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通过针刺SD大鼠单个腧穴和双腧穴热水甩尾痛阈值的观察和分析,探讨针刺腧穴的组方,对大鼠针刺镇痛模型的作用,为深入研究临床针刺用穴处方机理提供基础实验条件。方法:分别单针针刺SD大鼠"后三里"、"关元"和双针同时针刺"后三里"+"后三里"、"后三里"+"关元"等腧穴,采用热水甩尾测痛方法,测量大鼠针刺前后的痛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6301±0.3296)针刺后(10.0680±0.4403)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单针针刺"关元"腧穴,针刺前(5.3511±0.1860)针刺后(7.5133±0.2615)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2167±0.3513)针刺后(10.5850±0.6087)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前(4.8000±0.3061)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2)单针针刺"后三里"针刺后(9.8293±0.3469)和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后(10.1936±0.5839)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5455);单针针刺"关元"针刺后(7.5133±0.2615)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7579);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后(10.1936±0.5839)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2436);单针针刺"关元"针刺后(7.5133±0.2615)和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两者之间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420);(3)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前痛阈值(5.2167±0.3513)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6.1308±0.5036)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1279);单针针刺"关元"腧穴针刺前(5.6429±0.3253)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5.6601±0.5129)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9703);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6301±0.3296)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6.6590±0.5227)比较,两者之间显示出有意义的差异(P=0.0267);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前(4.8001±0.3061)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6.4014±0.6112)比较,两者之间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144)。结论:(1)本实验中,单针、双针针刺前后痛阈值都显示出显著性的差异;(2)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接近;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接近;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接近。单针针刺"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显示出一定的差异。(3)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针刺前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比较、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前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比较,两者的针刺效应作用时程显示出有意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在体外能否引起神经干细胞的迁移,从而为研究胶质瘤细胞中存在促进神经干细胞迁移的物质打下基础。方法:分别培养神经干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以星形胶质细胞为对照,做细胞迁移实验,观察其结果;将C6胶质瘤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无血清培养上清分别浓缩,并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其结果。结果:(1)C6胶质瘤细胞的培养上清引起神经干细胞迁移的数目明显多于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上清和新鲜无血清培养基(P<0.01);(2)将无血清培养的等浓度的C6胶质瘤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上清浓缩蛋白电泳,可见二者蛋白条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1)从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组织可以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2)C6胶质瘤细胞无血清培养的上清中存在着能够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物质。  相似文献   
3.
壳寡糖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壳聚糖的降解产物壳寡糖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壳聚糖降解为分子量1100能够溶于水的壳寡糖,然后将不同浓度的壳寡糖(0.1mg/ml,0.01mg/ml)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12天,研究壳寡糖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对照组采用无壳寡糖培养。结果:实验组的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突起平均长度比对照组要长,表明一定浓度的壳寡糖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结论:用壳聚糖制备人工神经移植物时,壳聚糖导管不仅在神经再生过程可起到支架,细胞依附的作用,同时其降解产物壳寡糖能够起到促进神经生长的作用,而进一步阐明壳聚糖具有多功能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大鼠的血液碱性磷酸酶(ALP)的来源方式。方法 40只4个月龄雌性SD大鼠,分为两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对照组),模型组进行双侧卵巢摘除,对照组只打开腹腔。实验动物颈椎脱臼处死后,取股骨,去尽肌肉与结缔组织,截取相应的骨组织浸入4%多聚甲醛中固定3 d,然后浸入4%EDTA溶液中,室温脱钙4周,每周换液1次。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骨组织中ALP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骨组织中的ALP蛋白及ALP mRNA表达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1。结论骨质疏松症大鼠血液中的ALP主要来源于成骨细胞破坏;骨组织ALP水平可作为其他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一个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新生鼠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旨在获得较纯的星型胶质细胞,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细胞分离培养一差速粘附法。胰酶消化及机械吹打,分离SD新生1周大鼠大脑皮层细胞,用含20%血清DMEM/F12培养基培养。并以GFAP-FITC免疫荧光法对所获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经原代及传代培养,获得大量几乎为单一种类细胞,其特点为胞体较大,形状不规则,胞质较丰富,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常偏于胞体一侧,细胞突起较多较长,符合星形胶质细胞形态。GFAP-FITC免疫荧光染色绝大多数细胞为强阳性。结论:细胞分离培养-差速粘附法可获得较纯的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6.
C6细胞和星形细胞对神经干细胞体外迁移分化的不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C6细胞和星形细胞在体外对神经干细胞(NSCs)迁移和分化是否有不同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调节NSCs迁移、分化的因子打下基础。方法取处于指数生长期的C6细胞、星形细胞分别与NSCs限定区域培养,观察NSCs的形态变化和迁移方向。并用二者的无血清培养上清和无血清培养基分别加入“Transwell Inserts”细胞培养系统的下室,培养室的上室加NSCs悬液,共培养36h,光镜下计数位于培养系统中间膜上的细胞球数,并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与C6细胞共培养的NSCs向C6细胞生长的方向迁移,而与星形细胞共培养的NSCs则呈分化现象。C6细胞的上清引起神经球迁移的数目明显多于星形细胞的上清和无血清培养基(P〈0.01),星形细胞的上清则明显引起NSCs突起生长。结论C6细胞主要引起NSCs迁移,而星形细胞主要引起NSCs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人胎盘cDNA文库中获得Stra6基因的全长阅读框架,通过融合GFP蛋白的表达观察其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251中的表达定位及形态学影响。方法:应用高保真PCR技术从人胎盘cDNA文库中扩增出特异片段,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Stra6,转染U251细胞,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蛋白表达定位及对形态学影响。结果:获得含人Stra6基因全长阅读框架的重组质粒pEGFP-Stra6,融合GFP的Stra6蛋白大多表达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可观察到转染后的细胞呈现分化状态。结论:Stra6基因过表达使U251细胞形态改变,可能在细胞分化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许多体内实验表明神经干细胞具有向胶质瘤细胞迁移的特性,该特性使神经干细胞有可能成为基因治疗脑胶质瘤潜在的基因携带者。实验拟观察大鼠星形胶质瘤C6细胞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于细胞的迁移作用,并初步分离C6细胞中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蛋白: 方法:实验于2005—01/2006—05在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C6细胞用含10%小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使用时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清洁级的新生1周内的SD大鼠由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方法:从新生5~7dSD大鼠大脑皮质分离培养、纯化神经干细胞。从SD新生红皮鼠大脑皮质分离、培养、纯化星形胶质细胞。采用“Transwell Inserts”细胞培养室培养系统共培养36h,比较C6细胞和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的迁移作用;自然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分离C6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差异蛋白,观察各蛋白凝胶条带对神经干细胞的迁移作用。 结果:体外培养C6细胞能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迁移细胞数目与星形胶质细胞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将C6细胞中差异蛋白条带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与对应的星形胶质细胞蛋白条带相比,可观察到与相对分子质量约67000蛋白胶条共培养的神经细胞球在接近蛋白胶条的一侧细胞向胶条迁移生长。 结论:C6细胞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迁移,其总蛋白在自然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实验中获得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7000的蛋白组分具有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转Bt基因棉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的影响,与常规棉比较,转Bt基因棉降低了土壤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并且降低了土壤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通过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的分析,表明转Bt基因棉影响了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稳定性,对环境安全性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神经再生素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及对其生长相关蛋白(GAP43)、神经丝蛋白(NF-H)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出生3~5d的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进行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鉴定,神经干细胞与0、 1、 2mg/L的神经再生素(NRF)共培养8d,相差显微镜观察分析,应用Real-time PCR对与不同浓度的NRF(0、 1、 2、 4、 8mg/L)共培养8d的神经干细胞进行GAP43、 NF-H的表达量检测.结果:成功培养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神经再生素可明显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递增而有效促进GAP43、 NF-H的表达,且最佳作用浓度为4mg/L.结论:神经再生素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