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对北京市平谷区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该区2型糖尿病群体的中医体质状况,为中医药参与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使用中华医学会公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北京市平谷区33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结果 (1)平和质占33.63%,偏颇体质占66.37%。(2)偏颇体质以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为最多见。(3)平和质人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01);偏颇体质中男性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阳虚质、湿热质和痰湿质;女性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阳虚质、气郁质和气虚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种体质分布随着年龄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下人群以平和、阳虚、气郁质为主;50~60岁以阳虚、平和、气郁质为主;60~70岁人群以平和、阳虚、气虚质为主;70岁以上以平和、阳虚、血瘀质为主。结论本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体质以平和质为主,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体质类型有一定的差异,在进行临床中医干预及中医健康管理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体质构成及脉诊信息差异。方法对567例石家庄地区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采用中医脉诊信息采集系统进行脉象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脉位、脉力、脉率3种脉象信息。结果在567例健康人中,平和质占52.73%,偏颇体质占47.27%;其中以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为主。男性湿热质多于女性,女性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这五种体质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质、阳虚质与平和质的脉力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脉位、脉率方面比较没有差异。结论健康人群中非平和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不同体质在性别构成方面差异较大,脉力可作为辨别湿热质与阳虚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与五态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五态人格量表对600名在校本科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体质类型分析以平和质(27.64%)、阳虚质(21.9%)和湿热质(13.64%)人群多见,湿热质中男生多于女生,气虚质和气郁质中女生多于男生,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少阴人格得分男生均高于女生(P0.05)。不同体质类型中五态人格评分比较,在太阳和少阳维度得分中,平和质显著高于气虚质、气郁质和阳虚质;阴阳和平维度得分,平和质显著高于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和气郁质;少阴维度得分,气虚质显著高于平和质;太阴维度得分,平和质显著低于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及气郁质(P0.05)。中医体质和五态人格测验量表的相关分析,太阳因子与平和质呈正相关,与气虚质、阳虚质和气郁质呈负相关;太阴因子与平和质呈负相关,与其余8种体质呈正相关(P0.05)。结论按照不同人格特征进行分类的"五态"具有不同的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山市16292例体检者中医体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人群中医体质类型构成,以便更好地为养生、疾病治疗和康复服务.方法:采用中医问卷结合辨证方法对16 292名体检者进行中医学体质调查.结果:湿热质占17.75%,平和质占16.58%,痰湿质占12.93%,阴虚质占11.45%,气郁质占10.46%,气虚质占9.56%,燥热质占9.42%,特禀质占8.59%,瘀血质占6.41%,血虚质占5.51%,阳虚质占5.04%.其中偏实质(湿热质、痰湿质、瘀血质、燥热质)男性多于女性,偏虚质(气虚质、阳虚质、血虚质、阴虚质)女性多于男性,气郁质女性多于男性.瘀血质、湿热质、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燥热质、特禀质在各年龄组差别有显著性.随着年龄增长,平和质、气郁质、燥热质、特禀质比例逐渐减少,湿热质、痰湿质、瘀血质比例逐渐增加.阳虚质和血虚质在各年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山地区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年龄与性别对体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岭南地区人群中医体质辨识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岭南地区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特点,为优化中医药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结合中医四诊综合辨识,收集岭南地区人群的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岭南地区人群9种中医体质分布以偏颇体质为主(占85.0%),9种体质(兼夹体质合并在主要体质类型内)主要为:气虚质(占50.6%)、阳虚质(占12.7%)、阴虚质(占8.3%)。男女性别在体质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体质分布情况: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男女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男性多于女性(P0.05);阳虚质、气郁质女性多于男性(P0.05)。岭南地区人群共有的38种中医体质,其前10种依次为气虚质、平和质、气虚质合并湿热质、气虚质合并气郁质、气虚质合并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合并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合并痰湿质、痰湿质;其中,气虚质合并湿热质、气虚质合并痰湿质、痰湿质男性多于女性(P0.05);气虚质合并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合并阳虚质女性多于男性(P0.05)。关联度分析:最常与其他体质相兼的休质是气虚质和血瘀质;最常见的关联体质是气虚质合并湿热质、气虚质合并气郁质、气虚质合并阴虚质。体质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气郁质主要集中在21~50岁,在20岁之前与年龄呈正相关,在41~50年龄段则呈负相关;特禀质在2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特禀质与低龄人群有相关性(P0.05);血瘀质随着年龄的增加,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痰湿质在31~50岁与年呈正相关;阳虚质在51岁以后与年龄呈正相关,随着年龄增大,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岭南地区人群中医体质分布以虚性偏颇体质为主,且以气虚质为主;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着体质分布。  相似文献   

6.
[主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中医体质BMI、肺活量差异。[资料来源]在佛山市南海区义工服务队义工成年志愿者,填写问卷表。体质类型由2名副主任中医师以上临床医生确定。[选择文献量及依据](1)研究类型:问卷调查。(2)研究对象:年龄20~39岁;调查期间未患疾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体质辨证不清。[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按中医体质分组,统计各组身体质量指数(BMI)、肺活量(VC),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身体质量指数(BMI):气虚质、气郁质明显低于平和质(P0.01),痰湿质明显高于平和质(P0.05);其余8种体质均低于痰湿质人群(P0.01);气虚质、气郁质明显低于湿热质(P0.05),痰湿质明显高于湿热质(P0.01);气虚质、气郁质明显低于阳虚质(P0.05),痰湿质明显高于阳虚质(P0.05);湿热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特凛质、瘀血质、阴虚质明显低于气虚质(P0.01);平和质明显高于气郁质(P0.05);痰湿质明显高于特禀质(P0.05);痰湿质明显高于瘀血质(P0.05);痰湿质明显高于阴虚质(P0.01)。肺活量(VC):气虚质、气郁质明显低于平和质(P0.01);气虚质、气郁质、特禀质明显低于湿热质(P0.05);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特禀质、瘀血质明显高于气郁质人群(P0.01);湿热质明显高于阳虚质(P0.01);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明显高于气虚质(P0.01);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明显高于气郁质(P0.01);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明显高于特禀质(P0.01);湿热质明显高于瘀血质(P0.01);气虚质明显低于阴虚质(P0.01)。[未来展望]扩大样本量,拓展研究范围,探讨干预不同体质身体质量指数(BMI)、肺活量(VC)影响机理,提高治未病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失眠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应用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对172例失眠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分类研究,并以同时间段132例体检正常的人群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失眠组中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3种体质者多于健康对照组(P<0.01)。失眠组中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气郁质、阳虚质人群比例均高于男性(P<0.01);男性湿热质、痰湿质人群比例均高于女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组各偏颇体质患者的PSQI分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以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血瘀质、阴虚质最明显(P<0.05)。结论: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是失眠患者的多发体质,掌握中医体质特征,更好地指导系统化干预。  相似文献   

8.
六安市城区居民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六安城区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描述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分析不同社会人群的体质类型的特征,为中医体质分类理论在基层医疗的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支持。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1554人中,平和体质人群占32.37%,偏颇体质占67.63%;偏颇体质按人数多少依次排列为:痰湿质占10.75%、阳虚质占9.85%、气虚质占7.85%、血瘀质占7.21%、阴虚质占7.40%、湿热质占6.31%、气郁质占4.25%、特禀质占0.90%、兼夹体质占13.13%。性别在平和质中无差别;男性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明显高于女性,女性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特禀质、兼夹体质明显高于男性(P〈0.001);平和质、气郁质、特禀质随年龄的增长呈减少趋势,血瘀质、阳虚质随着年龄增长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兼夹体质60岁以上者较其他年龄组明显升高。结论:痰湿、阳虚、气虚是六安人群体质的主要偏颇倾向,且与地域气候,饮食生活,情志年龄,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为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提供基本数据。方法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对本社区2015年3 77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体质辨识,统计其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结果 1)3 776例高血压患者中,统计出体质例数4 757例,其中平和质766例,偏颇体质3 991例,本虚体质占47.68%,标实体质占36.22%。各偏颇体质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质、血瘀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2)男女高血压病患者各体质总体分布无统计学意义,但女性气郁质、气虚质占比较男性占比有差异(气郁质:女性4.42%>男性3.14%,P≤0.05;气虚质:女性10.47%>男性8.71%,P≤0.05)。3)各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各体质总体分布差异明显,平和质占比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P≤0.001),本虚质占比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其中气虚质表现显著(4.44%,9.16%,11.59%,P≤0.001);标实质随着年龄有线性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血瘀质患者占比随着年龄增长而有线性变化(12.22%,15.22%,18.73%,P≤0.05)。4)各季节的高血压患者体质总体分布差异明显,除阳虚质及血瘀质占比无季节性变化外,其他体质占比均表现出线性变化(P≤0.001)。结论本社区高血压患者体质以偏颇体质为主,本虚体质多于标实体质,偏颇体质前3位依次为:阴虚质、血瘀质、阳虚质;且本社区高血压患者体质随性别、年龄变化而不同,且具有季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男性育前体质分类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殖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对1013例研究对象通过填写育前体质调查表进行体质辨证,结合婚检结果,调查男性育前体质类型构成比及其生殖健康状况。结果:包皮过长痰湿质与平和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睾丸附睾炎气虚、阳虚、阴虚、痰质与平和质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湿热质与平和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精索静脉曲张气虚、阳虚质与平和质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湿热质与平和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乙肝病毒携带者气虚、阴虚质与平和质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痰湿质与平和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乙肝活动期湿热质与平和质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地中海贫血气虚、阴虚质与平和质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G-6-PD缺乏症气虚、阴虚、湿热质与平和质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育前体质影响因素众多,与生殖健康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男性育前保健对优生优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我院30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主证中气阴两虚证最多,有246例,所占比例为81.45%,其与气虚质和阳虚质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危险因素,阳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糖尿病中医体质主证中气阴两虚最多,气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危险因素,阳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保护性因素,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证候的关系,为高血压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4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以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体质分布与性别、年龄有一定相关性(P<0.01),在病理体质中,阴虚体质、痰湿体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都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等证候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尚有少数其他证候,如气血亏虚,痰瘀阻络.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与阴虚质、湿热质显著相关(P<0.05),痰湿壅盛与痰湿质、气虚、气郁质显著相关(P<0.05),阴阳两虚证与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P<0.05).结论:阴虚质、痰湿质和气虚质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求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比较不同体质IGT患者间不同理化指标水平的差异。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122例IGT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测评体质,检测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体质指数,比较不同体质IGT患者间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体质指数等水平的差异。结果:122例患者中,平和质25例(20.5%),痰湿质20例(16.4%),阴虚质18例(14.8%),气郁质16例(13.1%),湿热质15例(12.3%),气虚质10例(8.2%),血瘀质7例(5.7%),阳虚质7例(5.7%),特禀质4例(3.3%)。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3种体质的糖化血红蛋白值相对高于其他体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体质指数均高于其他体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质的体质指数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T患者平和质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痰湿质、阴虚质、气郁质和湿热质,痰湿质患者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体质指数等水平均相对高于其他体质者。  相似文献   

14.
对急性脑梗塞多种中医体质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分析体质类型的遗传易感性及体质与“证”和治疗的密切关系。采用PCR-SSP技术对观察组急性脑梗塞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共103例及正常质对照组99例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的基因分型。结果表明,HLA-DQA10501基因型在阴虚质明显高于正常质对照组(P<0.01),HLA-DQA10301基因型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均明显高于正常质对照组(P<0.01)。提示急性脑梗塞患者,HLA-DQA10501基因与阴虚质相关联;HLA-DQA10301基因与气虚质、痰湿质及血瘀质相关联;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阐明了体质与“证”,体质与“同病异治”的遗传学背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研究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0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王琦中医体质分型法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体质类型。结果:308例患者中医体质分型中,痰湿质出现频率最高,其它依次为瘀血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阳虚质、平和质、特禀质。结论:痰湿质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体质类型,痰湿质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关系最密切,其次为瘀血质、气虚质、阴虚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的中医体质情况。方法:采用中医体质九分法对600例Hp感染者进行体质辨识及分析,研究各体质型的Hp抗体情况,患病长短与Hp抗体间的关系。结果:湿热质、痰湿质居多,明显多于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瘀血质、平和质(P<0.05),各种体质型Hp抗体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各种体质型中病程大于10年和小于1年组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病程在1~5年、大于5年小于10年组(P<0.05),结论:Hp感染者中以湿热质、痰湿质居多,Hp抗体阳性率与体质型无关,病程在小于1年和大于10年者抗体阳性率分布高,可能与感染Hp菌株不同相关,湿热质、痰湿质Hp抗体阳性且病程大于10年者应为中药调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医证候规律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揭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医辨证分型的发病规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方法:将898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两虚兼血瘀组、气阴两虚兼湿热组、阴阳两虚组,检测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管超声等,研究不同证型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差异性;阴阳两虚组腰围、臀围、腰臀比、体重、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明显偏高(P0.05,P0.01),气阴两虚兼湿热组次之,气阴两虚兼血瘀组最低;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足背动脉血流量阴阳两虚组明显低于气阴两虚兼湿热组(P0.05),气阴两虚兼湿热组、气阴两虚兼血瘀组、阴阳两虚组股动脉、腘动脉管径依次变窄,血流量依次减少。结论:阴阳两虚证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最严重阶段,气阴两虚兼湿热型患者较轻,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最轻。从而揭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不同证型之间的发病规律,为临床分型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以利于正确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与并发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左室肥大、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49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在发生率最高的3种体质中各随机抽取30例患者,进行心脏、颈动脉彩超检查,测定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心脏左室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严重程度;抽血查血脂、肾功能和尿β2微球蛋白等。结果阴虚质组SPV最低,左侧颈总动脉为(55.73±13.66)cm/s,右侧颈总动脉为(55.42±8.61)cm/s,与痰湿质组、气虚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依次为阴虚质组〉痰湿质组〉气虚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虚质组患者左心功能改变明显,而痰湿质组患者肾功能改变、尿β2微球蛋白增加又较气虚质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并发症的发生与体质有关,辨识体质并加以干预有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男大学生运动损伤与不同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浙江省890名不同中医体质男大学生运动损伤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瘀血质男生总体运动损伤率显著高于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男生腰部、下肢运动损伤率显著高于平和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男生扭伤、脱位类型的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瘀血质男生拉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平和质;湿热质男生挫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男生骨折、骨裂发生率显著高于平和质。结论:男大学生运动损伤类型与中医体质关系密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