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Smad3反义寡核苷酸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Smad3反义寡核苷酸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将Smad反交寡核苷酸(antisense-Smad3)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测定^3H-TdR掺入量、TMM反应A值及Smad3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结果:1μM、5μM antisense-Smad3均能使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3H-TdR掺入量及MTT反应A值降低(P<0.01),并下调Smad3蛋白表达。结论:Smad3反义寡核苷酸通过抑制Smad3蛋白的合成,阻断Smad蛋白的信号转导过程,从而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果蝇抗皮肤生长因子原体3(Smad3)的表达。方法:原代培养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以浓度为0,75,150,300,600μmol/L ART分别干预24h。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其Smad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其Smad3蛋白表达。结果:各浓度ART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后,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发现Smad3 mRNA表达下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各干预组Smad3蛋白表达下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ART能下调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Smad3的mRNA及蛋白水平,通过抑制Smad3的表达从而减少胶原合成可能是ART抑制增生性瘢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氧化苦参碱抑制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合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作用于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别培养24、48、72h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中信号分子TGF-β1,TβRⅠ,TβRⅡ,Smad3,Smad4和Smad7的表达,对阳性信号分子采用RT-PCR进一步检测其mRNA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TGF-β1,TβRⅠ,TβRⅡ,Smad4和Smad7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的影响,但是对Smad3蛋白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RT-PCR结果显示,Smad3 mRNA的表达也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氧化苦参碱可以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中Smad3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影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B)Smad3、7mRNA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用放线菌酮(CHX)和放线菌素D预处理KFB,以分别阻断KFB内源性蛋白质的合成及mRNA合成。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Smad3、7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CHX预处理后,KFB的Smad3mRNA表达轻度上调,并完全抑制了TGF-β1对KFBSmad3mRNA的下调作用(P<0.01);而CHX预处理对KFB的Smad7mRNA表达及TGF-β1上调Smad7mRNA的作用并无明显影响。经放线菌素D预处理后,随TGF-β1作用时间延长,KFB的Smad3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下降。结论TGF-β1对KFBSmad3mRNA表达的调控过程可能还需要细胞合成其他蛋白的参与;但对Smad7mRNA表达的调控则不需要细胞合成其他蛋白参与,KFB细胞中的Smad7可能也是活化的SMADs的直接靶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紫外线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TGFβRⅡ、Smad7mRNA以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UVA及UVB分别照射人成纤维细胞,黄芪甲苷进行干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以ELISA法检测Smad7的生成量,半定量RT-PCR法检测TGFβRⅡ、Smad7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RⅡ的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随浓度增加而增强,药物浓度为40μg/ml时最显著(P〈0.05);UV辐射组与正常组相比,细胞上清液中Smad7蛋白含量明显增高,细胞内TGFβRⅡ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Smad7mRNA表达增强;黄芪甲苷干预后,细胞上清液中Smad7蛋白含量下降,细胞内TGFβRⅡ的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Smad7mRNA表达下降(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提高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上调TGFβRⅡmRNA、蛋白水平以及下调Smad7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来对抗紫外线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的传导,缓解皮肤光老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聂树涛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7):1098-1099
增生性瘢痕是以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彻底阐明。目前已知,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是主要致纤维化因子之一,Smad是参与TGF-β主要信号转导途径,Smad2和Smad3磷酸化参与其信号转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系一类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超家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低血清及白介素1β(IL-1β)对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对6例瘢痕疙瘩、6例增生性瘢痕及6例正常皮肤标本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及凝胶电泳方法,通过检测Bax,Bcl-2蛋白及特异性DNA梯形条带,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低血清中及IL-1β作用后的细胞凋亡进行了研究。结果 (1)在低血清中,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Gax/Bcl-2蛋白表达比值没有明显改变,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出现程度较轻的细胞凋亡,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未见明显细胞凋亡;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出现细胞凋亡,且Bax/Bcl-2比值升高,表明发生细胞凋亡,(2)IL-1β作用下,三者成纤维细胞均发生凋亡,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凋亡比正常皮肤严重。但Bax/Bcl-2比值在瘢痕疙瘩升高,在正常皮肤降低。增生性瘢痕无明显变化。结论 不同的成纤维细胞特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0):1885-1889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为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分离培养人BM-MSCs和HSFB,制备BM-MSCs条件培养液(CM),分别于12、24和48 h收集CM。将不同时间点收集的CM孵育体外培养的HSFB 24 h,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MTT进行检测,胶原及TGF-β/Smad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采用RT-PCR进行检测。[结果]在24、48 h收集的BM-MSCs CM,与对照组相比对HSFB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并显著降低了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MSCs在转录水平能显著降低TGF-bRI和TGF-bRII的表达,却能增强Smad7基因的表达,然而,对Smad 2、Smad 3、Smad 4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MSCs可以通过对HSFB TGF-β/Smad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进而达到治疗或抑制增生性瘢痕的目的,为以细胞疗法为治疗策略减轻瘢痕的方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10.
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TRAIL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斟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受体住烧伤后增生期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上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了30例处于增生期的烧伤后增牛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TRAIL各受体的表达,并以30例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结果RT-PCR和流式细胞术的检测结果均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增生期瘢痕的成纤维细胞中步匕亡受体DR5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诱导受体DcR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其余受体的表达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可能与TRAIL介导的瘢痕内成纤维细胞凋亡受阻有关。  相似文献   

11.
TGF-βRⅠ、Smad2、Smad 3及Smad7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比较瘢痕疙瘩、正常瘢痕及正常皮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型受体(TGFβRⅠ)、Smad2、3、7的表达情况,探讨以上信号传导分子在瘢痕疙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上述4种蛋白在3种不同组织44例标本中的表达,寻找其规律。结果 与正常瘢痕及正常皮肤相比,瘢痕疙瘩中TGF-βRⅠ表达增强,Smad7表达减弱(P〈0.05),Smad2及Smad3表达增强不显著,但在核内积聚较为明显。结论 瘢痕疙瘩中TGF-βRⅠ表达增强,Smad2、3核内持久积聚及抑制性因子Smad7表达减少,可能是瘢痕疙瘩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水蛭素对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水蛭素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水蛭素作用人成纤维细胞24h后,bFGF、TGFβ1的mRNA和bFGF、TGFβ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浓度为0.156~2.5 U/L的水蛭素可下调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mRNA、蛋白的表达,同时上调bFGF的mRNA、蛋白的表达,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水蛭素可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促进其分泌bFGF。结论:水蛭素抑制瘢痕可调节bFGF、TGFβ1分泌,由此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并进一步抑制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3.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调节不同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如胚胎发生、伤口愈合、纤维化、血管化和免疫调节,在发育调控、肿瘤生成和遗传疾病中发挥作用,是目前已知的与病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形成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因子[1-2].TGF-β是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其通过细胞表面膜受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和胞浆内效应分子Smad蛋白等将信号转导到核内[3].现已发现9个Smad蛋白(Smad1-Smad9),3种类型:①受体调节型(R-Smad).包括Smad1、Smad2、Smad3、Smad5、Smad8、Smad9.②共同介质型(Co-Smad).哺乳动物中仅有Smad4.③抑制型(I-Smad).包括Smad6、Smad7[3].其中,TGF-β信号激活的R-Smad只有Smad2和Smad3[2],而且Smad2和Smad3的同源性高达92%[4],但他们在胞内的调控、核内的转录机制却完全不同,而两者之间差异的研究有助于将瘢痕增生、纤维化等机制的研究深入到Smad下游分子的水平.笔者就Smad2和Smad3在TGF-β信号转导中的不同之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实验研究肾上腺素对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Ⅰ型前胶原、TGF—β1及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RT-PCR检测。肾上腺素作用24h后bFGF、TGF-β1、人Ⅰ型前胶原的mRNA表达差异,并以ELISA检测bFGF、TGF-β1在肾上腺素作用24h后的蛋白表达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肾上腺素上调bF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和下调TGFβ1 mRNA及蛋白的表达;但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0.20μmol/L的。肾卜腺素可显著下调人Ⅰ型前胶原mRNA水平的表达,而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0.05、0.1和0.2μmol/L的。肾上腺索均可下调人Ⅰ型前胶原mRNA水平的表达,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融合后早期(24h),肾上腺素可促进成纤维细胞bFGF的mRNA和蛋白的合成,降低TGF—β1的mRNA和蛋白的生成,降低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uman keloid fibroblasts,HKF)生物学行为和TGF-β/Smad信号通路和ERK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在HKF培养过程中加入A型肉毒毒素进行干扰,观察A型肉毒毒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TGF-β/Smad通路和ERK通路相关分子的变化及细胞增殖、侵袭、凋亡情况。结果:A型肉毒毒素可以抑制HKF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凋亡,并且明显抑制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α-SMA和CTGF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IFN-γ、TGF-β3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Smad7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下调VEGF基因表达,明显抑制p-Smad2和p-Smad3蛋白表达水平,并且抑制P-ERK1/2蛋白表达。以上生物学变化均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结论:A型肉毒毒素可抑制HKF的增殖、侵袭、血管生成和胶原积累,这些效应与TGF-β/Smad和ERK1/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雌激素、孕激素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利用免疫组化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含量。结果 较对照组,17-β雌二醇(17-βE2)各组的HSFB胞浆内阳性信号明显加强(P<0.05);而孕酮(P)各组均不明显(P>0.05)。结论 在体外,17-βE2可以明显促进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TGF-β1合成,而P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明确低血清及白介素 1β(IL - 1β)对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对 6例瘢痕疙瘩、6例增生性瘢痕及 6例正常皮肤标本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及凝胶电泳方法 ,通过检测Bax、Bcl 2蛋白及特异性DNA梯形条带 ,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低血清中及IL 1β作用后的细胞凋亡进行了研究。结果 ①在低血清中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Bax Bcl 2蛋白表达比值没有明显改变 ,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出现程度较轻的细胞凋亡 ,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未见明显细胞凋亡 ;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出现细胞凋亡 ,且Bax Bcl 2比值升高 ,表明发生细胞凋亡。②IL 1β作用下 ,三者成纤维细胞均发生凋亡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凋亡比正常皮肤严重 ,但Bax Bcl 2比值在瘢痕疙瘩升高 ,在正常皮肤降低 ,增生性瘢痕无明显变化。结论 不同的成纤维细胞特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Ⅰ型、Ⅱ型受体阻断剂和钙调神经磷酸激酶(CaN)的阻滞利环胞素A(CsA)对增生性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将一定浓度的AngⅡ(10^-9~10^-5mmol/L),和AngⅡ10^-6mmol/L加上不同阻滞剂losartan、PD123319、环胞素A(浓度均为10^-5mmol/L)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刺激48h,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blot印迹方法检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FN)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体外成功地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经AngⅡ刺激48h后,FN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增高程度与AngⅡ浓度呈正比;加入losaartan和环胞素A后,FN原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单用AngⅡ组下降,而加入PD123319后,FN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单用AngⅡ组无明显改变。结论:AngⅡ可促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FN合成,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作用主要通过AngⅡ的Ⅰ型受体介导完成,该作用可能与Ca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硼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活性的影响,旨在探讨其影响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信号机制。方法:取自愿捐献的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采用胶原酶法行成纤维细胞培养。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AT1和AT2受体的表达。取第3~4代细胞,并按实验设计,分别加入10^-2mol/L Ang Ⅱ,10^-7mol/L Ang Ⅱ+10μmol/L Valsartan,10^-7mol/L Ang Ⅱ+10μmol/L PD123319,10μmol/L Valsartan,10μmol/LPD123319共5组:对照组仅加入等量DMEM。以Western Blot法检测培养的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ERK)活性变化,观察在阻断AT1或AT2受体情况下AngⅡ对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ERK磷酸化的影响。结果: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同表达AT1和AT2受体。AngⅡ可增加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ERK磷酸化。在一定剂量范围内,AngⅡ浓度增加,细胞ERK磷酸化程度增加。与对照组比较10^-7mol/L Ang Ⅱ显著增加瘢痕成纤维细胞ERK磷酸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μmol/L AT2受体拮抗剂PD1233191可显著增强AngⅡ诱导的细胞ERK磷酸化(P〈0.05):10μmol/L的AT1受体拮抗剂Valsattan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细胞ERK磷酸化;Valsattan或PD1233191单独刺激细胞并未明显影响ERK磷酸化(P〉0.05)。应用抗ERK抗体显示各组ERK含量一致。结论:AngⅡ通过其受体AT1和AT2可调控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ERK磷酸化,Ang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ERK活性的影响可能是AngⅡ调控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可能的信号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DN发病中的作用不容忽视。Smad蛋白是目前所知TGF—β受体的胞内激酶底物,介导了TGF-8的胞内信号转导。本文就Smad信号通路在DN发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