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对农村留守中学生性健康的干预效果,探索适合西部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多阶段整群随机抽取四川达州3个农村中学,每个中学抽取6个初二班级,再随机分为同伴教育组、传统教育组和对照组。分析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数据以检验短期效果(知识),对同伴教育组和传统教育组干预后6个月再进行随访调查以检验中长期效果(态度和行为)。结果干预后,同伴教育组的性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从49.4%提高到75.3%,知识平均分从(6.77±3.14)分提高到(8.61±2.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传统教育组的总知晓率从51.0%提高到67.5%,平均分从(6.89±2.91)分提高到(7.41±3.11)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4)。对照组干预前后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伴教育组干预后即时调查的知识平均分为(8.61±2.88)分,显著高于传统教育组的(7.41±3.11)分(P=0.000),平均分差异为1.19分(95%CI为0.58-1.81)。6个月后随访调查显示,与干预前比较,同伴教育组和传统教育组均正性态度率提高、负面行为率降低(P〈0.05);且同伴教育组效果优于传统教育组(P〈0.05)。结论针对农村留守中学生开展性健康干预取得了明显效果,同伴教育方法更适合留守农村中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健康态度和行为的长期变化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性健康教育状况及需求,为医学院校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现实的指导方向. 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广州某医科大学200名本科三年级医学生的性健康知识获取途径、教育需求、避孕及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进行调查. 结果 医学生获取性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是:书籍杂志(69% )、互联网(32%)、同学朋友(31%)、电影电视(24%);而老师只占5%;医学生对避孕知识了解相当有限;大部分医学生认为自己非常需要接受性健康教育. 结论 传统的医学教育课程不能替代性健康教育,医学院校应重视学生的需求,及早对医学生进行系统、全面、规范的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曾小玲 《当代医学》2011,17(20):163-164
目的了解新安辖区小学高年级学生对青春期性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开展性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青春前期青少年性健康知识知晓率。方法对辖区六所小学五~六年级学生(10~13岁青春前期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青春期健康知识获得途径、青春期健康知识等,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少年获得青春性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学生相互传授(49%),其次是各种媒介(27%),再次是老师、家长(24%)。而青少年青春性健康知识知晓率综合评估仅36.6%。在实施活动方案三个月后辖区内再次调查发现青春期性健康知识知晓率达73.4%,结果与培训前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生的青春期性健康知识较为贫乏,在小学开展青春前期性健康教育是一新课题,只有通过进一步完善小学高年级青春期前期性健康教育的内容、教学方式,并与中学阶段的性健康教育相互衔接才能化解学生们对自己身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发生变化感到好奇和恐惧,让其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使其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生性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开展青少年性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5—7月,选取大理白族自治州3个县4所中学的33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展开横断面调查。结果 学生性健康知识维度得分率为34.1%,态度维度得分率为54.3%,行为维度得分率为55.5%。女生对女性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男生。男生出现遗精的平均年龄为(13.00±2.01)岁,女生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为(12.00±1.45)岁,女生出现青春期生理现象的时间比男生早。中学生获取性健康知识的途径依次是教师讲授、家长介绍、网络媒体宣传。结论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生性健康知识水平偏低,男女生在性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存在差异,中学生性发育提前趋势明显,开展适龄、科学的性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专医学生早恋现象时有发生,我校本着“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理念,采取积极稳妥的方法,借助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以提高中专医学生青春期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学生平稳、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部分大学生性健康知识、行为与态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性健康知识、行为及态度的现状,为开展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大学在校本科学生共958名,采用现场匿名自填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性生理知识方面,女生正确率高于男生;避孕知识方面,男生正确率高于女生;7.4%学生与其异性伙伴曾有过性行为;对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34.3%;在性健康教育中,学生关注的前3位内容依次为性自我保护与性道德观(72.2%)、性保健知识(68.4%)、怀孕避孕的知识(66.5%)。结论应该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性健康知识教育及性道德、性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7.
尹铁芳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3):461-463
目的了解通过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性知识及性观念的干预效果。方法对广东商学院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共1325名2006级新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前后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们对性学名词、避孕知识、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的知晓率在教育后明显高于教育前(P〈0.05)。对婚前性行为的正确认识在教育后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高校应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和规范化的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昆明市的大学目前对性健康知识的正确掌握情况和性知识的来源,为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对云南省昆明市5所高校950名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性健康知识的正确率男女生,城乡,省内外,汉族与其他民族同学的认识上有显著差异(P<0.05).学生第一次谈论性话题的对象最多的是同伴,了解性知识的年纪大部分是在初中,学校课堂仍然学生获得性健康知识的首要途径.结论应该均衡男女生对性健康知识的教育,加强农村地区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性健康知识教育,使其对"性"有正确的认识.加强家庭对"性健康"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现阶段女中学生青春期性健康(生殖保健)及生理卫生知识获取途径、掌握程度以及对学业理想追求.方法对四校1200名女中学生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方式.结果①性健康(生殖与迪孕)知识,有87.5%的女生清楚避孕套与避孕药在避免意外怀孕中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前者还有预防性病作用).当发生非意愿性妊娠时,有60%的同学选择去医院.②艾滋病预防知识有58%的同学清楚HIV(人类获得免疫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性行为,母婴垂直感染三种途径传播、另有30%同学只知道其中一种感染及传播途径.③生理卫生知识来源于父母(尤其是母亲)的为45%,来源于报刊、电视等传媒约为35.7%,来源于课堂、同龄人的分别为11.5%与15.7%.结论加强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有益于她们健康成长,更有益于女中学生走出青春期极易形成的误区和盲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赣南地区大学生性态度、性行为及性健康教育现状,为开展相应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919名赣南地区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同学对婚前性行为持中立的态度,半数的调查对象有恋爱经历,12.9%的调查对象曾有过性行为,47.2%的调查对象不了解避孕工具的使用,性健康知识获取方式主要为网络、色情影视作品等非正规途径,多数调查对象未曾接受来自学校的性健康知识教育,少数同学对同性恋、手淫等存在误解。结论高校应根据现阶段大学生性态度、性行为及性健康教育现状的特点,加强和重视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性健康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学校教育联合医院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健康的影响,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方法:选取某县4所中学全日制在读寄宿学生1 200名,均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无法与其共同生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0名.对照组开设教育部规定的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课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医院联合学校的性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由学校老师和心理医生共同参与,定期开展活动,时间为1学年.设计性教育问卷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性认知、性价值观及性适应,比较2组学生干预前后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学生在基本生理常识、性知识、性观念、性态度、社会适应、性控制力及自身适应方面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基本生理常识、性态度和社会适应3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而观察组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且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属特殊群体,性知识相对匮乏,医院联合学校共同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有助于其形成科学的性观念和性态度.  相似文献   

12.
学校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的普及等原因,青少年身心发育水平普遍提前,性成熟早,婚前性行为比例增高,并且初次性行为低龄化。阐述了青春期性健康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开展以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为内容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编制性健康量表并探讨性健康与婚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专家分析法编制由19个项目组成的性健康量表,对我国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城乡5 464名已婚者进行评定,评价量表的效度、信度和可接受性.同时采用婚姻主观感受量表(MPS)进行婚娴质量调查.结果:性健康量表主要指标有总分和因子1(性行为健康)、因子2(性心理偏离)得分.性健康总量表、因子1及因子2的内部一致系数分别为0.620、0.741和0.735(P均<0.001),重测信度为0.689(P<0.001),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和内部结构效度.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对性健康状况有影响(F=10.343,P<0.001),30岁以下组的性健康状况最好,其后依次为30~岁组、40~岁组和49岁以上组.性健康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与MPS总分及各因子均显著相关(P均<0.001).结论:性健康量表可以作为评定我国城乡居民性健康程度的工具.性健康与婚姻质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娜  王秀全 《吉林医学》2013,(31):6574-6577
目的:探讨基于ABC理论的心理干预法在降低护理人员艾滋歧视中的作用及效果,探索科学有效的培训模式,为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所综合性医院的13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应用ABC理论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进行调查,对比干预前后护士知识、态度、行为得分。结果: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总得分分别为(50.09±3.83)分,(61.04±4.88)分,相关态度总得分为(45.68±3.56)分,(56.34±5.61)分,艾滋病相关职业行为得分为(34.47±2.89)分,(35.09±2.80)分。比较干预前后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ABC理论的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百色市在校大学生性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百色市2 98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性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性健康知识知晓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2 986名在校大学生性健康知识总得分为(15.36±2.97)分,正确率为0.6%(17/2 986)。不同性别、年龄、年级、民族、户籍、就读学校、就读专业、父母亲的最高学历及家庭月收入的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性行为态度得分不同,学习成绩优秀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得分高于学习成绩较差、一般、良好的学生(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就读学校、就读专业、家庭月收入是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的影响因素(均P<0.001);性别、户籍、就读学校、就读专业是大学生性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百色市大学生性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全面,且受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等影响,应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校类型开展有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市年轻女性流动人口性行为知信行现状,为今后女性流动人口健康性行为的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广州市黄埔区劳动密集型工厂中随机抽取8家,对18~29岁非广州籍女性工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374名调查对象中,性健康知识平均得分为(61.57±26.02)分,及格率为56.6%。多因素分析发现,文化程度低、未婚、未接受过生殖健康信息或服务者性健康知识及格率低。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为21.1%,年龄大、未接受过生殖健康信息或服务者更有可能发生婚前性行为。在过去6个月有过性行为的661名调查对象中,3.9%存在多性伴侣,17.2%存在非意愿性行为,14.5%未采取避孕措施。在有过性行为的785名调查对象中,8.5%在过去1年中发生人工流产。结论流动女工知识和行为分离现象严重,虽然性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婚前性行为发生率高,高危性行为和人工流产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理念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消化系统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11至12月选取滨州医学院201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34人为研究对象, 他们均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进行见习。依据班级分为两组, 其中试验组64人, 对照组70人。在消化道出血章节, 试验组采用基于OBE理念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授课, 对照组采用集体理论授课联合临床见习授课的常规教学方法。两组学生在课程前后均进行综合考试, 试验组在课后进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 数据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课后测试, 试验组学生成绩(86.18±8.64)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75.00±6.92)分, 其中, 理论知识成绩试验组学生(43.38±7.50)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38.79±7.49)分, 临床综合成绩试验组学生(42.79±6.6)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36.21±7.78)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对教学设计、自我贡献、评价的评分分别为(3.30±0.55)、(3.11±0.62...  相似文献   

18.
刘中一 《医学与社会》2014,27(11):13-16
病人存在性健康需求.性健康不仅有利于病人婚姻关系的存续,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治疗,同时也是病人的一项基本人权.目前,性健康护理在国外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仍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这既与全社会认识不到位、性健康护理实务难以操作等有关,还与性健康护理教育体系不健全有关.为此,必须坚定全面践行人文护理的理念;加强对社会大众进行性健康教育;注重护理人员的性健康护理实务操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荣军住院患者的特点和健康知识水平,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方法按病区整体随机分为健康教育干预组和非干预组,以病区内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干预组采取授课、书面、示范、因人施教、强化教育方式进行健康知识教育.结果干预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测试入院时平均得分为62分,出院时为92分(P<0.01).未干预组由于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常规性治疗时的非意识性健康教育,健康知识测试由入院时的65分提高到出院时的78分,住院期间相关卫生知识也得到提高(P<0.01).出院时干预组得分高于非干预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卫生知识水平提高效果显著.然而,干预措施对住院期间卫生习惯养成的影响较小,远期效果尚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围绝经期妇女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妇女均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干预;观察组妇女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妇女干预前后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结果:对照组妇女干预前后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分别为(65.91±7.92)分,(73.80±10.32)分;观察组妇女干预前后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分别为(66.05±7.94)分,(86.14±14.11)分;观察组妇女干预后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模式用于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可有效提高远期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