天1次,每次2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每次2 mL),至术后28 d.2组分别于术后第1、2、3、4、6、8周选取6只大白兔,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ELISA法检测其血清BMP-7、TGF-β1 和bFGF浓度,处死后取以骨折处为中心的4 mm组织标本,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MP-7、TGF-β1和bFGF在局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①术后第3、4周X线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骨痂生成量增加,且达到骨性愈合的时间较早.②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术后第4周实验组BMP-7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2周实验组bFGF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3周实验组TGF-β1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HE染色结果显示,术后第3、4周实验组骨痂形成增多,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多.④术后第3周实验组BMP-7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周实验组bFGF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3周实验组TGF-β1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能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BMP-7、TGF-β1及bFGF生长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王斌峰  崔海峰  苗旭漫 《吉林医学》2007,28(15):1655-1657
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的变化与其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73例骨折患者应用ELISA方法对其骨折后l、2、4、8、12、24、36、48、60周进行外周血的BMP-2检测,检测结果按照骨折延期愈合与正常愈合,延期愈合组中又按照骨折部位、对常规治疗的反应效果进一步分组,统计这些组别外周血中BMP-2的不同表达水平。结果:骨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BMP-2在创伤后第一周内迅速升高,第2周内迅速回落,而后维持在比正常人群还低的水平;骨正常愈合患者中第1~2周缓慢升高,至第8周才开始回落。将骨延迟愈合患者细分化后发现四肢骨近端部位外周血BMP-2表达规律接近于总骨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BMP-2随时间表达规律。而四肢骨远端包括掌指骨外周血BMP-2在骨折后一直未见增高。常规治疗48周后临床愈合的患者其外周血BMP-2时间表达规律与正常对照组相似,而有效和无效组外周血BMP-2时间表达规律则与总骨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BMP-2时间表达规律。结论:骨折后外周血中BMP-2表达水平与骨折愈合情况及骨折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雷尼酸锶对骨质疏松股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和骨折手术方法建立骨质疏松股骨折(OPF)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雷尼酸锶(Strontium ranelate,SR),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X线观察骨折断端愈合情况,检测二组大鼠股骨骨密度(BMD),HE染色观察骨痂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检测破骨细胞数。结果①OPF术后6周实验组骨折断端骨痂较大,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断端;对照组骨折断端骨痂较小;②OPF术后2周,实验组BMP-2表达阳性细胞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周,实验组较对照组骨折愈合明显,BMP-2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③OPF术后6周时,实验组骨小梁面积比和骨小梁平均宽度高于对照组,骨小梁平均间隔小于对照组(P<0.05)。④实验组破骨细胞数量减少(P<0.05)。⑤OPF术后2、6周,实验组BM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雷尼酸锶可促进骨质疏松股骨折愈合,增加骨密度,抑制破骨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BP)对SD大鼠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探讨枸杞多糖应用于骨折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选用3月龄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三组:LBP高剂量组(H组,160mg.kg-1.d-1)、LBP低剂量组(L组,40mg.kg-1.d-1)、蒸馏水组(W),每组30只。制备右侧股骨干骨折模型,行克氏针髓腔内固定。造模术后分别给药物干预,于术后第2、4、6周每组各取10只大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骨痂组织中BMP-2表达情况,并做相应HE染色,对照观察骨痂组织细胞演变及BMP-2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显示各组BMP-2表达在骨折后第2、4、6周均持续升高,各时间点H组表达强度均高于L组和W组,各时间点H组BMP-2表达的MOD值均高于L、W组(P<0.05);与HE染色切片对照观察,各组表达BMP-2阳性细胞种类相同,随骨折愈合进程的增加,BMP-2在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和骨小梁内的骨细胞表达逐渐减少,在成骨细胞一直呈强阳性表达。组织切片显示H组骨折愈合的组织学演变要早于L组和W组。结论 LBP能够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的表达,存在量-效关系,对骨折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4,BMP-4)基因的定位分布,通过雌激素缺乏对BMP-4基因分布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探索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雌激素治疗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通过光镜观察骨折修复过程中骨痂组织学改变,特别是骨小梁的愈合及骨小梁胶原纤维结构变化;通过电镜观察骨质疏松骨折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形态及活性;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进行雌激素缺乏对骨折愈合过程中BMP-4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结果:(1)OVX组在骨痂形成、早期骨痂形态、骨痂密度及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与S组比较有明显差异.(2)骨折后1~3?d周围血肿及肌肉中新出现的间充质细胞内BMP-4mRNA检测为阳性信号,其它时间组为阴性反应.OVX组表达的强度明显大于S组(P<0.01).结论:创伤激活BMP-4基因的表达并呈现一定的区域性,即局限于骨折周围骨痂形成区的软组织内.雌激素缺乏时,骨转换加快,从而BMP-4表达增多.雌激素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4,BMP-4)基因的定位分布,通过雌激素缺乏对BMP-4基因分布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探索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雌激素治疗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通过光镜观察骨折修复过程中骨痂组织学改变,特别是骨小梁的愈合及骨小梁胶原纤维结构变化;通过电镜观察骨质疏松骨折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形态及活性;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进行雌激素缺乏对骨折愈合过程中BMP-4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结果(1)OVX组在骨痂形成、早期骨痂形态、骨痂密度及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与S组比较有明显差异.(2)骨折后1~3?d周围血肿及肌肉中新出现的间充质细胞内BMP-4mRNA检测为阳性信号,其它时间组为阴性反应.OVX组表达的强度明显大于S组(P<0.01).结论创伤激活BMP-4基因的表达并呈现一定的区域性,即局限于骨折周围骨痂形成区的软组织内.雌激素缺乏时,骨转换加快,从而BMP-4表达增多.雌激素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测定血清中BMP-2浓度的变化,寻找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骨折加速愈合的直接原因.方法 取2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制作动物模型.第一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股骨干骨折;第二组:单纯股骨干骨折组;第三组:对照组.脑损伤组按Gruner改良法制作中度脑损伤模型.骨折组取-侧股骨,在其中段处横断,以直径1.5 mm的克氏针作髓内固定.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正常对照组于实验开始后第3 d,其他2组分别于术后1 d,3 d,1,2,3周采用ABC-ELISA法测定化血清中BMP-2含量.脑损伤合并骨折组、单纯骨折组分别于术后1,2,3周取骨折标本进行拍片,观察骨折生长情况.结果 (1)骨折组术后1周血清BMP-2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弟3周降至正常.脑损伤+骨折组术后第3 d血清BMP-2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后第3 d及第1-2周时脑损伤+骨折组血清BMP-2含量高于单纯骨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叉(P<0.05);(2)在X摄线片分析中,脑损伤+骨折组术后骨折生长时间短于单纯骨折组.结论 ,颅脑损伤时,血清中BMP-2的表达增高,可能是骨折加速愈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取家兔80只,雌雄各半,制备骨折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实验组内服中药验方“接骨灵”(分高、中、低剂量组).药物对照组内服伤科接骨片(大连中药厂);空白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骨折后2周、4周、6周后分别处死实验动物.取骨折端标本进行扫描电镜(SEM)观察,对参与成骨活动的细胞、胶原的形态和分布,间质中的钙化过程以及各类骨痂的生长情况作客观描述.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实验用药对骨折愈合的组织学影响,并以此说明中药接骨又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接骨续筋胶囊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108只,随机取18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90只复制骨折模型后再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伤科接骨片组,接骨续筋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8只。观察不同时期接骨续筋胶囊对骨痂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术后1周和2周,接骨续筋胶囊各剂量组和伤科接骨片组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术后2周接骨续筋胶囊高、中剂量组VEGF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伤科接骨片组(P〈0.05);术后4周接骨续筋胶囊低剂量组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P〈0.05);除假手术组外,各组以术后2周VEGF表达水平最高,术后4周表达水平最低。结论:接骨续筋胶囊能够提高骨折后骨痂内VEGF表达,加速断端微血管新生重建,改善骨折肢体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
接骨方对骨折愈合过程中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80只小鼠造成挠骨中段1.5mm骨折缺损后,随机均分为4组,即在术后2周、4周两个时间点上各设置对照组2组(空白对照)、治疗组2组(服中药接骨方)。再分别于术后2周、4周取出骨折处骨痂,分离提取各组骨痂中总RNA,分别与用非放射性Dig-dUTP标记的Ⅰ型胶原mRNA的特异性DNA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显示,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骨痂中I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在术后4周均高于术后2周;在术后2周和术后4周,骨痂中I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接骨方促进骨折愈合的实质是促进了Ⅰ型胶原mRNA的提前及大量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骨痛膏对实验性家兔骨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骨痛膏外用药组和空白对照组,再将每组15只随机分成3个亚组,即第1周取标本组(A组)、第2周取标本组(B组)、第4周取标本组(C组),均以手术造成双桡骨中段宽约3 mm、深达髓腔的骨缺损模型,空白对照组以石膏固定,用药组外敷骨痛膏后以石膏固定,用药组每2 d换1次药,1周处死A组,2周处死B组,4周处死C组。原位杂交法检测BMP-2mRNA。结果骨痛膏可以明显促进家兔骨愈合过程中BMP-2mRNA的表达。结论骨痛膏具有明显促进骨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胶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缓释载体修复骨缺损,促进早期成骨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实验制备纤维蛋白胶/ BMP-2复合物,BMP-2在复合物中的浓度为1 μg/mL.将36只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分成3组,均造成双侧桡骨外侧中1/3段长8 mm,宽2 mm,深1 mm的骨缺损.实验组:植入纤维蛋白胶与BMP-2的复合物对骨缺损进行修复;对照组:在骨缺损区单独植入纤维蛋白胶进行修复;空白组:骨缺损区不植入任何材料,骨缺损自然愈合.于术后 2周、4周、8周分期处死动物,每个时间点每组取样本4只,采用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骨钙素(OC)免疫组化检测骨缺损部位成骨情况.结果 X线检查显示,实验组术后4周,骨痂形成的量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明显增多.Masson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2周有少量骨基质沉积.对照组骨小梁稀疏.空白组骨缺损区由纤维组织充填,未见新骨形成.术后4周,实验组骨缺损区有较多的新骨形成,骨小梁排列规则,连成网格状.对照组骨小梁仍较稀疏.空白组仅见少量稀疏的骨小梁,小梁间有较多纤维组织充填.骨钙素(OC)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术后第2周,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OC表达分别达到高峰,其中实验组表达量大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术后第4周,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OC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但实验组表达量大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术后8周3组的OC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纤维蛋白胶/BMP-2复合物具有缓慢释放BMP-2的作用,能够持续促进骨缺损区骨组织的再生和钙化,加速骨缺损的愈合,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促进骨愈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稀土永磁外固定架对家免骨折愈合质量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norphegenetic protein-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成年大耳家兔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双前肢随机建立桡骨中段骨折稀土永磁外固定架和普通外固定架固定模型。术后1、2、3、4、6周拍双前肢正侧位X线片后取骨痂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MP-2蛋白表达。【结果】X线片图像定量分析结果比较,实验组愈合明显快于对照组,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2、3、4周BMP-2蛋白的表达均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磁场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可加强BMP-2的表达,自制稀土永磁外固定架对实验性骨折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独及联合应用修复海水浸泡开放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将60只新西兰兔双侧桡骨中段制作1.5 cm骨缺损,海水浸泡3 h,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5只兔。A组为对照组,植入自体髂骨;B、C、D三组为实验组,B组植入自体髂骨/可吸收胶原海绵(ACS)/BMP-2;C组植入自体髂骨/ACS/VEGF;D组植入自体髂骨/ACS/BMP-2/VEGF。分别于术后1、2、4、8及12周切取标本,每组每个时相点根据随机原则取6个标本,通过X线摄片、骨痂灰度值、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各时相点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①1、2周时,四组X线差异不明显,4、8、12周时B、C、D三组与A组的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B、C两组平均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平均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骨缺损修复早期BMP-2、VEGF二者相互促进,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结论①BMP-2、VEGF单独应用均能促进海水浸泡兔桡骨开放性骨缺损的修复。②BMP-2和VEGF联合应用能显著促进海水浸泡开放性骨缺损修复,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对上肢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闭合型桡骨横断骨折患者60例,年龄20~45岁,ASAⅠ~Ⅱ级。无其他器质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随机分为2组(n=30),即SGB组和对照组。SGB组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第2日开始至第14日,应用0.33%罗哌卡因6 ml行SGB治疗,隔日1次,共6次。于术后第14至第42日每隔2日1次,共8次。对照组术后除用骨肽、二代头孢类抗生素等常规治疗外,不进行SGB治疗。于术后第7日监测SGB组患者SGB后10、20、30、40、50、60 min时患侧桡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及双前臂皮肤温差,以及对照组同时点数值。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4、28、42日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进行分级评分;测定两组患者术后第1、14、28、42日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的变化。结果SGB治疗后,SGB组各时点患侧桡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GB组各时点患、健侧皮肤温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X线片示第14日时两组间骨折愈合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8日时,SGB组X线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42日时,SBG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及28 d时(P〈0.01)。术后第14、28、42日时,两组患者的TGF-β1浓度均高于术后第1日(基础值)(P〈0.01),其中28d时高于14及42 d时,而SGB组各时点的TGF-β1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GB治疗可促进上肢桡骨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鸡胚地龙接骨膏促进骨折愈合的过程及其机理。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骨折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三组,治疗组20只,于患处外贴鸡胚地龙接骨膏,对照组20只,口服伤科接骨片,开放组20只,不使用任何药物。三组均以相同大小外用绷带、胶布固定,治疗28天。分别于术后7天、术后14天、术后21天、术后28天处死动物,取桡骨标本作X线检查、抗折力测试、骨折处组织学观察、骨痂评分并应用微机图像处理系统作骨痂内骨系细胞立体定量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21天新西兰大白兔伤肢完全愈合,骨折线消失,骨髓腔再通,而对照组和开放组动物骨折处未愈合,断端清晰可见。X线检查显示治疗组的骨折修复优于对照组和开放组,并且生物力学性能、骨痂评分及骨痂内成骨细胞立体定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开放组(P<0.05或<0.01)。结论鸡胚地龙接骨膏外贴治疗能加速促进骨折愈合过程和提高骨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注射用唑来膦酸对兔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胫骨中段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骨折模型,随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后注射唑来膦酸0.1 mg/kg,对照组注射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在骨折模型建立后的第1、2、3、4、6周,通过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P-5b)水平。在建模后的第2、3、4、6周,测定骨折端骨密度。结果实验组血清A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第3、4周,实验组外骨痂平均面积较对照组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阶段对比,实验组TRAP-5b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骨密度多数观察时间高于对照组,第4周时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唑来膦酸对稳定固定的兔胫骨横断骨折的愈合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双黄冲剂对兔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双黄冲剂对骨折愈合和活血的影响作用。②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32只,雌雄各半,造成左桡骨中上段的骨折模型,术后不做任何固定。于术后第2天随机分为4组,并开始灌胃给药: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跌打丸组)、双黄冲剂低剂量组和双黄冲剂高剂量组。各组动物于给药后28天腹主动脉放血处死,收集血液取血清进行降钙素、骨钙素、生长素检测及血流动力学检测;取左上肢仔细剔除附着的肌肉等组织,保留骨膜及骨痂;以骨折间隙为中心两端各保留0.5~1cm,投入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脱钙,石蜡包埋,行HE染色。③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双黄冲剂组骨折愈合情况较好,全血黏度值降低,血清中生长素、降钙素及骨钙素含量增加,且随剂量增加而升高;与阳性对照组相近。④结论双黄冲剂能调控血中生长素、骨钙素和降钙素,改善骨折后血流动力学,可能通过影响兔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内成骨,增加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钙在细胞内沉积,促进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9.
BMP自体颅骨超微粒修补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BMP自体颅骨超微粒修补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制备BMP(骨形成蛋白)-2自体颅骨超微粒,将其用于兔颅骨缺损动物模型的骨缺损修复。设BMP(骨形成蛋白)-2自体颅骨超微粒置入组、单纯颅骨超微粒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第4、6及16周处死动物,取下标本作大体观察、X线片、常规组织学检查切片观察,采用Freemax图像分析处理软件计算成骨面积百分比。结果:BMP-2自体颅骨超微粒组在6周后骨缺损已完全消失,单纯颅骨超微粒组在6周时骨缺损也基本消失。然而术后4、6周BMP-2自体颅骨超微粒组成骨面积百分比均明显大于单纯颅骨超微粒组(P<0.01),术后16周BMP-2自体颅骨超微粒组成骨面积百分比也大于单纯颅骨超微粒组(P<0.01)。结论:BMP-2自体颅骨超微粒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作为一种骨诱导刺激物可以明显增加骨缺损区新骨的生成,其修复颅骨缺损具有较好的效果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