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典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曾误诊的痛风性关节炎4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组4例中1例因关节对称肿痛及类风湿因子阳性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1例双膝关节肿痛,因关节X线检查提示退行性改变误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例因炎性下腰部疼痛及强直性脊柱炎常见查体阳性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1例因右足跟疼痛符合足底部筋膜炎特点误诊为足底部筋膜炎。误诊时间3个月~5年。后经追问病史,4例长期存在高尿酸血症且原治疗方案无效,遂进行双能CT检查,均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给予相应治疗,症状皆明显缓解。随访6个月,病情平稳。结论 临床表现不典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容易误诊。临床上对合并高尿酸血症关节炎患者要考虑到痛风性关节炎可能,对高度怀疑该病患者可采用无创双能CT检查进行诊断,以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背景:B7同系物l(B7-H1)分子是共刺激分子B7家族的重要成员,在淋巴细胞及大部分外周组织可以广泛诱导性表达.研究表明,B7-H1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人类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国内外均无报道.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滑膜组织中B7-H1蛋白的表达,探讨B7-H1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意义.设计、时间、地点:分组对照观察,于2007-07/12在河南省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完成.对象:收集51例标本系2004-09/2007-07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骨科关节镜术中所取膝关节滑膜组织,其中类风湿关节炎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11-62岁;骨关节炎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45-72岁:正常对照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4-33岁.方法:关节滑膜标本均在手术中收集,病变滑膜取自镜下典型病变处,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受试者膝关节滑膜组织中B7-H1蛋白的表达.结果:3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中的30例(85.7%)B7-H1蛋白表达阳性,10例骨关节炎患者中3例(30.0%)B7-H1蛋自表达阳性,而6例正常对照组中有1例(16.7%)表达阳性.且B7-H1蛋白在滑膜增生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表达更高.结论:B7-H1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滑膜组织中高表达,推测其可能直接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测定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定量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结合类风湿因子测定的互补作用。方法 ELISA定量检测 5 0 6例血清样本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2 0 3例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 16 6例 (81 8% ) ,平均浓度为 5 4 9RU ml。类风湿因子阳性 176例 (86 7% )。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30 3例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 15例(4 9% ) ,类风湿因子阳性 6 8例 (2 2 4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特异性达 95 0 % ,敏感性 81 8%。结论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很高 ,联合类风湿因子的检测明显地提高了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病情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1]。甲氨蝶呤是目前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药物之一,其见效快,服用方便,但该药为抗叶酸制剂,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为了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我院自2002年4月~2004年9月对入院并使用甲氨蝶呤的47例患者设计了护理方案,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现将作法和体会报告如下。1服药前的护理1·1心理护理尽管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有其优点,但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仍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患者及家属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护理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8年10月我院就诊的5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8例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14.81%。8例中4例以双下肢肿痛并活动受限3~15年,加重1~7 d入院;4例以滑膜炎、下肢疼痛伴皮疹反复发作1~10年,加重1~5 d入院。8例均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误诊时间5个月~8年。给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消炎药等常规治疗,口干、眼干症状无明显改善,后经抗SSB抗体和(或)抗SSA抗体检查、角膜染色和(或)Schirmer试验、唾液腺动态显像、腮腺检查等确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8例确诊后给予相应治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后出院。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时和类风湿关节炎表现相似,若接诊医生诊断思维片面,易引起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认识,综合分析病情,及时行自身抗体等相关检查,可减少或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孢素治疗重症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环孢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关节功能分级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功能分级、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孢素治疗重症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1998年6月-2002年10月,我院风湿科自拟风湿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09例,男27例,女82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8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3个月.109例患者以全身关节呈游走性红、肿、重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环化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相对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存在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RF测定采用全自动速率散射比浊法.结果5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2例抗CCP抗体阳性,其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96%;RF 44例阳性,敏感性80%,特异性为84%.57例其它风湿性疾病患者只有3例抗CCP抗体阳性,且均为低滴度.而CCP阳性者有14例,30例正常对照二种抗体均阴性.抗CCP抗体的含量与RF含量之间无相关性(t=0.132,P>0.05).结论抗CCP抗体具有RF相近的敏感性,而特异性明显高于RF,抗CCP抗体阳性患者比抗CCP阴性患者更容易发展成可通过放射性方法检测到的关节损伤,抗CCP抗体是RA的一个高度特异的新指标,如能与RF联合测定,能提高临床对RA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健康教育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类风湿关节炎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集束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症状体征评分、治疗依从性。结果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集束化健康教育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有效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及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行思维导图联合延续性护理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该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思维导图联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晨僵时间、疼痛关节数、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晨僵时间、疼痛关节数、健康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行思维导图联合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缩短晨僵及疼痛时间,提升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间的关系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间接免疫法测定抗角质蛋白抗体、乳胶凝集法测类风湿因子。共检测82例类风湿患者,80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结果:82例类风湿患者中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分别为47.6%(39/82),32.9%(27/82),75.6%(62/82),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分别为3.75%(3/80),2.5%(2/80),15%(12/80),正常对照仅有1例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弱阳性及1例抗角蛋白抗体低滴度阳性。结论:抗环氨酸多肽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均是类风湿特异性诊断指标,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敏感性高于抗角蛋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相结合有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氮酮助透对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予抗风湿治疗,并使用中药熏蒸治疗,1次.d-1;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次熏蒸前2 h将3%氮酮4 mL涂抹在颈肩、腰背部及四肢关节周围10 cm的皮肤上,2 h以后按常规进行熏蒸治疗。2组均1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的疗效、关节疼痛程度及晨僵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疼痛、肿胀及晨僵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氮酮配合中药熏蒸可明显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采用肌骨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2例,均行肌骨超声检查,并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肌骨超声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并对比类风湿关节炎及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肌骨超声检查相关数据。结果:肌骨超声检查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准确性为84. 15%、敏感性为86. 00%、特异性为81. 2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积液厚度及滑膜厚度均高于非类风湿关节炎者,软骨厚度少于非类风湿关节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肌骨超声检查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为治疗方案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赵玉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1):1604-160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预后判断中血清免疫球蛋白G型类风湿因子(IgG-RF)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收治的IgG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0例,根据患者血清IgG-RF检验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血清IgG-RF检测阳性)35例和对照组(血清IgG-RF检测阴性)35例,并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水平,类风湿因子(RF)异常率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异常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预后判断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FDP、DD水平及ESR、RF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健康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FDP、DD水平及ESR、RF异常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患者出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药物治疗,并对其FDP、DD水平及ESR、RF异常率变化情况进行记录,研究组干预后FDP、DD水平及ESR、RF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出院后,接受为期6个月的药物治疗,研究组VAS评分、晨僵时间以及关节压痛个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IgG-RF阴性患者在治疗期间症状以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更好,而血清IgG-RF阳性患者往往存在预后不良情况,因此可通过检验患者血清IgG-RF的方式判断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艾拉莫德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及对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糖皮质激素受体(GR)水平的影响,以探讨临床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案,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方法选取9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不同疗法将其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艾拉莫德治疗,观察组给予艾拉莫德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变化(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实验室指标(RF、ESR、GR)以及不良反应(皮疹、口腔溃疡、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 7%)高于对照组(78. 3%),观察组治疗后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32. 1±10. 0) min、(16. 8±5. 5)分、(5. 7±1. 3)分]均少于对照组[(76. 9±15. 2) min、(29. 5±8. 3)分、(12. 4±3. 8)分],观察组治疗后的RF、ESR、GR水平[(37. 3±6. 0) IU/mL、(15. 0±3. 8) IU/h、(47. 4±10. 1) nmol/L]均低于对照组[(56. 6±8. 3) IU/mL、(36. 5±5. 4) IU/h、(70. 5±13. 7) nmol/L],P均0. 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 0%)与对照组(10. 9%)相当,P 0. 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指标,与单用艾拉莫德治疗相比未新增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免疫净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难治性RA患者60例,均经过正规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和/或细胞毒药物治疗1年以上,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未缓解.联合治疗组34例,先行免疫净化治疗1~3次,后给予来氟米特10~20 mg/d治疗,对照组为单纯服用来氟米特的26例难治性RA患者,疗程均为1年.监测患者临床症状,定期检测血常规、肝功能、ESR、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隐性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及抗AKA抗体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免疫净化联合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治疗RA1年后患者关节炎和(或)关节痛症状有明显缓解,治疗前后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治疗1年后ESR、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隐性类风湿因子及抗AKA抗体阳性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性.联合治疗组在3个月和12个月时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另外,联合治疗对患者血液动力学无不良影响.结论 免疫净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RA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且起效快,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两种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惠芳  刘凤珍  邵福灵  高丽霞 《临床荟萃》2003,18(18):1036-1038
目的 探讨同时检测抗角质蛋白抗体 (AKA)和抗Ⅱ型胶原抗体 (抗 CⅡ抗体 )对类风湿关节炎 (RA)诊断的价值。方法 使用间接免疫荧光 (IIF)法检测 6 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0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和 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AKA ,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检测抗 CⅡ抗体。结果 AKA、抗 CⅡ抗体、类风湿因子 (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5 0 .0 %和 95 .0 % ,31.7%和 96 .7% ,6 8.3%和 85 .0 %。 1/3RF阴性的RA患者AKA阳性或抗 CⅡ抗体阳性。依抗体阳性数目分组 ,组间比较在血沉或C 反应蛋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抗体阳性数目与X线分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AKA和抗 CⅡ抗体对RA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二者可弥补RF阴性患者的漏诊 ;两种抗体阳性时 ,骨质破坏更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达标治疗及健康教育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对改善致残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强的松达标治疗6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疼痛VAS评分、治疗达标率和依从性,比较致残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达标率和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致残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来氟米特、甲氨蝶呤达标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疼痛,并提高治疗达标率及患者依从性,改善致残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使用非生物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后出现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6年3月至2012年7月在我科就诊的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RA患者非生物DMARDs治疗后的随访情况。结果 (1)共18例患者,平均随访(27±18)个月,其中7例(39%)在非生物DMARDs治疗4~38个月后发生HBV再激活(6例HBV-DNA载量升高,1例HBsAg转为阳性),5例伴肝炎活动,其中3例为黄疸性肝炎(1例死于急性肝衰竭,1例发展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1例肝炎好转),2例为无黄疸性肝炎且经治疗后肝炎好转。(2)多元回归模型示合并慢性HBV感染的RA患者发生HBV再激活受使用来氟米特、激素的影响(F=21.386,P<0.001),两者可使HBV再激活的风险增加约70%(调整的确定系数:0.706)。(3)甲氨蝶呤(MTX)联用来氟米特治疗后,患者HBV再激活和(或)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为80%,显著高于MTX联用其他非生物DMARDs患者(17%,P=0.035)。结论 RA患者在DMARDs治疗前必须筛查乙型肝炎两对半和HBV-DNA载量。HBsAg阳性和(或)HBV-DNA阳性的RA患者应避免联合使用MTX和来氟米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13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醋氯芬酸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治疗,试验组采用甲氨蝶呤+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机体关节症状严重程度、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6个月后,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DAS28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OX-2、TNF-α、IL-6、M-CSF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可加快关节症状改善,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恢复,且可有效保证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