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较罕见,在乳腺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1%[1],具有低度浸润潜能,预后好。基底细胞样实体型腺样囊性癌(solid variant of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with basaloid fertures,  相似文献   

2.
汪满金  俸瑞发  金美华 《重庆医学》2015,(11):1579-1581
乳腺腺样囊性癌(ACC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低度浸润性的乳腺浸润性癌亚型。ACC最常发生于涎腺,其次是气管、支气管、鼻腔、上额窦、泪腺、外耳道等处,而原发于乳腺实属罕见,将发生于乳腺的ACC又名癌性腺样肿瘤、腺囊性基底细胞癌、圆柱瘤样癌。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占所有乳腺恶性肿瘤0.1%以下[1],关于其文献报道多为个案或数个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有研究显示,超过50%的乳腺ACC易被误诊为其他类型肿瘤,误诊率高,且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本文报道1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3.
原发于乳腺的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极为罕见,文献报道具有腺样囊性结构的乳腺癌不足0.1%[1],组织形态与原发于腮腺、肺、食管和其他部位的腺样囊性癌完全相同,预后相对较好.本文报道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乳腺的腺样囊性癌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检病变形态与涎腺的腺样囊性癌相似,组织学上分为筛孔型、管状-小梁型和实体型三种类型。2例免疫组化标记均显示:腺上皮细胞AE1/AE3(+),肌上皮样细胞SMA(+);ER(-)和PR(-)。结论原发于乳腺的腺样囊性癌较罕见,需与乳腺的筛状癌、分泌性癌及腺肌上皮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5.
乳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与发生于乳腺外其他组织的腺样囊性癌相比,乳腺腺样囊性癌浸润性较弱,预后良好。文中报道2例乳腺腺样囊性癌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与病理学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并进行文献回顾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本院2009-2014年诊治的3例乳腺腺样囊性癌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组织学特点并行免疫组化检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3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表现为伴或不伴有疼痛的乳腺单发肿块。该肿瘤在组织结构上可以分为小梁-小管状、筛状及实体状三种类型,并需与一系列乳腺良恶性病变相鉴别,如胶原小体病、浸润性筛状癌、小管癌等。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具有其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点,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管状腺瘤(BTA)与乳腺腺样囊性癌(BACC)的发病情况,研究乳腺管状腺瘤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0例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病理资料,收集到86例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构成的乳腺肿瘤,并对该86例病理结果重新再审核、对比。结果86例中乳腺管状腺瘤79例,乳腺腺样囊性癌7例。结论乳腺管状腺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作为一种独立诊断,并有恶变倾向;乳腺管状腺瘤可能为腺样囊性癌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8.
乳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所有乳腺恶性肿瘤的0.1%,与发生于乳腺外其他组织的腺样囊性癌相比,乳腺腺样囊性癌浸润性较弱,预后良好,却容易误诊为其他类型乳腺肿瘤。本文报道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9.
董震  毛钊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1):1225-1228
涎腺腺样囊性癌(ACC)占涎腺恶性肿瘤的21.9%~24.0%,是一种生长缓慢,但具有易复发及远处转移特性并最终引起死亡的一种涎腺肿瘤.现就近年来ACC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腺样囊性癌(adeoid cystsc carcinoma,ACC)常见于头颈部的大小唾液腺及上消化道,发生于鼻腔及鼻窦者相对较少.其最早由Rabin等于1853~1854年报告为具有圆柱形特征的肿瘤,并提及肿瘤侵犯和沿神经扩展的倾向,主要靠病理来诊断.我科自1990~1993年收治五例发生于鼻腔的鼻窦腺样囊性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中的表达及其与嗜神经性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NGF在43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嗜神经性的关系及其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NGF在ACC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F在嗜神经现象组与无嗜神经现象组间的阳性表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F在ACC中的表达强度与ACC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嗜神经性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该肿瘤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涎腺腺样囊性癌(ACC)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36例ACC进行了研究。ACC按病理形态分为筛孔型、腺管型和实体型。结果:PCNA阳性表达率为77.78%,其中筛孔型69.23%,腺管型78.95%,实体型为100%。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36.11%,其中筛孔型为30.77%,腺管型为26.32%,实体型为100%。结论:PCNA表达指数与染色强度可作为评价腺样囊性癌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指标,P53基因突变可能在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其对癌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乳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1930年首次由Spies提出后,目前为多数学者所公认。乳腺腺样囊性癌恶性程度低,转移少,预后好。在鉴别诊断上易与良性纤维腺瘤,导管癌和类癌混淆。我们遇见2例,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IRF-4结合蛋白(IRF-4 binding protein,IBP)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技术对27例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和20例正常涎腺组织标本进行IBP表达的检测和分析.用脂质体法转染IBP过表达及空白对照载体至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2,G418筛选后建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7例乳腺腺样囊性癌病例,分析其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8~81岁,平均(67.1±9.76)岁,肿块最大径2.2~5 cm,中位最大径3 cm。显微镜下观察,乳腺腺样囊性癌的形态结构多样,可见筛状、管状、实性结构,6例以筛状结构为主,1例以实性结构为主。肿瘤性肌上皮/基底细胞样细胞构成了肿瘤的主要成份,肿瘤性腺上皮数量少但一定存在。免疫组化示肌上皮/基底细胞样肿瘤细胞表达 CK、CK5/6、Vimentin、P63、calponin。腺管上皮表达 CK、CEA、EMA 和CD117。 Ki67指数5%~20%,中位数为10%。 ER在7例均为阴性,6例PR阴性,1例阳性,HER2均为阴性。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多属于基底细胞样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KAI1和Tiam1在腺样囊性癌(ACC)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ACC分期、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患者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ACC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中KAI1和Tiam1的表达.结果 ACC组织中KAI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涎腺组织,而ACC组织中Tiam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涎腺组织 ;KAI1和Tiam1表达均与TNM分期、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结论 KAI1和Tiam1异常表达与ACC的发生、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KAI1和Tiam1的表达有望成为ACC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的分子指标,为进一步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致病机制及意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许多细胞病理学家在诊断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时不喜欢应用细针抽吸(FNA)活检,这是因为ACC样基质有时可出现在多形性腺瘤(PA)和基底细胞腺瘤(BA)中,而且一旦诊断出ACC就需要进行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例的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0例腺样囊性癌(ACC)的组织结构上分为筛孔型、管状型和实性型三种类型,免疫表型:上皮细胞CK,(AE1/AE3)阳性,S-100蛋白阳性,肌上皮细胞SMA阳性。结论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局部侵蚀性强,早期侵犯神经,复发率高,晚期易出现远处转移。诊断时应注意与基底细胞腺癌、多形性腺瘤、涎腺导管癌相鉴别。治疗手术彻底切除加术后放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乳腺腺样囊性癌的特点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竹春  苏雅洁  赵越  孙小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5):819-820,F0003
目的进一步认识乳腺腺样囊性癌的病理形态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腺样囊性癌进行光镜、免疫组化和大体观察及辅助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大体观察及B超检查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肿块,光学显微镜检查显示肿瘤实质结构排列的多样性,并呈现出间质的特征性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雌孕激素受体为阳性。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比较罕见,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点,表现为细胞的多样性和排列结构的多样性,应严格掌握其病理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6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年龄为49~86岁;肿块均位于左侧乳房,肿块界清,切面灰白或灰黄色,呈分叶状或囊性;镜下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有筛状和管状-梁状和突体型构型。肿瘤实质由腺上皮细胞、基底样细胞和皮脂腺分化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细胞ER、PR和Cerb B-2均阴性,上皮细胞表达CK7、CK5/6和CD117;基底样细胞具有肌上皮细胞特征,表达CK5/6和P63。4例行乳腺改良根治术,均无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2例行局部扩大切除。随访3~66个月,无复发及转移情况发生。结论 乳腺腺样囊性癌为低度恶性肿瘤,具有其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预后较好,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