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DSH,OMIM:127400)[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003年,该病的致病基因已被定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lq11~1q21区域,并发现DSH致病基因为双链RNA特异性腺苷脱氨酶(DSRAD)基因[2,3].该基因选择性地将mRNA上的腺苷脱氨基转换成次黄嘌呤核苷.我们对1个DSH家系利用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DSRAD基因的突变情况.  相似文献   

2.
1999年,通过全基因组扫描,我们在一个遗传了7代的中国人家系中,将播散性浅表光线性汗孔角化病(DSAP)基因首次定位在12q23.2-24.1[1]。张正华等[2]对DSAP家系进行扫描也证实了疾病基因与此位点相关。2002年我们又将另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DSAP家系定位于15q25.1-26.1D15S1023和D15S1030之间6.4cM范围内[3]。这是我们对该病定位的第2个位点,我们称之为DSAP2。为了克隆DSAP2的致病基因,我们从该区间选取了2个侯选基因BNC(basonuclin)、CSK(c-src酪氨酸激酶),对该家系进行突变检测。  相似文献   

3.
一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ADAR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SH)一家系ADAR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1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的外周血标本,采取PCR结合DNA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了该家系中4例患者及3例表型正常者和150例无亲缘关系健康个体的ADA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该家系中患者存在ADAR基因上第2879位碱基腺嘌呤(A)转换成鸟嘌呤(G),使得ADAR基因的第10号外显子960位密码子由TAT突变成TGT,导致正常的酪氨酸(Tyr)被半胱氨酸(Cys)替代,而该家系的正常人对照及无关健康个体不存在此突变。结论 DSH家系中患者ADAR基因存在错义突变(2879 A→G),这可能是导致DSH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组遗传性皮肤病[1],是由于编码基底膜下带锚原纤维的主要组成成分Ⅶ型胶原的基因COL7A1发生突变所致[2]。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DEB)主要是由于COL7A1三螺旋区的甘氨酸替代突变导致。本研究对一个DDEB家系进行了基因突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是一种遗传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的脆性增加及轻微碰撞后出现水疱。研究表明,编码角蛋白5(K5)和角蛋白14(K14)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疾病发生[1];其中,K5基因的外显子1、5、7和K14基因的外显子1、4、6是突变好发的“热点区”[2]。我们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患有EBS手足亚型的1个家系进行了基因突变检测。  相似文献   

6.
假性湿疣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性湿疣(pseudocondyloma)为一种新认识的疾病,表现为女阴小阴唇内侧多发性集合性颗粒状丘疹及绒毛状突起性异常[1]。Altemeyer在1981年和1982年分别以女阴假性湿疣(pseudocondyloma of vulvae)[2]和女阴乳头状多毛症(hirsuties pupillaris vulvae)[3]报告,又名多毛状小阴唇(hairy nymphe)[4],多毛样乳头瘤(hirstuoid papillomas)[5],其后远藤等分别描述了各自在临床中所见到的患者[6]。李佳琳[1]等和苏敬泽等也作过报道。因假性湿疣在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上易与尖锐湿疣混淆而造成误诊误治,有文献报道误诊率为34.6%[7]。现将目前对假性湿疣的认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1045例家系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近年来由于遗传流行病学调查的开展及分子遗传学的进展及其在银屑病研究上的应用,大量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1].国内外已有一些银屑病家系调查资料[2~6].我们调查了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和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随访的1045例银屑病患者家系发病情况,以期对我国银屑病流行病学资料有所补充,并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GL)的免疫表型虽大都为辅助(Th)型[1],但其异质性却复杂[2],少数病例可表现为抑制(Ts)型[3]或初为Th后为Ts型[4],也可为ThTs两种表型[5-7],或失去其特殊表型标记等[1].  相似文献   

9.
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念珠菌属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病原真菌因具有特殊的细胞壁结构,故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自建立以来一直需要经过反复的真菌破壁和DNA抽提过程才能获取提纯的DNA,以进行下一步的PCR检测[1-3].近来有学者已使用基因释放剂、CTAB及异硫氰酸胍等[4-6]对真菌菌株或临床标本进行前期处理,然后进行PCR检测,但这仍需要配制复杂的原生质体形成缓冲液、原生质体裂解缓冲液[6]等,或者高额购买商品化的基因释放剂[4,5],这不仅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较大的实验成本、经过一定训练的技术人员,还要历经较长的实验时间,严重限制了真菌病PCR检测方法在临床的应用和普及.  相似文献   

10.
皮肤磨削术是整形外科和皮肤外科常用的一种术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对面部天花、痤疮、水痘等遗留瘢痕以及一些色素性病变均有较好的效果[1-3]。传统的方法是磨削手术后,以凡士林和纱布敷料覆盖,48h后半暴露,待术后10~14d创面敷料自行脱落[3]。水胶体敷料是一种活性亲水性敷料,外层防水,内层亲水,覆盖创面后,形成一种封闭的湿性环境,能够加速创面的愈合[4]。我们应用水胶体敷料于面部凹陷性瘢痕磨削术后创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据调查我国寻常性银屑病患病率约为0.123%[1].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银屑病与HLA相关性研究引起人们的关注[2].由于HLA等位基因存在着种族与地域分布间的差异,以及寻常性银屑病具有遗传异质性的特点[3],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基因分型方法对8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DNA标本进行HLA-DRB1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旨在探讨吉林地区汉族寻常性银屑病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1965年Bazex等曾在法国报道一例梨状隐窝癌患者伴有四肢鳞屑性红斑,并命名为副肿瘤性肢端角化症(Acrokerotrsis paraneoplastica,APN)[1].迄今国外报道共60余例[2-4].1984年立花隆夫等报道[5]1例,为亚州首例,在我国尚未见报道,本文特将所见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SH)2个家系ADAR1基因的突变.方法:收集DSH 2个家系患者的外周血标本,采用PCR结合DNA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了2个家系成员中共5例患者、5例表型正常者和50例无亲缘关系健康个体ADAR1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家系Ⅰ中患者ADAR1基因12号外显子第3159位碱基G缺失,即c...  相似文献   

14.
Blaschko线是人体表的一种特殊的线条排列,与神经、血管及淋巴管的排列无关.由Blaschko于1901年首次捕述,并南此命名[1].Blaschko线在躯干背部跨脊柱皮面呈V形,在躯干前、侧部皮面呈S形,四肢皮面呈垂直条纹,腹部皮面呈涡轮状,头皮呈螺旋状[2].Blaschko线与皮肤的形成有关,反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皮肤的胚层发育正常[3].Blaschko线在正常体表并不显现.但以Blaschko线表现的皮肤病则很多,如色素失禁、线状表皮痣、线状苔藓等.  相似文献   

15.
微管相关蛋白2基因转染抑制恶性黑素瘤细胞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管相关蛋白中的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存在于正常黑素细胞的胞浆内,具有稳定微管束,保持色素细胞树枝状形态学特征的作用.在原位、侵袭性及转移性[1]黑素瘤细胞中,MAP2基因的表达逐渐下降.为探讨是否由于MAP2基因的[2]缺失造成了肿瘤的侵袭,MAP2基因的超表达是否会对肿瘤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同时探索一种基因治疗恶性黑素瘤的理想方法,我们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的DSRAD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SH)家系中的DSRAD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了2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的外周血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DSRA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测序,检测2个家系中的患者及正常人和50例无关正常人的DSRAD基因。结果家系1中所有患者的DSRAD基因第2 565位至2 568位缺失GACT。家系2中所有患者的DSRAD基因第2 433位至2 434位均缺失AG。2家系中的正常人及50例无关正常人未发现突变。结论2个DSH家系患者均有DSRAD基因突变,可能由此引起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改变,致皮肤色素异常。  相似文献   

17.
HPV16型E7抗原表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乳头瘤病毒(HPV)常见型别中,良性型HPV6、11型和恶性型HPV16、18型等感染可以导致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和宫颈癌等疾病[1,2]。HPV16基因组中E7基因主要与细胞转化功能及致癌有关,由于HPV感染局部抗原呈递障碍[3,4]、HPV抗原对局部免疫反应的负性调节[5,6]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CTL)难与HPV感染的角质形成细胞相互作用[7]等原因,从感染早期到肿瘤形成期均可持续检测到E7蛋白的表达。该蛋白作为一种理想的免疫治疗靶抗原在研究中倍受重视。筛选和鉴定E7抗原CTL表位并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生存素mRNA和Caspase-3蛋白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存素(survivi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凋亡抑制基因,参与肿瘤发生与发展[1]。Caspase-3是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家族中重要的凋亡执行者之一,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尖锐湿疣也存在增殖和凋亡异常[3]。我们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尖锐湿疣中生存素mRNA和Caspase-3蛋白表达,探讨它们与尖锐湿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三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的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DS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2003年,中国和日本的两个研究组各自完成了DSH致病基因的定位工作,家系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定位于1号染色体上。日本的研究组首先发现了该病的致病基因为双链RNA特异性腺苷脱氨酶(double-strand RNA-specificadenosine deaminase,DSRAD)基因,该基因突变导致DSH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皮肤浆细胞瘤(MCP)罕见,几乎没有不伴发系统性丙球蛋白性病变而单独发生[1,2],并以多发性骨髓瘤(MM)[1]伴发为多见,以往报道的多系单克隆丙球蛋白病性(MC-MCP)[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