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肖瑶  李俊  魏军平 《北京中医药》2021,40(6):655-65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四逆散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柴胡、白芍、枳实、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桥本甲状腺炎的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KEGG信号通路和GO生物富集分析,并运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方药-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四逆散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核心活性成分包括槲皮苷、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等;核心靶点包括STAT3、TNF、AKT1、TP53、JUN、IL-6、MAPK1、EGFR、MAPK14、VEGFA等;核心通路包括TNF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及Th17细胞分化通路等;四逆散中槲皮苷成分与STAT3、TNF、AKT1、MAPK14靶点经分子对接验证后结合活性较好.结论 四逆散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药理学作用机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茵陈蒿汤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Uniprot数据库收集茵陈蒿汤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使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慢加急性肝衰竭相关靶点,并筛选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生物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借助AutoDock等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茵陈蒿汤治疗ACLF的核心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异鼠李素、山柰酚、豆甾醇、β-谷甾醇等,核心靶点有AKT1、MAPK、TNF、IL-6等。KEGG分析主要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188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茵陈蒿汤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综合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驻景丸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 Genecards、OMIM 数据库与AMD 相关的作用靶点,使用Jvenn 在线工具获取驻景丸活性成分与AMD 的交集靶 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以及蛋白互作(PPI)网络。采用DAVID 数据库对交集靶点的GO 功能和 KEGG 通路富集分析,将网络中度值较高的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体外MTT 实验和Western Blot 实 验,使用驻景丸有效成分干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进行核心靶点和通路的初步验证。结果网 络药理学结果显示,共筛选出驻景丸中38 个活性成分、150 个交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显示关键靶点有 MAPK1、Akt1、VEGFA 等。GO 富集分析涉及到247 个生物过程、36 个细胞组分和64 个分子功能。KEGG 通 路分析得到HIF-1 信号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前列腺癌等85 条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驻景丸治疗 AMD 的主要活性成分可以与MAPK1、Akt1、STAT3 和MAPK3 有较稳定的结合,其中Akt1 与异鼠李素结合性 最强。MTT 结果显示驻景丸活性成分异鼠李素、槲皮素和山柰酚均可以促进碘酸钠损伤的ARPE19 细胞增 殖(P < 0.05,P < 0.01,P < 0.001)。Western Blot 结果证实碘酸钠通过激活STAT3 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蛋白Caspase-3、PARP、BAD 表达(P < 0.01,P < 0.001),异鼠李素、槲皮素和山柰酚则可以通过抑制STAT3 信号通路进而抑制Caspase-3、PARP、BAD 凋亡蛋白表达(P < 0.05,P < 0.01,P < 0.001)。结论本研 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预测了驻景丸治疗AMD 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并通过体外实验进行核心靶点和通 路的初步验证,为驻景丸等中药复方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搜索四逆散中中药的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利用GeenCard、OMIM数据库搜索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疾病靶点,利用R语言取得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通过Cytoscape3.7.2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Tools 1.5.6对核心靶点和核心成分进行对接验证。结果:共筛选出四逆散活性成分144个,有效作用靶点223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52个。PPI网络发现AKT1、IL-6、MARK、JUN、STAT3等可能是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发现了795个GO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筛选出作用通路127条,主要富集基因数量较大的通路有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验证显示核心靶点和核心成分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四逆散中的有效成分主要通过AKT1、IL-6、MARK、JUN、STAT3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逍遥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成分靶点预测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药效预测靶点数据库(Phar Mapper)获取逍遥散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药物数据库(DrugBank)、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病数据库(OMIM)获取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药物成分-疾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Cytoscape软件筛选得到核心靶点与核心成分。采用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通路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 Vina平台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逍遥散的核心成分有山柰酚、柚皮素、异鼠李素、14-乙酰-12-senecioyl-2E,8E,10E-白术三醇、槲皮素等,核心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白蛋白(ALB)、蛋白激酶B(AKT1)、抑癌基因肿瘤蛋白53(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等,主要通路涉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沙参麦冬汤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医分子机制生物学信息分析工具(BATMAN-TCM)数据库获取沙参麦冬汤的化学成分及靶点。借助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rugBank、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肺癌相关靶点。借助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疾病-信号通路”图。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Cytoscape进行蛋白聚类分析,使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并借助R语言进行可视化处理,将核心成分与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最终得到沙参麦冬汤活性成分192个,对应靶点3 585个,肺癌相关靶点1 910个,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191个。CytoNCA显示核心靶点有JUN、MAPK8、MYC、MAPK14、STAT3、MAPK1、RELA、TP53、IL-6。GO富集分析得到2 684条生物过程,117条细胞组分,210条分子功;主要富集在癌症途径、TNF信号通路、蛋白多糖在癌症中的作用、癌组织中的微RNA、铂耐药、肿瘤的转录调控失调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沙参麦冬汤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豆甾醇、β-胡萝卜素、山柰酚、β-谷甾醇、柚皮素与核心蛋白STAT3、MAPK14、TP53、TNF、IL-6、MYC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沙参麦冬汤可能作用于STAT3、MAPK14和TP53等靶点通过癌症途径、铂耐药和肿瘤的转录调控失调等信号通路干预肺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肝乐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Swiss 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得到肝乐颗粒中各个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对应的蛋白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获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软件取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3.7.1软件创建“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图,并联合String平台对药物-疾病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网络互作分析,将筛选过的核心基因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应用AutoDock和Pymol软件对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肝乐颗粒中的药物成分作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靶点93个,拓扑分析出83个核心靶点信息,GO分析共包含288条生物过程、55条分子功能、33条细胞组成等376条富集结果,KEGG通路分析发现86个条目,其中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肝乐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柚皮素、异鼠李素、芒柄花素等与A...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疏肝理气代表方柴胡疏肝散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TCMSP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预测和筛选柴胡疏肝散的活性成分和MAFLD的相关基因,得到柴胡疏肝散治疗MAFLD的潜在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柴胡疏肝散活性成分与MAFLD相关靶点的成分-靶点网络,分析网络获得重要靶点,并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同时作分子对接及历史文献研究对相关靶点进行验证。结果 从中药复方柴胡舒肝散中经ADME筛选后到了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柚皮苷、和异鼠李素、柠檬烯等140种化学成分,能够作用于65个MAFLD的疾病靶点,其中前十位的PTGS2、ESR1、AR、GSK3B、PTGS1、ESR2、ADRB2、AKT1、TP53、PGR和EGFR为最重要的核心靶点,可以调控的信号通路主要为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和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MAFLD的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基因表达与DNA转录的正调控等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药物关键成分槲皮素与山柰酚与疾病核心靶点IL-6成功建立对接,且具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柴胡疏肝散在干预MAFLD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和肿瘤抑制作用治疗脂肪性肝病,整个过程通过多靶点和多途径对机体起到积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黄酮类活性成分异鼠李素抗肿瘤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出异鼠李素的靶点信息,Gene Cards数据库筛选出肿瘤相关靶点,通过R软件获得二者靶点交集。使用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理学调控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分析作用靶点相关基因功能及信号通路。最后以活性成分异鼠李素为配体,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析以了解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分子间的亲和力。结果:筛选出异鼠李素调控肿瘤的潜在靶点29个,其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1、前列腺素氧化环化酶(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PTGS)2、RELA癌基因(RELA Proto-Oncogene, NF-KB Subunit,RELA)、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联合 GEO 数据挖掘以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桔梗-鱼腥草药对治疗非小细胞 肺癌(NSCLC)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搜集桔梗-鱼腥草 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在 Gencards、OMIM 和 GEO 数据库获取疾病相关靶点,将二者靶点取交集获取桔梗- 鱼腥草与 NSCLC 的共同靶点,并使用 Cytoscape3.9.0 软件进行药物-活性成分-靶点互作网络构建获取核心成 分。通过 String 网站对药物-疾病共同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得到核心靶点。使用 Metascape 平 台对共同靶点进行 GO 及 KEGG 富集分析。最后运用 AutoDock 和 PyMol 软件对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 对接和可视化处理。结果:共获得药物活性成分 7 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 139 个。其中核心活性成分 3 个: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核心靶点 5 个:TP53、AKT1、JUN、TNF、EGFR。GO 分析得到 2 281 个 相关条目。KEGG 分析得到 326 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与 TP53、AKT1、 JUN、TNF、EGFR 之间均具有较强亲和力。结论:桔梗-鱼腥草药对可能通过 TP53、AKT1、JUN、TNF、 EGFR 等靶点和癌症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抗 NSCLC 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变应性鼻炎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流行情况、实验及试验研究、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治疗前景的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从辨证指标入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实验研究对七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着重对今后开展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动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