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丛林  袁静  付娟娟  叶四云  方慧琴 《安徽医学》2010,31(12):1425-1427,F0003
目的探讨国产探针在产前诊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对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FISH技术对107例未培养羊水标本及8例培养失败的羊水标本进行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检测,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作为对照。结果采集的107例羊水标本中,培养成功99例,成功率为92.5%;培养未成功的8例均行脐带血核型分析,结果核型正常。107例孕妇中,检测出6例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其中1例为结构异常;107例未培养羊水标本FISH检测成功106例,成功率99.1%,检测出5例异常。8例羊水培养失败标本再行FISH,成功7例,成功率87.5%,所得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相符。FISH检测目标染色体的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相符率为100%。结论国产探针在产前诊断临床应用中是可行的;目前FISH检测方法应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法互相结合做出准确的检测结果。FISH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不仅可以加快产前诊断的速度,而且可以延长胎儿羊水染色体检查在产前诊断中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2.
么伟  许晓芬  岳霞  张丽娜 《西部医学》2011,23(5):965-966,968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培养及提高培养成功率的改良方法,更好地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方法对孕16~21周孕妇实施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用改良后的方法进行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收获。结果对符合产前诊断指征的83例标本进行接种,培养成功率100%。83例标本中共发现4例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为4.82%。其中21三体综合征1例,平衡易位1例,罗伯逊易位2例。结论改良后培养成功率基本达到100%,成功率较之前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高危孕妇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妊娠中期高危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对胎儿染色体病进行确诊。方法对69例高危孕妇经腹穿刺抽取羊水,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做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69例中培养成功57例,成功率82.6%;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3例,异常检出率5.26%。结论通过孕中期羊水细胞培养对胎儿进行产前染色体病诊断是值得推广的一种产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高效、简便和稳定的羊水细胞染色体培养和收获制备技术,更好地满足产前诊断的需要。方法对符合产前诊断指征的8 240例孕妇,在B超介导下实施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用改良后的方法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培养和收获制备,常规G显带,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羊水细胞染色体培养一次性培养成功率达99.89%,可用于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的成功率为99.85%。结论严格控制羊水细胞染色体培养和收获制备技术的各个环节,可大大提高培养成功率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双胎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结果。方法:2010年1月—2019年8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羊膜腔穿刺的309例双胎妊娠孕妇,抽取双胎羊水进行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分析双胎羊水染色体核型结果。结果:618例双胎羊水标本成功培养611例,培养成功率为98.87%。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39例,检出率为6.38%,其中数目异常占17.95%(7/39)、结构异常43.59%(17/39)、嵌合体30.77%(12/39)和标记染色体7.69%(3/39)。染色体多态性18例,检出率为2.95%,涉及1、15、16、22、Y号染色体。结论:双胎孕妇通过羊水细胞培养进行染色体检查是双胎产前诊断的可靠方法,能有效减少双胎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情况及其与产前诊断各指征之间的联系,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检查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细胞遗传学方法,对237例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并分析其染色体核型。结果237例孕妇羊水培养成功率98.73%(234例)。检出异常核型11例(4.7%),其中数目异常占异常核型的54.55%(6例),以三体型为主,结构异常占异常核型的36.36%(4例)。在各项产前指征中,B超检查异常和高龄孕妇受检人数最多,超声指标异常的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最高(8.06%),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能够有效地对胎儿染色异常进行诊断,是进行产前遗传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改良绒毛细胞原位培养染色体制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明  蒙达华 《广西医学》2009,31(9):1314-1315
目的探讨改良绒毛细胞原位培养和染色体制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份绒毛组织标本经酶消化解离后,进行原位培养、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结果20例绒毛标本,培养成功率为100%,检出异常核型8例。结论该方法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培养时间短、细胞损耗小,可供分析的染色体核型多,染色体形态质量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期羊水量异常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对1999年-2014年间在我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64例羊水量异常孕妇的产前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得到染色体核型结果的60例标本中,检出异常核型标本7例,且均为羊水过多标本(羊水过少者没有检出异常核型),异常比例为11.7%。②在异常核型标本中,确诊为2l三体标本的有2例,确诊为18三体标本的有1例,确诊为(47,XXY)标本的有1例,确诊为染色体多态性变异标本的有2例。结论: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为孕期羊水量过多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以避免染色体异常缺陷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原位培养法对288例羊水标本进行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288例标本一次培养成功287例,培养成功率为99.6%,共检出异常核型17例,异常率为5.9%,其中21-三体8例,18-三体2例,其他异常核型7例,余271例产前诊断结果正常...  相似文献   

10.
改良羊水原位培养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莹  李东明 《广西医学》2008,30(12):1852-1853
目的 探索改良羊水细胞原位培养细胞在染色体疾病、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有产前诊断指征孕妇孕中期羊水,采用改良羊水细胞原位培养;对双方为同型地中海贫血,有母体血污染的标本,采用培养后细胞提取DNA,进行产前诊断,采用未培养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3 000例标本培养成功率为99.7%,检出异常核型175例;43例标本,未培养前检出α-地贫28例,β-地贫13例;培养后检出α-地贫23例,β-地贫9例;培养前后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羊水细胞原位培养,成功率较高,利用培养后羊水细胞进行地中海贫血诊断,避免了母血污染而造成误诊,准确性好.  相似文献   

11.
羊水细胞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雄  胡琴 《上海医学》1992,15(9):527-530
  相似文献   

12.
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中,通过改变流动相组成来调节色谱系统的选择性,以适应各种分析要求,但如何改变流动相组成以适应分析要求往往是一项费时而又复杂的工作。目前,国内外已报道了许多HPLC分析条件优化的方法,尤其是溶剂系统优化方法。本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孕中期行产前诊断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探讨羊水染色体检查对诊断胎儿染色体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38例孕中期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抽羊水进行细胞培养、G显带技术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为100%。检出正常变异染色体36例(10.65%);检出异常核型13例(3.85%),其中数目异常9例,占异常核型的69.23%;结构异常4例,在异常核型中占30.77%。结论对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能安全、有效地对胎儿染色体疾病进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4.
改良羊水染色体的制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一种简便,快速,效果稳定的羊水细胞染色体的制备方法。方法:总结19年来我们遗传室羊水细胞培养的工作经验。结果和结论:通过增加培养液中L-谷氨酰胺的含量以及应用Hepes,可使羊水细胞生长良好,而短时间高浓度的秋水侧素可获得较多的染色体分裂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散结止痛巴布剂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s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醋酸(88∶12);流速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熊果酸在0.0303~0.505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方法学考察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散结止痛巴布剂中熊果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男性不育患者精子X和Y染色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男性不育患者精子核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的检测方法。方法将20例男性不育患者精子标本经低渗液处理、固定后制片,用二硫苏糖醇(DTT)使精子去凝集,变性后与双色荧光标记(CEPX、Y)探针杂交。结果20例患者的6672个精子中,X染色体精子率为47.78%,Y染色体精子率为47.24%,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精子率为4.53%,有效杂交率为99.55%。结论成功地建立了检测人精子X和Y染色体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善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的条件。方法在B超引导下经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接种于斜面培养管中,37℃5%CO2培养箱中静止培养,用胰酶消化法收获细胞,常规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通过控制影响羊水培养的各个环节,改善细胞培养环境,缩短了羊水培养的时间,提高了羊水培养的成功率,增加了可供分析染色体核型。结论及时、正确处理羊水标本以及控制影响细胞培养成功的各个环节,准确判断羊水收获时机,可提高羊水细胞培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102例羊水过少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巧如  李卓华  陈文 《河北医学》2006,12(5):460-462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羊水过少组102例和羊水正常组10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羊水过少高发于40周后。B超对羊水量的估计准确率可达94.1%。羊水过少出现最多的妊娠并发症为过期妊娠、妊娠高血压疾病和胎儿生长受限。羊水量越少,羊水粪染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越高。结论:羊水过少确诊后,除外胎儿畸形,选择剖宫产术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如何及时发现胎儿羊水粪染, 适时终止, 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208例ICP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将其分为:实验组 (ICP组) 208例, 对照组 (非ICP组) 为同期分娩人数10 890例 (非ICP组) .均对其进行如下处理: (1) 胎儿监测; (2) 肝功能、胆汁酸、凝血四项检查; (3) 选择性羊膜腔穿刺或人工破膜了解羊水性状; (4) 终止妊娠时机的选择; (5) 分娩方式的选择;并对照2组的羊水胎粪污染率、早产率及围生儿死亡率.结果 实验组早产50例 (24.04%, 50/208) , 剖宫产120例 (57.69%, 120/208) .实验组羊水粪染63例 (30.29%, 63/208) , 自然破膜者发现3例, 羊膜腔穿刺术中发现5例, 剖宫产术中发现10例, 人工破膜45例.对照组早产1214例 (11.15%, 1214/10 890) , 剖宫产3424例 (31.44%, 3424/10 890) , 羊水胎粪污染814例 (7.41%, 814/10 890) .ICP病例组早产率、剖宫产率、羊水污染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尽早发现胎儿羊水粪染及适时终止, 对降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患者围生儿死亡率及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羊水细胞培养及FISH技术用于产前诊断——附11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培养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实验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17例孕17~27周有产前诊断指征者,在B超引导下抽取羊水,培养、制备羊水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其中1例同时用未培养羊水做间期细胞FISH,另1例用培养后细胞生长不佳的羊水做FISH,两者均采用生物素标记的X、Y、21号染色体探针。结果:羊水细胞培养成功109例,占93.16%;培养失败8例,占6.84%。109例羊水细胞培养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正常核型46,XX(XY)有95例,占87.16%;异常核型14例,占12.84%。1例间期细胞FISH与羊水培养结果一致,另1例羊水细胞培养仅收到很少分裂中期染色体,改做FISH后可见到较好的荧光信号。结论:FISH技术与羊水细胞培养结合用于产前诊断,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