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外源性一氧化氮对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NO)对小鼠神经干细胞(NSC)增殖的抑制作用. 方法: 用含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条件培养基原代培养NSC,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硝普钠(SNP)作为NO的体外供体. 24 h后用Griess还原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的释放量;取一半细胞进行MTT试验,另一半细胞换成无SNP的条件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再行MTT试验. 另取经SNP抑制24 h后的NSC进行血清诱导分化试验和免疫组化试验检测其NOS表达. 结果: 24 h后细胞上清液中NO释放量随SNP浓度的增高而增加;MTT试验反映经SNP作用后的NSC活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经SNP作用后的NSC在解除抑制后仍能保持旺盛的增殖能力并能被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样细胞,这些NSC表达nNOS和eNOS,而不表达iNOS. 结论: 外源性NO对培养状态下的小鼠NSC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神经生长因子(NGF)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方法:取人胚胎组织脑室区/脑室下区(VZ/SVZ)组织分离神经干细胞,培养于DMEM/F12 B27细胞基础培养液中,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作为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NGF至终浓度的50μg/L、20μg/L、10μg/L、5μg/L、2μg/L;培养液无添加成分作为阴性对照组.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3 d MTT比色显示,50μg/L NGF组细胞增殖较其他各组低(P<0.05);培养10 d时细胞活力测定表明各组细胞均有一定程度的增殖,10μg/L NGF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NGF能明显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外源性一氧化氮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ectogenesis nitric oxide,NO)对培养状态下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含EGF的条件培养基原代培养小鼠神经干细胞,在第5日时,实验组加入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 NP)作为NO的体外供体,对照组不加SNP.24h后都换成含血清的培养基.比较两组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培养24h后,两组细胞均发生分化,但实验组经SNP作用后,细胞分化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突起较长.结论:NO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并能促进细胞分化后轴突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有效浓度异丙酚对新生大鼠海马区来源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已建立的新生SD大鼠海马区来源神经干细胞单细胞克隆系细胞株,将其均匀地接种到24或48孔培养板中(含血清培养基培养孔用于分化和凋亡检测,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孔用于增殖周期和凋亡检测)。将细胞随机分为五组(每组5个培养孔):⑴低异丙酚浓度组(P1组):终浓度2.5μg/mL;⑵中异丙酚浓度组(P2组):终浓度5.0μg/mL;⑶高异丙酚浓度组(P3组):终浓度10.0μg/mL;⑷C组:正常(control)对照组;⑸L组:脂肪乳(introlipid)对照组。培养8 h后,5-溴脱氧尿(Brdu)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培养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增殖和凋亡情况;72 h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元特异性微管蛋白抗体(β-tubulin)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胶质酸性蛋白(GFAP),观察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各类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分化比率及分化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L组细胞增殖周期和分化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分化细胞无明显凋亡且细胞形态正常;P2和P3组细胞增殖周期显著抑制,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凋亡比率明显升高(其中P2组P<0.05;P3组P<0.01),分化细胞的突触或轴突发育差且发生大量凋亡,未凋亡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P1组神经元分化比率高(P<0.05)。结论:中高浓度异丙酚均明显抑制新生大鼠海马区来源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诱发神经细胞的大量凋亡,影响到分化细胞的神经突起分支、树突棘的生长发育;低浓度异丙酚能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5.
贺永胜  郭小兵  邓世康  李力燕 《医学综述》2011,17(20):3163-3166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人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孕20周水囊引产胎儿标本经家属同意捐赠,分离培养脊髓神经干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BDNF蛋白组、BDNF抗体封闭组,计数神经球数目并以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euN和GFAP的表达情况并进行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DNF蛋白组神经球数目或MTT值均无明显变化,BDNF抗体封闭组的神经球数目和MTT值有明显减少(P<0.05);BDNF蛋白组NeuN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GFAP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减少(P<0.05),BDNF抗体封闭组NeuN或GFAP阳性细胞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BDNF可促进人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内源性BDNF在人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谷氨酸对体外培养胎鼠神经干细胞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谷氨酸对体外培养胎鼠神经干细胞的损伤作用,为开发神经干细胞保护药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取妊娠15 d的Wistar大鼠胚胎脑组织行体外细胞培养,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证实为神经干细胞。以正常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为对照组,谷氨酸处理组加入不同浓度的谷氨酸,MTT比色法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存活率。结果:从神经干细胞球内分化的细胞既有神经元又有神经胶质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染色阳性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阳性。谷氨酸处理组给药 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干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50 μmol·L-1 谷氨酸组细胞存活率为86.4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00及1 000 μmol·L-1 谷氨酸组干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1.22%和15.14%)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谷氨酸对神经干细胞有损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随着谷氨酸剂量的增加,神经干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 。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胎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观察神经干细胞生长特点。方法:采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无血清培养基对大鼠胚胎大脑组织细胞悬液进行培养,细胞免疫荧光方法对神经干细胞鉴定,MTT法测定不同细胞密度的OD值,绘制生长曲线。结果:从胎鼠脑组织分离培养的细胞巢蛋白阳性。MTT结果显示细胞接种密度以2(×104~105)/ml生长良好(r=0.95,P<0.05)。结论: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的胎鼠脑组织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巢蛋白细胞免疫鉴定为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人胚胎干细胞源神经干细胞微囊泡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Dil标记神经干细胞微囊泡,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HP-1巨噬细胞对微囊泡的内化;实时荧光定量PCR筛选微囊泡最适浓度;100 ng/mL 脂多糖刺激THP-1细胞6 h后,微囊泡处理12 h,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巨噬细胞炎性因子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以及IL-6的mRNA表达水平;微囊泡处理24 h,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和精氨酸酶1 (Arginase-1, Arg-1)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P-1巨噬细胞M1极化表面标志CD86表达。结果: THP-1巨噬细胞在12 h和24 h均能明显内化神经干细胞微囊泡;0.12 μg/mL微囊泡具有最适调控作用;与未处理细胞相比,脂多糖处理后明显增加THP-1细胞IL-1β,TNF-α,IL-6等mRNA和iNOS蛋白,Arg-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神经干细胞微囊泡处理后THP-1细胞IL-1β,TNF-α,IL-6等mRNA和i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未处理细胞相比,脂多糖和微囊泡处理后THP-1巨噬细胞CD86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胚胎干细胞源神经干细胞微囊泡能够减少THP-1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和iNOS表达,抑制巨噬细胞M1极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Puerarin,Pur)对体外培养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Choroid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VECs)增殖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人CVECs用于实验。实验组中加入含不同浓度的Pur培养液,细胞对照组加入等量空白培养液。24 h及48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与细胞对照组比较,0.05、0.50、5.00μg/ml和50μg/ml Pur组作用24 h及48 h后CVECs A值均增加(P<0.01)。结论:Pur对体外培养的CVECs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其作用与Pur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孕14~16 d Wistar大鼠,进行NSCs原代培养并用Nestin鉴定,按以下给药分成六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脂肪乳对照组(introlipid)、丙泊酚不同浓度组[5、25、50、100μmol/l],用5-溴脱氧尿(Brdu)掺入法观察丙泊酚对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胚胎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加入50μmol/l丙泊酚,采用NeuN、GFAP免疫组化法观察丙泊酚对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95%以上呈Nestin阳性,不同浓度丙泊酚组Brdu阳性细胞百分数没有差异,丙泊酚NeuN阳性细胞百分数(23.1±0.9%)明显高于对照组(13.4±0.8%)(P<0.05),而GFAP细胞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临床相关剂量丙泊酚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没有影响,但能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1.
Study on the migration of nerve stem cell in vitro Induced by glioma cel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lioma cells induced the migration of nerve stem cells (NSCs) in vivo. This study was exploring whether this situation could happen in vitro. Methods: Supematant from 05 glioma cell lines or astrocytes cultured in serum-free medium growing in logarithmic phase were separately placed in lower chambers and NSCs were placed in the upper chambers of Trans-well culture system. After 36 h co-incubation, these NSCs spheres occurred on the middle membrane were counted. Results: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upematant from 05 glioma cell culture, not from the astrocytes, enhanced the migration of NSCs ( P 〈0.01). Conclusion: Some components in 05 glioma cell culture can attract the migration of NSC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在体外能否引起神经干细胞的迁移,从而为研究胶质瘤细胞中存在促进神经干细胞迁移的物质打下基础。方法:分别培养神经干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以星形胶质细胞为对照,做细胞迁移实验,观察其结果;将C6胶质瘤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无血清培养上清分别浓缩,并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其结果。结果:(1)C6胶质瘤细胞的培养上清引起神经干细胞迁移的数目明显多于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上清和新鲜无血清培养基(P<0.01);(2)将无血清培养的等浓度的C6胶质瘤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上清浓缩蛋白电泳,可见二者蛋白条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1)从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组织可以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2)C6胶质瘤细胞无血清培养的上清中存在着能够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物质。  相似文献   

13.
星形胶质细胞诱导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新生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体外定向分化的影响,探讨神经干细胞分化条件。方法 收集新生和成年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的上清液,以1:3比例同DMEM/F12培基混合,分别对胎鼠来源的神经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倒置相差显微境下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对分化细胞鉴定和计数。结果 新生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与DMEM/F12的混合培基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明显提高。结论 新生鼠星形神经胶质细胞能促使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4.
LIF对人胚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LIF对人胚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从孕24周流产胎儿脑组织中分离NSCs,并分4组培养。对照组用基础培养液,第1,2,3实验组分别于基础培养液中加入20μg/L EGF和B27,20μg/L LIF和B27,20μg/L LIF、20μg/L EGF及B27。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在不同时间进行细胞计数。诱导细胞分化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培养3 d细胞开始分裂并聚集成球,后逐渐增大,培养10 d,第1,2,3实验组和对照组神经球形成数分别为(21.5±7.8),(23.8±5.4),(25.2±6.3)和(24.8±6.9),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化实验显示含LIF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少。结论:在体外,LIF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人类神经前体细胞大鼠胎脑内移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类神经前体细胞大鼠胎脑侧脑室内移植后的移行和分布。方法采用机械方法从胎脑中分离神经细胞,应用N2培养基进行培养,细胞用携带LacZ基因的腺病毒或BrdU标记,移植到孕期为16~18d的胎鼠侧脑室内,检查出生后不同时期脑组织中移植细胞的分布和移行。结果成功培养出人类的神经干细胞,细胞聚集形成神经球,呈悬浮状态,大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前体细胞的标志物巢蛋白,这种细胞能够分化为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和体外可以稳定表达外源性基因,移植到胎鼠脑内,人类胚胎神经前体细胞广泛移行并分布于宿主的脑组织中,结合到大鼠的前脑、中脑和后脑,形成广泛的嵌合现象。结论神经干细胞可以稳定表达外源性基因,移植到发育期的脑内,能够整合到脑组织中,形成广泛的嵌合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生大鼠视网膜组织与胚胎上丘源神经干细胞共培养对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分离、无血清培养基选择培养的方法从孕14 d的胚鼠上丘中获取神经干细胞并传代培养.使用组织-细胞共培养系统将出生4 d的乳鼠视网膜组织与上丘源神经干细胞共培养,观察干细胞分化过程,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并与干细胞的自然分化过程进行比较.结果:从胚鼠上丘中获得的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聚集呈球形悬浮生长,可以持续传代培养,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经免疫荧光鉴定证实为神经干细胞.新生大鼠视网膜组织与胚胎上丘源神经干细胞共培养促进干细胞的分化,并诱导分化出Thy1.1阳性细胞.结论:从胚胎大鼠上丘可以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与新生鼠视网膜组织共培养可以诱导上丘源神经干细胞分化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条件及增殖、分化特性。方法:取胎龄15~17 d的SD大鼠胎脑海马及室周组织,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B27、N2添加剂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传代,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克隆球及诱导分化后的细胞。结果:大鼠胎脑能在体外培养获得大量神经干细胞,并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结论:胚胎脑组织有丰富的神经干细胞,可在体外长期培养并保持干细胞特性,能分化为神经元、胶质细胞等终末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反式视黄酸(atRA)体外对神经干细胞(NSCs)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纹状体NSCs;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浓度atRA对NSCs分化的影响;RT-PCR分析视黄酸受体表达情况:结果atRA诱导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诱导剂量以1.0pmol/L较为适宜。NSCs的RARβ基因的表达对atRA存在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结论atRA诱导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此作用与atRA上调细胞的RARβ基因转录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大鼠脑创伤的可行性.方法:取孕14周流产胎儿脑组织,进行NSCs培养及鉴定,并应用Hoechest33258标记细胞.54只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损伤组(A组)、治疗对照组(B组)及NSCs移植组(C组).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大鼠脑创伤模型后,C组给予NSCs移植,B组给予生理盐水,A组不打击脑组织.3组分别于移植术后2 d及7 d进行大鼠行为学评分,分别于植术后2周和4周行Y迷宫试验测学习和记忆评分.移植后3 d、7 d脑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存活情况,移植后2周、4周行GFAP、NS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NSCs移植后2 d行为学评分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移植后7 d行为学评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移植后2周学习评分和4周记忆评分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B、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C组脑组织GFAP、NSE染色阳性,可见标记的NSCs.结论:人NSCs植入大鼠创伤脑内后,可存活并和宿主组织融合在一起,促进大鼠行为学恢复,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并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NSCs移植为治疗脑创伤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通心络含药血清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自E12~14大鼠胚胎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添加不同剂量通心络含药血清干预,在干预后不同时段通过免疫荧光双标观察含药血清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经通心络含药血清干预后,Nestin( )细胞比例先下降后回升,β-tubulin( )细胞比例3 d与7 d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7 d时大剂量组β-tubulin( )细胞比例与小剂量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通心络可以促进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向神经元分化,大剂量组效应更明显及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