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祝司霞 《广东医学》2016,(11):1598-1601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从临床分离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刚果红平板法筛选生物膜阳性菌株和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生物膜;以万古霉素为阳性对照药,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药物对细菌生物膜的最小抑膜浓度(SMIC);XTT减低法评价穿心莲内酯对不同时间段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早期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刚果红平板法生物膜阳性菌株有12株,即生物膜形成率为40%,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生物膜实验阳性有22株(73.3%);穿心莲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SMIC50为125 mg/L,SMIC80为500 mg/L;1000、500和250 mg/L的穿心莲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早期黏附能力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一定浓度的穿心莲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和黏附有抑制作用,但效果不及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蜂胶与杨树胶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枯草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几种常见菌为试验菌株,采用琼脂打孔扩散法对不同浓度蜂胶、杨树胶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蜂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抑菌圈大小与80%乙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杨树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白色念珠菌和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抑菌圈大小与80%乙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蜂胶与杨树胶均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苦参泡腾片体外抗菌作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苦参泡腾片对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用试管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进行抑菌试验。用试管法和平皿划线培养法进行杀菌试验。结果:苦参总碱对上述病原菌的抑菌浓度/杀菌浓度分别为:3.12/6.25(g/L),3.12/12.5(g/L),1.56/6.25(g/L),6.25/12.5(g/L),3.12/6.25(g/L)。结论:苦参总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都具有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儿复方木麻黄颗粒体外抑菌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平皿稀释法考察小儿复方木麻黄颗粒的抑菌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小儿复方木麻黄颗粒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对上述4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依次为:0.0625、0.0313、0.0625、0.0313mg/mL。结论:小儿复方木麻黄颗粒体外具有抗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5种中草药体外抑菌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莲、黄岑等5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链球菌、伤寒沙门菌的抗菌作用。方法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5种受试菌,进行常规中药药敏实验打孔法和几何级稀释法测定5种中草药水煎剂的抑菌圈的大小和最低抑菌浓度(MICgPL)。结果5种中草药对5种受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莲对5种受试菌抑菌效果最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高度敏感;黄连、黄岑、秦皮均对受试菌具有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在12~40mmMIC范围分别为0.97~7.81gPL);对5种受试菌抑菌效果最差的是黄柏,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链球菌均无抑菌作用。结论本研究提示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消痈、抗炎镇痛功效的中草药,体外实验对受试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由于中草药在体内作用机制比体外还要复杂,在体内能否达到与体外相同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11种中草药对8种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黄连、黄芩、半边莲、蒲公英、穿心莲、野菊花、连翘、艾叶、夏枯草、五味子、金银花等11种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白色念珠菌等8种临床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制备11种中药提取物,采用试管对倍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8种受试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 IC)。结果与结论11种中药对受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以黄连的效果最好,它对8种受试菌的M IC均介于7.8mg/m l-31.2mg/m l之间,黄芩、夏枯草、五味子次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葛根素的体外抑菌作用及其最低抑菌浓度。方陆采用杯碟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葛根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结幂葛根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25mg/mL;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5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5mg/mL。结论葛根素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上述4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苦参碱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5m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均为25mg.mL-1;氧化苦参碱对上述4种病原菌的MIC均大于50mg.mL-1。结论苦参碱对4种临床分离率高的感染菌具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26种采自滇东南红河州原始森林中草药的80%乙醇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及对MRSA活性,筛选出抑菌效果好的药材进一步提取分离并追踪其有效成分。方法制备26种云南中草药乙醇提物,采用常规琼脂扩散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临床分离得到的MRSA菌株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倍比稀释法测定MIC(最小抑菌浓度)、MBC(最低杀菌浓度)。结果 26种云南中草药的醇提物中有16种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 25923)、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ATCC27853)、白假丝酵母菌标准菌株(ATCC Y0109)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野梧桐,乔木茵芋等8种中草药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好,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大小在11~24mm之间,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抑菌活性在9~26mm之间,MIC在8~512μg/mL之间。结论野梧桐,乔木茵芋等8种中药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且对MRSA菌株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甜菜碱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甜菜碱对临床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甜菜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 甜菜碱对4种病原菌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大肠杆菌的MIC 6.25 mg/ml、铜绿假单胞菌的MIC 3.125 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 6.25 mg/ml、白色念珠菌的MIC 25 mg/ml.结论 甜菜碱对4种病原菌的标准菌株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尤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最低.  相似文献   

11.
枸杞叶、桑叶水提物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枸杞叶、桑叶水提物对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将枸杞叶和桑叶提取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联合琼脂平板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枸杞叶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 MIC )为10 mg/mL,对表皮葡萄球菌MIC为20 mg/mL,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菌MIC均>20 mg/mL;桑叶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20 mg/mL;对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MIC均>20 mg/mL。结论:枸杞叶和桑叶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两者对革兰阴性菌、念珠菌抑菌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乌梅等10味中药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明确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临床应用中药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各收集10株产ESBLs和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制备适当浓度的各种中药煎液备用。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定量抑菌试验,分别测定和比较各种中药的MIC值。对抑菌作用明显的中药进行产ESBLs和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MIC比较。结果中药乌梅、五倍子、黄连、黄芩、黄柏、穿心莲、鱼腥草、重楼、金银花、连翘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MIC值分别为(17.19±4.94)mg/mL、(18.75±6.59)mg/mL、(37.50±10.21)mg/mL、(46.20±15.10)mg/mL、(450±105.41)mg/mL、(475±79.06)mg/mL、(237.50±39.53)mg/mL、(118.75±59.29)mg/mL、(425±88.19)mg/mL、(225±52.70)mg/mL,其中乌梅、五倍子、黄连、黄芩的MIC均值分别为17.19mg/mL、18.75mg/mL、37.50mg/mL、46.20mg/mL,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乌梅、五倍子、黄连、黄芩对产ESBLs和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MIC值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10味中药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菌活性。其中乌梅和五倍子效果最强,其次是黄连、黄芩,其余的中药抑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复方中药洗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初步验证其体外抑菌作用,观察其对阴道常见致病标准菌的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渗漏法提取并干燥白芷、五倍子、川芎、当归、丁香、石斛、人参、珍珠8味药;采用细菌培养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观察并记录8味中药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消化链球菌和阴道加德纳菌5种ATCC标准菌的抑菌作用,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味中药提取物对5种ATCC标准菌的MIC中白芷对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消化链球菌MIC最低,五倍子和白芷对大肠杆菌和阴道加德纳菌MIC最低。(2)8味中药提取物对5种ATCC标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结论 8味中药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消化链球菌和阴道加德纳菌5种ATCC标准菌均有抑菌作用,MIC不同,且以白芷为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医生合理有效地使用中药制剂,探讨3种清热解毒复方制剂及复方甘草酸苷单独使用及联合抗生素使用后对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研究几种复方清热解毒中药及复方甘草酸苷单独使用及与左氧氟沙星联合使用后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来观察不同复方中药对不同细菌抑菌活性。结果:痰热清的抑菌活性要高于其他2种清热解毒复方制剂,尤其是痰热清与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时,能够明显增强左氧氟沙星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活性,其次是复方甘草酸苷制剂,在与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左氧氟沙星的抑菌活性。结论:痰热清和复方甘草酸苷制剂在与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时,能够明显增强左氧氟沙星的抑菌效果,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制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研究龙血竭凝胶和麒麟竭凝胶的抗炎和抑菌作用,为血竭及其剂型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模型检测比较两种血竭凝胶抗炎作用效果,通过肉汤培养基比色法比较两种血竭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效果。  结果  二甲苯致耳廓肿胀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糠酸莫米松凝胶和麒麟竭凝胶高剂量组对小鼠耳廓肿胀度有抑制作用(P < 0.05),其余各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糠酸莫米松凝胶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和麒麟竭凝胶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糠酸莫米松凝胶、龙血竭、麒麟竭凝胶高、中、低剂量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34.44%、13.75%、4.44%、1.85% 36.67%、1.11%、0.08%。;棉球肉芽肿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糠酸莫米松凝胶组和龙血竭凝胶低剂量组(6 mg)对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有抑制作用(P < 0.05),其余各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糠酸莫米松凝胶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和麒麟竭凝胶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糠酸莫米松凝胶、龙血竭、麒麟竭凝胶高、中、低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28.26%、9.61%、4.44%、28.65%、36.67%、1.37%、13.40%。。两种血竭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痤疮丙酸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麒麟竭凝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00 mg/mL,龙血竭凝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50 mg/mL;对痤疮丙酸杆菌麒麟竭凝胶和龙血竭凝胶MIC分别为100 mg/mL和50 mg/mL;对白色念珠菌麒麟竭凝胶和龙血竭凝胶MIC分别为100 mg/mL和200 mg/mL;对大肠杆菌麒麟竭凝胶和龙血竭凝胶MIC均为100 mg/mL。  结论  龙血竭凝胶和麒麟竭凝胶均具有抗炎抑菌的作用。龙血竭凝胶在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肿和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方面效果优于麒麟竭凝胶;麒麟竭凝胶在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对抗白色念珠菌方面效果优于龙血竭凝胶,两种血竭凝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6.
权建文  李博 《基层医学论坛》2013,(20):2591-2593
目的研究几种中药体外对大肠埃希菌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效果,分析五倍子、黄连、黄柏对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方法选择我院中药房清热药物五倍子、黄芩、黄连进行研究,分别制备中药水煎剂、菌悬液,最后进行抑菌试验分析。结果阳性组与阴性组MIC平均值对比,3种中药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清热药物具有明显抑菌作用,不同的中药抑菌范围特定,临床只要做到合理选择,就可以有效抑制细菌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椿皮粗生物碱,椿皮特征生物碱成分铁屎米酮的体外抗菌效果。方法: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从椿皮的粗生物碱部位分离得到特征性生物碱成分铁屎米酮,采用药物二倍稀释法与菌落计数联合测定椿皮粗生物碱及特征性生物碱铁屎米酮对大肠埃希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结果:椿皮粗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为0.103-0.207mg/mL,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为0.3125-0.625mg/mL,椿皮中特征生物碱铁屎米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范围为21.25-42.5μg/mL,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为4.8828-9.7656μg/mL。而椿皮粗生物碱、椿皮中特征生物碱铁屎米酮在本实验所设浓度范围内对大肠埃希杆菌均无抑制作用。结论:铁屎米酮生物碱对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开发中药单体活性成分治疗由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妇科常见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急救部一线护理人员手机带菌情况与手卫生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3 d对急诊病房12名一线护理人员使用手机表面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与同期急救部患者送检标本细菌培养药敏检查进行比较。结果:护理人员手机表面细菌培养结果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9种菌株,并发现广泛耐药菌2株;同期急救部送检患者细菌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8种菌株,耐药菌3株。结论:一线医护人员工作中使用手机可能引起细菌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痰培养分离出的1203株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为301株(25%);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68株(22.3%)、鲍曼不动杆菌186株(15.5%)、大肠埃希菌116株(9.6%)、金黄色葡萄球菌111株(9.2%);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最低为0、肺炎克雷伯菌为0.9%。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较高,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较高,临床应依据药敏报告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